第九十一章-《临风前》

  “本宫听闻程嫔刚入宫便病倒了?”

  盛妃兀自莲步轻移,边朝鹅卵石路上走,边问道。

  “劳娘娘记挂,太医说再静养三两日便可复愈。”

  宛曦映行进中回答,语气恭谨,身位只错后她一步,恰在梁选侍之前,不错分毫。

  “今年夏天似乎尤其热。”

  梁选侍的声音自身后轻盈飘来,盛妃始终未置一语。宛曦映不免想起,那日第一次来咸福宫谒见皇后时,她也是这般孤身一人,似是被遗忘在无名角落。终是不忍,正欲出言相解,却见盛妃已然踏上玉阶,驻了足回过身来。

  “这才刚入初伏,怕是有的热了,都小心着些吧。”

  笑语藏机锋,是盛妃往日里一贯的风格,只是这话倒像是朝着宛曦映说的。

  “多谢娘娘体恤。”

  见她犹在阶前、平心静气的模样,让盛妃不由生出一种居高临下的畅快意气。

  正巧孙充容和愉嫔也由远走近过来,便不再絮语,纷纷噤声往德兴殿里去了。

  铜叶风扇徐徐,宫人们训练有素地呈上茶点,里头不是常见的糕点果子,圆墩墩的凉糕淋上花蜜让人十指大动。

  “这凉糕真是可爱!真叫人不舍得去吃呢。”

  靖妃不禁夸赞道,拈着木勺,迟迟下不去手去舀。

  “不仅造型独特,吃来也是沁凉爽口。”

  对面的盛妃也频频点头,出言附和,其余妃嫔无不轻声应道。

  皇后见状,莞尔一笑:“诸位妹妹喜欢就好。正值盛夏,这凉糕是用金银花露、荷叶水制成,加上槐花蜜,有解暑清热的功效,只不宜贪多。”

  叙了会儿话,皇后又向宛曦映问起程嫔的情况,才不紧不慢地同众人说道:伏天里酷热,便免去后宫每日请安,改为半月一次的晨会。

  殿内一片清凉,陷入始料未及的静默。

  “内务府及尚宫局会每日前来禀报,若有疑难之处,还要请靖妃、盛妃两位从旁协理。”

  二人对视一眼,纵有惊愕,也断而起身:“臣妾惶恐,愿为皇后娘娘效劳,谨遵娘娘懿旨。”

  可真是稀奇,宛曦映回到长春宫,依旧先往兰心殿去,程嫔方才服过药,正在窗下乘凉,见她来了,忙起身去迎。

  秋琴奉上茶水后,便与汀竹一道退至帘外,宛曦映便将今早皇后的口谕说与她听。

  程嫔还是率真直言,叹道自己至今虽未见过皇后娘娘,只觉得她与众不同,试问历朝历代,有哪位中宫之主能如此洒脱随性,或者平易近人。

  果真如此吗?

  宛曦映不由想到,可随即她又在心中否定了自己。皇后娘娘出自名门世家,可打自己入宫后却从未听闻此人,又得太子数次远赴亲顾,才得求娶,定是拥有过人之处,怎么看也不似沽名钓誉之辈。

  罢了,她摇了摇头,知人尚浅,日久便知分晓。

  事实似乎证明了,皇后的决断是十分正确的。

  小暑过后,每日天一亮必是艳阳高照,可到了巳时前后,便是暴雨骤倾,再经太阳一晒,午后的炙热便更上层楼。

  皇城里热浪滚滚,却听说南方的大明江已现涝情,皇上近来夙夜未眠,正是忧心此事。

  这日,宛曦映在后院廊下支了躺椅看书,眼瞧天边逐渐转为阴翕,小林子便麻溜地将茶几往屋里抬。

  她也懒懒起身,预备入内去,身后传来小杭子远远的通报声,说是瞧见德总管往长春宫的方向来了。

  小德子随着新帝登基后,亦是愈发周到慎谨,已颇有大内总管的风范,身边带了个叫小顺的年轻公公,平日里跑腿便由他代劳。

  不知是何事,需得亲自来一趟后宫呢。宛曦映不由止了脚步,恰好廊下风起,暑气被卷走些许。

  不消多时,一道墨色身影果竟出现于长春宫门下,并径直朝凌波阁走来。

  “奴才给昀贵人请安,小主吉祥。”

  宛曦映赶紧道了请起,他执着拂尘躬身再礼:“皇上口谕,请贵人移步御书房。”

  现在么?

  宛曦映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便服,宫墙下的天色又暗了一分,只得问道:“可否容我换身衣裳?”

  “小主轻便。”

  转至内间,汀竹和阿莲又是兴奋,又是不安。

  喜的是,自打选秀后,至今已有月余,谁料皇上国事繁忙加之治水,来后宫的日子屈指可数,她们这批新人里唯有愉嫔得蒙圣恩;忧的是,皇上突然召见,又不说所为何事,着实叫人提心吊胆。

  宛曦映又何尝不是这般心境,只面上不显罢了。面圣是很有讲究的,她略一思忖,还是挑了那件常穿的青白色玉兰花影宫裙。

  “要那对缠枝并蒂莲玉簪。”

  汀竹应声,麻利地为她将发髻重新梳了一遍。

  沿着四时巷走出一阵,风也更大了些,阳光被乌云遮蔽,是白天里暑热暂缓的时候,亦是骤雨来临的征兆。

  一路上德总管面色如常,眼底却有乌青影迹,多的却连一句话也没说——如今主仆有别,宫中言多眼杂,他是御前第一近身的人,更不能叫人看出亲疏行止。

  -t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