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飞虎军-《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天幕骤亮,辛弃疾筹备北伐的画面如巨幅画卷般在众人眼前铺陈开来,整个乾朝都城都被这奇异景象吸引。

  博主兴奋地介绍着:【“辛弃疾获皇帝准许出战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北伐的筹备工作中。他深知,要取得北伐的胜利,必须拥有一支强大且训练有素的军队。”】

  博主的声音清晰地传进朝堂,引发众人热议。

  袁泽率先出列,言辞中满是赞赏:“父皇,您看这辛弃疾,行动力简直拉满!一拿到出战许可就火力全开投入筹备,半点儿不磨蹭。

  换了别的将领,接了任务不是推三阻四就是慢悠悠晃荡,大好机会全浪费了。他能一眼看透军队实力是北伐的核心,这份眼力见和执行力,确实没话说。

  要是朝中多几个这样的实干派,大乾想不发展都难,北伐成功还不是迟早的事?”

  二皇子袁耀紧随其后,拱手说道:“太子所言极是。辛弃疾一心筹备北伐,这份雷厉风行的劲头,配得上‘勇猛’二字!

  若我朝武将都有这股子拼劲,胡人岂敢犯我疆土?”

  四皇子袁禛神色淡然,缓缓开口:“儿臣虽不通军事细节,却也知‘磨刀不误砍柴工’。”

  博主继续说:【“辛弃疾定下规矩,挑兵得看能拉开多少石的弓,跑步能追上奔马,不合格的直接刷掉。”】

  吏部尚书在旁插话:“太子殿下,老臣瞧着这挑兵的法子,比咱们选将还严。”

  袁泽看向他:“尚书大人觉得,严点好还是松点好?”

  吏部尚书拱手:“严点好!当年选的一批新军,拉弓还没农户利索,真上了战场只能当炮灰。”

  天玄帝敲了敲龙椅:“你们说得都在理。泽儿,你若带兵,会学他这法子吗?”

  袁泽挺直腰板:“儿臣会!选兵就得选能拼命的,不然带出去也是丢人。”

  【博主的声音透过天幕传来:“辛弃疾不光练士兵,自已也跟着扎马步,寒冬腊月里练得满头大汗,跟士兵同吃同住。”】

  后宫里,侍女捧着暖炉过来:“娘娘您看,他擦汗用的帕子都破了个洞。”

  长孙皇后轻叹:“能跟士兵同甘共苦的,才是好将领。”

  侍女点头:“是啊,去年冬天李将军还在营里烤火吃羊肉,士兵却冻得直哆嗦。”

  市井中,卖菜老伯把菜篮往墙根一放,扯着旁边的剃头匠:“老张,你看辛弃疾将军,正给士兵缠绑腿呢!”

  剃头匠放下担子,眯着眼瞧:“比咱镇上的王都头强多了,王都头见了士兵非打即骂。”

  【博主的声音继续传来:“辛弃疾还注重武器装备的改良,他与工匠们一起研究,打造出了一批精良的兵器,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他根据实战经验,对传统的长枪进行改良,加长枪杆,使士兵在战场上能够更远距离地攻击敌人。

  同时,他还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弓弩,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铁匠铺的张师傅正抡着锤子打铁,听见外面吵嚷,探出头看天幕。

  张师傅挠挠头:“辛将军懂行啊,枪杆长一寸,就多一分胜算。”

  旁边的学徒问:“师傅,他说的法子管用吗?

  张师傅抡起锤子砸下去:“咋不管用?上次赵猎户的枪短了半尺,差点被野猪拱死!”

  天幕画面一转,战鼓声声震得人耳膜发颤,刚才的练兵场变成了骑兵营,一群士兵骑着马在林间穿梭,快得像一阵风。

  街上的百姓踮着脚往前挤,有小贩干脆把摊子往旁边一挪,看得眼睛都不眨。

  天玄帝往前探了探身子,龙袍上的金线在光下晃眼:“这骑兵看着比寻常军队快得多,是练的真不错。”

  袁泽手按在腰间的玉佩上,往前一步:“父皇您看他们转弯的架势,马镫都磨得发亮,定是下了苦功。”

  【博主的声音带着股兴奋劲儿:“各位看官别挪眼!辛弃疾这时候心里跟明镜似的——胡人最厉害的就是骑兵,跑起来比兔子还快,打不过就跑,追都追不上。

  他一拍大腿:‘咱也搞支快骑!’就从练了半年的兵里挑,要能在马上射箭、能在林间劈柴的,最后挑出三百个尖子,起名叫‘飞虎军’,意思是‘要像老虎扑食一样快、一样狠’!”】

