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走进屋里,握着周维炯的手说,这些天,我也了解了一些情况,建立红三十二师,成立苏维埃,你有大功劳呀。
哪里哪里,马上腾下来了,桌子上还有点灰,你也帮忙,自己擦擦。
维炯呀,这就是你不对了,我们打仗有固定地点吗?刘英说,今后,蒋该石腾出手来,一定会大举进攻,我们还能消停吗?形势很不乐观呀。
刘师长,你这个说法,我可不同意,虽说我同意不同意,毫无意义,但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还是有权表达我的想法的,周维炯说,你说你了解一些情况,我不敢弹劾,但是,你说我有大功劳,我就有想法了。
为啥?刘英说,这个说法,不是我说的,可是战士们说的。你丁家埠民团起义成功,以你们民团起义为班底,成立红三十二师,这不是大功一件吗?你带领四十八杆枪反第一次围剿,打得顾敬之民团丢盔卸甲,打得王继亚畏罪自杀,就是县长李鹤鸣也因此死在任上,这不是大功一件吗?你带领红三十二师毫不犹豫支援六霍起义,要不是你当机立断,做出牺牲,能取得六霍起义成功,能有红三十三师吗?还有,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你们红三十二师乘胜追击敌人,不仅扫清了根据地的敌特分子黄霓裳,还带领红三十二师为巩固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等等吧,我就不多说了,就这几件,也可以说,是大功劳了。
周维炯摇摇头说,谢谢刘英师长的夸奖与鼓励,说实话,这些,不是我的功劳,是根据地党组织的功劳,也是根据地军民团结的结果,表扬我,我实在是受之有愧,再说了,我是师长,就像你现在是师长一样,做这些,还不是应该的吗?
哎,看来,你还是有气呀,刘英说,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不可太执着,也不可搬到树逮死雀,我跟你说的,我再三申明,不是我说的,是这里的老百姓说的,我只不过是转达而已。
是我太过认真了,周维炯说,不管是老百姓说的,还是党说的,还是组织说的,还是你说的,我都是这样的认识,刘英师长,我是真诚的,我当师长的时候,我经常反思,我作为党员,作为师长,我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伙的,同时,也是应该的,如果取得这点成就就飘飘然,那么,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对,说得很对,刘英说,你这说的,我深有同感,至于北伐战争,这起义那起义,里面的总结我也不说了,因为这些,我都亲自参加过了,我就说当下,在我们红三十二师的根据地上,还会有多少危险,还会有多大风险,能预料得到吗?可谓革命永远在路上呀。
刘师长,你说这句话,我十分佩服——“革命永远在路上”,这话说得好呀,周维炯说,不说远的,就是李自成,打下北京之后就觉得革命到底了,就开始贪图享乐,可是,出现了吴三桂投靠清兵,导致彻底兵败,很是可惜,不仅如此,外族统治中华民族又是几百年,导致今天,还有些列强对我中华虎视眈眈,听说东北就被日本占领,他们还想亡我中华。
是呀,只要是中国人,哪一个没有复兴民族之心,可是,反动派还要打内战,消灭我们,你说咋办?刘英说,我们不仅为我们这个根据地担忧,还担忧党中央。
党中央?周维炯说,我知道你刚才说的,是为了稳定军心,还说用特殊手段联系的,是不是通过我们拿下来的那个女特工发报员牛玉梅?
