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学员们,一个个看得是倒吸凉气。
之前还有人觉得,除了高启那个课题,其他的可能都是陪跑。
现在一看,哪有什么陪跑?
这分明是十个“天坑”!
每一个,都足以让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焦头烂额。
周阳看着大家脸上精彩的表情,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把现实的骨感血淋淋地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这群“天之骄子”永远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
周阳继续宣布着分组。
“第二个重点调研小组,课题是‘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模式探索’,组长……”
“第三个重点调研小组,课题是‘产业升级与环境治理双赢路径研究’,组长……”
……
很快,十个小组的分组和课题全部分配完毕。
赵凯和他那几个小圈子里的人,被分到了第五组。
他们拿到的课题是:“如何破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是一个看起来相当“平淡”的课题。
既没有“放管服改革”那么高大上,也没有“老旧小区改造”那么接地气。
金丝眼镜男凑到赵凯耳边,幸灾乐祸地小声说道:“凯哥,你看,我就说吧,果然是边角料。”
“这种经济问题,条条框框那么多,银行又是垂直管理,我们能研究出什么花来?”
赵凯的脸色铁青,没有说话。
他知道,周阳这是故意的。
故意把一个看似专业,实则发挥空间极小,极难出彩的题目扔给了他。
这是阳谋。
你还说不出什么来。
毕竟,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这也是市长报告里年年都要提的重要工作。
你能说它不重要吗?
“好了,分组完毕。”
周阳拍了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周阳笑着说道:“从现在开始,到下周一我们出发去临海之前,这几天的时间,就是留给各个小组进行前期准备的。”
“大家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线上讨论,也可以先拿出一个初步的调研提纲。”
“我只有一个要求。”
周阳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周阳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不想在临海看到任何一份‘纸上谈兵’的方案。”
“我希望看到的,是你们深入一线,用脚走出来,用眼看出来,用心悟出来的真知灼见。”
“散会!”
……
一声令下,整个青干班的学习氛围,瞬间就变了。
走廊里,图书馆里,宿舍楼的公共活动室里,到处都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激烈讨论的学员。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写满了兴奋与凝重。
周阳市长扔下的这份“考卷”,太重了。
但也太刺激了!
高启所在的第一小组,最先进入了状态。
作为组长,高启并没有因为上午的出彩而有任何骄傲自满。
他甚至比之前更加谦虚和谨慎。
小组的第一次碰头会,就在培训班招待所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行。
组里有来自省发改委的处长,有来自省信息中心的工程师,也有像赵凯一样,来自省直机关的年轻“理论派”。
一开始,气氛还有些微妙。
那个省发改委的处长,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说道:“高班长,周市长把这个课题交给我们,是信任,也是重担啊。”
“‘放管服改革’,尤其是跨部门数据壁垒问题,这是个全国性的难题。”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建议省里成立一个更高层级的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挂帅,统筹协调……”
他一开口,就是一套熟悉的机关话术。
高启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等他说完,另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也扶了扶眼镜,补充地说道:“我同意王处长的看法。”
“顶层设计是关键。同时,我们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纳入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用考核的指挥棒,来引导他们主动作为……”
又是一套理论。
高启依旧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笔记本上记着。
会议室里,渐渐变成了“理论家”们的秀场。
大家引经据典,从“数字政府”的理念,谈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一个个宏大叙事,层出不穷。
只有高启,和另外一两个同样来自基层的干部,始终一言不发。
终于,当讨论陷入了“是应该先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还是应该先改造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这种纯技术争论时,高启放下了手中的笔。
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高启看着大家,憨厚地笑了笑,说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刚才大家谈的,都很有水平,很有高度,我听了很受启发。”
“我文化不高,听不太懂那些高深的技术名词。”
“我就想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省发改委的王处长身上。
高启诚恳地问道:“王处长,您在省发改委,平时审批项目,是不是经常需要市里其他部门提供的一些数据?”
王处长一愣,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比如需要规划局的用地红线图,环保局的环评批复,等等。”
高启又问道:“那如果规划局给您的红线图,跟环保局批复的范围,有那么一点点对不上,您怎么办?”
