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卖国者鉴-《修行宝典》

  网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而美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公司。”然而,这句话仅仅说对了一半,因为中国的各个朝代实际上与美国现今的状况颇为相似,都可以被视作一个公司,而最终这些公司走向破产倒闭,皆有其内在的缘由。

  在汉朝至唐朝的漫长时期里,世家门阀等特权阶层形成了一种垄断局面。皇权就如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而那些较为强势的皇帝则更像是公司的董事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皇帝所拥有的股份绝对不会超过其他董事的总和,而且各位董事的身份也仅仅在世家门阀内部流转。即便发生了改朝换代,也无非是更换了一个cEo,或者替换掉几个董事而已。至于普通百姓,他们始终处于社会底层,如同蝼蚁一般,几乎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自然也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投敌叛国者。

  中国古代文人叛国现象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显着的转折。在唐代,高级官员叛国者所占比例不足半成,然而到了南宋时期,降官的比例竟然接近四成,而在明末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量。这种群体性的道德溃败现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逻辑。

  黄巢之乱成为了这一转型的关键节点。这场起义专门针对世家门阀进行屠杀,从物理上消灭了魏晋以来的世家门阀体系。这些传承数百年的贵族集团,不仅是皇权的共治者,更是地方治理的实际掌控者。当长安三次遭受屠城,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成为了现实,维系社会运转的门阀网络也随之分崩离析。

  随着世家门阀体系的崩塌,权力架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本的“天子与世家共天下”的股权共同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皇帝与官员的雇佣关系。官员更像打工人,在这种新的权力格局下,官僚群体逐渐失去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而更多地受到资本的驱动。

  科举制原本是门阀大族的私器,只有他们的子弟才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掌握权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科举制逐渐被迫从门阀私器转变为天下公器。这一转变使得寒门士子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然而,这些寒门士子虽然通过科举获得了权力,但他们缺乏世家大族所拥有的根系网络。他们的权力合法性依赖于皇权授权的职业资格。这意味着他们在官场上的地位和权力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皇权的摆布。

  这种转变使得官僚群体从原本的“股东”地位逐渐沦为“职业打工人”。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与王朝有着紧密的血缘联系,而是仅仅依靠职业资格来行使权力。由于权力不能世袭,文人对王朝的归属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打工人式的官僚群体的出现,使得文人叛国现象愈发严重。他们不再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更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地位。所以才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官僚早已经将国家和人民抛之脑后。像不像网络上经常听到的那句话:“国家怎么样,与我月薪3000有关吗?”在面对外敌入侵或政治动荡时,他们更容易选择背叛国家,以换取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当蒙古、满清等外部势力崛起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时,文官集团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道德约束在利益计算面前逐渐让步,正如明末钱谦益“头皮痒”的托辞所暴露的那样,官僚系统从过去的“共天下”心态转变为“择主而事”的心态。

  填补世家大族真空的文官集团,实际上是学阀、财阀和官阀的共生体。民间资本通过资助科举、运营书院以及垄断出版等方式,构建起了一个“财阀供养学阀,学阀输送官阀,官阀反哺财阀”的利益闭环。在这个闭环中,各方相互依存,共同维护着自身的利益。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官僚系统的效忠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本,他们所忠诚的对象是皇权的天下,这个概念代表着国家、人民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效忠对象转化为提供资源的资本集团。

  南宋时期,秦桧主张“南自南,北自北”,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维持南北分裂的政策,但实际上,其本质是为了维护江南士绅与金朝之间的走私利益。这些士绅通过与金朝的贸易往来获取了巨额利润,而秦桧的政策正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

  明末时期,东林党人强烈反对加税,他们声称这是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但实际上,东林党背后的支持者是资本集团,他们的商业特权依赖于低税率。因此,东林党的真正目的是保护资本集团的商业利益,而非关心百姓的福祉。

  当皇权试图限制官僚资本集团的扩张时,官僚资本集团往往会将外敌视为“最大方的甲方”,做出了所谓的“理性选择”,投靠外敌。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在所不惜。

  这种结构性叛国在明末达到了荒诞的顶点。当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与南明政权本应是敌对关系,但由于双方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官僚资本集团,他们竟然选择了合作。这种合作实际上是底层武力集团与皇权的本能自救,他们试图联合起来对抗官僚资本集团的卖国。

  然而,令人感到无比讽刺的是,那些平日里饱读诗书、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人,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以“水太冷”这样荒唐的借口,推诿逃避理当殉国的责任。他们的行为不仅让人失望,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最终,这些东林党人打开城门,将敌人迎入城中,导致国家沦陷,百姓遭殃。他们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伤害。

  这一事件深刻地揭示出一个重要的事实:当官僚系统的权力根基从国家人民转向资本集团时,他们的行为准则必然会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一再重复发生。所谓“资本无国界”的现代性命题,实际上早在科举文官集团与民间财阀的合谋中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这种情况下,叛国行为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瑕疵,而是成为了制度性逐利的必然结果。历史上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当知识精英与资本力量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时,他们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受到市场逻辑的支配。这是一个跨越千年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最后讲一下卖国贼的下场,当满清成功地掌握了国家的大权之后,他们对于那些曾经背叛明朝、投靠自己的人充满了疑虑和担忧。这些人虽然在利益的支配下选择了支持满清,但满清统治者深知:这些卖国者把利益看的比国家还重,是不可信任的。

  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固,满清决定将那些明朝卖国贼彻底铲除。于是,一场残酷的清洗行动展开了。

  满清军队毫不留情地捕杀投降派,将这些卖国贼一网打尽。在这场血腥的屠杀中,许多明朝的卖国贼被处以极刑,有的被斩首示众,有的则被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这就是卖国贼们应得的悲惨结局。如果放任这些卖国贼集团肆意发展、不断壮大,那么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将会遭受极其严重的威胁。他们就像一群蛀虫,会慢慢地侵蚀国家的根基,让整个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就拿俄罗斯的那些倒卖国有资产的富豪来说,他们为了所谓的“安全”,把自己的巨额财产转移到美国去。可结果呢?美国这个所谓的“自由国度”,“个人资产神圣不可侵犯”,却毫不留情地将这些卖国者的个人财产全部没收!这充分说明了美国对于卖国者的态度是多么凶残!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这些叛国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坐大,更不会让他们有机会来损害美国的利益。懂王曾说“我不相信移民来美国的中国人,他们都是自私鬼,他们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爱,他们怎么可能爱美国”。

  有人说“我月薪3000,拿什么去爱国”,这种言论是将爱国与月薪挂钩,认为收入低就无法爱国。其深层次原因是一些人受错误思想引导,企图在内部制造分裂,瓦解和摧毁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还有人认为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无关,忽视了国家强大是保障个人尊严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另外,“国家怎么样,与我月薪3000有关吗?”这种说法也体现出部分人对个体与国家关系的困惑,没有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的机会。国家构建完整产业体系,创造海量就业岗位,让月薪3000的人有工作可做。国家经济繁荣使金融、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就业选择。如国家推进产业升级,从以往的血汗工厂发展到如今汽车产量全球第一等,提升了整体就业环境和薪资水平。不然可能还像过去靠低薪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力不强的人连月薪3000都难以达到。

  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卖国行为的危害性,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卖国行为。同时,我们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制度,堵住官僚、资本集团卖国这个漏洞,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