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出发新大陆-《我家床底通大明》

  一连三天,应天府百姓们都跟过年了似的。

  到饭点儿就去街上吃流水席。

  没赶上的也不遗憾,谁让自己去晚了呢。

  几天之后,朱吾适来到了龙江船厂。

  这里停放着数十艘宝船。

  今天就是出发的时间了,朝廷将派出代表去葡萄牙,正式跟葡萄牙建交。

  船上装备了最先进的火炮,以及朱元璋送给费尔南多一世的礼物。

  同时有另外十来艘船也要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美洲。

  这十来艘船会经过长江入海口,向东继续行驶,路过九州岛,横跨太平洋,到达加利福尼亚州。

  为啥去加利福尼亚州州。

  首先是直线距离最近,再一个美国西部可是有金矿的。

  先把西海岸占领了,然后一步步往四周扩散。

  朱吾适也不着急,只要能在百年内占领整个北美洲就行。

  这次的出发的船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探路。

  虽然有各种现代航海知识和地图的加持。

  毕竟还是要实践的。

  大海如此广袤,又危机四伏。

  贸然派出大部队,万一出什么意外,损失太惨重了。

  朱棣站在朱吾适身后,看着船员们有条不紊地将码头上的东西搬到船上,羡慕得不行。

  他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了。

  好想跟他们一起出发啊。

  朱吾适没空管他,他正在跟俞通渊交代任务呢。

  俞通渊就是俞通海的弟弟,也是俞廷玉的儿子。

  朱元璋的水军就是他们父子死人帮着建的。

  父子四人本来在巢湖当水匪,后来归顺了朱元璋。

  俞廷玉攻打安庆的时候战死了。

  俞通海虽然救过朱元璋的命。

  但是他也战死了,他的两个弟弟继续统领大明水师。

  只不过嘛,陈友谅死后,华夏大地基本不太用得着水军了。

  这两兄弟算是郁郁不得志了。

  尤其是大明建国后,更加没有他俩的用武之地了。

  俞通渊还有个哥哥叫俞通源,他这个哥哥身体不太好,也没啥野心了。

  俞通渊可还没老呢。

  他不甘心在大明水师养老,自从他偶然听说朱吾适派人出海之后。

  就经常去找朱吾适,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打探情况。

  朱吾适就把探索新大陆的事儿告诉他了。

  俞通渊很开心,他马上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帮大明找到新大陆。

  虽然俞通渊没有航海经验,但是航湖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朱吾适也就答应他了。

  毕竟他们一家都为大明流过血,不能让人寒心啊。

  只不过寻找新大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古往今来,茫茫大海吞噬了多少船只啊。

  朱吾适专门成立了一个航海培训班。

  从现代弄了一大堆航海资料。

  朱棣当班长,俞通渊当副班长。

  又从江南搞来了几个走私经验丰富的船长。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如今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要是俞通渊他们死在太平洋上,那就死了吧。

  革命嘛,总要有人牺牲的。

  朱吾适已经想好了,每年冬天都会派一个船队朝着美洲大陆进发。

  直到有消息从对面传回来。

  作为班长的朱棣自然也想跟着一起去啊。

  他再三恳求,朱吾适每次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老四啊,你的任务不在于开辟新航线,你的任务是,统一美洲大陆,然后治理好那片土地。”

  堂堂永乐大帝,用来探索新航线太浪费了。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朱吾适对俞通渊做了最后的交代。

  “这一路上,如果看到高元或者倭寇的船,直接给我击沉了,要是没有遇到船只,那路过九州岛的时候,给我朝着岛上放几炮。”

  俞通渊兴奋地点点头。

  “王爷你就瞧好了吧。”

  朱吾适又对站在俞通渊身旁的一个小不点儿说道。

  “马三保,保护好自己,多看多学,要是不好好这次出去没收获,回来我就把你割了,让你进宫当太监去。”

  马三保下意识捂住了自己的宝贝。

  马三保是谁,不用多介绍了,大名鼎鼎的郑和。

  他本来就是云南人,被明军俘虏,然后送到应天府,后来又送给了朱棣。

  然后朱棣把人家给割了。

  这次沐英平定云南的时候,朱吾适专门让沐英把他给弄过来了。

  然后让他跟着俞通渊和朱棣学习航海知识。

  虽然他才十岁左右,但是人的名树的影,该给的尊重不能少。

  朱吾适对他最大的尊重,就是不割他了,让他早点儿接触航海,未来好有一番作为。

  这一趟要是真的全军覆没了,俞通渊死了,郑和也跟着一起没了。

  损失还是挺惨重的。

  还是那句话,为了革命,总有人要流血牺牲的。

  朱吾适只能祈祷历史上的这些名人的命,能够硬一点儿了。

  俞通渊带着郑和走了,朱棣站在码头上,看着远去的船只,久久不愿离去。

  “走吧老四,很快就有你的用武之地了。”

  朱吾适就不明白了,享受生活不好吗,非得去冒险啊。

  只能说是人各有志了。

  朱吾适就喜欢每天开开心心,轻轻松松,享受生活的同时又有事儿做。

  像朱棣这种人,野心就很大。

  你让他安安稳稳那是不可能的。

  等到俞通渊他们平安归来,朱吾适就压制不住朱棣了。

  再不放他离开,这货要憋疯了。

  关键就在于,这家伙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成就了。

  就跟写小说一样,你正写着无脑爽文呢。

  有人告诉你你以后写传统文学,直接就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妥妥的华夏第一大文豪。

  这让人怎么安心写无脑爽文啊。

  朱棣现在就是这样。

  如果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当皇帝,还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让他训练特种兵,他就高兴得不得了了,时不时能去打个仗,人生就圆满了。

  现在知道了自己以后的成就,再干这些事儿,总觉得提不起兴趣啊。

  朱吾适拉着朱棣离开了。

  大冬天的,一直站在码头上,也不怕回去以后窜稀啊。

  “走了,叔叔陪你喝一杯去。”

  几天后,几十艘大明宝船来到了长江入海口。

  他们将要在此分道扬镳了,俞通渊他们一路向东,其他人沿着海岸线南下。

  这一分别,有些人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