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蟑螂无为以观-《困惑者的自救自问与自答》

  # 观蟑螂

  蟑螂在墙角爬行,我坐着看它。它走走停停,两根触须左右摆动,似在探询什么。我亦不动,只将两眼盯着,心中竟无半点波澜。

  先前见了蟑螂,总要寻个物什来打,或是脱了鞋,或是取了报纸,务必置其于死地而后快。今日却怪,竟只是看着,仿佛看一只蚂蚁,一片落叶,一个无干紧要的物事。它自爬它的,我自看我的,两不相扰。

  这蟑螂倒也知趣,并不向我这边来,只在墙根处逡巡。我想它大约是在觅食,又或是在寻找同伴。它的脊背油亮,在灯光下竟泛出些褐色的光来,六条细腿交替向前,走得匆忙,却也不知究竟要走向何处。

  人常说蟑螂是害虫,传播疾病,污人食物。这话自然不假,见了便该扑杀。然而今日我竟懒得动手,并非出于仁慈,实是觉得无甚意思。打死一只,明日又见一只,横竖是打不尽的。它们在这世间存活了千万年,比人还要久远,想必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忽而那蟑螂钻入缝隙中,不见了。我仍坐着,心中空落落的,既无杀生之后的快意,亦无放生之后的欣慰。只是看了一回蟑螂爬行,然后它走了,我还在。

  世间事大多如此,看见了,未必就要有所作为。有时无为,反倒是最自然的作为。

  # 蟑螂

  蟑螂在厨房地板上爬行,我蹲下来看它。

  这小东西走得匆忙,六条细腿错落有致地向前迈进,两根触须不停地颤动,仿佛在探测前方的危险。它的甲壳在灯光下泛着油亮的棕黑色光泽,像披了一身铠甲。

  我忽然想起幼时第一次见到蟑螂的情景。那时只觉得它丑陋可怖,大声叫唤着让母亲来打。母亲总是应声而来,抄起拖鞋精准地一拍,那小生命便成了地板上的一抹污迹。久而久之,我也学会了这项技能,见之必杀,毫不留情。

  厨房的这只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存在,突然停下脚步,两根触须转向我的方向。我屏住呼吸,它却也静止不动,仿佛在与我进行一场无声的对峙。

  多年来,我何曾真正观察过一只活着的蟑螂?总是在它们死后,才瞥见那扁平的身体和细长的腿。活着的蟑螂原是这般机警,每走几步便要停下来探听四周,稍有动静便闪电般躲藏。

  这小生物比人类古老得多,见证了大陆漂移、物种更迭,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形态。它们顽强地生存着,在人类文明的缝隙中寻找立足之地。我们视之为敌,它们却只是按照本能求生。

  蟑螂突然加快速度,钻入墙角的裂缝中消失不见。我依然蹲在原地,心中泛起一丝奇特的怅惘。

  人类总以为自己主宰万物,对不喜欢的生命便可随意处置。然而在这浩瀚宇宙中,我们与蟑螂,究竟谁更懂得生存的智慧?谁更能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起身时,膝盖发出轻微的响声。我最后瞥了一眼那道裂缝,转身离去。今晚,就让它活着吧。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蟑螂危害的详细说明。

  您之前的两篇文字充满了文学性的哲思,从“无为”的角度审视了与这种生物的关系。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正因为我们了解了其危害,才能在“作为”与“不作为”之间做出清醒的选择,而非仅仅是出于本能的厌恶或漠然。

  以下是蟑螂对人类生活与环境的具体危害:

  ### 蟑螂的危害:隐藏在黑暗中的健康与生活威胁

  蟑螂,这个与人类共存了数百万年的物种,之所以被列为“四害”之一,并非因为其外貌,而是因其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品质乃至心理造成的实质性危害。

  #### 一、 健康危害:疾病的传播者

  这是蟑螂最核心、最严重的危害。它们通过其习性和身体结构,成为多种病原体的移动传播媒介。

  1.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蟑螂食性极杂,从食物到垃圾、粪便、痰液无所不吃。它们在肮脏的环境(如下水道、垃圾堆、卫生间)与人类的生活空间(如厨房、餐厅、卧室)之间穿梭,身体、腿部和消化道携带了大量的病菌(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病菌通过其爬行过的食物、餐具、台面等传播给人类,引发**腹泻、食物中毒、痢疾**等多种肠道疾病。

  2. **携带寄生虫卵**:蟑螂可以携带多种寄生虫卵,如**蛔虫卵、蛲虫卵**等,同样造成间接传播。

  3. **引发过敏与哮喘**:这是常被忽视但极其普遍的危害。蟑螂的**唾液、排泄物、蜕下的皮壳和尸体碎片**在空气中干燥后,会化为细小的颗粒,成为强烈的过敏原。对于敏感人群,尤其是儿童,吸入这些颗粒会引发:

  * **过敏性鼻炎**:打喷嚏、流鼻涕、鼻塞。

  * **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起红疹。

  * **哮喘**:这是最严重的反应,蟑螂过敏原是引发和加重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二、 生活危害:无处不在的侵扰者

  1. **污染食物与环境**:蟑螂边吃边拉,其在食物上爬行时留下的粪便、唾液和身体携带的污物,会导致食物无法食用,造成经济损失。它们产生的特殊臭味(信息素)也会污染室内空气和环境。

  2. **造成电器设备故障**:蟑螂喜欢钻入温暖狭小的空间,如**电脑主机、电视机、微波炉、冰箱压缩机**等电器内部。可能造成电路板短路,甚至损坏设备。

  3. **心理滋扰**:蟑螂的出现,尤其是在夜间突然出现,会给许多人带来**恶心、恐惧和焦虑感**,严重影响居住的舒适度和心理健康。

  #### 结论:从“无为”到“有为”

  观看一只蟑螂爬行,或许可以引发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这是一种哲学上的“无为”。但认识到其危害后,我们应当采取的是公共卫生层面的“有为”。

  这种“有为”并非指见到每一只都必须即刻扑杀(尽管这是本能反应),而是指通过**科学、有效且持久**的方法进行治理:

  * **保持环境清洁**:断绝其食物和水源,及时清理垃圾和食物残渣。

  * **封堵缝隙**:检查并封堵墙壁、地板、管道周围的裂缝,减少其栖息地。

  * **使用饵剂、胶饵**: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利用蟑螂回巢分享食物的习性,实现一锅端。

  * **定期检查**:对杂物堆、厨房死角等区域进行定期清理和检查。

  因此,对待蟑螂,我们或许可以持有这样一种态度:在宏观上,我们尊重其作为古老物种的顽强生命力;在微观上,我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与生活环境,必须采取果断而科学的措施予以防治。这份“作为”,是对自身福祉的责任。

  喜欢困惑者的自救自问与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