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都是十七年前的事-《晚折春》

  这让她如何能接受得了?

  当年为了他们父女的安危,她不得已接下任务,远赴大景十七年,只为他们父女能够不被京都的人打扰,能够好好活着,有朝一日一家团聚。

  可现在有人告诉她,她在北渊那老实巴交的夫婿,竟是连皇室都忌惮三分的镇国将军府的公子。

  这让十七年来,日日夜夜都在担忧他们安危的她。

  俨然,成了个笑话!

  “你告诉我这些,是想拿我去威胁墨千顷吗?”

  柔姨娘双眼红得吓人,眼眶却像是干涸的湖泊,明明悲伤到了极致,却一滴泪也没流出来。

  娆娘轻摇了下头:“其实这一切,都只是我的一个猜测。不过现在看来,我猜对了。”

  说完,她将一张画像递了过去。

  柔姨娘一愣,待在看到画像上的人后,干涸的泪泉瞬间决堤。

  看到她的反应,娆娘彻底印证自己猜对了。

  柔姨娘就是传闻中,墨千顷那位抱着牌位也要娶回家的妻子。

  挺让人震惊的。

  因为最开始的时候,娆娘想破脑袋也没有将柔姨娘和墨千顷想到一处去。

  毕竟二人身份悬殊,一个是皇室培养的细作,一个是将军府的公子,将军府又受皇室忌惮,这怎么看,两人都不可能有什么亲密关系。

  但看了墨千顷的生平册案后,娆娘还是从中抽丝剥茧,剥了点东西出来。

  不过说起这事,还得从前段时间说起。

  那日,在塞北连失三城的消息传到雁州后,她担心燕风霁和关伯母他们的安危,便找了季庭州埋在雁州的暗桩,让他们从长安调来了一份关于墨千顷的生平册案,想知己知彼,从中找出点此人的软肋和破绽。

  看完册案之后,她虽惊讶于一个浪荡子的转变。

  但更令她好奇的,是册案上明确写着,北渊大将墨千顷对大景毫不掩饰的敌意。

  他似乎恨极了大景。

  在两国还未开战前,就经常发生他在大街上随意砍杀大景商贾的事。此次发兵攻打塞北,更是他在朝堂上力压众臣主战的结果。

  这就很让人费解,他为何会如此憎恨大景?

  爱也好,恨也罢,总归要有个起因,有个事儿发生才会引起的恨,不然不可能莫名其妙就恨上。

  除非他是个野心大到妄想横扫天下各国的人。

  但这种可能貌似不大。

  所以娆娘仔细琢磨了那份册案很久,最后凭直觉,她感觉突破口就在墨千顷那位去世多年的妻子身上。

  据调查,墨千顷当年失踪的那两年,是在塞北与他们北渊交境之地的一个小村庄里。

  所以她猜测,或许他的妻子,是死在了他们大景的人手里,他才会这么仇恨大景,谋权十多年,只为大权在握出兵攻打大景,为妻子报仇。

  这样的猜测虽还是有些勉强。

  但似乎又很合理。

  唯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册案上关于他妻子的身份,一个字都没有。

  也就是说,墨千顷妻子的身份,当年大景的暗线根本没有查到,极有可能是被人刻意抹去了痕迹,这才没有记录在册。

  由此可见,他妻子的身份也不简单。

  不然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谁会费那么大劲去抹掉她的痕迹?

  而且那时的墨千顷,除了顶着镇国将军府公子的身份,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也不值得别人特意为他去抹掉他妻子的线索。

  况且,他失踪那两年,似乎还隐姓埋名了。

  这点,娆娘抓耳挠腮想了好久都想不通,直到昨日她中了北渊皇室的血鸩之毒,有些谜团才豁然开朗冒出了答案。

  虽然那一刻,她绝望于自己命不久矣,心中悲苦难抑,思绪却没敢放松,并很快抓住了一连串的重要线索。

  比如北渊皇室的毒为何会下到她身上。

  那这便要往远了猜。

  墨千顷此番攻打大景,来势汹汹,一看就是蓄谋已久。

  但他既然是蓄谋已久,发兵之前肯定会先摸清楚大景塞北的兵力,摸清之后为了不给塞北喘息的机会,势必会想方设法阻拦大景从其他地方调兵增援。

  而当下,能调去最多兵力增援塞北的,只有雁山关。

  所以他们想杀严达。

  只要严达一死,雁山关无人领兵,说不定就会大乱。

  这么好的机会,胡人定然不会放过。只要这边也交上战,就无暇顾及塞北那边。

  北渊大军就能吃下塞北,咬下大景最重要的一臂。

  但严达镇守雁山关,轻易不会离开,所以作为北渊细作的柔姨娘想到了娆娘。

  严达是娆娘的姨夫,如果她突然死了,他势必会亲自过来调查她的死因,如此他们便有了下手的机会。

  不过光凭这些,倒是没有让娆娘直接怀疑到柔姨娘和墨千顷之间的关系。

  顶多会猜测两人认识。

  但从两人一个皇室细作,一个大将军的身份上来看,认识可能性也不大。

  且时间上也对不上。

  因为据她所知,北渊皇室培养的细作,就跟大景皇室的暗桩一样,轻易不会让除了皇室以外的人知晓。

  而十七年前,墨千顷还籍籍无名,就算是那时候的他爹,北渊的镇国将军,也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皇室暗中培养的细作。

  他更不可能在那时候认识柔姨娘。

  北渊皇室忌惮将军府,以两人的身份,不可能在那时候有交集。

  但看似没交集的两人身上,却又有好几个巧合点。

  比如,他们故事的展开,都是十七年前。

  都是十七年前,一个死了妻子,一个离了所爱。一个来了大景当细作,一个抱着孩子归家崛起。

  并且娆娘敢肯定,柔姨娘生过一个孩子。

  当全部的巧合点碰撞到一起的结果就是,一个生了孩子的女人,当年却没有孩子在身边。

  一个带着孩子的男人,当年却刚巧死了妻子,还都是十七年前那段时间发生的。再加上他们各自的身份,以及如今发生的种种全部串联起来。

  这之间要是真没点什么,娆娆敢把名字倒过来写。

  她三叔说过,人,要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那会是深陷困惑迷雾时,自身给出的,最正确的判断。

  她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