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武功?朕已然天下无敌-《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宇文化及的家族被杨广派兵团团围住。

  阀主宇文伤破关而出,面对数以万计的大隋骁果军,死战不退。

  最后被军阵活活耗死。

  宇文阀,鸡犬不留。

  而江都也重归随帝杨广的掌控。

  此时的行宫之中,杨广与朱厚熜、李承乾三人相对而坐。

  台下,九位身材婀娜的美貌歌姬正在为三人献舞,舞姿妖娆动人。

  可是随帝杨广与朱厚熜、李承乾三人的视线却根本没放在歌姬的身上。

  随帝杨广此时已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龙袍,他端起面前的酒杯,向坐在对面的朱厚熜敬酒。

  “杨广得仙人庇佑,今仙人所指,亦大隋所向。”

  随帝杨广语气十分郑重。

  朱厚熜同样端起酒杯,二人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不知这位如何称呼,为何唤朕表叔爷?”

  随帝杨广看着坐在另一边的太宗皇帝李承乾,眼中满是疑惑。

  “呵呵。”

  太宗皇帝李承乾一口饮下杯中酒水。

  “唐国公李渊,是朕的爷爷,亲爷爷。”

  随帝杨广听到太宗皇帝李承乾的话后,神情一怔。

  随后似乎想起了聊天群的神奇,群内更是有后世诸多帝皇,随帝杨广的神情逐渐恢复正常。

  “唐国公李渊?”

  “恐怕这个时候,反隋的人中便有他的那一份。”

  随帝杨广嗤笑一声。

  宇文化及带兵逼宫的消息早已传了出去,恐怕如今,各地的反贼都以为他这位大隋暴君早已死在了宇文化及手中。

  他的那位表兄,唐国公李渊,此时说不准已经高举旗帜,打着为他报仇的名号建国称帝了。

  不对,他应该不会如此着急。

  要知道自己的孙子代王杨侑仍然在世,李渊就是想要称帝,大义不在他那边。

  他恐怕会推自己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

  而自己的孙子,代王杨侑此时不过十三岁,说是皇帝,实际上只是李渊控制下的傀儡皇帝罢了。

  要不了多久,自己的这位好表哥,唐国公李渊便会逼迫孙子杨侑禅位,自行称帝。

  该说不说,随帝杨广的政治眼光一直在线。

  从太宗皇帝李承乾的一句话中便猜到了唐国公李渊的做法。

  随帝杨广将自己的猜测说出后,朱厚熜笑着喝下了手中的酒水。

  而太宗皇帝李承乾则是有些尴尬的摸了一下鼻子。

  无他,亲爷爷的做法属实有些不当人子。

  “表叔爷,这事儿确实是李家对不起你杨家。”

  “所以,朕与朱兄这次过来,便是助你重掌天下。”

  “哦?”

  随帝杨广对太宗皇帝李承乾的称呼倒是没什么意外,自己跟他的亲爷爷是表兄弟,太宗皇帝李承乾叫自己一声表叔爷倒也没错。

  只是对方口中说的,诸自己重掌天下?

  “承乾,朕这样称呼你可以吧。”

  “自无不可。”

  “你真的要帮朕重掌天下?”

  “要知道,朕的大隋不灭,你李家这一世可再难崛起了。”

  “哈哈哈。”

  “诸天万界有无数个大唐,不缺这一个。”

  “至于李家,朕会去解决此事,表叔爷不必担心。”

