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叨……”城头的吊斗之声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突兀地响起,仿佛是某种神秘的信号,打破了这片宁静。这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带着一种让人不安的韵律,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此时,朔方北城外五里处的黑暗中,默啜静静地站着,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紧紧地盯着朔方的北城门方向。在他身后,汉人幕僚朱葱同样以锐利的目光凝视着同一个方向,两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显得有些模糊,但他们的专注却让人无法忽视。
按照他们与薛茂彦之前的约定,再过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朔方的北城门将会被人打开。这座大周的军事重镇,届时将会毫无防备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成为突厥的囊中之物。
对于大周伏兵的担忧,在一个时辰前已经烟消云散。那时,默啜派出的斥候相继返回,他们带回的消息让默啜完全释然——方圆数十里之内,根本没有任何大周军的踪迹。只有周边的城邑和边堡驻军,在昨日看到朔方的烽火之后,开始相继集结,似乎有前来增援的意图。
然而,这些大周军在没有集结绝对优势兵力之前,绝对不敢轻率地前来进攻。毕竟,这些援军大多都是步卒,若没有超过一倍的兵力,根本无法与默啜手下这数万精锐的突厥骑兵在野战中一较高下。
对于朔方城出现的天子特使和羽林禁卫,默啜和朱葱两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都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罢了,并非像他们之前所猜测的那样,是专门针对他们而来。
当心头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后,默啜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眼前的朔方城上。这次千里迢迢地奔袭,目的就是要攻下这座城池,以此来威慑大周朝廷。如今城中还有守军副将崔澄的协助,更是如虎添翼,能够让他们的计划更加顺利地进行。
虽然按照崔澄的请求去屠杀天子特使和羽林禁卫,有可能会彻底激怒大周女皇陛下,但相较于能够获得的巨大利益,默啜并不介意去冒这一次险。
当心中的顾虑被消除后,默啜内心深处的那头猛兽仿佛被解开了束缚,再次苏醒过来。这头猛兽代表着他的野心、欲望和对权力的渴望,它在默啜的心中咆哮着,催促着他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此之前,默啜曾答应过崔澄,在攻破朔方城后,不会杀害他的那些亲信。然而,对于默啜来说,这些人如果不能完全被收服,成为他在大周的棋子,那么他并不介意将崔澄也一并解决掉。毕竟,在权力的游戏中,只有绝对的控制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
就在默啜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让崔澄等朔方城的将领都向自己屈服时,身旁的朱葱突然激动地低声惊呼:“大汗,快看!城门有动静了!”
默啜闻言一惊,急忙举目向朔方北城门望去。果然,城头上的守军士卒已经消失不见,城门正在缓缓地打开。然而,让默啜蹙眉疑惑的是,城门并非全部打开,而只是被打开了一扇。
这种情况显然有些异常。如果默啜想要率领全军一拥而上,杀入城中,肯定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异常行为,让默啜对所谓的崔澄产生了怀疑。他不禁心想,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呢?崔澄的这种举动,似乎是在给他们设下一个圈套。
站在一旁的朱葱,敏锐地察觉到默啜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他的眉头紧紧地皱起,似乎心中正思索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朱葱见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疑惑,于是开口问道:“大汗,您是否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呢?”
默啜缓缓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城门的方向,似乎那里隐藏着什么让他担忧的事情。他沉默片刻后,终于开口说道:“你看那城门,竟然只打开了一半,这难道不奇怪吗?”
