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意气风发-《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天幕画面流转,清晰呈现出辛弃疾在起义军中的场景。他身姿矫健,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看穿敌人的每一个阴谋。此刻,他正站在高处,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起义军。

  【辛弃疾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那沉稳的姿态,尽显大将风范。带领起义军多次成功袭击匈奴兵的粮草辎重,破坏匈奴人在当地的统治秩序。

  他的名字,在乾朝遗民中迅速传开,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博主激动得声音高亢,挥舞着手中绘有辛弃疾画像的折扇,大声说道:【“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星辰,在黑暗的敌占区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每次作战,他都身先士卒,勇猛无比,让金兵闻风丧胆。而且他智谋过人,袭击匈奴兵粮草的计策那叫一个精妙。

  就说有一次,他提前派人混入匈奴兵运粮队伍,等队伍行至山谷时,里应外合,瞬间杀得金兵丢盔弃甲,粮草全成了起义军的战利品,胡人只能狼狈逃窜。这等军事才能,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袁泽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心中想道:“哇塞,这辛弃疾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特种部队指挥官啊!放在现代,那妥妥的是军事天才。若能为我所用,何愁何事不成!

  他的军事才能在年轻一辈中实属罕见,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大乾的栋梁。有他相助,兴旺大乾指日可待啊!”

  旁边陈嘉庚不禁赞叹:“这位辛先生年纪轻轻,竟有如此作为,实在令人钦佩。”

  诸葛明微微点头,抚着胡须说道:“嘉庚先生所言极是,观其用兵,既有勇又有谋,实乃不可多得的将才。若能纳入殿下麾下,加以培养,定能在发挥巨大作用。以他的能力,必定能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此时,在乾朝的军营中,士兵们也在谈论着天幕中辛弃疾的事迹。一个年轻的士兵兴奋地说:“哇,这个辛弃疾太厉害了,要是我能像他一样勇猛就好了。”

  旁边的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好好练,说不定以后你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英雄。不过人家那智谋,咱还得多学啊。”

  【然而,更传奇的是,辛弃疾还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起义军中出了个叛徒,竟然杀害了起义军首领,带着部分人投降了胡人。辛弃疾得知后,怒发冲冠,只带了五十来个人,就敢冲进几万人的匈奴大营。】

  博主讲到此处,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家人们,这是什么概念?有句俗话说的好“人一过万,无边无沿”,五十人冲进几万人的大营,这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啊!但辛弃疾就这么做了,而且还成功了!

  他在匈奴营中如入无人之境,愣是找到了那个叛徒,当场将其斩杀,然后带着叛徒的首级,突出重围。

  这等英勇无畏,古今罕见!相比之下,胡人在自已的大营里,人数占绝对优势,却被辛弃疾搅得大乱,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辛弃疾扬长而去,简直可笑至极!

  这也充分证明了,勇气和智慧,远比人数更重要,辛弃疾就是靠着这两样,把胡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天玄帝听闻,龙颜大悦,猛地一拍桌子:“此子勇气可嘉,智谋超群,真乃我乾朝之幸。如此英雄人物,若能为朝廷效力,必能震慑胡人,扬我大乾国威。

  他这一去一回,如入无人之境,胡人怕是要被吓得胆寒了!”

  袁泽兴奋得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大声说道:“父皇说得对!这辛弃疾简直太猛了,五十人闯几万人大营还能全身而退,这等壮举,千古罕见。”

  诸葛明眼中闪过一丝惊叹,说道:“此等胆略,世所罕见。殿下若能得此人才,如虎添翼。只是不知他性格如何,是否能与朝中诸将和睦相处。”

  袁泽摆摆手,自信地说:“诸葛先生多虑了,辛弃疾如此英雄豪杰,必定心胸宽广。而且大家都是为了大乾的兴盛,目标一致,肯定能相处融洽。”

  在宫外的街道上,一群百姓也在热议此事。一位老者激动地说:“咱大乾有这样的英雄,真是祖宗保佑啊!那胡人平日里嚣张跋扈,这次可算是吃了个大亏。”

  旁边的年轻人附和道:“是啊,这辛弃疾太了不起了,五十人就敢闯胡营,这胆子比天大。以后胡人听到他的名字,估计都得绕道走。”

  酒馆里,几个文人也在谈论着。其中一个摇头晃脑地说:“辛弃疾此举,真乃千古奇事。以少胜多,以勇破万军,实乃我等楷模。”

  另一个则皱着眉头说:“话虽如此,但战争毕竟不是儿戏。此次他能成功,或许有运气成分。往后作战,还需稳扎稳打。”

  第一个文人反驳道:“非也非也,若仅凭运气,怎能在胡营中来去自如?这其中必有过人的智谋和勇气。”

  【然而,起义军势单力薄,面对胡人的大规模围剿,处境愈发艰难。但辛弃疾并未退缩,他积极寻求与其他起义军联合,壮大力量,同时不断调整战术,与金人周旋。】

  博主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但依然充满信心地说道:【“家人们,虽然现在起义军面临困境,但辛弃疾可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他就像一把利剑,越磨越锋利。”】

  长孙皇后担忧地说道:“这辛弃疾虽有大才,但起义军势弱,面对胡人大规模围剿,着实让人担心。希望他能平安度过此劫。”

  袁泽握紧拳头,坚定地说:“母后放心,辛弃疾如此坚毅且有智谋,定能带领起义军走出困境。并且天幕上也明示了辛弃疾活到太初七十年,肯定能突出重围。”

  魏征微微皱眉,思索道:“联合其他起义军,虽能壮大力量,但各方势力利益诉求不同,难免会有矛盾。辛弃疾要想整合好这些力量,并非易事。”

  在边境的一座小镇上,百姓们也在为辛弃疾担忧。一位老妇人心疼地说:“这辛弃疾将军和起义军可千万别出事啊,他们都是为了咱们老百姓。”

  旁边的一位壮年男子说道:“是啊,希望他们能顺利摆脱胡人的围剿。辛将军那么聪明,肯定能想出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