  太宗皇帝李承乾洒脱笑道。

  随帝杨广看了一眼旁边的群主朱厚熜,发现对方脸上并无反对,心中一颗大石悄然落下。

  三人就当今形势开始探讨起来。

  天下反贼虽多,大隋看似末路,可是仍然掌握着三十万骁果军。

  江都此刻便有二十万,还有十万留守洛阳。

  只是江湖中,见不得大隋好的势力太多了。

  几乎没有一个势力希望大隋能够长久下去。

  其中以正道为首的慈航静斋与静念禅院,那群尼姑庵一直以来在江湖中宣扬着代天选帝之事。

  就连和氏璧也在他们手中。

  说起这个,随帝杨广心中便是一阵不舒服。

  大隋立国至今,他的父皇创下盛世,对佛门更是百般优待。

  全国各地多修建佛寺。

  可是这群和尚,丝毫不念大隋恩德。

  私藏和氏璧,仅此一项,便有取死之道。

  他杨广可不是父皇杨坚,对佛门没有什么好感。

  只是碍于对方身后站着中原大宗师宁道奇。

  随帝杨广可不想哪天睡得好好的,被大宗师摘了脑袋。

  因此,一直以来,随帝杨广对佛门多有忍让。

  奈何那群秃驴与尼姑,反复在他的底线上横跳。

  而魔门,那群人更是唯恐天下不乱。

  目无王法,在江湖中兴风作浪。

  唯一让随帝杨广感到好受点的是,魔门与慈航静斋一直都不对付。

  随帝杨广之前甚至都想联合魔门将慈航静斋的那群尼姑弄死。

  只是三征高句丽失败,随帝杨广对地方上的掌控大大削弱。

  自顾不暇。

  也就将此事暂且搁置了。

  随帝杨广将这事说了出来。

  “承乾,这江湖势力错综复杂,其中慈航静斋更是仗着身后有大宗师撑腰,对朕多有不敬。”

  “朕的麾下,以宇文化及武功为最,可是他也只能与慈航静斋年轻一辈的高手相提并论,对上斋主梵清惠多又不如,更别提其身后的大宗师宁道奇了。”

  随帝杨广担心太宗皇帝李承乾对此世武者划分不太清楚,以宇文化及的武功为例,跟他介绍了一番。

  “若论武功一道,朕已然天下无敌。”

  说到此世高手,朱厚熜与太宗皇帝李承乾对视一眼后,由太宗皇帝李承乾率先开口道。

  听到自己这位表侄孙霸气侧漏的话后,随帝杨广也不由为之侧目,不过,他对此倒是有些怀疑。

  从高明的庙号是太宗可以看出其文治武功,至于武学一道,随帝杨广就没听说过哪位帝皇的武学能够达到世间巅峰。

  随帝杨广不好打击自己这位表侄孙的兴致,于是便侧面提了一句。

  “高明可知,当今世上,武学一道最为出类拔萃的便属三大宗师了。”

  “朕知道。”

  “这世间高手,若论其实力排名的话,这中原的道门宁道奇,高句丽的奕剑大师傅采林与草原上的武尊毕玄,此三人为明面上的第一档。”

  “往下便是魔门石之轩,阴后祝玉妍,以及岭南天刀宋缺。”

  “对了,还有佛门的四大神僧以及静念禅院院主了空。”

  “后面不过土鸡瓦狗罢了。”

  太宗皇帝李承乾如数家珍般说出了这些名字,其熟悉的语气,让随帝杨广都为之一愣。

  不过转念想想,这大唐在其大隋之后,对这大隋的江湖高手有所了解也实属正常。

  只是随帝杨广不知道的是,太宗皇帝李承乾所在的时空不过是正常的历史位面,与武功根本不沾边。

  能知道这些不过是前世记忆罢了。

  “表叔爷,其他暂且不论,这佛门,朕是一定要灭的。”

  太宗皇帝李承乾忽然语气一变,话中满是对佛门的不屑。

  随帝杨广眼眸微动,对太宗皇帝李承乾不喜佛门有几分猜测。

  “高明为何对佛门如此厌恶?”

  “那魔门行事,岂不是比佛门更加不得人心?”

  随帝杨广的父皇,大隋开国帝皇,隋文帝杨坚于寺庙中出生,并由尼姑抚养长大,深受佛教环境影响,更是一位忠实的佛教徒。

  他在位时期,不仅大力提倡佛教,建造大量的寺院,更恢复和健全了僧官制度,并设立昭玄寺,用来管理僧尼事务。

  随帝杨广受其影响,上位后也积极支持佛教,致力于佛教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修缮了不少佛教寺院。

  洛阳,最大的那座静念禅院便是由隋文帝杨坚主持修缮而成。

  在大隋,和尚不事生产,仅洛阳静念禅院一座,占地近千亩,养活僧兵三千。

  其中寺庙佛像非铜即金。

  寺庙僧人,不事生产,不纳赋税,贪墨敛财、丈纳人口、帮人避税、施行淫乱。

  大隋全国出家为僧的人达到全国总人口的一成。

  随帝杨广知道此事么?

