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棠笑了下,不喜欢喝可乐的人应该也不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更注重养生了。
她又往烤盘上放香菇和土豆片,“我还开了家奶茶店,味道不会像可乐那样冲,但也挺好喝的,哪天开到京都来了,我请你喝。”
施芷茵看到过京都的街边有卖奶茶的店和摊子,她对这种新式的甜饮品并不感兴趣,但这并不影响她佩服叶问棠。
她活了四十二年,很少会佩服什么人,叶问棠算一个。
离婚又再婚,开小吃店又开奶茶店,又要念书还是班长,叶问棠过得忙碌又充实,她的脚步似乎停不下来,就在今天,她还花了七万多块钱租了个店面,打算在京都开店。
而她,明明和叶问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但是她却没有目标,也不愿意去奋斗,就这么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过,不结婚,也不去想未来该怎么办。
“你父母是做什么的?”
施芷茵好奇,什么样的父母,才会生出叶问棠这样的女儿?
“其实我也不知道。”香菇和土豆片刚放,不急着翻面,叶问棠便放下夹子,用生菜包了两片烤好的五花肉吃了起来。
这样吃不会太腻。
叶问棠把叶大发和张玉芬当年在山洞里将她和他们的女儿调换的事说了,“我到现在都没见过我的亲生父母,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到他们。”
施芷茵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事,电视上都不敢这么拍。
她虽然没生过孩子,对小孩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但是她也无法想象,什么样的父母才会把自已的女儿和别人的女儿调换过来?
这样的人配做父母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或许你的亲生父母也正在找你,说不定你们哪天就团聚了。”
叶问棠觉得这种可能性实在太渺茫了,但她还是点点头,又举起可乐和施芷茵碰了一杯,“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
第二天一早,叶问棠又去了趟她新租的那个店面里,和装修的负责人聊了好一会儿,把棠厨小吃店的照片和图纸给装修的负责人看,让他照着装修。
装修的人是杨光介绍的,昨天签了合同给了房租和中介费后,叶问棠特意留了杨光大哥大的号码,让杨光帮忙介绍一个靠谱的装修公司给她。
说是装修公司,其实一共也就四个人,一个负责人,三个干活的人。
虽然是杨光介绍的,但怕他们敷衍施工,以及出现什么质量问题,叶问棠还是和负责人签了合同,明确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到了中午吃饭的点,叶问棠去了旁边的一家小饭店,要了一份青椒肉丝面,找了张桌子坐下,刚拿起筷子正准备吃时,这时一个小女孩突然跑到她身边,叫了她一声:“阿姨!”
叶问棠一看,没想到居然是在火车上和她在一个卧铺车厢里的颜春燕。
下火车时,颜春燕还问她,能不能再见到她?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叶问棠伸手轻捏了下颜春燕的脸颊,惊讶地问:“你怎么在这里呀?”
“我和妈妈奶奶一起来的。”颜春燕咧开嘴笑,露出上面那缺了的豁口。
她伸手指了指店门的方向。
叶问棠扭头看去,就看到了刘美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
“刚才春燕指着你的后背说是阿姨,我还不信,没想到真的是你!”刘美走了进来,她看到叶问棠也很意外高兴。
“这是我婆婆。”刘美见她婆婆站在店门口一动不动,忙喊了声她婆婆,让她婆婆快进来。
老太太穿着一件蓝布棉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了,用根黑皮筋绾在脑后,脸是常年劳作晒出的深褐,眼角的皱纹像老树皮的纹路,顺着眼尾往下走。
在看到叶问棠那张脸时,她瞳孔猛地收缩,眼角的皱纹似乎都平了些。
脚步像灌了铅,被钉在了原地,耳朵里嗡嗡作响。
叶问棠笑着问:“你们还没吃饭吧?坐下来一起吃吧,想吃点什么?”
