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四月,空气中还残留着些许清冽,但阳光已经努力穿透薄云,洒在泰晤士河上,泛起粼粼波光。一辆沉稳的黑色轿车滑过古老的街道,最终停在梅费尔区一栋低调而考究的乔治亚风格建筑前。门童训练有素地上前拉开车门。
君凡率先下车,他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眼神沉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转身,绅士地向车内伸出手。一只白皙纤细的手轻轻搭在他的掌心,苏云熙优雅地下了车。她今天穿着简约的米白色羊绒连衣裙,外搭一件同色系的风衣,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后,脸上带着温婉得体的微笑,像一幅安静的画。她挽住君凡的手臂,目光柔和地打量着四周充满历史感的建筑。
“嚯,沃尔特这家伙,品味还是这么老派又讲究!”张浩杰最后一个跳下车,他穿着相对休闲的卡其色夹克,里面是格纹衬衫,显得活力十足。他拍了拍君凡的肩膀,指着眼前的建筑,“瞧见没,凡哥?Savile Row附近的老牌绅士会所,不是会员根本进不来。沃尔特特意选这儿,够意思吧?”
君凡点点头,嘴角微扬:“环境不错,够安静。希望这次见面能有所收获。”
“放心!”张浩杰信心满满地揽住君凡另一边肩膀,“沃尔特是我在帝国理工读博时最铁的搭档,搞生物能源的专家,尤其对欧洲市场门儿清。他那人靠谱,就是有点…嗯,英伦范儿十足,慢条斯理的。云熙姐,待会你就当看风景,品品茶,听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儿聊点枯燥的‘绿色金子’。”他对着苏云熙做了个鬼脸。
苏云熙闻言,只是温柔地笑了笑,轻轻点头:“好,你们谈正事,我陪着就好。”她的声音轻柔,像拂过心头的微风。
在侍者的引导下,三人穿过铺着厚厚地毯、装饰着古典油画和壁灯的走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雪松木和皮革混合的沉稳香气。推开一扇厚重的实木门,一间光线柔和、陈设典雅的私人会客室映入眼帘。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精心修剪的小花园,室内壁炉里跳跃着温暖的火焰。
一个身影闻声从窗边转过身来。
“杰!我的老朋友!真高兴见到你!”沃尔特·霍沃斯张开双臂,热情地迎向张浩杰。他大约四十多岁,身材保持得很好,穿着合身的深蓝色三件套西装,银灰色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真诚而温暖的笑容,浅蓝色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沃尔特!”张浩杰大笑着和他用力拥抱了一下,“你还是这么精神!一点没变!”
“岁月不饶人,倒是你,杰,看起来还是当年那个在实验室里熬通宵的拼命三郎。”沃尔特松开张浩杰,目光随即转向君凡和苏云熙,笑容更加温和得体,“这位一定就是君凡先生了?杰在邮件里对你推崇备至,说你是‘绿源’项目的灵魂人物。幸会!”他主动向君凡伸出手,握手有力而稳重。
“霍沃斯先生,幸会。浩杰也常提起您,说您是欧洲生物能源领域的权威。”君凡不卑不亢地回应,语气沉稳。
“过奖了,只是在这个行业浸淫得久些罢了。”沃尔特谦逊地笑笑,目光随即落在苏云熙身上,带着纯粹的欣赏,“这位美丽的女士,想必就是苏云熙小姐?欢迎来到伦敦。”他微微欠身,行了一个标准的绅士礼。
“霍沃斯先生,您好。”苏云熙微笑着颔首回礼,仪态大方。
寒暄过后,四人落座。侍者悄无声息地送上饮品:君凡和张浩杰是英式红茶,苏云熙是一杯香气馥郁的伯爵茶,沃尔特则是一杯清澈的矿泉水。
“好了,老朋友,”沃尔特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目光在君凡和张浩杰之间流转,带着真诚的兴趣,“杰在邮件里简单提了你们的‘绿源’项目,听起来非常振奋人心。现在,我很想听听更具体的情况?特别是君凡先生,作为掌舵人,您的构想是什么?”
