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都觉得,他才是大宋国师……”
国公府里,
小李广花荣站在院子一边,用手扶着另一个人的肩膀,感慨地说了一句。
即便花荣在燕然的少年军官团里当了一回老师,顺便也学了不少科学常识,但他还是看不明白小公爷正在做的,是什么实验。
因此这位花荣仁兄怎么想怎么觉得,小公爷搞的这玩意,跟炼丹好像差别不大。
“嗯!”
旁边被他扶着肩膀的那位,也非常认同地点了点头。
这位就是钱戏,这位仁兄当然没死,如今这世上能把他毒死的人,恐怕也没几个了……
所以他之前疯狂抽搐的样子是装出来的,嘴里哇哇吐的也是燕然给他调配的假血,做成的血包。
不过他死亡的症状却实打实是真的,只要适量的河豚毒素,就可以让呼吸和心跳几乎停止,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也跟死了没什么区别。
因为负责处理尸体的人是庞七郎,所以钱戏没过多久就转了一圈,从密道里回了国公府。
所以很多人都能想到,既然钱戏的死是假的,那么那位蒲千秋先生没,当然也是假的了。
没错,蒲千秋其实就是七十二路烽烟里的西域大商人海蛟龙。他原本就是胡人血统,因此扮起蒲千秋的样子,当然是一点儿破绽都看不出来。
至于蒲千秋交给高俅,又被龙组组长丘岳送到王黼里那份计划,其实它才是燕然真实的目的。
这份计划狠毒之极,同时威力巨大,所以不能由燕然亲手来执行,否则上当受骗的人都会对他恨之入骨。
因此燕然把计划送出去,交给了高俅和王黼两人,送出这份计划的手段也是极其复杂,使得这两位奸臣完全不会怀疑计划的真实性。
所以通过燕然的精心安排,七十二路烽烟里的通天先生孔无极没和大商人海蛟龙,就成了王黼和高俅两人票号里的操盘手,也就是那个恶毒计划的真正执行人。
至于说蒲千秋,其实是确有其人的,不但他的身份背景、来历家族一点不差。而且他还真的派了一个胡姬,到燕然的府里去做卧底。
只不过这个蒲千秋属于上辈子没积德,那个胡姬做梦也没想到,燕然居然听得懂波斯语,弄得她打入燕府的第一天,就暴露了卧底的身份。
然后就在胡姬用歌声传递情报的时候,被燕然顺藤摸瓜,顺着情报的传递线路,摸到了蒲千秋的身上。
蒲千秋因此被果断干掉,由海蛟龙代替了他,因为他是高俅在南方的心腹精心挑选,推荐过来的,这也使得高俅并没有怀疑蒲千秋的身份。
燕然的计划进行到现在,进度非常顺利,眼看着就要到了最后的决胜阶段!
……
这时所有内院里的弟子门人,对最后的胜利已经没有太过担心。
毕竟在这之前,都是别人布局,由小公爷拨开迷雾破解谜团。可这一次却是燕然亲自上灶,做下了这样一场大案!
当一个天下无双的破案圣手,一个华丽转身成了凶手,试问汴京城里谁又能有这个能力,破解小公爷的手段?
因此大家的心思全都不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上,反而对小公爷正在进行的实验分外好奇。
在他们看来,这个几次三番炸毁实验设备,把小公爷本人也给崩得烟熏火燎的实验,一定非常重要!
要不然小公爷也不至于这么咬牙切齿的,一边干活一边还在不住地骂街……
……
这边燕然终于把足量的酒精滴到溶液里,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化学反应。
在这之后不久,烧杯里棕色烟雾的颜色开始变浅,逐渐成了白雾,最后慢慢消失。
此刻在透明的烧杯底部的溶液中,已经沉淀了一小层灰黑色的粉末……温度正在渐渐降低!
……实验成功!
燕然一把摘了防爆面具,满头大汗把他的头发都打湿了,粘在脸上。
看起来虽然极其狼狈,但他眼中却闪动着喜悦的光芒。这件跨越时代的军国重器,终于在他手中提前诞生了!
