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朕刚解除海禁,亲爹显灵了???-《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一众朱家老少看着新进群的三个人的名字,陷入了沉默。

  我不是小蜜蜂???

  这是个什么名?

  手工达人?

  民间手艺活儿的那种?

  最后的那个才是重头,弑父杀弟。

  老朱摸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是谁。

  咱老朱家的还出了一个狠人儿?

  就在众人沉默的时候,群内,新进群的人说话了。

  “父皇?皇爷爷?”

  “你们…你们没死啊?x2”

  我不是小蜜蜂和手工达人同时说话了

  是这个味儿了。

  一众朱家老少听到这熟悉的话后松了一口气。

  确认过眼神,是咱老朱家的人儿。

  没办法,这句话,已经快成老朱家的传统了。

  每次在各个朝代显圣的时候,当朝的皇帝都会来上这么一句。

  他们都习惯了。

  万寿帝君:“@我不是小蜜蜂@手工达人,你们两个,自己把群名字改一下。”

  隆庆皇帝朱载坖:“是。”

  天启皇帝朱由校:“孙儿谨遵旨意。”

  洪武皇帝朱元璋:“@隆庆皇帝朱载坖,你是厚熜的儿子?”

  看到隆庆皇帝朱载坖的名字后,老朱明白过来了。

  隆庆皇帝朱载坖:“太祖爷,孙儿正是父皇的儿子。”

  隆庆皇帝朱载坖此时很慌,他的父皇,压在他头上数十年的大山终于驾崩了。

  他作为皇太子,顺利的登基称帝。

  此时大明的年号已经改元隆庆,是为隆庆元年。

  皇宫,乾清宫内。

  头戴翼扇冠身穿深红色龙袍的隆庆皇帝朱载坖,正端坐于乾清宫的龙椅上。

  这种感觉与以前,完全不同。

  以前是他爹,嘉靖皇帝朱厚熜坐在这里,而他则是胆战心惊的跪在御案下面。

  如今,也该轮到他来坐一下这个位置了。

  隆庆皇帝朱载坖闭上了眼睛,感受着这种美妙的感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睁开了双眼,看着御案上堆起来的奏章,面色一沉。

  “冯保,这些人是否太不像话了。”

  一旁的大太监冯保听到隆庆皇帝朱载坖的话后,内心一惊,他不知道自家皇爷为何突然发怒。

  “父皇在的时候,乾清宫内何时堆起这么高的奏章,那些内阁大臣是干什么吃的?”

  “这本,陕西知府岳群上奏恭贺朕登临大位。”

  “哼。”

  隆庆皇帝朱载坖将手中翻开的奏章直接扔在了御案上。

  “先帝才驾崩,他们不思为先帝守孝,反而对朕溜须拍马,朕的大明都是这样的臣子么?”

  “皇爷息怒。”

  冯保连忙端来一杯安神的茶水过来,伺候隆庆皇帝朱载坖喝下。

  “还有这本。”

  “海瑞上疏痛斥先帝,先帝将其下狱。”

  “朕登基后,大赦天下,让他出狱,官复原职。”

  “他不但不感谢朕,还骂朕。”

  隆庆皇帝朱载坖看着海瑞上的奏章,里面多是对他不作为的批判,心中隐隐有怒火升起,若非父皇曾说其有大才,海瑞焉能活到今日。

  “皇爷仁善,不仅赦免了海瑞,还为那些因为谏言获罪的大臣平反,这海瑞不识好歹,皇爷何必与他置缘。”

  “莫要气坏了龙体。”

  “嗯?这本奏章是?”

  隆庆皇帝朱载坖对内阁将这种奏章送往乾清宫的行为很是不满,却忽然看到了一本不一样的奏章。

  “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请求开放海禁,准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隆庆皇帝朱载坖看着涂泽民奏章上的内容,陷入了深思。

  开放海禁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太祖时期定下的海禁政策了。

  自大明开国以来,东南沿海地区频繁遭受倭寇的劫掠,严重威胁到了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认为,开放海上贸易会助长倭寇势力,因此通过海禁限制了民间的海上活动。

  而大明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治国理念更是强调“重农抑商”。

  他认为海外贸易会分散劳动力,威胁社会稳定,因此施行了海禁政策。

  可这种现象自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皇帝朱允炆一事未果,却从海外带回了大批的金银珠宝后。

  海外存在着大量的财富,被朝中官员知晓。

  后续再次下西洋却没有带回相应的财富而引发了朝廷争议。

  自宣德皇帝朱瞻基之后,朝堂里,文官集团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避免皇帝再次让人下西洋,文官们开始以节省财政开支为由,重新上疏皇帝,实施海禁政策。

  而皇帝们对海外贸易能攫取的财富心知肚明,正德时期,市舶司的宦官就曾在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示意下参与海外贸易谋利。

  可惜被文官集团发现后,兵部给事中刘大夏将永乐朝传下来的航海图偷偷焚毁,皇家再也没能进行海外贸易的可能。

  反观文官集团,凭借着海图副本,私下里出海,赚的盆满钵满。

  而到了嘉靖朝时,倭寇袭击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横行,民不聊生,嘉靖皇帝朱厚熜无奈下直接进行海禁。

  嘉靖皇帝朱厚熜对海上活动的管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下令见船就抓,见商就打,甚至连路过的外国商船也不放过。

  表面上,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在打击海外走私,实际上,是沿海地区官员收受贿赂,对走私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助商人打通关节,确保他们的非法贸易能够顺利进行。

  这些官员巧妙地利用职权,在海禁的夹缝中寻找利益,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利益网络,连朝中大臣也都有份参与。

  面对这种困境,许多人开始铤而走险,从事走私贸易。

  这些百姓中,不乏曾经的渔民乃至商人。

  一些走私贩子甚至开始从事抢劫,逐渐演变成了海盗,他们打着倭寇的名义在海上四处劫掠。

  可实际上,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人数还不到这些人的十分之一。

  官员们表面上高喊着要严厉打击倭寇,实际上却在暗地里与之合作,将朝廷的追捕行动,秘密透露给这些人,换取财富。

  所以,终其嘉靖一朝,海禁后,倭寇反而越禁越多了。

  隆庆皇帝朱载坖跟在亲爹嘉靖皇帝朱厚熜身边学习理政的时候,清楚了解了倭寇扰乱东南沿海的真相。

  看着手中上疏请求开关的奏章,以及上面内阁首辅徐阶,次辅高拱的联名。

  隆庆皇帝朱载坖冷笑一声,接着拿起朱笔在奏章上书写了一个准字。

  隆庆皇帝朱载坖前脚解除了亲爹的海禁政策,后脚他的脑海中响起了一道提示音。

  “叮,万寿帝君邀请您加入聊天群。”

  “啪嗒”

  隆庆皇帝朱载坖脸上的笑容一僵,手中的朱笔更是落在了御案上。

  有明一朝,最怕亲爹的除了太祖那一代的九大塞王外,就属隆庆皇帝朱载坖了。

  可以说,隆庆皇帝朱载坖一生都活在了亲爹的阴影下,看到万寿帝君这几个字,隆庆皇帝朱载坖仿佛看到了那位数十年不上朝却仍然掌控天下的人影。

  “叮,欢迎我不是小蜜蜂加入群聊。”

  此时的隆庆皇帝朱载坖内心慌的一批,

  刚解除海禁,亲爹显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