刘美她们确实没吃饭,一听叶问棠要请她们吃,她忙说不用,但叶问棠已经起身过去点了。
点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两碗香菇鸡丝面。
刘美感动道:“我、我把面条的钱给你吧……”
说着,便从口袋里往外掏钱。
叶问棠没收,又把钱还给了刘美,“没多少钱,先坐下来吧,面条很快就能好了。”
刘美便拉着她婆婆在叶问棠对面坐下,颜春燕非要坐在叶问棠的旁边。
面条被端上来后,叶问棠和刘美边吃边聊天,颜春燕拿着筷子认真干面,时不时说几句引人发笑的童言童语。
而刘美的婆婆则一直在低着头吃面,偶尔抬头看一眼叶问棠,但自始至终,都没说一个字。
“我婆婆托人给我找了个工作,在部队医院里做后勤,我婆婆怕我忙不过来,就专程从老家赶过来帮我,今天我正好休息,就带我婆婆和春燕出来玩玩,我们刚从清大参观完出来。”
每天都有不少家长都会带孩子参观高校,觉得这样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拓宽孩子的文化视野。
叶问棠有些意外的看了眼刘美的婆婆。
怎么看怎么是个农村老太太,但没想到,她居然能托到人让刘美进部队医院工作。
看来她托的这个人,职位挺高的。
叶问棠吃完后就先离开了。
她把她的传呼机号码给了刘美。
伸手摸了下对她依依不舍的颜春燕的头,说:“我有事先走了,你要是想我,就让你妈妈呼我好不好?”
虽然她和刘美母女俩只是萍水相逢,但是她和刘美都是军嫂,而且现在都在京都,刘美是个本分踏实的性子,颜春燕乖巧可爱,她请她们吃面条,并不是为了让她们对她感恩戴德,这点小恩小惠也不至于。
做生意越久,叶问棠就越坚信,多个朋友多条路。
刘美的婆婆名叫颜菊,她死死地盯着叶问棠消失的方向,好一会儿才颤声开口问:“阿美啊,那个女人叫什么名字?”
刘美觉得她婆婆挺奇怪的,平时她婆婆是个挺健谈的人,但刚才不知道怎么了,一直不说话。
但还是道:“她叫叶问棠。”
一听姓叶,颜菊握着筷子的手忍不住抖了起来。
四十二年前的那件事又撞进脑海。
昏暗的山洞里,弥漫着血腥味,田敬淑疼得浑身是汗,攥着她的手反复说:“保孩子!”
她亲手剪断脐带,把刚出生的女婴擦干净用衣服包好。
期间她借着火堆的光,看到了女婴的右腿根部下方有一个树叶形状胎记。
没过多久,进来了一对躲雨的夫妻,那个女人大着肚子哎哟喊疼,显然也快生了。
颜菊见此,便主动过去帮忙接生。
那个男人当时跪在地上给颜菊磕头,说颜菊是他儿子的救命恩人,他叶大发这辈子都忘不了她的大恩大德。
结果孩子出生后,见是个女娃,那个叫叶大发的男人立马变了一副嘴脸,连骂了好几声赔钱货,还旁敲侧击地问颜菊,田敬淑生的那个是男孩女孩?
这时躺在田敬淑旁边的女婴突然哇哇大哭起来,田敬淑被哭醒了,她叫了声:“颜嫂。”挣扎着就要起来。
“我来我来,敬淑你躺着别动。”颜菊忙过去抱起女婴轻拍安抚起来。
田敬淑刚生产完还没来奶水,她们又没有带其他婴儿能吃的东西,只能先让孩子饿着。
女婴哭了很长时间才睡着,颜菊和田敬淑都又饿又累,也都睡着了。
等颜菊再醒来时,外面的天都快亮了,她这才发现那对夫妻和他们生的女儿都不见了。
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起初颜菊没在意,直到看到孩子的那张脸时,她才发觉不对劲。
虽然刚出生的婴儿都差不多,皱巴巴红彤彤的,但是颜菊还是认出来,这个孩子是那对夫妻的。
而田敬淑生的女儿,头发要多些黑些,眼睛更大些,鼻梁也要挺些。
为了印证她的猜测,她忙扒开孩子身上的衣服看她大腿。
果不其然,没有胎记。
孩子被那对夫妻给调换了。
她又往烤盘上放香菇和土豆片,“我还开了家奶茶店,味道不会像可乐那样冲,但也挺好喝的,哪天开到京都来了,我请你喝。”
施芷茵看到过京都的街边有卖奶茶的店和摊子,她对这种新式的甜饮品并不感兴趣,但这并不影响她佩服叶问棠。
她活了四十二年,很少会佩服什么人,叶问棠算一个。
离婚又再婚,开小吃店又开奶茶店,又要念书还是班长,叶问棠过得忙碌又充实,她的脚步似乎停不下来,就在今天,她还花了七万多块钱租了个店面,打算在京都开店。
而她,明明和叶问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但是她却没有目标,也不愿意去奋斗,就这么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过,不结婚,也不去想未来该怎么办。
“你父母是做什么的?”