王处长想了想,理所当然地说道:“那当然是把材料退回去,让市里协调好了再报上来。”
“好。”高启点了点头,又看向那个省信息中心的工程师。
高启问道:“这位同志,您是技术专家。假如,海关的系统用的是A公司的,商检的系统是B公司开发的,税务的又是C公司的,现在要让这三个系统的数据实时共享,从技术上来说,难度大吗?大概需要多少预算?多长时间?”
那个工程师推了推眼镜,沉吟了片刻,苦笑着说道:“高班长,这难度可就太大了。这不叫数据共享,这叫系统重构。每个系统的底层架构、数据标准都不同,硬要打通,比推倒重来还麻烦。预算和时间……没法估量。”
高启听完,再次环视众人。
他缓缓地说道:“大家看,问题就在这里。”
“我们坐在会议室里,可以设计出最完美的‘顶层方案’。”
“但现实是,发改委的王处长,他只认盖了红章的文件,他不可能为了一个项目,去帮市里协调规划局和环保局的数据。”
“信息中心的技术专家也告诉我们,想让几个不同的系统完全融合,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那么,我们天天喊的‘数据共享’,到底卡在了哪里?”
“卡在了部门的墙上,卡在了技术的墙上,也卡在了我们每个人‘各扫门前雪’的思维定式上。”
“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这次去临海调研,不能总飘在天上。”
高启的语气,变得无比坚定。
高启认真地说道:“我们得下去,去海关的报关大厅,去商检的查验窗口,去税务的办税服务台,坐一天。”
“就看看,一个企业,办一个出口手续,到底要跑几个窗口,交几份材料,盖几个章。”
“我们得找到那个,被三个部门皮球踢来踢去,急得快要跳楼的企业负责人,听他骂一骂,看看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们得把那三个部门,具体负责审批的科长,拉到一起,让他们当着我们的面,把各自的规定和难处,都摆出来。”
“只有把这些最真实、最鲜活的问题都搞清楚了,我们才有可能,找到一个真正能落地,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是拿出一份,让周市长看完,只能苦笑着摇摇头的‘完美报告’。”
一番话,说得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之前还在高谈阔论的王处长和几个“理论派”,脸上都露出了思索和惭愧的神色。
他们发现,自己刚才讨论了半天,全都是空中楼阁。
而高启,三言两语,就点出了问题的要害。
之前还有人觉得,除了高启那个课题,其他的可能都是陪跑。
现在一看,哪有什么陪跑?
这分明是十个“天坑”!
每一个,都足以让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焦头烂额。
周阳看着大家脸上精彩的表情,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把现实的骨感血淋淋地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这群“天之骄子”永远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
周阳继续宣布着分组。
“第二个重点调研小组,课题是‘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模式探索’,组长……”
“第三个重点调研小组,课题是‘产业升级与环境治理双赢路径研究’,组长……”
……
很快,十个小组的分组和课题全部分配完毕。
赵凯和他那几个小圈子里的人,被分到了第五组。
他们拿到的课题是:“如何破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是一个看起来相当“平淡”的课题。
既没有“放管服改革”那么高大上,也没有“老旧小区改造”那么接地气。
金丝眼镜男凑到赵凯耳边,幸灾乐祸地小声说道:“凯哥,你看,我就说吧,果然是边角料。”
“这种经济问题,条条框框那么多,银行又是垂直管理,我们能研究出什么花来?”
赵凯的脸色铁青,没有说话。
他知道,周阳这是故意的。
故意把一个看似专业,实则发挥空间极小,极难出彩的题目扔给了他。
这是阳谋。
你还说不出什么来。
毕竟,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这也是市长报告里年年都要提的重要工作。
你能说它不重要吗?
“好了,分组完毕。”
周阳拍了拍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周阳笑着说道:“从现在开始,到下周一我们出发去临海之前,这几天的时间,就是留给各个小组进行前期准备的。”
“大家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线上讨论,也可以先拿出一个初步的调研提纲。”
“我只有一个要求。”
周阳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周阳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不想在临海看到任何一份‘纸上谈兵’的方案。”
“我希望看到的,是你们深入一线,用脚走出来,用眼看出来,用心悟出来的真知灼见。”
“散会!”
……
一声令下,整个青干班的学习氛围,瞬间就变了。
走廊里,图书馆里,宿舍楼的公共活动室里,到处都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激烈讨论的学员。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写满了兴奋与凝重。
周阳市长扔下的这份“考卷”,太重了。
但也太刺激了!