燕然放
一瞬间,离得远远的弟子门人一片欢声雷动。
而燕然本人却如释重负地笑了笑,除了他以外,没人知道这一刻代表着什么。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一件降维打击的武器,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只要有了这种灰白色的粉末,将它批量生产,天下就没有任何一支武力,是华夏民族的对手!
……
将烧杯里的硝酸溶液倒出去,然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那些灰白色的粉末。
直到酸性被减弱之后,燕然用一张过滤纸将那些粉末过滤出来。
之后趁着粉末混合着蒸馏水,呈现出泥浆的形态,燕然将泥浆用滴管小心地吸取出来,逐一滴在紫铜冲压而成的底火里。
这个环节至关重要,硝酸汞必须绝对处于底火的正中心,否则超有偏差,冲压的时候立刻就会引燃子弹里的火药。
这一个个底火还不到黄豆大小,燕然做了大概三十来个底火之后,终于用完了所有硝酸汞,他的脸上也再次挂满了汗珠。
在这之后,这些底火就在阳光下,被迅速晒干了水分。
燕然拿起一个底火,把它放在特制的卡钳上,然后又在卡钳的对应位置,装填了一发没有底火的子弹。
九毫米弹头是纯银的,加长的黑火药弹壳是银铜镍合金。
精良的制作工艺使得这颗几乎是纯银的子弹,在阳光下焕发出了迷人的光泽。
燕然重新带上护具,然后按动把手,将这颗底火压进了子弹尾部……
直到“咔嚓”一声机械就位,卡钳上的子弹没有被提前击发!
燕然擦干净自己的双手,打开卡钳将那颗子弹拿了出来。
然后他用毛笔尖沾着防潮的杜仲胶,将底火和弹壳衔接的边缘,还有弹头和弹壳的衔接处仔细描了一遍。
这样一来,杜仲胶干透之后就会形成一个防水层,保护这颗子弹里的火药不会受到潮气的影响。
国公府里,
小李广花荣站在院子一边,用手扶着另一个人的肩膀,感慨地说了一句。
即便花荣在燕然的少年军官团里当了一回老师,顺便也学了不少科学常识,但他还是看不明白小公爷正在做的,是什么实验。
因此这位花荣仁兄怎么想怎么觉得,小公爷搞的这玩意,跟炼丹好像差别不大。
“嗯!”
旁边被他扶着肩膀的那位,也非常认同地点了点头。
这位就是钱戏,这位仁兄当然没死,如今这世上能把他毒死的人,恐怕也没几个了……
所以他之前疯狂抽搐的样子是装出来的,嘴里哇哇吐的也是燕然给他调配的假血,做成的血包。
不过他死亡的症状却实打实是真的,只要适量的河豚毒素,就可以让呼吸和心跳几乎停止,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也跟死了没什么区别。
因为负责处理尸体的人是庞七郎,所以钱戏没过多久就转了一圈,从密道里回了国公府。
所以很多人都能想到,既然钱戏的死是假的,那么那位蒲千秋先生没,当然也是假的了。
没错,蒲千秋其实就是七十二路烽烟里的西域大商人海蛟龙。他原本就是胡人血统,因此扮起蒲千秋的样子,当然是一点儿破绽都看不出来。
至于蒲千秋交给高俅,又被龙组组长丘岳送到王黼里那份计划,其实它才是燕然真实的目的。
这份计划狠毒之极,同时威力巨大,所以不能由燕然亲手来执行,否则上当受骗的人都会对他恨之入骨。
因此燕然把计划送出去,交给了高俅和王黼两人,送出这份计划的手段也是极其复杂,使得这两位奸臣完全不会怀疑计划的真实性。
所以通过燕然的精心安排,七十二路烽烟里的通天先生孔无极没和大商人海蛟龙,就成了王黼和高俅两人票号里的操盘手,也就是那个恶毒计划的真正执行人。
至于说蒲千秋,其实是确有其人的,不但他的身份背景、来历家族一点不差。而且他还真的派了一个胡姬,到燕然的府里去做卧底。
只不过这个蒲千秋属于上辈子没积德,那个胡姬做梦也没想到,燕然居然听得懂波斯语,弄得她打入燕府的第一天,就暴露了卧底的身份。
然后就在胡姬用歌声传递情报的时候,被燕然顺藤摸瓜,顺着情报的传递线路,摸到了蒲千秋的身上。
蒲千秋因此被果断干掉,由海蛟龙代替了他,因为他是高俅在南方的心腹精心挑选,推荐过来的,这也使得高俅并没有怀疑蒲千秋的身份。
燕然的计划进行到现在,进度非常顺利,眼看着就要到了最后的决胜阶段!