  当然知道。

  可是他当时主要的目标还在异族,在大隋之外。

  在那些世家豪绅。

  他本来打算先将高句丽灭了后,腾出手来收拾国内的世家。

  可是没想到国力在三征高句丽中消耗了大半,世家在各地造势,引得地方上发动叛乱。

  各地反王势力层出不穷,这些人的背后便是那些世家门阀。

  随帝杨广想要凭借数十年完成百年甚至千年的事,步子太大,直接拖死了大隋。

  这种事情,史书上也记载过。

  大秦。

  对,那个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的大秦。

  结局跟如今的大隋一样,二世而亡。

  看了太宗皇帝李承乾带来的史书的随帝杨广,当时满脸震惊。

  “表叔公,此界朕可以派兵助你重新夺回天下,不过,太原李家,朕会将他们带走。”

  太宗皇帝李承乾看着面前表情变幻的随帝杨广笑道。

  “朕在此谢过高明了。”

  有人帮忙,随帝杨广自然不会拒绝,太原李家,给他便是。

  接着,随帝杨广在太宗皇帝李承乾的建议下,下了一份诏书。

  随帝杨广,以他的名义下了一份罪己诏。

  诏书中,随帝杨广历数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过失。

  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导致天下大乱。

  大兴土木,开运河以致于民力耗尽。

  沉迷享乐,巡游无度导致国库空虚等。

  言辞恳切,自责深刻,前所未有。

  最后,诏书中更是赦免了此次跟随宇文化及叛乱的士卒,并下旨减免了天下三年赋税,并发誓会善待百姓,重整大隋河山。

  就在随帝杨广下完罪己诏后,江都城外。

  原本骁果军驻扎的大营处。

  二十万大明神机营将士集结完毕,等候着自家陛下的下一步旨意。

  随帝杨广被带着来到了这里,看着面前的二十万精锐,激动的浑身发抖,差点忍不住大笑出声。

  有此神勇的军队相助,大隋何愁不行。

  半月后,四十万大军从江都出发,沿着运河两岸,一路往洛阳城的方向进军。

  随帝杨广的龙驾就在军队的最中间。

  大军行进的速度很快,一路上没有什么不长眼的势力敢冒头。

  四十万大军一路攻城拔寨,很快便将沿途反叛的城市收回大隋。

  凡是试图抵抗的,尽皆被神机营那无往不利的火铳打的跪地求饶。

  四十万大军出行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天下。

  本来,昏君杨广于江都被宇文化及逼迫自尽的消息刚刚传出。

  各路割据势力便按捺不住,纷纷占地为王,想要争那天下共主的位置。

  而太原李阀,唐国公李渊在二儿子李世民的怂恿下,尊随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

  可是很快便又让其禅位于他。

  并从太原起兵,占据了长安。

  建国称帝,国号为唐。

  而唐国公李渊,便是开国皇帝,年号武德。

  他打着为随帝杨广报仇的名义,将长安周围的势力尽数收于麾下。

  一时间,天下反贼势力中,大唐的势力猛的蹿到了最前面。

  而下一刻,宇文化及叛乱失败,宇文家被尽数诛灭,随帝杨广下罪己诏,免除天下三年赋税的消息,惊呆了群雄。

  什么情况???

  昏君杨广不是已经死了么???

  宇文化及什么情况???

  怎么被昏君反杀了???

  这下子,大唐的处境就有些尴尬了。

  你不是说为昏君杨广报仇的么?

  现在好了,昏君没死。

  你这大唐都立了。

  难不成解散掉?

  当世人将目光放在大唐那边的时候,后者沉默不语。

  连往外扩张的动作都停了下来。

  似乎在等江都这边的反应。

  至于解散大唐?

  开玩笑呢?

  杨广死了,朕才创立的大唐。

  杨广没死,朕这大唐已经创立了,怎么解散。

  要不,让昏君再死一回?

  而江都那边对大唐的创立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在半月后,昏君杨广御驾亲征,集结了四十万大军,一路往洛阳的方向杀了过去。

  这消息传出去后,再次让群雄震惊了一把。

  哪里来的四十万大军???

  昏君手下不是只有二十万骁果军了么?

  那二十万大军哪来的?

  而且你这攻城拔寨的消息也太快了吧。

  几乎每到一地,便收复一城。

  大隋的势力便恢复一分。

  如此高效迅猛的军队,让群雄准备观望一下。

  谁都不愿意做那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