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我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总是听村子里头的那些个老人谈论这些事情,听过的各种老人儿嘴里的奇珍异事可谓颇多。
什么会黄大仙跟着人上火车,什么阴阳先生的奇特本领,村东头村西头的,听上去还真就是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
所以提到这个“龙尾巴”传说,我想起了小时听过的一个有趣的版本。
那时候过年,各种不认识的亲戚,甭管血缘远不远,都会挨家挨户串串门,晚上不睡觉,走亲戚的时候听到在炕头的那几个大婶子唠嗑说过。
我记得她们满脸都是失望和回味,说现在那些东西都没有了,小时候一到阴雨天,定睛往天上瞧着,经常能看到一条长长的尾巴从天上垂落下来。
黑色的尾巴居多,偶尔也有白色的,每次出现这种现象,就说是龙出来了。等到阴云散去,那些东西也跟着消失不见了。
但奇怪的是,这资料上的记载和我小时候道听途说的版本居然大差不差,最相同的就是,他们从来都没见过龙头,只是一条细长的尾巴,从云彩上耷拉下来。
我倒并不打算再去求证,快三十年了,那些人现在是否还存活于世都是个问题,搞不好,我们还会被当成精神病。
我阅读完了关于宋明两代国士的竹简资料,那上面讲述了一个被称为保和卫的东西,专家在侧栏注明了猜测,这三字的专有名词大概率是某个只属于皇帝的组织,类似于明朝的厂卫制度,不过具体的细节无从考证。
单凭“持盈保泰”以及“护周全”几句话能看出,这应该是一个以担当保护某种东西的组织,感觉像是和国运有关。
也因此,任何朝代都相同的予以重视。
虽然脱脱,刘基等人生活在不同年代,但当他们出现在那里的一刻,想必这些贤者圣人就已经跨越了时间长河,默契的、一致的做着相同的事情。
手握着这些竹简,突然间有种莫名的沉重。
当年,他们也是和我一样,将每一个字都剖析透彻。
只是上面关于所保护的东西和具体细节相关的记载被一笔带过了。
看来是故意的,不去做太多记录。
我合理的“确信”,这书中的女孩儿,就是风子煦,虽然她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确切明了的字眼证明这一事实,但我就是“确定的怀疑”,她,一定是那个“她”。
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从天而降,或者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这种话确实是有些可笑和滑稽。
她的生母是谁?她究竟从哪里来,生在世界那一刻就被赋予的使命或者说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某些长生之道的探寻。不过是从侧面记述的。
伯温当年患上风寒,病得很重,朱元璋让胡惟庸带着御医去探,可吃了药后依旧没有好转。而朱元璋的态度是轻描淡写,送去些许安慰。所以说当时御医去探望的结果,很多人怀疑没那么简单。
以上是正史记载。
而这上头说的是,当时皇帝为了治刘伯温的病情动用举国之力寻找世间医术集大成者,民间医者来拜朝廷者一时不胜数。
其实,这才算的上被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应有的待遇,毕竟当年打天下,定社稷,刘伯温几乎是全程参与了。
奈何最后也没找到一个能够医治其病情的办法,但却寻到了多个“续命”的方法,不过却被刘伯温拒绝了,理由为何,未注明。
想来想去,刘基精通奇门六爻之术数,早就悟透了天地运蕴之道。
我不禁赞叹。
不愧是能写出《滴天髓》等书的人物。
逆天而活,国士无双,的确让世人都称之一声霸道。
但破去旧枷锁问道而去,何不是千古流芳的美谈呢?
“劳谦之臣得德之至矣!”
最后一句话以此评价他。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文卷附着了一些历代贤能对于长生道的论证过程。
我按照破译学者们的建议,全都看完了。
有着追寻天人合一的最终境界,有的从“道”的角度论死与生的共通,还有的试图通过饮食宴乐休养生息。
如果用当时那个年代的思维去理解,前人们的智慧显然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我还是没有找到我想要看到的。
他们有着同天地一样的德行,与四时合其序,和那些将活人四肢砍去同长寿动物拼接的惨绝人寰完全不同。
我将电脑上的资料删去,收拾一下,这才发现天已经蒙蒙亮了。一瞬间,困意和疲惫缠绕上来,我定了四个小时之后的闹钟,倒了一杯醒好的红酒,这能够让我快速的睡眠。
躺在床上,我还在想藏袍的事情。
大脑年龄一百七十岁,又是一种逆天而行的方法。
要想挽救他的性命,只有通过那个古老奇怪的轮盘装置。
可那样,就需要别人来付出对等的生命吗?
但他们是怎么将藏袍的脑龄提升到接近二百岁的呢。这样做一定会付出某种代价,不然,就被他们这样轻而易举地祸害人间违背伦理天德,岂不是天地不公。
完全臣服于生命,现在,我心中已有了一个完全的线索,我心中那块儿残缺的碑文如今已修补完毕,生命究竟会将我倒引向何方,我很是好奇......
......
