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公公心道,皇上句句不离江山,但也不见得都是为了江山。
就像他偏心三皇子,这就不是为了江山,而是为了私心。
是人都有私心,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禀皇上,太后娘娘驾到——”
殿外传来宫人的禀报声。
梅俭行连忙起身,吩咐孙公公赶紧把地上的血迹擦去,然后快步走到殿门前去迎接姜太后。
姜太后穿一身烟色宫装,头上用一根玉簪盘发,除此之外便再无珠宝首饰。以她的身份,这身打扮是太过朴素了。梅俭行瞧见她鬓边比前两日又多出好些的白发,心里一痛,“母后,您怎么来了?”
“宫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哀家再不出来看看,外面怕是都要反天了!”
梅俭行知道坤宁宫的事是瞒不过姜太后的,但他又不好向太后交代,只能低着头道,“母后,此案儿臣会让大理寺和皇城司联手查明,儿臣——”
“你别在这儿跟哀家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了!”姜太后越过走进大殿,又命孙公公也退出去。
待大殿内只剩下母子二人,姜太后沉声道:
“这个案子还有什么好查,就是田氏做的!这愚蠢的妇人自作聪明,最后却弄巧成拙。你这次绝不能再护着她了。”
梅俭行重重点头,“母后说的是,儿臣已经命人把她和敬王都关起来了,待证据确凿后,儿臣定会妥善治罪。”
姜太后看着他,“田氏和敬王都不足为惧,但站在她们身后的是康王府。”
听到康王府三个字,梅俭行的眸光变得阴沉起来。
寻常的人家尚且还说亲兄弟明算账,跟何况是无情的天家。
历代皇朝之中,兄弟几个为了一把龙椅争得头破血流的事屡见不鲜,即便都是同一个娘生的,该下死手时仍然下死手。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他仍然给了康王实权,让康王插手朝堂之事。他自认这皇兄已经做得够格了,对康王已经是仁至义尽,可康王私下都做了什么?
他是把康王当自己人,可康王却把他这个皇上当成了挡路的眼中钉肉中刺!
“母后,儿臣以往是如何待康王的,您都看在眼里。儿臣对他,是问心无愧,可他对儿臣呢?这一次的下毒案,朕会让皇城司和大理石彻查到底,若真查出此事与康王府有关,那朕绝不会姑息!”
听到梅俭行的话,姜太后却是悲凉一笑。
“母后您笑什么?”
梅俭行以为她是笑他不讲情分,却听她道,“我笑你真不聪明。”
闻言,梅俭行不禁怔住,他摸不准母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姜太后沉着眼眸看他,“时至如今,你以为哀家还看不清形势?你和康王虽是亲兄弟,但走到这一步却已经不可能再讲什么兄弟情分了。哀家是你们二人的母亲,但也是大盛的太后。于哀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稳住这大盛江山。”
“母后,您——”
“哀家今日来找你,不是来给康王求情的,因为你们走到这一步是不可避免的事。不论你打算如何处置康王府,哀家都只盼你能稳住局势,莫要让江山大乱。”
姜太后说完后,疲倦地闭上眼。
手心手背都是肉,康王小时候在她膝下承欢的场景历历在目。想这么多年来,她无数次告诫康王,让他不要生出太多野心,甚至盼着她这个二儿子能傻一些,这样他便能当一辈子富贵王爷,可他偏偏要争这九五之尊,把身家性命都赌进去,和亲哥哥反目,这真的值得吗?