张浩杰立刻看向君凡,眼神充满鼓励:“凡哥,你来说。”
君凡点点头,坐直了身体,目光沉静地看向沃尔特:“霍沃斯先生,‘绿源’的核心在于我们团队成功培育并优化了几种特殊藻类。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特定条件下,能将生物质(主要是农业废弃物和特定水生植物)高效转化为生物燃料,中试阶段的能量转化率已经稳定在75%左右。”
“75%?”沃尔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浓厚的兴趣,“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数字!远超目前主流技术的平均水平。能说说关键点吗?是代谢路径的优化?还是反应器设计有突破?”
张浩杰忍不住插话,带着技术人员的兴奋:“都有!沃尔特,你记得我们当年在实验室搞的那些藻类代谢模型吗?‘绿源’就是在那个基础上,结合了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大幅提升了目标脂质的合成效率和速度。至于反应器,我们采用了多级耦合设计,优化了热质传递,大大减少了能量损耗。”他边说边比划着,仿佛那些复杂的装置就在眼前。
“杰的补充很到位,”君凡接着张浩杰的话,语气平稳但充满力量,“关键在于可持续性和成本。原料我们锁定非粮作物和废弃生物质,不与人争地争粮;培养过程在封闭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对淡水资源需求极低;整个工艺的能耗通过余热回收和系统优化,也降到了可接受的范围。我们初步测算,大规模生产后,成本有望比现有主流生物燃料低20%以上。”
沃尔特听得很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深入思考时的习惯。他端起水杯抿了一口,看向君凡:“非常清晰的思路,君凡先生。技术路径听起来很扎实,成本优势也很明显。那么,你们这次来伦敦,是想了解欧洲市场的切入点和前景?”
“正是如此。”君凡坦诚地说,“我们对技术本身有信心,但对欧洲市场的具体环境、政策导向、竞争格局以及潜在的合作模式,了解还很有限。您是行家,希望能听听您的见解。”
沃尔特放下水杯,身体靠向椅背,神情变得认真而专业:“欧洲,无疑是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燃料需求最迫切、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市场之一。欧盟的‘Fit for 55’法案你们应该知道,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55%。这给交通领域的脱碳带来了巨大压力,生物燃料是重要的替代方案。”
他顿了顿,继续道:“目前欧洲主流的生物燃料路线,第一代以粮食作物(如玉米、甘蔗)为原料的,因为‘与人争粮’的伦理问题,发展已经受限,甚至被政策逐步淘汰。第二代,也就是你们关注的木质纤维素乙醇等,技术难度大,成本居高不下,推广缓慢。”
张浩杰忍不住插话:“所以,这正是我们的机会!‘绿源’用的是非粮废弃物,原料来源广泛又环保,转化效率高,成本有优势!”
沃尔特笑着点点头:“没错,杰。这正是我认为‘绿源’非常有潜力的关键。欧洲市场现在最青睐的,就是你们这种基于先进生物技术、使用非粮原料、真正可持续的生物燃料路线。政策补贴和碳排放交易体系(EtS)都会向这类项目倾斜。”
他话锋一转,看向君凡,带着一丝商人的敏锐:“不过,君凡先生,市场前景广阔,但挑战也不小。欧洲的监管体系非常复杂且严格,从原料的可持续性认证(比如RSb, I),到燃料的最终规格标准(EN标准),再到生产设施的环境评估,每一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打通。而且,老牌的能源巨头们,如bp、壳牌、道达尔,还有专注于生物技术的诺维信等公司,都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建立了强大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新入局者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和突破口。”
君凡认真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苏云熙安静地坐在他身边,小口啜饮着温热的伯爵茶,目光温柔地落在君凡专注的侧脸上,偶尔也礼貌地扫过正在发言的沃尔特,始终保持着倾听的姿态,没有插一句话。
“您提到的监管壁垒和巨头竞争,确实是现实的挑战。”君凡思考片刻后开口,语气沉稳,“那么,以您的经验,像‘绿源’这样的新技术项目,在欧洲市场比较可行的落地路径有哪些?是寻求与大型能源公司合作?还是寻找专注于新能源的投资机构?或者,有没有可能建立独立的、规模适中的示范项目,先证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非常好的问题。”沃尔特赞许地点点头,“路径选择取决于你们的目标和资源。如果追求快速规模化,与bp、壳牌这样拥有完善炼化、分销网络和品牌渠道的巨头合作,无疑是条捷径。他们需要新技术来满足日益严格的低碳燃料配额要求。但代价是,议价权可能会被削弱,技术的主导性也可能受到影响。”
