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设立锦衣卫,清除奸佞-《水浒:开局西门庆,杀贼就变强》

  朝堂之上,要求彻查的声浪压过了一切。

  忠心于赵佶的官员根本不敢站出来反对。

  至于童贯高俅一系的官员,更是低垂着头,心中惊恐,连作声都不敢。

  赵佶坐在龙椅上,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看着下方群情激昂的百官,又看看那个一副“忠君为国”模样的蔡京,最后看向神色平静的西门庆,他心中一阵发寒。

  他知道,这一定是两人早就策划好的布局。

  如今,自己已经被逼到了墙角,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赵佶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声音干涩:“既然……众卿皆认为该查,那便……彻查吧。”

  蔡京立刻接口:“官家圣明!然,此案牵扯甚大,幕后黑手能驱使左绝,定然势力恐怖。寻常官员恐难胜任,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老臣斗胆举荐——镇北王殿下,武功盖世,威震天下,又是此次遇刺的苦主,于情于理,皆为调查此案的不二人选!由王爷主持调查,必能震慑宵小,查明真相!”

  此话一出,底下又是一阵附和。

  西门庆也微微颔首,出列:“臣也觉得,此事由臣来查,最为合适。”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赵佶看着这一唱一和的两人,心沉到了谷底。

  他还能说什么?若是反对,岂不是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成了祸国殃民的昏君?

  “……准奏,便由镇北王……主持调查一应事宜,一应衙门,皆需配合。”

  赵佶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

  “臣,领旨。”西门庆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退朝!”

  事情议定,赵佶身心俱疲,只想尽快结束这场让他如坐针毡的朝会,挥挥手便下令退朝。

  ……

  退朝后,文武百官陆续从大殿中走出。

  许多官员立刻围拢到西门庆身边,脸上堆满了关切,说着恭维的话。

  “王爷受惊了!”

  “高俅罪该万死,竟敢行刺王爷,真是死有余辜!”

  “王爷神威盖世,洪福齐天,岂是宵小所能暗算?”

  “王爷若有任何差遣,下官等定当效犬马之劳!”

  西门庆面带淡然笑容,微微颔首,并未过多回应。

  就在这时,人群微微分开,太师蔡京缓步走了过来。

  众官员见状,纷纷收敛声息,恭敬让开道路。

  蔡京来到西门庆面前,停下脚步,一脸恭敬的拱手:“王爷,此案必定要一查到底!王爷放心,老夫以诸位同僚定会全力配合王爷,查明一切牵连,绝不姑息!”

  西门庆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有太师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如此甚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为彻查此案,本王决定,筹建一个独立于朝廷各部的机构——‘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

  “锦衣卫?”

  “这是何等机构?”

  众人闻言,脸上都浮现出疑惑与不解,低声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从未听说过此等名目,更不清楚其职权为何。

  蔡京心中一震,莫名想起当初在城外院子里见到的那支隐秘力量。

  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捻须沉吟道:“锦衣卫?不知王爷此机构,所司何职?”

  西门庆并未详细解释,只是淡淡一笑:

  “诸位大人不必心急,很快,你们就会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了。”

  说完,他不再理会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径直向着宫外走去。

  只留下身后一群面面相觑、心中已然掀起惊涛骇浪的朝臣们。

  虽然不明白“锦衣卫”究竟是做什么的,却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息。

  ……

  第二天。

  西门庆便借着彻查“幕后黑手”的名义,以赵佶亲授的权柄,迅速将暗中的锦衣卫转到了明面上。

  一个直属于他本人、拥有缉拿、审讯、先斩后奏之权的全新机构,锦衣卫,就此诞生。

  锦衣卫衙署就设在原高俅府邸之中。

  所有锦衣卫皆身着特制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手持刻有“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字样的玄铁令牌。

  他们行事狠辣果决,效率极高。

  锦衣卫的首要目标,直指朝堂上那些与高俅过往甚密、恶名昭着的奸佞之臣。

  首当其冲的,便是“北宋六贼”之一的朱勔。

  此人以花石纲媚上,巧取豪夺,祸乱东南,家财万贯,权势熏天,早已惹得天怒人怨。

  这一日。

  原本车马盈门的朱府,被大队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团团包围,水泄不通。

  街巷被肃清,百姓远远围观,屏息凝神。

  带队千户面容冷峻,手持镇北王金令,面对紧闭的朱漆大门,运足中气,厉声喝道:

  “奉镇北王钧令!查罪臣朱勔,勾结逆犯高俅,意图谋反!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祸国殃民……罪证确凿!抄检府邸!”

  府内,朱勔尚在书房中悠闲欣赏新得的一幅前朝古画,闻听门外厉喝及家奴慌乱的奔跑哭喊声,惊得手中名画“啪嗒”坠地。

  他强作镇定,冲出厅堂,还想摆出往日威风呵斥:“尔等是何人麾下?竟敢如此放肆!我乃朝廷重臣!我要面见官家申冤……”

  话未说完,两名如虎似狼的锦衣卫已然破门而入,根本不容他废话,一脚狠狠踹在其腿弯处!

  朱勔惨叫一声,“噗通”跪倒在地。

  随即被冰冷的铁链牢牢捆住,一块脏污的破布毫不客气地塞进了他嘴里,只能发出“呜呜”的绝望嘶鸣,如同死狗般被拖拽出去。

  锦衣卫迅速控制全府,旋即开始抄家。

  一箱箱金银珠宝、一册册古玩字画被源源不断地抬出,其数量之巨,令人瞠目结舌。

  更关键的是,从密室中搜出了大量他与高俅及其他权贵往来密信、卖官鬻爵的明细账册,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其家财之巨,贪墨之甚,比之高俅亦不遑多让!

  类似的情景,在接下来的数日内,接连上演。

  几位与高俅同流合污的官员通通被抄家。

  锦衣卫雷厉风行,手段狠辣,每一次行动都迅如闪电,找出确凿证据。

  消息很快传遍了汴京的每一个角落。

  “听说了吗?那个搜刮民脂民膏的朱勔,被镇北王的锦衣卫给抄了!”

  “还有张方、李玉那几个狗官,也全都下了大狱!”

  “抓得好!苍天有眼啊!这些蛀虫,早就该被清理了!”

  “镇北王千岁!这才是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啊!”

  “锦衣卫!听听这名字就提气!一定要好好治一下那些贪官污吏!”

  百姓们涌上街头,欢呼雀跃,拍手称快。

  甚至有人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如同过节一般,整个汴京城都陷入了一种欢庆的气氛中。

  镇北王的声望,在民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