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这个年轻人,手段太可怕了-《官场:白球掉袋,告别编外!》

  巡视组的工作,在一间略显沉闷的会议室里,正式拉开了序幕。

  周阳坐在主位,林小雨在他身侧,飞快地记录着。

  “根据省委的指示,我们巡视组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尤其是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典型。”

  周阳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回荡在会议室中。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刘国栋依然是那副老僧入定的模样,端着他的宝贝保温杯。

  张锐则坐得笔直,眼神锐利,似乎在认真听,又似乎在走神。

  这时,坐在周阳左手边的一位副组长,清了清嗓子。

  他叫李大明,同样来自省纪委,资历比刘国栋还要老上几分,是这次巡视组里名义上的二把手。

  李大明慢悠悠地说道:“周组长说的很对。”

  “不过,我认为,巡视工作,欲速则不达。”

  “我们初来乍到,情况不熟,人员不齐,不宜大张旗鼓。”

  “我建议,我们第一阶段的工作,应该以收集材料、听取汇报为主。”

  “先把各个单位的自查报告收上来,我们内部先学习、消化一下,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再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这番话说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充满了老干部的“智慧”。

  在场的不少人都暗暗点头。

  这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周阳的内心毫无波澜。

  他知道,李大明这是在给他上眼药,想把巡视组的节奏,牢牢地控制在“文火慢炖”的模式里。

  说白了,就是想架空他这个年轻的组长,让这次巡视变成一次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武装游行”。

  【心理博弈指南】的被动效果,在这一刻悄然发动。

  周阳的眼中,李大明那张看似稳重的脸,仿佛变成了一张透明的地图。

  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恐惧犯错】、【逃避责任】、【倚老卖老】。

  周阳笑了。

  他看着李大明,露出了一个无比真诚的笑容。

  周阳温和地说道:“李副组长考虑得非常周到,经验就是我们巡视组最宝贵的财富。”

  李大明脸上露出一丝得色,以为这个年轻人被自已镇住了。

  然而,周阳话锋一转。

  周阳继续说道:“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担忧。”

  “我们以听汇报、看材料为主,固然稳妥。但会不会给外界,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存在问题的单位,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

  “他们会不会觉得,省委的巡视组,也不过是走走过场,雷声大,雨点小?”

  “到时候,他们把材料做得漂漂亮亮,我们按部就班地看,最后皆大欢喜。可实际问题,一个都没解决。”

  “这个责任,我们担得起吗?”

  周阳的语气不重,但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一样,敲在李大明的心上。

  李大明的脸色,微微一变。

  周阳看着他,眼神充满了信任和倚重。

  周阳诚恳地说道:“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双管齐下。”

  “看材料、听汇报这条线,必不可少,而且需要一位经验最丰富、看问题最准的老领导来坐镇把关。”

  “我觉得,这个任务,非李副组长您莫属!”

  “您在纪委工作几十年,火眼金睛,任何虚假的材料在您面前,都无所遁形。”

  “而另一边,我会带一部分年轻同志,组成一个机动调查小组,不打招呼,不定路线,随机抽查,去一线挖一些真问题。”

  “这样,明暗两条线,相辅相成。既稳妥,又不失锐气。”

  “李副组长,您看我这个想法,可行吗?”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大明的身上。

  李大明:“……”

  他感觉自已像是被架在火上烤。

  周阳这手太极推手,玩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他把最稳妥、最不担风险的“后方”工作,用一顶高帽子送给了你。

  但同时,他又把这顶高帽子变成了紧箍咒。

  你要是接了,就等于承认了周阳的方案,让他放手去搞“机动调查”。

  你要是不接,就等于当众承认自已“火眼金睛”是假的,连看材料的本事都没有。

  更狠的是,周阳还把“责任”这口大锅,提前甩了出来。

  如果最后巡视工作没成果,那肯定不是前方冲锋陷阵的人的问题,而是你后方坐镇的人看材料没看出问题来!

  李大明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看着周阳那张年轻而真诚的脸,第一次感觉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寒意。

  这个年轻人,手段太可怕了!

  最终,李大明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李大明艰难地说道:“……周组长的考虑,很全面,我……我同意。”

  ……

  临海市府。

  青年干部实践调研培训班的结业汇报会,正在进行中。

  气氛,与省委招待所的会议室截然不同。

  这里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也弥漫着竞争的火药味。

  高启代表第一小组,站在了发言席上。

  他没有用华丽的PPT,而是直接打开了一份动态数据地图和几段现场录制的视频。

  高启沉稳地汇报道:“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研,我们小组发现,临海港最大的堵点,并非硬件设施,而是信息流转。”

  “报关、查验、提货、运输,四个环节分属不同系统,数据壁垒森严,导致一艘货轮从到港到货物离港,平均需要多等待7.2个小时。”

  “我们的建议是,打通数据孤岛,建立一个统一的‘智慧港口’信息平台……”

  他的报告,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全是数据、案例和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周阳坐在台下,满意地点了点头。

  【叮!检测到来自下属(高启)的正面情绪价值 500(工作成果优异,获得高度认可)!】

  【叮!检测到来自群众(培训班学员)的正面情绪价值 1200(敬佩、信服)!】

  高启汇报完毕,场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员们看向高启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这才是真正的调研!

  接下来,轮到了第五小组。

  赵凯整理了一下自已的高级西装,深吸一口气,走上了台。

  经历了上次的舆论风波和周阳的“鼓励”,他这段时间确实是拼了。

  但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拼”,和高启那种深入骨髓的钻研,完全是两码事。

  赵凯自信满满地说道:“我们小组的课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平台……”

  他口若悬河,PPT也做得花里胡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