他话锋一转:“如果你们更看重对项目的控制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寻求专注于清洁技术的私募基金或政府背景的绿色投资机构,会是一个选择。他们能提供资金支持,对技术的干预相对较少,但可能缺乏市场端的直接助力。至于建立独立的示范项目,”沃尔特沉吟了一下,“这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强大的本地化运营团队,风险较高,但一旦成功,品牌价值和独立性是无与伦比的。我个人认为,对于‘绿源’这样拥有显着技术优势的项目,前两条路可能更稳妥高效。可以先从技术授权或合资建立示范工厂开始,逐步深入。”
张浩杰听得连连点头:“对对,沃尔特,你分析得太到位了!我们之前也讨论过类似的方向,但没你这么系统。凡哥,你觉得呢?”他看向君凡。
君凡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深邃的目光仿佛在权衡着沃尔特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苏云熙的目光始终温柔地追随着他,安静地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霍沃斯先生的分析非常透彻,给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角。”君凡放下茶杯,诚恳地说,“技术授权和合资示范工厂,确实是比较务实的切入点。这既能借助成熟企业的力量快速落地,又能保留我们核心技术的价值和一定的主动权。不过,具体的合作模式和伙伴选择,还需要更深入的评估和接触。”
他看向沃尔特,眼神真诚:“非常感谢您分享这些真知灼见。这次会面对我们了解欧洲市场,意义重大。不知道您是否方便,后续为我们引荐一些您认为合适的、对这类前沿生物燃料技术感兴趣的投资方或潜在合作伙伴?当然,是在您方便且认为合适的前提下。”
沃尔特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当然没问题,君凡先生!我很乐意帮忙。杰是我的老朋友,你们的项目又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充满了改变行业的潜力。欧洲需要更多像‘绿源’这样创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他从西装内袋中取出精致的名片夹,抽出一张递给君凡,“这是我的私人联系方式。未来几天我会整理一份初步的联络名单和一些值得关注的行业活动信息,发邮件给杰,你们可以参考。保持沟通!”
“太感谢了,沃尔特!”张浩杰激动地说,用力拍了拍沃尔特的肩膀。
“举手之劳。”沃尔特笑道,看了看腕表,“时间过得真快。中午我在附近一家不错的餐厅订了位子,地道的英式烤牛肉,务必赏光?我们可以边吃边聊些轻松的话题,也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君凡看向苏云熙,她微笑着轻轻点头,表示同意。君凡这才转向沃尔特,伸出手:“霍沃斯先生,您太客气了。那我们恭敬不如从命。”
“太好了!”沃尔特高兴地起身,“那我们现在就过去?餐厅就在拐角,步行几分钟就到。伦敦的春天,走走很舒服。”
四人起身。苏云熙自然地挽起君凡的手臂。张浩杰则和沃尔特并肩走在前面,两人还在热络地聊着帝国理工的旧事和一些共同认识的教授。
走出会所大门,午后的阳光正好,驱散了早先的清寒,暖暖地洒在古老的街道上。空气清新,带着雨后泥土和植物的芬芳。君凡感受着臂弯里苏云熙的温暖,看着前方谈笑风生的张浩杰和热情可靠的沃尔特,又想到“绿源”项目在欧洲展现出的清晰路径和广阔前景,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期待感,如同这伦敦四月的阳光,渐渐变得明亮而温暖。
这次伦敦之行,虽然只是初次会晤,却像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前方的路或许仍有挑战,但方向,已然明朗。他紧了紧苏云熙的手,两人相视一笑,跟上了前面两人的步伐,融入了伦敦春日充满生机的街道中。关于新生物能源的梦想,正跨越重洋,在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里,开始生根发芽。
君凡率先下车,他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眼神沉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转身,绅士地向车内伸出手。一只白皙纤细的手轻轻搭在他的掌心,苏云熙优雅地下了车。她今天穿着简约的米白色羊绒连衣裙,外搭一件同色系的风衣,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后,脸上带着温婉得体的微笑,像一幅安静的画。她挽住君凡的手臂,目光柔和地打量着四周充满历史感的建筑。
“嚯,沃尔特这家伙,品味还是这么老派又讲究!”张浩杰最后一个跳下车,他穿着相对休闲的卡其色夹克,里面是格纹衬衫,显得活力十足。他拍了拍君凡的肩膀,指着眼前的建筑,“瞧见没,凡哥?Savile Row附近的老牌绅士会所,不是会员根本进不来。沃尔特特意选这儿,够意思吧?”