是呀,看看,我说你有大功劳,不算错吧,刘英说,我来了,带来了党中央的联系方式,也是本着试一试的心态,让牛玉梅试试,还真的联系上了。
咋说的?周维炯显得很迫切。
蒋该石开始抽调人马围剿,我们损失很大,毕竟,在武力上,我们还处在劣势,绝对劣势,上海党组织遭到大的破坏。上海之行,意义不大。因为去上海,很危险。听说,是交通员传话来的,说上海的领导逐步转入各个苏区,特别是中央苏区,那里战斗异常惨烈。
中央苏区,是江西吗?周维炯说。
嗯,是的,刘英点头说,GMD反动派对中央苏区采取了重点围剿,把MGD的主要部队都集中到那边去了,听说,去了五十多万人,十余倍红军的力量,你说,咋打?我听说,战斗十分激烈,根据地在逐渐缩小,红军也想跳出根据地作战,但是,效果也不是太好。
那咋办?周维炯着急地说。
上级来电,只有我们奋力战斗,牵制敌人,让敌人分兵,才能缓解中央苏区。
围魏救赵,周维炯说,可是,我们鞭长莫及呀,再说了,这些天,我们这里十分平静,李可帮部也调走了,是不是也调到江西围剿中央红军去了。
刘英摇摇头说,不可能,但是,他们调离,是因为城市空虚,害怕城市暴动,占领城市,所以他们把部队都拉走了,是保护城市去了,李可帮部在保卫麻城黄安以及黄冈等地的中小城市。
两张皮,我们咋支援中央苏区呢?周维炯十分不安,看着刘英说,你们是不是接到指示了?
指示倒是没有接到,但是,鄂东特委来人说,让我们与红三十一师靠近,如果能会师一起,就可以攻打黄安县城,麻城等城市,如果把这些城市占领了,蒋该石就慌了,对于舒缓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应该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好办法,这不仅是围魏救赵,还是隔空打牛的好办法。
隔空打牛?刘英一怔说,怎么讲?
这是我师父说的,他是少林寺和尚,来这里,教我武功时说,就是用内力伤敌,换句话说,就是不直接介入而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好办法,不,好法子,刘英说,这是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呀,我听说江西那边,我们队伍里,有许多熟读历史的,这个法子,也许就是从这里化来的。
这么说,你刚才不是开玩笑?
我不是说了吗?是通过特殊渠道,不是开玩笑,这个特殊渠道,两个,一个是电台,一个人地下交通员。
要是真的,徐书记宣布的咋办?
这个嘛,还是中央有办法,中央说,你要是同意,就任红三十二师政委。我想,不太合适,你是军事干部,让你做党的工作,一时难适应,也不能发挥特长,所以,我又去密信,让你任师长,我任政委。这是我的建议,任命下来,得等一阶段。不过,这段时间,我需要摸情况,进一步摸情况,要下连队。师部,有些事情,你还得多操心。
刘师长,万万不可,改来改去,威信何在?再说了,在哪儿都是革命,我不在乎,只要能把革命推向胜利,我愿意当敢死队长!
唉,百闻不如一见,今天这么跟你谈话,让我了解,你维炯,真是炯爷,心胸宽阔呀。革命不讲求职位高低,也不讲究待遇如何,更不是请客吃饭,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荣誉感还是忘不了的。可你作为师长,多大官呀,说不让你干,你也欣然接受,真的让我感动。至于其他人,征求各位意见,愿意到上海的,统计一下,跟中央联系再说;不愿意去的,再考虑安排工作。
这样甚好。革命本身就是志愿,你参加革命了,就得服从组织。至于在服从组织的基础上,征求个人意见,我看,也有必要。刘师长,我不知道别人咋想,我还是不去了。
刘英笑笑,没说啥。
我知道你心里是咋想的了,你是问为什么?为何,我就不说,我想说的是,我不当这个政委,也不当这个师长。红三十二师四个团,中间少了一个团,我就当一百团团长,咋样?
呵呵,好你个周维炯,还伸手向党要官呀。
哈哈哈,两个人都笑了,都一齐忍住笑,互相看着,就这么看着,忽然,都同时站起来,走向对方,拥抱在一起。
周维炯推开刘英说,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这屋里就咱俩。
隔墙有耳。
你,别说了,我相信你,定会是个好主意。
需要师委配合。
咋配合?
你们召开一个大会,就说我周维炯没当师长了,让去中央学习,不干,还闹情绪,不服从领导,不遵守纪律,每天喜欢人们喊炯爷,是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你代表党中央让我停职反省。
这么严重?
不严重,刚才,你也看到了,虽说这帮弟兄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可在门前,造成这种声势,早已传到大街小巷,不管是百姓,还是那些地主豪绅,都知道了。知道了,我刚才初步了解了一下,反响很大。你这样宣布,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定影响不好。这就是个起点,也是我想要的。从这点看,我咋不是闹情绪呢?
