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藏身的边军-《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厉延贞的话语刚刚落下,默啜便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明白了他话中的深意,原本悬着的心也在这一刻彻底地放了下来。然而,就在他转头的一刹那,脑海中却突然闪过一丝念头,仿佛是被什么东西猛然击中了一样,他的身体猛地一颤,然后像是触电般迅速转过头来,死死地盯着厉延贞,那原本已经稍稍放松的目光,此刻却突然充满了愤恨与恼怒。

  默啜的这一举动,让厉延贞有些猝不及防,他完全没有预料到默啜会在一瞬间有如此大的情绪变化。只见默啜的双眼瞪得浑圆,其中的怒意仿佛要喷涌而出,直直地射向厉延贞,让厉延贞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上升起。

  厉延贞实在想不明白,为何默啜会突然对自己露出这样的表情,他不禁开始回忆起自己刚才所说的话,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端倪。可是,任凭他如何苦思冥想,也始终无法理解默啜为何会突然变得如此愤恨。

  而在默啜的心中,此刻正燃烧着一团熊熊的怒火。他认为厉延贞刚才所说的话,简直就是对他的一种莫大的羞辱。厉延贞竟然说在如今的局势下,大周朝廷更希望他依然是突厥的可汗,这不是明摆着在嘲笑他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周的阶下囚吗?一个被俘虏的可汗,又怎么可能还是原来那个威风凛凛的突厥之主呢?这无疑是对他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极度贬低。

  然而,厉延贞对此却浑然不觉,他仍然觉得默啜可能是对自己刚才的话有所疑虑,所以才会突然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为了消除默啜的顾虑,厉延贞连忙开口说道:“大汗,请您尽管放心,我厉延贞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实话,绝对没有半点欺瞒您的意思。”

  对于厉延贞的再三保证,默啜不仅毫无反应,反而嗤之以鼻,完全不予理睬。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默啜竟然主动朝着山林深处走去,这一举动使得厉延贞愈发感到困惑和不解。他不禁加快脚步,紧紧地跟随着默啜,想要一探究竟。

  穿过茂密的山林,厉延贞他们终于来到了山峰的另一侧。按照原计划,只要绕过这座山峰,他们就能顺利抵达突厥大营的南侧,与朔方军会合。然而,就在他们翻过山峰,继续艰难前行了一段距离之后,突然间,前方不远处的山坳里,竟燃起了一片火光。

  这突如其来的火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远远望去,那片火光更像是一处营帐。厉延贞心中暗自思忖,他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可在他的记忆中,郭澄从未提到过在南山的山坳里有驻军存在。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这是突厥人设下的埋伏?

  想到这里,厉延贞浑身一激灵,仿佛被一股寒意穿透,他警觉地看向身旁的默啜,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然而,当他看到默啜的眉头微微皱起,同样一脸茫然时,厉延贞的心中顿时有了底——这绝对不可能是默啜安排的伏兵。

  “可汗,您认为这是何方的兵马?”厉延贞见默啜凝视着那片火光,心中有些忐忑,于是便开口试探地询问道。

  默啜听到厉延贞的话,缓缓地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的眼神瞥了他一眼,然后轻哼了一声,似乎对厉延贞的问题感到有些不耐烦。然而,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厉延贞的问话,而是又将目光投向了那片火光。

  厉延贞见状,心中越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他紧紧地盯着默啜,观察着他脸上的细微变化,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找到一些端倪。

  过了一会儿,默啜的面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也变得愈发深沉。厉延贞见状,心中立刻有了一个猜测,于是他再次试探地问道:“可汗,这有没有可能,是右谷蠡王备下的后手呢?若真是如此的话,看来他对大汗,早就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啊!”

  默啜听到厉延贞的话,突然像是被激怒了一般,他猛地转过头来,眼神如同锋刃一样直直地射向厉延贞。那凌厉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厉延贞的身体,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然而,厉延贞并没有被默啜的气势吓倒,他依然稳稳地站在原地,毫不退缩地与默啜对视着。

  沉默片刻后,厉延贞并没有理睬愤怒的默啜,而是抬手将一名虎卫召来。他压低声音对那名虎卫吩咐道:“你悄悄地靠过去,弄清楚他们是何方兵马。切记,千万不可打草惊蛇,若是发现情况不对,就立刻撤回来。”

  “阿郎放心,小人定不辱使命!”虎卫拱手作揖,一脸郑重地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向默啜立下军令状一般。

  说完,虎卫转身离去,他的步伐轻盈而迅速,如同夜猫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黑暗之中。借着山上的地势,他巧妙地隐藏着自己的身形,如鬼魅般向那片火光摸去。

  默啜站在原地,目送着虎卫渐行渐远,直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夜色里。然而,尽管虎卫已经离开,默啜的心情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相反,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掌心微微出汗,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黑暗中的某个方向,似乎想要透过那无尽的黑暗,看到虎卫的一举一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默啜的心情愈发沉重,他开始担心虎卫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是否会遭遇不测。

  正如厉延贞所猜测的那样,默啜此时最怕的就是这些人真的是突厥右谷蠡王布下的人马。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意味着这次南下突袭朔方,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默啜越想越觉得事情不对劲,他的后脊不禁泛起一阵凉意。南下突袭朔方的起因,本就是因为右谷蠡王推荐的范阳卢氏,作为突厥的内应,多次给自己传递的消息,才让他下定决心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亲自率领大军千里奔袭朔方城。

  可如今,如果这一切都是右谷蠡王的阴谋,那么自己岂不是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想到这里,默啜的额头冒出了一层细汗,他的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并且,当默啜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朔方之后,却遭遇了两次令人意想不到的诱骗。而这两次诱骗,竟然都是有人假借范阳卢氏的名义来实施的,也正因如此,默啜才会如此轻易地上当受骗。如今回想起来,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然而,更让默啜心生疑虑的是,此时此刻站在他身旁的这位大周特使,同样也是利用了范阳卢氏的身份,才使得他陷入如此艰难的境地。可是,面对眼前出现的这些人,这位大周特使却表现得仿佛对这一切毫不知情,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虎卫离开已经大约有半个时辰了。默啜的心情愈发紧张起来,他的目光始终紧紧地盯着虎卫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殷切的期盼,盼望着虎卫能够带回一些关于前方人马的消息。

  终于,默啜看到虎卫折返回来了。他的心跳瞬间加速,额头上甚至渗出了一层细汗。默啜的眼睛眨也不眨一下,死死地盯着虎卫,急切地等待着他开口。

  “可曾探查清楚,前方是何方人马?”默啜紧紧的盯着虎卫,显然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在意。而站在一旁的厉延贞,将默啜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他并没有回避默啜的目光,而是直接转头看向虎卫,开口询问道。

  虎卫眉头微皱,脸上流露出一丝疑惑,他凝视着远处的营帐,若有所思地对厉延贞说道:“阿郎,看他们的装束,那明显是朝廷的边军。不过,从他们扎营的布局来看,似乎并非是要前去增援,反倒更像是原地驻扎。不仅如此,这支人马异常警惕,哨位在营寨四周密密麻麻地布置着,而且不时还有士卒在周围巡逻,我好几次都险些被他们给发现了。”

  虎卫的话语让厉延贞惊愕不已,他不禁一愣,随后心中涌起一阵隐隐的担忧。他暗自思忖,此地为何会突然出现朝廷边军呢?在朔方军围困突厥大军之际,他们理应迅速前往增援才对,可为何却藏身于这如此隐蔽的山坳之中呢?正如虎卫所言,这支人马如此高度警惕,显然是为了不被人察觉地藏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