施芷茵好奇,什么样的父母,才会生出叶问棠这样的女儿?
“其实我也不知道。”香菇和土豆片刚放,不急着翻面,叶问棠便放下夹子,用生菜包了两片烤好的五花肉吃了起来。
这样吃不会太腻。
叶问棠把叶大发和张玉芬当年在山洞里将她和他们的女儿调换的事说了,“我到现在都没见过我的亲生父母,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到他们。”
施芷茵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事,电视上都不敢这么拍。
她虽然没生过孩子,对小孩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但是她也无法想象,什么样的父母才会把自已的女儿和别人的女儿调换过来?
这样的人配做父母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或许你的亲生父母也正在找你,说不定你们哪天就团聚了。”
叶问棠觉得这种可能性实在太渺茫了,但她还是点点头,又举起可乐和施芷茵碰了一杯,“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
第二天一早,叶问棠又去了趟她新租的那个店面里,和装修的负责人聊了好一会儿,把棠厨小吃店的照片和图纸给装修的负责人看,让他照着装修。
装修的人是杨光介绍的,昨天签了合同给了房租和中介费后,叶问棠特意留了杨光大哥大的号码,让杨光帮忙介绍一个靠谱的装修公司给她。
说是装修公司,其实一共也就四个人,一个负责人,三个干活的人。
虽然是杨光介绍的,但怕他们敷衍施工,以及出现什么质量问题,叶问棠还是和负责人签了合同,明确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到了中午吃饭的点,叶问棠去了旁边的一家小饭店,要了一份青椒肉丝面,找了张桌子坐下,刚拿起筷子正准备吃时,这时一个小女孩突然跑到她身边,叫了她一声:“阿姨!”
叶问棠一看,没想到居然是在火车上和她在一个卧铺车厢里的颜春燕。
下火车时,颜春燕还问她,能不能再见到她?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叶问棠伸手轻捏了下颜春燕的脸颊,惊讶地问:“你怎么在这里呀?”
“我和妈妈奶奶一起来的。”颜春燕咧开嘴笑,露出上面那缺了的豁口。
她伸手指了指店门的方向。
叶问棠扭头看去,就看到了刘美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
“刚才春燕指着你的后背说是阿姨,我还不信,没想到真的是你!”刘美走了进来,她看到叶问棠也很意外高兴。
“这是我婆婆。”刘美见她婆婆站在店门口一动不动,忙喊了声她婆婆,让她婆婆快进来。
老太太穿着一件蓝布棉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了,用根黑皮筋绾在脑后,脸是常年劳作晒出的深褐,眼角的皱纹像老树皮的纹路,顺着眼尾往下走。
在看到叶问棠那张脸时,她瞳孔猛地收缩,眼角的皱纹似乎都平了些。
脚步像灌了铅,被钉在了原地,耳朵里嗡嗡作响。
叶问棠笑着问:“你们还没吃饭吧?坐下来一起吃吧,想吃点什么?”