朱葱闻言,连忙将目光转向城门。果然,如默啜所说,那扇巨大的城门只微微敞开了一道缝隙,与平常完全敞开的状态大不相同。朱葱心中暗自思忖,他之前确实没有留意到这个细节,但此刻经默啜一提醒,他也突然觉得这扇半开的城门有些诡异。
然而,尽管心中有些许疑虑,朱葱对自己对大周人的了解还是相当自信的。他认为自己对大周人的习性和行为模式了如指掌,而崔澄作为大周的官员,绝对不敢轻易对突厥人采取任何不利的行动。
因此,他心中的怀疑仅仅是稍纵即逝,如同流星划过夜空一般短暂。然而,这丝疑虑并未在他心中掀起太大波澜,转瞬间便被他自己的猜想所掩盖。
紧接着,他竟然用自己的臆测来宽慰默啜,说道:“大汗,您大可不必如此多虑。以微臣对大周士族门阀的深入了解,崔澄此番举动无非是想在大汗您这里,谋取更多的私利罢了。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阻止我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所留下的通道狭窄得只能容纳千人队先行通过。如此一来,大汗若想让崔澄将城门完全敞开,恐怕就得先听听这老贼究竟有什么企图了。”
朱葱的这番解释,听起来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默啜却并未察觉到其中有何异样或其他深意。或许正如朱葱所言,崔澄那老贼确实是想与自己商谈条件。除此之外,似乎也找不出其他更为合理的解释了。
当然,除非这崔澄是打算设下埋伏,将默啜的军队一举歼灭。不过,鉴于崔澄在此前的种种行径,默啜绝不相信他会如此胆大妄为,竟敢设伏围杀自己。
在心中反复掂量、权衡利弊之后,默啜最终还是选择相信了朱葱的说法。然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避免任何潜在的风险,默啜自然不会亲自去冒险尝试。
经过一番短暂的迟疑之后,默啜终于下定决心,他对着已经率领军队回到身旁的附离狼卫设官骨咄禄巴什下达命令:“骨咄禄和中行説大人,你们二人亲自率领一支千人队,作为先锋部队,率先进入城中。朕则会率领大军紧随其后。”
话音未落,默啜的目光转向朱葱,郑重地对他嘱咐道:“中行説,当你见到崔澄那老贼时,务必告诉他,让他立刻将所有城门全部敞开。如果他胆敢违抗朕的命令,不肯照办的话,朕绝对不会轻易饶恕他!”
朱葱自然能够察觉到默啜对崔澄的不满和怪罪之意,所以对于默啜的这番吩咐,他并未感到丝毫诧异。不仅如此,在朱葱看来,只要一支附离狼卫的千人队入城,崔澄他们就如同被放置在砧板上的鱼一样,根本无法掀起任何波澜。
基于这样的判断,朱葱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了默啜的旨意。
朱葱和骨咄禄巴什率领着一个千人队的附离狼卫,缓慢而稳健的逐渐靠近城门。当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城门的状况时,朱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诧异之情。
原本,朱葱预想中的场景应该是城门大开,城内的将领和士兵们列队欢迎他们的到来。然而,现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城门之下,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他们。
尽管距离还比较远,但在熊熊燃烧的火光映照下,朱葱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个人。他就是卢六!这个发现让朱葱的眉头紧紧皱起,心头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朱葱对崔澄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和不满。他认为,崔澄是朔方城内最重要的内应副将,理应亲自出城迎接突厥大军的入城,以显示对突厥大汗的尊重和敬意。然而,现在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卢六在这里等待,这无疑是对突厥大汗的一种轻视和怠慢。
“小人卢六,恭迎中行説大人!”当大军行至城门前停下时,卢六满脸笑容地迎上前去,向朱葱行礼问候。然而,端坐在马背上的朱葱,却面色阴沉得如同铁青一般,他的心中充满了怒火和不满。
朱葱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紧紧地皱起眉头,一言不发地凝视着城门内的情况。他的目光穿过卷洞,却发现里面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而瓮城之中虽然灯火通明,但却空无一人,只有薛茂彦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仿佛整个瓮城都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这种诡异的景象让朱葱心生疑虑,但他并没有过多地思考其中的缘由。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定是崔澄等人故意为之,他们把守军全部撤走了,目的就是为了给突厥大军敞开城门。想到这里,朱葱心中对崔澄的无礼行为感到十分愤怒,但同时也稍稍缓解了一些。
然而,尽管内心的怒火有所平息,朱葱的脸色依然阴沉得可怕。他瞪着薛茂彦,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质问道:“卢六,崔将军究竟在哪里?为何没有亲自前来迎接大汗入城?”
