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宴会-《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好的,那么本期节目就要和大家说再见啦!非常感谢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的陪伴和支持。]

  这日长孙皇后的宴会,那场面当真是热闹非凡,仿佛整个皇宫都被欢快的浪潮所淹没。

  来往的宫女太监都脚步轻快,捧着盘子里的糕点、酒壶,脸上带着笑。

  苏思雨站在宫道旁的石榴树下,手心有点冒汗。三天前,皇后宫里的人突然到了她家,说长孙皇后特意请她来赴宴。

  她爹是个商人,一辈子没见过这阵仗,连夜教她怎么走路、怎么行礼,但真到了这皇宫里头,苏思雨还是浑身不自在,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搁,心里头就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

  身上这件淡紫色的襦裙是新做的,料子不算顶好,但在她看来已经很体面了。她悄悄打量着周围,来往的都是穿绫罗绸缎的贵人,说话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她学不来的从容。

  有人注意到她,停下脚步小声议论,她听见“天幕”“苏思雨”“女子读书”这些词,脸一下子就红了,赶紧低下头。

  正厅里,袁泽刚跟几位老臣说完话,转身想歇口气。他穿着明黄色的太子常服,料子上绣着暗纹,不张扬,却透着身份。作为太子,他在这种场合总是最受关注的。

  “殿下,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旁边的内侍轻声提醒,声音恭敬又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太子的思绪。

  待袁泽向长孙皇后请完安,又简单说了些寿宴筹备与朝中琐事,皇后慈和地笑了笑,叮嘱他多与宾客交流,便放他离开。

  袁泽折返时,就听见有人在议论:“听说皇后请了苏思雨来,就是天幕里那个……”

  袁泽顺着声音看过去,一眼就瞧见了石榴树底下那个穿淡紫色襦裙的姑娘。她低着头,肩膀缩着,就像只受了惊的小鹿。

  袁泽心里头就犯嘀咕了,这跟他在天幕里看到的那个大胆改革、给女子找活路的厉害女子形象,好像不太一样啊,眼前这个看着就是个挺害羞的普通姑娘。

  袁泽径直朝着苏思雨走去,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来到她面前,轻声说道:“苏姑娘,你好。”

  苏思雨听到声音,慌乱地抬起头,看清是太子后,赶忙屈膝行礼,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与局促:“民女苏思雨,见过太子殿下。”

  那声音里,除了紧张,还有种近乎虔诚的郑重——她此刻面对的,可是天幕里那个愿意为她顶住朝野压力的知已。

  袁泽微笑着摆了摆手:“苏姑娘不必多礼。今日这寿宴热闹非凡,苏姑娘能来,想必母后也是看重姑娘的才学。”

  苏思雨脸颊微微泛红,低着头小声说道:“殿下谬赞,民女不过是寻常女子,实在惶恐。”

  袁泽看着苏思雨,眼中满是友善与真诚,说道:“苏姑娘,我虽未与你谋面,但对你已有所耳闻。天幕中所现之事,让本宫对你的才学和志向十分钦佩。”

  苏思雨微微一怔,惊讶地抬起头,与袁泽目光相对,很快又低下头,说道:“殿下,天幕之事虚无缥缈,民女不过是略有才学,不敢当殿下如此夸赞。”

  袁泽轻轻摇头,认真地说:“苏姑娘切莫妄自菲薄。我相信天幕所现并非无的放矢。

  本宫虽身为太子,可也知道这世上对女子的限制太多了,好多有本事的女子都被埋没了。苏姑娘能有这样的志向,那可太难得了,就像黑夜里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好多人的路呢。”

  苏思雨被袁泽的话所触动,心中的紧张感稍稍缓解,鼓起勇气说道:“殿下,民女只是觉得女子也应有机会施展才华,为家国贡献力量,不想却被许多人嘲笑。”

  袁泽眼神坚定地看着苏思雨,用力点点头:“苏姑娘你想得没错。本宫也想着要打破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呢。

  就说读书这事儿,为啥女子就不能读呢?只要有本事,都应该有机会为国家做事。不知道苏姑娘平常都读些啥书,有啥想法呀?跟本宫好好唠唠。”

  苏思雨思索片刻,说道:“民女平日里常读家中藏书,像《论语》《诗经》,也爱读些关于民生农事之书。我觉得农事乃国之根本,百姓若能富足,国家才能昌盛。”

  袁泽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苏姑娘能关注农事,实非寻常女子可比。那苏姑娘对当下的农事发展,可有什么想法?”