君凡点点头,嘴角微扬:“环境不错,够安静。希望这次见面能有所收获。”
“放心!”张浩杰信心满满地揽住君凡另一边肩膀,“沃尔特是我在帝国理工读博时最铁的搭档,搞生物能源的专家,尤其对欧洲市场门儿清。他那人靠谱,就是有点…嗯,英伦范儿十足,慢条斯理的。云熙姐,待会你就当看风景,品品茶,听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儿聊点枯燥的‘绿色金子’。”他对着苏云熙做了个鬼脸。
苏云熙闻言,只是温柔地笑了笑,轻轻点头:“好,你们谈正事,我陪着就好。”她的声音轻柔,像拂过心头的微风。
在侍者的引导下,三人穿过铺着厚厚地毯、装饰着古典油画和壁灯的走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雪松木和皮革混合的沉稳香气。推开一扇厚重的实木门,一间光线柔和、陈设典雅的私人会客室映入眼帘。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精心修剪的小花园,室内壁炉里跳跃着温暖的火焰。
一个身影闻声从窗边转过身来。
“杰!我的老朋友!真高兴见到你!”沃尔特·霍沃斯张开双臂,热情地迎向张浩杰。他大约四十多岁,身材保持得很好,穿着合身的深蓝色三件套西装,银灰色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真诚而温暖的笑容,浅蓝色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沃尔特!”张浩杰大笑着和他用力拥抱了一下,“你还是这么精神!一点没变!”
“岁月不饶人,倒是你,杰,看起来还是当年那个在实验室里熬通宵的拼命三郎。”沃尔特松开张浩杰,目光随即转向君凡和苏云熙,笑容更加温和得体,“这位一定就是君凡先生了?杰在邮件里对你推崇备至,说你是‘绿源’项目的灵魂人物。幸会!”他主动向君凡伸出手,握手有力而稳重。
“霍沃斯先生,幸会。浩杰也常提起您,说您是欧洲生物能源领域的权威。”君凡不卑不亢地回应,语气沉稳。
“过奖了,只是在这个行业浸淫得久些罢了。”沃尔特谦逊地笑笑,目光随即落在苏云熙身上,带着纯粹的欣赏,“这位美丽的女士,想必就是苏云熙小姐?欢迎来到伦敦。”他微微欠身,行了一个标准的绅士礼。
“霍沃斯先生,您好。”苏云熙微笑着颔首回礼,仪态大方。
寒暄过后,四人落座。侍者悄无声息地送上饮品:君凡和张浩杰是英式红茶,苏云熙是一杯香气馥郁的伯爵茶,沃尔特则是一杯清澈的矿泉水。
“好了,老朋友,”沃尔特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目光在君凡和张浩杰之间流转,带着真诚的兴趣,“杰在邮件里简单提了你们的‘绿源’项目,听起来非常振奋人心。现在,我很想听听更具体的情况?特别是君凡先生,作为掌舵人,您的构想是什么?”