薛茂彦故作被朱葱的质问吓了一跳,他的脸上露出惶恐的神色,连忙解释道:“中行説大人,请恕罪!崔将军本应亲自前来跪迎大汗入城,可是他担心天子特使那边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所以才决定只身前往幕府,希望能够将天子特使和总管郭澄都留在幕府里,以免节外生枝。”
薛茂彦的这番解释,犹如一道明亮的阳光穿透了朱葱心中的重重迷雾,让他所有的疑虑在瞬间都烟消云散了。朱葱的脸上顿时浮现出蔚然赞赏的笑容,他看着薛茂彦,眼中流露出对他的认可和赞赏,然后缓缓说道:“崔将军忠心可嘉啊!待少时大汗入城后,本官定要在大汗面前为尔等请功!”
薛茂彦闻言,表面上却故作欣喜若狂之态,他赶忙躬身大礼一揖,激动地说道:“多谢中行説大人!大人的赏识,小人没齿难忘!”
朱葱对薛茂彦的这番举动甚是满意,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一挥手中的马鞭,颐指气使地下令道:“入城!”
随着朱葱的一声令下,他身后的骨咄禄巴什虽然对朱葱傲慢的举动心生恨意,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知道朱葱此人备受大汗青睐,自己若与之发生冲突,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骨咄禄巴什只能强压心中的不满,轻瞥了朱葱一眼,然后对他冷哼一声,便也下令让突厥千人队骑兵从半开的城门缓缓地进入到了瓮城之中。
当突厥骑兵经过黑暗卷洞时,朱葱等人都没有察觉到,为他引路的薛茂彦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同时,城头之上的城楼内,一双锐利的目光正紧紧地凝视着正在缓缓开进瓮城的突厥骑兵,眸光之中渐渐的散发出了寒冷的杀意光芒。
此时,朔方北城外五里处的黑暗中,默啜静静地站着,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紧紧地盯着朔方的北城门方向。在他身后,汉人幕僚朱葱同样以锐利的目光凝视着同一个方向,两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显得有些模糊,但他们的专注却让人无法忽视。
按照他们与薛茂彦之前的约定,再过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朔方的北城门将会被人打开。这座大周的军事重镇,届时将会毫无防备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成为突厥的囊中之物。
对于大周伏兵的担忧,在一个时辰前已经烟消云散。那时,默啜派出的斥候相继返回,他们带回的消息让默啜完全释然——方圆数十里之内,根本没有任何大周军的踪迹。只有周边的城邑和边堡驻军,在昨日看到朔方的烽火之后,开始相继集结,似乎有前来增援的意图。
然而,这些大周军在没有集结绝对优势兵力之前,绝对不敢轻率地前来进攻。毕竟,这些援军大多都是步卒,若没有超过一倍的兵力,根本无法与默啜手下这数万精锐的突厥骑兵在野战中一较高下。
对于朔方城出现的天子特使和羽林禁卫,默啜和朱葱两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都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罢了,并非像他们之前所猜测的那样,是专门针对他们而来。
当心头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后,默啜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眼前的朔方城上。这次千里迢迢地奔袭,目的就是要攻下这座城池,以此来威慑大周朝廷。如今城中还有守军副将崔澄的协助,更是如虎添翼,能够让他们的计划更加顺利地进行。
虽然按照崔澄的请求去屠杀天子特使和羽林禁卫,有可能会彻底激怒大周女皇陛下,但相较于能够获得的巨大利益,默啜并不介意去冒这一次险。
当心中的顾虑被消除后,默啜内心深处的那头猛兽仿佛被解开了束缚,再次苏醒过来。这头猛兽代表着他的野心、欲望和对权力的渴望,它在默啜的心中咆哮着,催促着他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此之前,默啜曾答应过崔澄,在攻破朔方城后,不会杀害他的那些亲信。然而,对于默啜来说,这些人如果不能完全被收服,成为他在大周的棋子,那么他并不介意将崔澄也一并解决掉。毕竟,在权力的游戏中,只有绝对的控制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
就在默啜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让崔澄等朔方城的将领都向自己屈服时,身旁的朱葱突然激动地低声惊呼:“大汗,快看!城门有动静了!”