这样做,对你名声可不好呀。
没关系,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
为何?
哪里哪里,马上腾下来了,桌子上还有点灰,你也帮忙,自己擦擦。
维炯呀,这就是你不对了,我们打仗有固定地点吗?刘英说,今后,蒋该石腾出手来,一定会大举进攻,我们还能消停吗?形势很不乐观呀。
刘师长,你这个说法,我可不同意,虽说我同意不同意,毫无意义,但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还是有权表达我的想法的,周维炯说,你说你了解一些情况,我不敢弹劾,但是,你说我有大功劳,我就有想法了。
为啥?刘英说,这个说法,不是我说的,可是战士们说的。你丁家埠民团起义成功,以你们民团起义为班底,成立红三十二师,这不是大功一件吗?你带领四十八杆枪反第一次围剿,打得顾敬之民团丢盔卸甲,打得王继亚畏罪自杀,就是县长李鹤鸣也因此死在任上,这不是大功一件吗?你带领红三十二师毫不犹豫支援六霍起义,要不是你当机立断,做出牺牲,能取得六霍起义成功,能有红三十三师吗?还有,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你们红三十二师乘胜追击敌人,不仅扫清了根据地的敌特分子黄霓裳,还带领红三十二师为巩固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等等吧,我就不多说了,就这几件,也可以说,是大功劳了。
周维炯摇摇头说,谢谢刘英师长的夸奖与鼓励,说实话,这些,不是我的功劳,是根据地党组织的功劳,也是根据地军民团结的结果,表扬我,我实在是受之有愧,再说了,我是师长,就像你现在是师长一样,做这些,还不是应该的吗?
哎,看来,你还是有气呀,刘英说,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不可太执着,也不可搬到树逮死雀,我跟你说的,我再三申明,不是我说的,是这里的老百姓说的,我只不过是转达而已。
是我太过认真了,周维炯说,不管是老百姓说的,还是党说的,还是组织说的,还是你说的,我都是这样的认识,刘英师长,我是真诚的,我当师长的时候,我经常反思,我作为党员,作为师长,我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伙的,同时,也是应该的,如果取得这点成就就飘飘然,那么,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对,说得很对,刘英说,你这说的,我深有同感,至于北伐战争,这起义那起义,里面的总结我也不说了,因为这些,我都亲自参加过了,我就说当下,在我们红三十二师的根据地上,还会有多少危险,还会有多大风险,能预料得到吗?可谓革命永远在路上呀。
刘师长,你说这句话,我十分佩服——“革命永远在路上”,这话说得好呀,周维炯说,不说远的,就是李自成,打下北京之后就觉得革命到底了,就开始贪图享乐,可是,出现了吴三桂投靠清兵,导致彻底兵败,很是可惜,不仅如此,外族统治中华民族又是几百年,导致今天,还有些列强对我中华虎视眈眈,听说东北就被日本占领,他们还想亡我中华。
是呀,只要是中国人,哪一个没有复兴民族之心,可是,反动派还要打内战,消灭我们,你说咋办?刘英说,我们不仅为我们这个根据地担忧,还担忧党中央。
党中央?周维炯说,我知道你刚才说的,是为了稳定军心,还说用特殊手段联系的,是不是通过我们拿下来的那个女特工发报员牛玉梅?
是呀,看看,我说你有大功劳,不算错吧,刘英说,我来了,带来了党中央的联系方式,也是本着试一试的心态,让牛玉梅试试,还真的联系上了。
咋说的?周维炯显得很迫切。
蒋该石开始抽调人马围剿,我们损失很大,毕竟,在武力上,我们还处在劣势,绝对劣势,上海党组织遭到大的破坏。上海之行,意义不大。因为去上海,很危险。听说,是交通员传话来的,说上海的领导逐步转入各个苏区,特别是中央苏区,那里战斗异常惨烈。
中央苏区,是江西吗?周维炯说。
嗯,是的,刘英点头说,GMD反动派对中央苏区采取了重点围剿,把MGD的主要部队都集中到那边去了,听说,去了五十多万人,十余倍红军的力量,你说,咋打?我听说,战斗十分激烈,根据地在逐渐缩小,红军也想跳出根据地作战,但是,效果也不是太好。
那咋办?周维炯着急地说。
上级来电,只有我们奋力战斗,牵制敌人,让敌人分兵,才能缓解中央苏区。
围魏救赵,周维炯说,可是,我们鞭长莫及呀,再说了,这些天,我们这里十分平静,李可帮部也调走了,是不是也调到江西围剿中央红军去了。
刘英摇摇头说,不可能,但是,他们调离,是因为城市空虚,害怕城市暴动,占领城市,所以他们把部队都拉走了,是保护城市去了,李可帮部在保卫麻城黄安以及黄冈等地的中小城市。
两张皮,我们咋支援中央苏区呢?周维炯十分不安,看着刘英说,你们是不是接到指示了?