张浩杰立刻看向君凡,眼神充满鼓励:“凡哥,你来说。”
君凡点点头,坐直了身体,目光沉静地看向沃尔特:“霍沃斯先生,‘绿源’的核心在于我们团队成功培育并优化了几种特殊藻类。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特定条件下,能将生物质(主要是农业废弃物和特定水生植物)高效转化为生物燃料,中试阶段的能量转化率已经稳定在75%左右。”
“75%?”沃尔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浓厚的兴趣,“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数字!远超目前主流技术的平均水平。能说说关键点吗?是代谢路径的优化?还是反应器设计有突破?”
张浩杰忍不住插话,带着技术人员的兴奋:“都有!沃尔特,你记得我们当年在实验室搞的那些藻类代谢模型吗?‘绿源’就是在那个基础上,结合了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大幅提升了目标脂质的合成效率和速度。至于反应器,我们采用了多级耦合设计,优化了热质传递,大大减少了能量损耗。”他边说边比划着,仿佛那些复杂的装置就在眼前。
“杰的补充很到位,”君凡接着张浩杰的话,语气平稳但充满力量,“关键在于可持续性和成本。原料我们锁定非粮作物和废弃生物质,不与人争地争粮;培养过程在封闭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对淡水资源需求极低;整个工艺的能耗通过余热回收和系统优化,也降到了可接受的范围。我们初步测算,大规模生产后,成本有望比现有主流生物燃料低20%以上。”
沃尔特听得很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深入思考时的习惯。他端起水杯抿了一口,看向君凡:“非常清晰的思路,君凡先生。技术路径听起来很扎实,成本优势也很明显。那么,你们这次来伦敦,是想了解欧洲市场的切入点和前景?”
“正是如此。”君凡坦诚地说,“我们对技术本身有信心,但对欧洲市场的具体环境、政策导向、竞争格局以及潜在的合作模式,了解还很有限。您是行家,希望能听听您的见解。”
沃尔特放下水杯,身体靠向椅背,神情变得认真而专业:“欧洲,无疑是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燃料需求最迫切、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市场之一。欧盟的‘Fit for 55’法案你们应该知道,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55%。这给交通领域的脱碳带来了巨大压力,生物燃料是重要的替代方案。”
他顿了顿,继续道:“目前欧洲主流的生物燃料路线,第一代以粮食作物(如玉米、甘蔗)为原料的,因为‘与人争粮’的伦理问题,发展已经受限,甚至被政策逐步淘汰。第二代,也就是你们关注的木质纤维素乙醇等,技术难度大,成本居高不下,推广缓慢。”
张浩杰忍不住插话:“所以,这正是我们的机会!‘绿源’用的是非粮废弃物,原料来源广泛又环保,转化效率高,成本有优势!”
沃尔特笑着点点头:“没错,杰。这正是我认为‘绿源’非常有潜力的关键。欧洲市场现在最青睐的,就是你们这种基于先进生物技术、使用非粮原料、真正可持续的生物燃料路线。政策补贴和碳排放交易体系(EtS)都会向这类项目倾斜。”
他话锋一转,看向君凡,带着一丝商人的敏锐:“不过,君凡先生,市场前景广阔,但挑战也不小。欧洲的监管体系非常复杂且严格,从原料的可持续性认证(比如RSb, I),到燃料的最终规格标准(EN标准),再到生产设施的环境评估,每一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打通。而且,老牌的能源巨头们,如bp、壳牌、道达尔,还有专注于生物技术的诺维信等公司,都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建立了强大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新入局者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和突破口。”
君凡认真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苏云熙安静地坐在他身边,小口啜饮着温热的伯爵茶,目光温柔地落在君凡专注的侧脸上,偶尔也礼貌地扫过正在发言的沃尔特,始终保持着倾听的姿态,没有插一句话。