“儿臣明白,多谢母后教诲!”梅俭行朝她深深一拜。
姜太后又道,“烂船又有三千钉,更何况是你之前一直不设防的康王府?这朝中有多少大臣已经被康王府买通,你心里可有数?还有那些武将,他们平日里谁和康王走得近,你必须防着。这两日守卫京城的羽林军又是什么动静,你都得心知肚明。”
梅俭行了然点头,“儿臣已经都让人去做了。只要儿臣还在这把龙椅上坐一日,这京城就是儿臣的京城,谁也抢不去。”
姜太后沉默片刻,终究还是不放心,“这是多事之秋,你手下得有几个能为你行非常之事的人。统领皇城司的霍诀算一个,大理寺卿也算一个,但光靠他们怕是还不够。哀家看之前老三的事情上,定波侯府的殷小侯爷虽然年轻,倒是个杀伐果断的人,他和康王府又有仇,如今正是用他的时候。”
梅俭行心道,母后还真是和他心有灵犀,居然也想到了殷殊。
其实不用姜太后提议,他也打算用殷殊来收拾康王府,刚才他一离开坤宁宫,便让亲信去宫外给殷殊传信,召他进宫觐见了。
“不过殷殊这人做事太狠,你也得留意着些。”
姜太后说着又有些后悔,她担心殷殊会借着这个机会对康王府公报私仇,而康王毕竟是她亲儿子,康王世子也是她亲孙子,但转念一想,若是殷殊下手不够狠,那江山就有可能动乱起来,这后果同样是她不能承受的。
身为太后,她不仅不能事事如意,反而还要陷入这般痛苦的两难之中,但没办法,这是她进宫那一年就注定了的事,也是她的命,她只能受着。
回到慈宁宫后,她去见了李若浔。
李若浔在坤宁宫时那一身滑稽的装扮都已经褪去了,此时她穿着杏色衫裙,忐忑不安地坐在床边,瞧见她进来时身子瑟缩了一下,眼里也没了往日的精神气。
“县主,还不见过太后娘娘?”杨姑姑出声对呆愣着的李若浔道。
李若浔微微动了动,但却没跪下,只是定定地看着姜太后。
姜太后在窗前站住逆光瞧她,想从她身上找到平喜公主的影子。
她的五官仍旧和平喜公主很是相似。
但姜太后自从知道了李家当年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不惜动用巫蛊之术迷了平喜公主的心智,让平喜爱上了原本甚至十分厌恶的驸马李守,也是那邪门的蛊术害得平喜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之后——
一想到李若浔身上流着一半来自李家的血,无论再怎么看她,都不觉得她像平喜,反而觉得她眉眼可憎起来。
就像他偏心三皇子,这就不是为了江山,而是为了私心。
是人都有私心,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禀皇上,太后娘娘驾到——”
殿外传来宫人的禀报声。
梅俭行连忙起身,吩咐孙公公赶紧把地上的血迹擦去,然后快步走到殿门前去迎接姜太后。
姜太后穿一身烟色宫装,头上用一根玉簪盘发,除此之外便再无珠宝首饰。以她的身份,这身打扮是太过朴素了。梅俭行瞧见她鬓边比前两日又多出好些的白发,心里一痛,“母后,您怎么来了?”
“宫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哀家再不出来看看,外面怕是都要反天了!”
梅俭行知道坤宁宫的事是瞒不过姜太后的,但他又不好向太后交代,只能低着头道,“母后,此案儿臣会让大理寺和皇城司联手查明,儿臣——”
“你别在这儿跟哀家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了!”姜太后越过走进大殿,又命孙公公也退出去。
待大殿内只剩下母子二人,姜太后沉声道:
“这个案子还有什么好查,就是田氏做的!这愚蠢的妇人自作聪明,最后却弄巧成拙。你这次绝不能再护着她了。”
梅俭行重重点头,“母后说的是,儿臣已经命人把她和敬王都关起来了,待证据确凿后,儿臣定会妥善治罪。”
姜太后看着他,“田氏和敬王都不足为惧,但站在她们身后的是康王府。”
听到康王府三个字,梅俭行的眸光变得阴沉起来。
寻常的人家尚且还说亲兄弟明算账,跟何况是无情的天家。
历代皇朝之中,兄弟几个为了一把龙椅争得头破血流的事屡见不鲜,即便都是同一个娘生的,该下死手时仍然下死手。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他仍然给了康王实权,让康王插手朝堂之事。他自认这皇兄已经做得够格了,对康王已经是仁至义尽,可康王私下都做了什么?
他是把康王当自己人,可康王却把他这个皇上当成了挡路的眼中钉肉中刺!