指示倒是没有接到,但是,鄂东特委来人说,让我们与红三十一师靠近,如果能会师一起,就可以攻打黄安县城,麻城等城市,如果把这些城市占领了,蒋该石就慌了,对于舒缓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应该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好办法,这不仅是围魏救赵,还是隔空打牛的好办法。
隔空打牛?刘英一怔说,怎么讲?
这是我师父说的,他是少林寺和尚,来这里,教我武功时说,就是用内力伤敌,换句话说,就是不直接介入而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好办法,不,好法子,刘英说,这是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呀,我听说江西那边,我们队伍里,有许多熟读历史的,这个法子,也许就是从这里化来的。
这么说,你刚才不是开玩笑?
我不是说了吗?是通过特殊渠道,不是开玩笑,这个特殊渠道,两个,一个是电台,一个人地下交通员。
要是真的,徐书记宣布的咋办?
这个嘛,还是中央有办法,中央说,你要是同意,就任红三十二师政委。我想,不太合适,你是军事干部,让你做党的工作,一时难适应,也不能发挥特长,所以,我又去密信,让你任师长,我任政委。这是我的建议,任命下来,得等一阶段。不过,这段时间,我需要摸情况,进一步摸情况,要下连队。师部,有些事情,你还得多操心。
刘师长,万万不可,改来改去,威信何在?再说了,在哪儿都是革命,我不在乎,只要能把革命推向胜利,我愿意当敢死队长!
唉,百闻不如一见,今天这么跟你谈话,让我了解,你维炯,真是炯爷,心胸宽阔呀。革命不讲求职位高低,也不讲究待遇如何,更不是请客吃饭,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荣誉感还是忘不了的。可你作为师长,多大官呀,说不让你干,你也欣然接受,真的让我感动。至于其他人,征求各位意见,愿意到上海的,统计一下,跟中央联系再说;不愿意去的,再考虑安排工作。
这样甚好。革命本身就是志愿,你参加革命了,就得服从组织。至于在服从组织的基础上,征求个人意见,我看,也有必要。刘师长,我不知道别人咋想,我还是不去了。
刘英笑笑,没说啥。
我知道你心里是咋想的了,你是问为什么?为何,我就不说,我想说的是,我不当这个政委,也不当这个师长。红三十二师四个团,中间少了一个团,我就当一百团团长,咋样?
呵呵,好你个周维炯,还伸手向党要官呀。
哈哈哈,两个人都笑了,都一齐忍住笑,互相看着,就这么看着,忽然,都同时站起来,走向对方,拥抱在一起。
周维炯推开刘英说,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这屋里就咱俩。
隔墙有耳。
你,别说了,我相信你,定会是个好主意。
需要师委配合。
咋配合?
你们召开一个大会,就说我周维炯没当师长了,让去中央学习,不干,还闹情绪,不服从领导,不遵守纪律,每天喜欢人们喊炯爷,是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你代表党中央让我停职反省。
这么严重?
不严重,刚才,你也看到了,虽说这帮弟兄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可在门前,造成这种声势,早已传到大街小巷,不管是百姓,还是那些地主豪绅,都知道了。知道了,我刚才初步了解了一下,反响很大。你这样宣布,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定影响不好。这就是个起点,也是我想要的。从这点看,我咋不是闹情绪呢?
这样做,对你名声可不好呀。
没关系,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