  十一皇子袁轩凑到袁泽身边,手指在天幕上点了点:“太子你看,那士兵在马上弯腰捡箭呢,马跑着都没晃一下。”

  袁泽点头,声音里带了些劲:“这才叫真本事。寻常骑兵能在马上坐稳就不错了,他们还能弯着腰干活,真遇上胡人骑兵,准能占上风。”

  十一皇子袁轩激动地说:“那我们也赶紧搞骑兵吧,组建个一万骑兵。”

  户部尚书在旁插了句:“殿下有所不知,养这样一支骑兵可贵了,一匹好马抵得上农户半年的嚼用。”

  袁泽转头看他:“尚书大人觉得,这钱花得值不值?”

  户部尚书拱手:“值!当年胡人骑兵一天冲垮咱三座城,就是因为咱追不上。有这样的飞虎军,他们再想跑,就得掂量掂量了。”

  【博主的声音又响起来:“辛弃疾给飞虎军定的规矩更严——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骑术,太阳出来练射箭,中午歇半个时辰,下午接着练劈砍,谁要是掉了队,直接打回普通营里去。

  他自已也跟着练,马靴磨破了三双,胳膊上被弓箭弦勒出的红印就没消过。”】

  天玄帝捋着胡须笑了:“辛将军倒不偷懒,自已也练上了。”

  二十皇子年纪小,扒着龙椅边儿看:“父皇,他胳膊上的印子看着好疼啊。”

  天玄帝摸了摸他的头:“想练出真本事,哪能不疼?你看那些士兵,没人喊苦,这就是士气。”

  袁泽接话:“父皇说得是。将领能带头吃苦,士兵才肯拼命。要是将领天天喝酒享乐,士兵们哪有劲头训练?”

  市井中,卖肉的王屠户把刀往案子上一剁,震得肉案子嗡嗡响:“老张,你看这飞虎军的马,比咱镇上王财主家的马壮多了!”

  旁边的张木匠放下刨子,眯着眼瞧:“不光马壮,你看那马鞍子,是新做的吧?比寻常的矮半截,骑起来肯定更灵便。”

  【博主的声音带着点得意:“各位看仔细了!辛弃疾不光练人,还琢磨着改马具——马鞍改矮了三寸,马镫做了防滑纹,连缰绳都换了更结实的牛皮绳。

  他说‘人要灵活,马具也得跟着灵便,不然再好的马也发挥不出本事’!有回他见一个士兵从马上摔下来,立马让人把马镫加宽了半寸,说‘宁肯多费点料,也不能让弟兄们摔着’!”】

  王屠户咧着嘴笑:“这将军心细,连马镫宽窄都想到了。咱街坊李二哥当年就是从马上摔下来,腿到现在还不利索。”

  张木匠点头:“他这是真把士兵当自家人看。换了别的将领,才不管你摔不摔呢,只要能打仗就行。”

  旁边卖茶的李嫂插了句:“你看他给摔下来的士兵上药呢,动作轻得跟啥似的,哪像个凶巴巴的将军?”

  【“飞虎军的兵器也特殊——每人配一把短刀,一把强弩,短刀比寻常的短半尺,但更锋利,强弩射程比普通的远三十步,是辛弃疾跟铁匠铺的师傅一起琢磨了半个月才改出来的。

  他说‘跟胡人骑兵对冲,离得近了用短刀,离得远了用强弩,得两头都占着’!”】

  王屠户摸着下巴:“短刀锋利好啊,一刀就能捅进胡人甲胄的缝里。”

  张木匠接话:“强弩射程远更妙,能在胡人没靠近的时候就射他们落马,这叫‘先下手为强’。”

  军营边的议论,守城门的老兵赵大叔抱着枪,跟旁边的新兵蛋子说:“你看这飞虎军练的,才叫正经打仗的样子。”

  新兵蛋子眼睛瞪得溜圆:“赵大叔,他们真能打得过胡人骑兵吗?”

  【“有回辛弃疾带着飞虎军搞了场演练,让普通营的士兵扮成胡人骑兵,从左边冲过来,飞虎军从右边绕过去,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把‘胡人骑兵’全‘俘虏’了!