上午九点左右,我打扮好行头,尽量将那头好久没有修剪过的头头发打理的“文艺”些,还穿了定制的西装,这已经能够说明我对今天格外重视了,再让我化个妆啥的,就不太对了。
坐了三个小时的高铁,打车到约定的地点,我去了对面的咖啡厅点了杯美式,苦涩的味道回味在喉咙里,对面就是一会儿就要召开会议的地点,十多层的高度,门面轻奢,不算太高调,名字里带着“清雅”二字,能让人感觉住在里头的都是很沉稳、喜爱阳春白雪一类的人。
虽然没见过几名客人,但一楼的台和服务人员各忙各的,井然有序,看样子生意还不错。
PS:前些日子有事,继续给自己一个交代,继续更新。
喜欢今生谜
什么会黄大仙跟着人上火车,什么阴阳先生的奇特本领,村东头村西头的,听上去还真就是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
所以提到这个“龙尾巴”传说,我想起了小时听过的一个有趣的版本。
那时候过年,各种不认识的亲戚,甭管血缘远不远,都会挨家挨户串串门,晚上不睡觉,走亲戚的时候听到在炕头的那几个大婶子唠嗑说过。
我记得她们满脸都是失望和回味,说现在那些东西都没有了,小时候一到阴雨天,定睛往天上瞧着,经常能看到一条长长的尾巴从天上垂落下来。
黑色的尾巴居多,偶尔也有白色的,每次出现这种现象,就说是龙出来了。等到阴云散去,那些东西也跟着消失不见了。
但奇怪的是,这资料上的记载和我小时候道听途说的版本居然大差不差,最相同的就是,他们从来都没见过龙头,只是一条细长的尾巴,从云彩上耷拉下来。
我倒并不打算再去求证,快三十年了,那些人现在是否还存活于世都是个问题,搞不好,我们还会被当成精神病。
我阅读完了关于宋明两代国士的竹简资料,那上面讲述了一个被称为保和卫的东西,专家在侧栏注明了猜测,这三字的专有名词大概率是某个只属于皇帝的组织,类似于明朝的厂卫制度,不过具体的细节无从考证。
单凭“持盈保泰”以及“护周全”几句话能看出,这应该是一个以担当保护某种东西的组织,感觉像是和国运有关。
也因此,任何朝代都相同的予以重视。
虽然脱脱,刘基等人生活在不同年代,但当他们出现在那里的一刻,想必这些贤者圣人就已经跨越了时间长河,默契的、一致的做着相同的事情。
手握着这些竹简,突然间有种莫名的沉重。
当年,他们也是和我一样,将每一个字都剖析透彻。
只是上面关于所保护的东西和具体细节相关的记载被一笔带过了。
看来是故意的,不去做太多记录。
我合理的“确信”,这书中的女孩儿,就是风子煦,虽然她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确切明了的字眼证明这一事实,但我就是“确定的怀疑”,她,一定是那个“她”。
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从天而降,或者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这种话确实是有些可笑和滑稽。
她的生母是谁?她究竟从哪里来,生在世界那一刻就被赋予的使命或者说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某些长生之道的探寻。不过是从侧面记述的。
伯温当年患上风寒,病得很重,朱元璋让胡惟庸带着御医去探,可吃了药后依旧没有好转。而朱元璋的态度是轻描淡写,送去些许安慰。所以说当时御医去探望的结果,很多人怀疑没那么简单。
以上是正史记载。
而这上头说的是,当时皇帝为了治刘伯温的病情动用举国之力寻找世间医术集大成者,民间医者来拜朝廷者一时不胜数。
其实,这才算的上被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应有的待遇,毕竟当年打天下,定社稷,刘伯温几乎是全程参与了。
奈何最后也没找到一个能够医治其病情的办法,但却寻到了多个“续命”的方法,不过却被刘伯温拒绝了,理由为何,未注明。
想来想去,刘基精通奇门六爻之术数,早就悟透了天地运蕴之道。
我不禁赞叹。
不愧是能写出《滴天髓》等书的人物。
逆天而活,国士无双,的确让世人都称之一声霸道。
但破去旧枷锁问道而去,何不是千古流芳的美谈呢?
“劳谦之臣得德之至矣!”
最后一句话以此评价他。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文卷附着了一些历代贤能对于长生道的论证过程。
我按照破译学者们的建议,全都看完了。
有着追寻天人合一的最终境界,有的从“道”的角度论死与生的共通,还有的试图通过饮食宴乐休养生息。
如果用当时那个年代的思维去理解,前人们的智慧显然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我还是没有找到我想要看到的。
他们有着同天地一样的德行,与四时合其序,和那些将活人四肢砍去同长寿动物拼接的惨绝人寰完全不同。
我将电脑上的资料删去,收拾一下,这才发现天已经蒙蒙亮了。一瞬间,困意和疲惫缠绕上来,我定了四个小时之后的闹钟,倒了一杯醒好的红酒,这能够让我快速的睡眠。
躺在床上,我还在想藏袍的事情。
大脑年龄一百七十岁,又是一种逆天而行的方法。
要想挽救他的性命,只有通过那个古老奇怪的轮盘装置。
可那样,就需要别人来付出对等的生命吗?
但他们是怎么将藏袍的脑龄提升到接近二百岁的呢。这样做一定会付出某种代价,不然,就被他们这样轻而易举地祸害人间违背伦理天德,岂不是天地不公。
完全臣服于生命,现在,我心中已有了一个完全的线索,我心中那块儿残缺的碑文如今已修补完毕,生命究竟会将我倒引向何方,我很是好奇......
......
上午九点左右,我打扮好行头,尽量将那头好久没有修剪过的头头发打理的“文艺”些,还穿了定制的西装,这已经能够说明我对今天格外重视了,再让我化个妆啥的,就不太对了。
坐了三个小时的高铁,打车到约定的地点,我去了对面的咖啡厅点了杯美式,苦涩的味道回味在喉咙里,对面就是一会儿就要召开会议的地点,十多层的高度,门面轻奢,不算太高调,名字里带着“清雅”二字,能让人感觉住在里头的都是很沉稳、喜爱阳春白雪一类的人。
虽然没见过几名客人,但一楼的台和服务人员各忙各的,井然有序,看样子生意还不错。
PS:前些日子有事,继续给自己一个交代,继续更新。
喜欢今生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