  苏思雨微微皱眉,认真地说:“殿下,民女觉得当下农事虽有一定之规,但仍有可改进之处。

  比如水利设施,有些地方年久失修,每逢旱涝,百姓便苦不堪言。还有种子的挑选,若能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想必能提高收成。”

  袁泽微微颔首,表示对苏思雨观点的认可,他面带微笑地说道:“苏姑娘所言极是。这些问题确实亟待解决,如不及时处理,恐怕会引发诸多麻烦。”

  苏思雨见袁泽如此重视自已的意见,心中不禁一喜,她连忙起身,躬身施礼,语气诚恳地回答道:“多谢殿下信任,民女深感荣幸。日后若有更多想法,民女定会留意,并及时告知殿下。”

  诸葛明一直静静地跟在袁泽身后,手中握着一把合拢的折扇,扇面上绘着几竿修竹。他将苏思雨眼中的热忱与决绝看在眼里,暗暗点头——果然如天幕所示,是个有风骨、知感恩的女子,难怪能得殿下看重。

  此时,他看着袁泽与苏思雨交谈,心中默默思忖。见袁泽对苏思雨颇为欣赏,他也暗暗留意苏思雨的言行举止。

  将苏思雨眼中的热忱与决绝看在眼里,暗暗点头——果然如天幕所示,是个有风骨、知感恩的女子。

  待苏思雨言罢,诸葛明把握时机,不紧不慢地开口,其声如春风拂面,温和而沉稳:“苏姑娘对于农事的见解确实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这些事情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尚需深思熟虑,万不可急躁冒进。”

  苏思雨闻言,目光转向诸葛明,只见他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睿智和沉稳。苏思雨心中暗自钦佩,连忙起身行礼,恭恭敬敬地说道:“多谢先生提点,民女知晓其中利害。”

  袁泽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对着苏思雨说道:“苏姑娘不妨多听听先生的意见,日后若有机会,也可与先生多加交流探讨。”

  不知不觉,寿宴时辰已到,众人纷纷前往宴厅。袁泽、诸葛明与苏思雨一同前行。

  一路上,袁泽就像个热情的导游似的,给苏思雨讲宫里的布局,从哪儿是皇上办公的地方,到哪儿是皇后住的宫殿。

  还讲了一些有意思的典故,什么以前哪位妃子在这儿闹过笑话,哪个皇子在那儿偷偷养过小动物,逗得苏思雨时不时就笑出声来,紧张的心情也慢慢没了。

  到了宴厅,大家按顺序坐下。苏思雨被安排在一个稍微靠边的位置,她倒也不介意,觉得能来参加寿宴就已经很满足了。

  寿宴一开始,先是宫女们出来跳舞,那袖子甩起来,跟仙女下凡似的,轻盈得很。她们的动作整齐划一,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

  接着乐师们开始演奏,那音乐悠扬得很,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就像山间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进人心里,听得人心里头可舒服了。

  袁泽时不时转头跟苏思雨说说对表演的看法,一会儿说这个舞蹈的动作要是再舒展点就更好了,一会儿又说那个音乐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苏思雨也轻声回应,说说自已的想法,她觉得舞蹈里要是能加点民间的元素,可能会更有意思,音乐要是再融入一些大自然的声音,说不定会更有韵味。

  俩人聊得可热乎了,就跟认识了好久似的,有说有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