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让孩子铭记历史-《修行宝典》

  昨天,中夜之初、宵分伊始,我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带着全家人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那部意义非凡的《南京照相馆》。

  踏入电影院,柔和的灯光与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那段沉重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电影序幕缓缓拉开,我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入了那段黑暗的岁月。我们从受难者的视角,观看侵略者的暴行,想动手却无能为力,南京城原本的宁静祥和被打破,日军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这片土地。街道上,硝烟弥漫,百姓们四处奔逃,凄厉的哭喊声在空气中回荡,那一声声饱含着恐惧与绝望的呼喊,仿佛穿透了银幕,直击我们的心灵。

  两个孩子坐在我的身旁,一开始还好奇地张望着屏幕,可随着剧情的推进,他们渐渐安静了下来。小脸上原本的天真烂漫逐渐被凝重所取代,眼睛紧紧地盯着银幕,眼神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当看到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那些无辜的百姓被残忍杀害,妇女遭受凌辱,孩子们失去亲人在废墟中哭泣时,我能感受到身旁的孩子身体微微颤抖。

  他们也为电影中的因为战乱聚集在照相馆的几个人担心,希望他们能够安好,这个时候大家的心态出奇的一致。电影结束,灯光亮起,两个孩子依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神情沉静而深思。他们稚嫩的心灵,在这一刻,对人性的恶有了更深入、更直观的理解。这种理解或许过于沉重,但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走出电影院,我的思绪却依旧沉浸在那段历史中难以自拔。回想起这几十年来,国内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过程中,一些不良思想如同病毒一般悄然入侵。不少邪教思想传入国内,它们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旗号,蛊惑人心。在这些邪教思想的侵蚀下,滋生出了大量的公知、卖国贼,以及一些宣扬极端思想的性别邪教。更为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孩子也受到了不良影响,被教育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除了向家人伸手要钱,便试图斩断与“原生家庭”的联系。

  然而,很多父母却并未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他们不明白,这并非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致。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没有让他们树立起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才使得这些不良思想有了可乘之机。

  在对待历史教育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有人以“灌输仇恨”“场景血腥”为由,反对带孩子了解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真相。这种观点,无疑是对历史的严重忽视,是对民族记忆的不尊重。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它从未真正消失,它是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精神烙印。任何一个有血性、有民族认同感的中国人,无论年龄大小,在了解那段充满苦难与屈辱的历史时,产生愤怒、悲伤等情绪,都是对民族苦难最真挚的共情。

  这绝不是所谓的“仇恨教育”,而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无数在那段历史中逝去的同胞的缅怀。先辈们在极其艰难危险的环境下,拼死留存证据;许多国际友人也怀着正义与良知,捐赠了大量揭露日军暴行的照片。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后人能够铭记历史真相,不让那段历史被遗忘、被歪曲,防止年轻人和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洗礼。

  历史早已向我们证明,如果我们对历史选择示弱,对曾经的侵略和伤害选择淡忘,那么军国主义就有可能死灰复燃,再次给世界带来灾难。只有我们自身足够强大,真正铭记历史,才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年轻人和孩子正视这些残酷的历史,不是为了让仇恨延续,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真正的民族认同感,让中华民族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更加团结、更加坚强。

  长期以来,在众多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对汉奸形象往往进行了扁平化的刻画。在这些作品里,汉奸大多是行为浮夸、一眼就能被观众辨认出的反面角色。然而,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汉奸大多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特殊的装扮,平日里的言行举止甚至与常人无异,言语间也很难露出破绽。他们不仅不会承认自己是汉奸,反而还自认为“聪明”“进步”,是懂得随机应变的人。这群人本质上是缺乏信念感和家国情怀的利己主义投机者。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抗战时期,汉奸的数量竟然超过了400万。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其中,文职官员和基层宣传分子所造成的危害尤为深远。他们活跃在舆论战场,为日军进行洗白。他们颠倒黑白,将残暴的日军美化成“王师”,把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说成是“传播文明”;他们给英勇的抗日行为扣上“极端民族主义”的帽子,肆意歪曲民众的爱国主义;他们甚至还利用孙中山先生的言论来混淆是非,贬低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抵抗者为“莽夫”“愚民”,却将可耻的投降行为吹捧为“独立思考”,试图从思想上动摇全民抗战的根基。

  令人警醒的是,90年前汉奸所使用的那些宣传话术,如“宣传仇恨”“拒绝进步”“极端民族主义”等,在如今依然被某些人复用。那些抵制铭记历史的作品、抹黑南京大屠杀纪念意义的人,他们的行径与当年的汉奸并无本质区别。他们同样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以“独立思考”“拥抱文明”自居,用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盖自己歪曲历史、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

  汉奸的存在,与时代条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个人的价值观、骨气息息相关。当年在4亿人口中就出现了400万汉奸,如今我们国家人口已达14亿,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也难免会存在一些自私自利的“软骨头”。无论生活条件如何改善,他们内心的自私与缺乏民族气节的底色都不会改变。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永远铭记历史,深刻认清这些错误话术的本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我们要守护好民族的精神根基,传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才能抵御任何企图破坏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不良思想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