……
这时所有内院里的弟子门人,对最后的胜利已经没有太过担心。
毕竟在这之前,都是别人布局,由小公爷拨开迷雾破解谜团。可这一次却是燕然亲自上灶,做下了这样一场大案!
当一个天下无双的破案圣手,一个华丽转身成了凶手,试问汴京城里谁又能有这个能力,破解小公爷的手段?
因此大家的心思全都不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上,反而对小公爷正在进行的实验分外好奇。
在他们看来,这个几次三番炸毁实验设备,把小公爷本人也给崩得烟熏火燎的实验,一定非常重要!
要不然小公爷也不至于这么咬牙切齿的,一边干活一边还在不住地骂街……
……
这边燕然终于把足量的酒精滴到溶液里,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化学反应。
在这之后不久,烧杯里棕色烟雾的颜色开始变浅,逐渐成了白雾,最后慢慢消失。
此刻在透明的烧杯底部的溶液中,已经沉淀了一小层灰黑色的粉末……温度正在渐渐降低!
……实验成功!
燕然一把摘了防爆面具,满头大汗把他的头发都打湿了,粘在脸上。
看起来虽然极其狼狈,但他眼中却闪动着喜悦的光芒。这件跨越时代的军国重器,终于在他手中提前诞生了!
燕然放
一瞬间,离得远远的弟子门人一片欢声雷动。
而燕然本人却如释重负地笑了笑,除了他以外,没人知道这一刻代表着什么。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一件降维打击的武器,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只要有了这种灰白色的粉末,将它批量生产,天下就没有任何一支武力,是华夏民族的对手!
……
将烧杯里的硝酸溶液倒出去,然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那些灰白色的粉末。
直到酸性被减弱之后,燕然用一张过滤纸将那些粉末过滤出来。
之后趁着粉末混合着蒸馏水,呈现出泥浆的形态,燕然将泥浆用滴管小心地吸取出来,逐一滴在紫铜冲压而成的底火里。
这个环节至关重要,硝酸汞必须绝对处于底火的正中心,否则超有偏差,冲压的时候立刻就会引燃子弹里的火药。
这一个个底火还不到黄豆大小,燕然做了大概三十来个底火之后,终于用完了所有硝酸汞,他的脸上也再次挂满了汗珠。
在这之后,这些底火就在阳光下,被迅速晒干了水分。
燕然拿起一个底火,把它放在特制的卡钳上,然后又在卡钳的对应位置,装填了一发没有底火的子弹。
九毫米弹头是纯银的,加长的黑火药弹壳是银铜镍合金。
精良的制作工艺使得这颗几乎是纯银的子弹,在阳光下焕发出了迷人的光泽。
燕然重新带上护具,然后按动把手,将这颗底火压进了子弹尾部……
直到“咔嚓”一声机械就位,卡钳上的子弹没有被提前击发!
燕然擦干净自己的双手,打开卡钳将那颗子弹拿了出来。
然后他用毛笔尖沾着防潮的杜仲胶,将底火和弹壳衔接的边缘,还有弹头和弹壳的衔接处仔细描了一遍。
这样一来,杜仲胶干透之后就会形成一个防水层,保护这颗子弹里的火药不会受到潮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