默啜闻言一惊,急忙举目向朔方北城门望去。果然,城头上的守军士卒已经消失不见,城门正在缓缓地打开。然而,让默啜蹙眉疑惑的是,城门并非全部打开,而只是被打开了一扇。
这种情况显然有些异常。如果默啜想要率领全军一拥而上,杀入城中,肯定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异常行为,让默啜对所谓的崔澄产生了怀疑。他不禁心想,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呢?崔澄的这种举动,似乎是在给他们设下一个圈套。
站在一旁的朱葱,敏锐地察觉到默啜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他的眉头紧紧地皱起,似乎心中正思索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朱葱见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疑惑,于是开口问道:“大汗,您是否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呢?”
默啜缓缓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城门的方向,似乎那里隐藏着什么让他担忧的事情。他沉默片刻后,终于开口说道:“你看那城门,竟然只打开了一半,这难道不奇怪吗?”
朱葱闻言,连忙将目光转向城门。果然,如默啜所说,那扇巨大的城门只微微敞开了一道缝隙,与平常完全敞开的状态大不相同。朱葱心中暗自思忖,他之前确实没有留意到这个细节,但此刻经默啜一提醒,他也突然觉得这扇半开的城门有些诡异。
然而,尽管心中有些许疑虑,朱葱对自己对大周人的了解还是相当自信的。他认为自己对大周人的习性和行为模式了如指掌,而崔澄作为大周的官员,绝对不敢轻易对突厥人采取任何不利的行动。
因此,他心中的怀疑仅仅是稍纵即逝,如同流星划过夜空一般短暂。然而,这丝疑虑并未在他心中掀起太大波澜,转瞬间便被他自己的猜想所掩盖。
紧接着,他竟然用自己的臆测来宽慰默啜,说道:“大汗,您大可不必如此多虑。以微臣对大周士族门阀的深入了解,崔澄此番举动无非是想在大汗您这里,谋取更多的私利罢了。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阻止我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所留下的通道狭窄得只能容纳千人队先行通过。如此一来,大汗若想让崔澄将城门完全敞开,恐怕就得先听听这老贼究竟有什么企图了。”
朱葱的这番解释,听起来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默啜却并未察觉到其中有何异样或其他深意。或许正如朱葱所言,崔澄那老贼确实是想与自己商谈条件。除此之外,似乎也找不出其他更为合理的解释了。
当然,除非这崔澄是打算设下埋伏,将默啜的军队一举歼灭。不过,鉴于崔澄在此前的种种行径,默啜绝不相信他会如此胆大妄为,竟敢设伏围杀自己。
在心中反复掂量、权衡利弊之后,默啜最终还是选择相信了朱葱的说法。然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避免任何潜在的风险,默啜自然不会亲自去冒险尝试。
经过一番短暂的迟疑之后,默啜终于下定决心,他对着已经率领军队回到身旁的附离狼卫设官骨咄禄巴什下达命令:“骨咄禄和中行説大人,你们二人亲自率领一支千人队,作为先锋部队,率先进入城中。朕则会率领大军紧随其后。”
话音未落,默啜的目光转向朱葱,郑重地对他嘱咐道:“中行説,当你见到崔澄那老贼时,务必告诉他,让他立刻将所有城门全部敞开。如果他胆敢违抗朕的命令,不肯照办的话,朕绝对不会轻易饶恕他!”