“母后,儿臣以往是如何待康王的,您都看在眼里。儿臣对他,是问心无愧,可他对儿臣呢?这一次的下毒案,朕会让皇城司和大理石彻查到底,若真查出此事与康王府有关,那朕绝不会姑息!”
听到梅俭行的话,姜太后却是悲凉一笑。
“母后您笑什么?”
梅俭行以为她是笑他不讲情分,却听她道,“我笑你真不聪明。”
闻言,梅俭行不禁怔住,他摸不准母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姜太后沉着眼眸看他,“时至如今,你以为哀家还看不清形势?你和康王虽是亲兄弟,但走到这一步却已经不可能再讲什么兄弟情分了。哀家是你们二人的母亲,但也是大盛的太后。于哀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稳住这大盛江山。”
“母后,您——”
“哀家今日来找你,不是来给康王求情的,因为你们走到这一步是不可避免的事。不论你打算如何处置康王府,哀家都只盼你能稳住局势,莫要让江山大乱。”
姜太后说完后,疲倦地闭上眼。
手心手背都是肉,康王小时候在她膝下承欢的场景历历在目。想这么多年来,她无数次告诫康王,让他不要生出太多野心,甚至盼着她这个二儿子能傻一些,这样他便能当一辈子富贵王爷,可他偏偏要争这九五之尊,把身家性命都赌进去,和亲哥哥反目,这真的值得吗?
“儿臣明白,多谢母后教诲!”梅俭行朝她深深一拜。
姜太后又道,“烂船又有三千钉,更何况是你之前一直不设防的康王府?这朝中有多少大臣已经被康王府买通,你心里可有数?还有那些武将,他们平日里谁和康王走得近,你必须防着。这两日守卫京城的羽林军又是什么动静,你都得心知肚明。”
梅俭行了然点头,“儿臣已经都让人去做了。只要儿臣还在这把龙椅上坐一日,这京城就是儿臣的京城,谁也抢不去。”
姜太后沉默片刻,终究还是不放心,“这是多事之秋,你手下得有几个能为你行非常之事的人。统领皇城司的霍诀算一个,大理寺卿也算一个,但光靠他们怕是还不够。哀家看之前老三的事情上,定波侯府的殷小侯爷虽然年轻,倒是个杀伐果断的人,他和康王府又有仇,如今正是用他的时候。”
梅俭行心道,母后还真是和他心有灵犀,居然也想到了殷殊。
其实不用姜太后提议,他也打算用殷殊来收拾康王府,刚才他一离开坤宁宫,便让亲信去宫外给殷殊传信,召他进宫觐见了。
“不过殷殊这人做事太狠,你也得留意着些。”
姜太后说着又有些后悔,她担心殷殊会借着这个机会对康王府公报私仇,而康王毕竟是她亲儿子,康王世子也是她亲孙子,但转念一想,若是殷殊下手不够狠,那江山就有可能动乱起来,这后果同样是她不能承受的。
身为太后,她不仅不能事事如意,反而还要陷入这般痛苦的两难之中,但没办法,这是她进宫那一年就注定了的事,也是她的命,她只能受着。
回到慈宁宫后,她去见了李若浔。
李若浔在坤宁宫时那一身滑稽的装扮都已经褪去了,此时她穿着杏色衫裙,忐忑不安地坐在床边,瞧见她进来时身子瑟缩了一下,眼里也没了往日的精神气。
“县主,还不见过太后娘娘?”杨姑姑出声对呆愣着的李若浔道。
李若浔微微动了动,但却没跪下,只是定定地看着姜太后。
姜太后在窗前站住逆光瞧她,想从她身上找到平喜公主的影子。
她的五官仍旧和平喜公主很是相似。
但姜太后自从知道了李家当年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不惜动用巫蛊之术迷了平喜公主的心智,让平喜爱上了原本甚至十分厌恶的驸马李守,也是那邪门的蛊术害得平喜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之后——
一想到李若浔身上流着一半来自李家的血,无论再怎么看她,都不觉得她像平喜,反而觉得她眉眼可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