  辛弃疾站在高台上喊:‘看见没?不是胡人厉害,是咱没练到家!再练三个月,保管让他们尝尝咱大乾男儿的厉害!’”】

  赵大叔哼了一声:“当年我跟胡人骑兵打过仗,他们也就那样,就是跑得快点。飞虎军这绕后包抄的法子,准能治住他们。”

  新兵蛋子攥紧了枪:“大叔,我要是能像他们就好了。”

  赵大叔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练!等你能在马上射中百步外的靶子,说不定就能被选上了。你看天幕里那小兵,以前也是个啥都不会的,练了半年不也成了好手?”

  【博主最后说:“就这么练了小半年,飞虎军成了辛弃疾手里的一把尖刀,就等着北伐的号令一响,好出鞘见真章了!”】

  赵大叔望着天幕叹道:“好啊,有这样的部队,收复失地就有盼头了。”

  新兵蛋子跟着点头,眼睛里亮闪闪的,像是看见了不久后的胜利。

  天幕画面未变,只是镜头拉近了些,能看清飞虎军士兵甲胄上的纹路。

  街上的人越聚越多,连茶馆里的说书先生都暂停了,带着听众挤到街边。

  博主的声音带着点神秘:【“各位猜怎么着?辛弃疾觉得光练还不够,得有个像样的营寨。可建营寨要大量的瓦,当时窑厂烧的瓦不够,急得他在营里转圈。”】

  袁泽皱了皱眉:“缺瓦?这倒是个麻烦事,总不能让士兵露天扎营吧。”

  博主的声音突然拔高:【“你们肯定认为他会从昭文帝那边调来瓦片,他没调!带着几个亲兵挨家挨户敲门,跟老百姓说‘家里有闲瓦吗?

  哪怕是碎的也行,官府给换粮油,一片瓦换俩馒头,十片瓦换一尺布’!老百姓一听,纷纷回家翻院墙根,有个老太太还把压咸菜缸的瓦都搬来了。”】

  袁泽眼睛一亮:“这法子巧啊!既不用强征,又能让百姓乐意帮忙。”

  三皇子袁祉抚着袖口:“太子说得是,这叫‘以利换心’。百姓得了实惠,军队解了难题,比发告示强百倍。”

  天玄帝点头:“他倒懂百姓的心思,知道用实在东西换人心。”

  六皇子袁祥算着账:“父皇,这么换下来,比从外地调瓦还省三成银子呢。”

  博主的声音带着笑意:【“没几天就凑够了瓦,辛弃疾亲自带着士兵盖营寨,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歇着。百姓路过时,有送水的,有送馒头的,营寨上梁那天,好多人还放了鞭炮。”】

  袁泽望着天幕:“你看他跟百姓拱手道谢的样子,哪像个高高在上的将军?这样的人,百姓能不拥护?”

  【博主的声音慢悠悠的:“营寨盖好那天,辛弃疾在寨门上题了‘同心寨’三个字,他跟士兵说‘这瓦是百姓给的,打仗不光是为朝廷,更是为了护着送瓦的这些人’!”】

  [这辛弃疾真行啊!一点不拿架子,跟老百姓客客气气的,还知道感恩。

  你瞧瞧,题那“同心寨”,话也说得实在。现在社会上就缺这种实在人,干啥事都想着大家,不像有些当官的,净摆谱,好处自已捞,事一点不干。

  [我就欣赏辛弃疾这种将领,能把百姓的心意当回事,明白打仗是为了护着老百姓。这就跟咱生活里一样,不管干啥工作,都得知道自已是为谁服务,不能忘本。

  要是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这觉悟,那咱们的社会肯定更和谐,干啥都更顺利。]

  [哇,看到辛弃疾这样的将领,真的好激动!他把百姓和士兵的心都凝聚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将领啊!

  就像咱们现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大家也得团结一心,不管是疫情还是其他挑战,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

  李大娘抹了抹眼角:“听听这话,多实在!送的哪是瓦啊,是盼着他们打胜仗的心。”

  王婶点头:“我家小子也想报名当飞虎军,说跟着这样的将军,死了也值。”

  旁边的货郎插话:“你看那寨门多结实,用百姓的瓦盖的,说不定比石头垒的还牢呢。”

  博主的声音带着感慨:【“有回胡人探子偷偷摸摸来窥探,被巡逻的百姓发现了,捆着送到营里。辛弃疾赏了百姓两匹布,百姓说啥都不要,只说‘你们好好打仗,比啥都强’。”】

  东宫中,诸葛明笑了:“这就是殿下常说的‘军民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有百姓帮着盯梢,胡人想搞小动作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