高启所在的第一小组,最先进入了状态。
作为组长,高启并没有因为上午的出彩而有任何骄傲自满。
他甚至比之前更加谦虚和谨慎。
小组的第一次碰头会,就在培训班招待所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行。
组里有来自省发改委的处长,有来自省信息中心的工程师,也有像赵凯一样,来自省直机关的年轻“理论派”。
一开始,气氛还有些微妙。
那个省发改委的处长,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说道:“高班长,周市长把这个课题交给我们,是信任,也是重担啊。”
“‘放管服改革’,尤其是跨部门数据壁垒问题,这是个全国性的难题。”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建议省里成立一个更高层级的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挂帅,统筹协调……”
他一开口,就是一套熟悉的机关话术。
高启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等他说完,另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也扶了扶眼镜,补充地说道:“我同意王处长的看法。”
“顶层设计是关键。同时,我们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纳入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用考核的指挥棒,来引导他们主动作为……”
又是一套理论。
高启依旧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在笔记本上记着。
会议室里,渐渐变成了“理论家”们的秀场。
大家引经据典,从“数字政府”的理念,谈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一个个宏大叙事,层出不穷。
只有高启,和另外一两个同样来自基层的干部,始终一言不发。
终于,当讨论陷入了“是应该先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还是应该先改造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这种纯技术争论时,高启放下了手中的笔。
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高启看着大家,憨厚地笑了笑,说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刚才大家谈的,都很有水平,很有高度,我听了很受启发。”
“我文化不高,听不太懂那些高深的技术名词。”
“我就想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省发改委的王处长身上。
高启诚恳地问道:“王处长,您在省发改委,平时审批项目,是不是经常需要市里其他部门提供的一些数据?”
王处长一愣,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比如需要规划局的用地红线图,环保局的环评批复,等等。”
高启又问道:“那如果规划局给您的红线图,跟环保局批复的范围,有那么一点点对不上,您怎么办?”
王处长想了想,理所当然地说道:“那当然是把材料退回去,让市里协调好了再报上来。”
“好。”高启点了点头,又看向那个省信息中心的工程师。
高启问道:“这位同志,您是技术专家。假如,海关的系统用的是A公司的,商检的系统是B公司开发的,税务的又是C公司的,现在要让这三个系统的数据实时共享,从技术上来说,难度大吗?大概需要多少预算?多长时间?”
那个工程师推了推眼镜,沉吟了片刻,苦笑着说道:“高班长,这难度可就太大了。这不叫数据共享,这叫系统重构。每个系统的底层架构、数据标准都不同,硬要打通,比推倒重来还麻烦。预算和时间……没法估量。”
高启听完,再次环视众人。
他缓缓地说道:“大家看,问题就在这里。”
“我们坐在会议室里,可以设计出最完美的‘顶层方案’。”
“但现实是,发改委的王处长,他只认盖了红章的文件,他不可能为了一个项目,去帮市里协调规划局和环保局的数据。”
“信息中心的技术专家也告诉我们,想让几个不同的系统完全融合,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那么,我们天天喊的‘数据共享’,到底卡在了哪里?”
“卡在了部门的墙上,卡在了技术的墙上,也卡在了我们每个人‘各扫门前雪’的思维定式上。”
“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这次去临海调研,不能总飘在天上。”
高启的语气,变得无比坚定。
高启认真地说道:“我们得下去,去海关的报关大厅,去商检的查验窗口,去税务的办税服务台,坐一天。”
“就看看,一个企业,办一个出口手续,到底要跑几个窗口,交几份材料,盖几个章。”
“我们得找到那个,被三个部门皮球踢来踢去,急得快要跳楼的企业负责人,听他骂一骂,看看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们得把那三个部门,具体负责审批的科长,拉到一起,让他们当着我们的面,把各自的规定和难处,都摆出来。”
“只有把这些最真实、最鲜活的问题都搞清楚了,我们才有可能,找到一个真正能落地,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是拿出一份,让周市长看完,只能苦笑着摇摇头的‘完美报告’。”
一番话,说得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之前还在高谈阔论的王处长和几个“理论派”,脸上都露出了思索和惭愧的神色。
他们发现,自己刚才讨论了半天,全都是空中楼阁。
而高启,三言两语,就点出了问题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