“您提到的监管壁垒和巨头竞争,确实是现实的挑战。”君凡思考片刻后开口,语气沉稳,“那么,以您的经验,像‘绿源’这样的新技术项目,在欧洲市场比较可行的落地路径有哪些?是寻求与大型能源公司合作?还是寻找专注于新能源的投资机构?或者,有没有可能建立独立的、规模适中的示范项目,先证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非常好的问题。”沃尔特赞许地点点头,“路径选择取决于你们的目标和资源。如果追求快速规模化,与bp、壳牌这样拥有完善炼化、分销网络和品牌渠道的巨头合作,无疑是条捷径。他们需要新技术来满足日益严格的低碳燃料配额要求。但代价是,议价权可能会被削弱,技术的主导性也可能受到影响。”
他话锋一转:“如果你们更看重对项目的控制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寻求专注于清洁技术的私募基金或政府背景的绿色投资机构,会是一个选择。他们能提供资金支持,对技术的干预相对较少,但可能缺乏市场端的直接助力。至于建立独立的示范项目,”沃尔特沉吟了一下,“这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强大的本地化运营团队,风险较高,但一旦成功,品牌价值和独立性是无与伦比的。我个人认为,对于‘绿源’这样拥有显着技术优势的项目,前两条路可能更稳妥高效。可以先从技术授权或合资建立示范工厂开始,逐步深入。”
张浩杰听得连连点头:“对对,沃尔特,你分析得太到位了!我们之前也讨论过类似的方向,但没你这么系统。凡哥,你觉得呢?”他看向君凡。
君凡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深邃的目光仿佛在权衡着沃尔特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苏云熙的目光始终温柔地追随着他,安静地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霍沃斯先生的分析非常透彻,给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角。”君凡放下茶杯,诚恳地说,“技术授权和合资示范工厂,确实是比较务实的切入点。这既能借助成熟企业的力量快速落地,又能保留我们核心技术的价值和一定的主动权。不过,具体的合作模式和伙伴选择,还需要更深入的评估和接触。”
他看向沃尔特,眼神真诚:“非常感谢您分享这些真知灼见。这次会面对我们了解欧洲市场,意义重大。不知道您是否方便,后续为我们引荐一些您认为合适的、对这类前沿生物燃料技术感兴趣的投资方或潜在合作伙伴?当然,是在您方便且认为合适的前提下。”
沃尔特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当然没问题,君凡先生!我很乐意帮忙。杰是我的老朋友,你们的项目又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充满了改变行业的潜力。欧洲需要更多像‘绿源’这样创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他从西装内袋中取出精致的名片夹,抽出一张递给君凡,“这是我的私人联系方式。未来几天我会整理一份初步的联络名单和一些值得关注的行业活动信息,发邮件给杰,你们可以参考。保持沟通!”
“太感谢了,沃尔特!”张浩杰激动地说,用力拍了拍沃尔特的肩膀。
“举手之劳。”沃尔特笑道,看了看腕表,“时间过得真快。中午我在附近一家不错的餐厅订了位子,地道的英式烤牛肉,务必赏光?我们可以边吃边聊些轻松的话题,也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君凡看向苏云熙,她微笑着轻轻点头,表示同意。君凡这才转向沃尔特,伸出手:“霍沃斯先生,您太客气了。那我们恭敬不如从命。”
“太好了!”沃尔特高兴地起身,“那我们现在就过去?餐厅就在拐角,步行几分钟就到。伦敦的春天,走走很舒服。”
四人起身。苏云熙自然地挽起君凡的手臂。张浩杰则和沃尔特并肩走在前面,两人还在热络地聊着帝国理工的旧事和一些共同认识的教授。
走出会所大门,午后的阳光正好,驱散了早先的清寒,暖暖地洒在古老的街道上。空气清新,带着雨后泥土和植物的芬芳。君凡感受着臂弯里苏云熙的温暖,看着前方谈笑风生的张浩杰和热情可靠的沃尔特,又想到“绿源”项目在欧洲展现出的清晰路径和广阔前景,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期待感,如同这伦敦四月的阳光,渐渐变得明亮而温暖。
这次伦敦之行,虽然只是初次会晤,却像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前方的路或许仍有挑战,但方向,已然明朗。他紧了紧苏云熙的手,两人相视一笑,跟上了前面两人的步伐,融入了伦敦春日充满生机的街道中。关于新生物能源的梦想,正跨越重洋,在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里,开始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