朱葱自然能够察觉到默啜对崔澄的不满和怪罪之意,所以对于默啜的这番吩咐,他并未感到丝毫诧异。不仅如此,在朱葱看来,只要一支附离狼卫的千人队入城,崔澄他们就如同被放置在砧板上的鱼一样,根本无法掀起任何波澜。
基于这样的判断,朱葱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了默啜的旨意。
朱葱和骨咄禄巴什率领着一个千人队的附离狼卫,缓慢而稳健的逐渐靠近城门。当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城门的状况时,朱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诧异之情。
原本,朱葱预想中的场景应该是城门大开,城内的将领和士兵们列队欢迎他们的到来。然而,现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城门之下,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他们。
尽管距离还比较远,但在熊熊燃烧的火光映照下,朱葱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个人。他就是卢六!这个发现让朱葱的眉头紧紧皱起,心头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朱葱对崔澄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和不满。他认为,崔澄是朔方城内最重要的内应副将,理应亲自出城迎接突厥大军的入城,以显示对突厥大汗的尊重和敬意。然而,现在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卢六在这里等待,这无疑是对突厥大汗的一种轻视和怠慢。
“小人卢六,恭迎中行説大人!”当大军行至城门前停下时,卢六满脸笑容地迎上前去,向朱葱行礼问候。然而,端坐在马背上的朱葱,却面色阴沉得如同铁青一般,他的心中充满了怒火和不满。
朱葱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紧紧地皱起眉头,一言不发地凝视着城门内的情况。他的目光穿过卷洞,却发现里面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而瓮城之中虽然灯火通明,但却空无一人,只有薛茂彦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仿佛整个瓮城都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这种诡异的景象让朱葱心生疑虑,但他并没有过多地思考其中的缘由。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定是崔澄等人故意为之,他们把守军全部撤走了,目的就是为了给突厥大军敞开城门。想到这里,朱葱心中对崔澄的无礼行为感到十分愤怒,但同时也稍稍缓解了一些。
然而,尽管内心的怒火有所平息,朱葱的脸色依然阴沉得可怕。他瞪着薛茂彦,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质问道:“卢六,崔将军究竟在哪里?为何没有亲自前来迎接大汗入城?”
薛茂彦故作被朱葱的质问吓了一跳,他的脸上露出惶恐的神色,连忙解释道:“中行説大人,请恕罪!崔将军本应亲自前来跪迎大汗入城,可是他担心天子特使那边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所以才决定只身前往幕府,希望能够将天子特使和总管郭澄都留在幕府里,以免节外生枝。”
薛茂彦的这番解释,犹如一道明亮的阳光穿透了朱葱心中的重重迷雾,让他所有的疑虑在瞬间都烟消云散了。朱葱的脸上顿时浮现出蔚然赞赏的笑容,他看着薛茂彦,眼中流露出对他的认可和赞赏,然后缓缓说道:“崔将军忠心可嘉啊!待少时大汗入城后,本官定要在大汗面前为尔等请功!”
薛茂彦闻言,表面上却故作欣喜若狂之态,他赶忙躬身大礼一揖,激动地说道:“多谢中行説大人!大人的赏识,小人没齿难忘!”
朱葱对薛茂彦的这番举动甚是满意,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一挥手中的马鞭,颐指气使地下令道:“入城!”
随着朱葱的一声令下,他身后的骨咄禄巴什虽然对朱葱傲慢的举动心生恨意,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知道朱葱此人备受大汗青睐,自己若与之发生冲突,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骨咄禄巴什只能强压心中的不满,轻瞥了朱葱一眼,然后对他冷哼一声,便也下令让突厥千人队骑兵从半开的城门缓缓地进入到了瓮城之中。
当突厥骑兵经过黑暗卷洞时,朱葱等人都没有察觉到,为他引路的薛茂彦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同时,城头之上的城楼内,一双锐利的目光正紧紧地凝视着正在缓缓开进瓮城的突厥骑兵,眸光之中渐渐的散发出了寒冷的杀意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