刘美她们确实没吃饭,一听叶问棠要请她们吃,她忙说不用,但叶问棠已经起身过去点了。
点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两碗香菇鸡丝面。
刘美感动道:“我、我把面条的钱给你吧……”
说着,便从口袋里往外掏钱。
叶问棠没收,又把钱还给了刘美,“没多少钱,先坐下来吧,面条很快就能好了。”
刘美便拉着她婆婆在叶问棠对面坐下,颜春燕非要坐在叶问棠的旁边。
面条被端上来后,叶问棠和刘美边吃边聊天,颜春燕拿着筷子认真干面,时不时说几句引人发笑的童言童语。
而刘美的婆婆则一直在低着头吃面,偶尔抬头看一眼叶问棠,但自始至终,都没说一个字。
“我婆婆托人给我找了个工作,在部队医院里做后勤,我婆婆怕我忙不过来,就专程从老家赶过来帮我,今天我正好休息,就带我婆婆和春燕出来玩玩,我们刚从清大参观完出来。”
每天都有不少家长都会带孩子参观高校,觉得这样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拓宽孩子的文化视野。
叶问棠有些意外的看了眼刘美的婆婆。
怎么看怎么是个农村老太太,但没想到,她居然能托到人让刘美进部队医院工作。
看来她托的这个人,职位挺高的。
叶问棠吃完后就先离开了。
她把她的传呼机号码给了刘美。
伸手摸了下对她依依不舍的颜春燕的头,说:“我有事先走了,你要是想我,就让你妈妈呼我好不好?”
虽然她和刘美母女俩只是萍水相逢,但是她和刘美都是军嫂,而且现在都在京都,刘美是个本分踏实的性子,颜春燕乖巧可爱,她请她们吃面条,并不是为了让她们对她感恩戴德,这点小恩小惠也不至于。
做生意越久,叶问棠就越坚信,多个朋友多条路。
刘美的婆婆名叫颜菊,她死死地盯着叶问棠消失的方向,好一会儿才颤声开口问:“阿美啊,那个女人叫什么名字?”
刘美觉得她婆婆挺奇怪的,平时她婆婆是个挺健谈的人,但刚才不知道怎么了,一直不说话。
但还是道:“她叫叶问棠。”
一听姓叶,颜菊握着筷子的手忍不住抖了起来。
四十二年前的那件事又撞进脑海。
昏暗的山洞里,弥漫着血腥味,田敬淑疼得浑身是汗,攥着她的手反复说:“保孩子!”
她亲手剪断脐带,把刚出生的女婴擦干净用衣服包好。
期间她借着火堆的光,看到了女婴的右腿根部下方有一个树叶形状胎记。
没过多久,进来了一对躲雨的夫妻,那个女人大着肚子哎哟喊疼,显然也快生了。
颜菊见此,便主动过去帮忙接生。
那个男人当时跪在地上给颜菊磕头,说颜菊是他儿子的救命恩人,他叶大发这辈子都忘不了她的大恩大德。
结果孩子出生后,见是个女娃,那个叫叶大发的男人立马变了一副嘴脸,连骂了好几声赔钱货,还旁敲侧击地问颜菊,田敬淑生的那个是男孩女孩?
这时躺在田敬淑旁边的女婴突然哇哇大哭起来,田敬淑被哭醒了,她叫了声:“颜嫂。”挣扎着就要起来。
“我来我来,敬淑你躺着别动。”颜菊忙过去抱起女婴轻拍安抚起来。
田敬淑刚生产完还没来奶水,她们又没有带其他婴儿能吃的东西,只能先让孩子饿着。
女婴哭了很长时间才睡着,颜菊和田敬淑都又饿又累,也都睡着了。
等颜菊再醒来时,外面的天都快亮了,她这才发现那对夫妻和他们生的女儿都不见了。
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起初颜菊没在意,直到看到孩子的那张脸时,她才发觉不对劲。
虽然刚出生的婴儿都差不多,皱巴巴红彤彤的,但是颜菊还是认出来,这个孩子是那对夫妻的。
而田敬淑生的女儿,头发要多些黑些,眼睛更大些,鼻梁也要挺些。
为了印证她的猜测,她忙扒开孩子身上的衣服看她大腿。
果不其然,没有胎记。
孩子被那对夫妻给调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