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澜州-《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在商羊的带动下,江州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做起了小生意,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那是日新月异。】

  “家家户户做小生意,这日子能不好吗?”诸葛婉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袁泽点头:“这就是搞活市场经济啊!藏富于民才是真的富,总比钱都堆在国库里,百姓却穷得叮当响强。

  你看那前朝,国库倒是有银子,可百姓过得啥日子?饿殍遍野的。”

  陈嘉庚深有感触:“百姓有了钱,才敢消费,市场才能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江州能做到这一步,商羊功不可没,昭文帝陛下的支持更关键。”

  白起接口:“民富则国强,道理简单,做到难。”

  魏征哼了一声:“多少皇帝就怕百姓有钱了不好管,想方设法搜刮。昭文帝陛下却敢让百姓富起来,这份自信和胸襟,没几个帝王能有。”

  陈嘉庚接着说:“没有好的吏治,再好的政策也落不了地。昭文帝陛下能管好官吏,护着百姓,太不容易了。”

  江州的百姓们脸上都露出了憧憬的笑容。王老五的媳妇已经开始盘算:“收入提高……是不是能给娃请个先生?让他认些字,以后不当睁眼瞎。”

  李大叔则想着:“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是不是能盖间砖瓦房?下雨的时候再也不用盆盆罐罐接着了。”

  货郎叹道:“真盼着这天能早点来啊,咱江州人也能在别的州人面前抬起头了,再也不用被人叫‘穷江州的’了。”

  博主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大家想想,江州那样的地方,换了别的皇帝,可能早就放弃了,任由百姓自生自灭。

  可昭文帝不一样,他派商羊去江州,就是相信那里能变好,相信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就说历史上的武帝吧,虽然开疆拓土,但多少百姓因为征战流离失所?昭文帝却能让荒芜之地变成富庶之乡,这份治国之才,实在不得了!”】

  江州的百姓们听得连连点头。赵大哥感慨道:“是啊,要是皇帝不管咱,咱江州人可能早就饿死光了。昭文帝陛下能想着咱,还派来商大人这样的能人,这是咱江州的福气啊!”

  【最后,咱们来聊聊澜州。】

  袁泽坐直了身子:“澜州?那个沿海边,却穷困潦倒的地方,商羊又要搞出啥新花样?”

  诸葛明推了推眼镜:“澜州靠海,怕是要走海路的路子。”

  诸葛明又摸着胡须:“海边之地,多靠渔猎为生,要发展经济,怕是得在‘海’字上做文章。就看商羊能不能从海里找出财富了。”

  苏思雨点了点头:“大海资源丰富,若是能好好利用,澜州百姓的日子肯定能好起来。”

  海边的澜州渔民们顿时来了精神。靠打渔为生的陈老大放下手里的渔网,对儿子说:“快听听,说咱澜州了!不知道未来的澜州是啥样。”

  他儿子小陈扒着船舷,眼睛盯着天幕:“肯定比现在强!你看安州和江州都变好了,咱澜州也差不了。”

  旁边补网的大婶们也停下了手里的活:“就是,咱澜州靠海,海里面宝贝多着呢,说不定能有啥好出路。”

  【大乾前期的澜州,说是一个州,其实更像几个镇、几座城和一些小渔村的集合体,官府连这里住了多少百姓都统计不全。

  为啥呢?因为大家住得太分散了,有些渔民一家常年住在海船上,四处漂泊。这样的地方,要想发展经济,难度可想而知。】

  东宫中,“住得这么分散,确实难管。”正在喝茶的诸葛婉皱起了眉头。

  旁边一起喝荼的慕容雪也叹了口气:“连人数都统计不全,官府想帮忙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吧?”

  诸葛婉点头:“这简直是‘三不管’地带啊,换个懒政的皇帝,估计直接就放弃了。”

  慕容雪又摇着头:“分散就意味着没有凝聚力,资源也没法集中利用。商羊要在这种地方搞发展,比在江州还难。”

  诸葛婉沉声道:“越是难管的地方,越能看出帝王的担当。昭文帝陛下没放弃澜州,说明他心里装着每一个百姓,不管他们住得多偏。”

  诸葛婉轻声附和道:“是啊,有些皇帝只看重繁华的都城,把偏远地方的百姓当成可有可无的。昭文帝陛下能惦记着澜州的渔民,这份心就很珍贵。”

  博主故意皱着眉头,做出一副苦恼的样子,逗得天幕外的观众都好奇起来,想知道商羊到底有什么办法。

  【但商羊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花了不少时间,终于摸清了澜州渔村的分布情况。然后,他自掏腰包重修县城,招收衙役。】

  “自掏腰包?”澜州的百姓们都愣住了。陈老大不敢相信地说:“当官的自掏腰包修县城?我没听错吧?现在的官不搜刮百姓就不错了,还自已掏钱?”

  张大爷捋着胡子:“这商羊,怕是个实心眼的好官啊!咱澜州要是真能有个像样的县城,就不用再像散沙一样了。”

  旁边的货郎接话:“招衙役也挺好,至少以后有人管管事儿了,不像现在这样,出点啥事儿都没人做主。”

  【这一招收,来了一群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闲散人员。估计有人要说了,商羊这不是白费力气嘛,招这群人能有啥用?】

  “招这样的人?商羊是不是傻了?”诸葛婉皱着小眉头。

  袁泽却笑了:“别急,说不定这里面有反转。商羊那么精明,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

  诸葛明抚须道:“看似无用之人,或许有其过人之处。澜州靠海,这些闲散人员说不定水性极好,只是没找到正途。”

  魏征接口:“就怕商羊是病急乱投医。不过以他之前的表现来看,应该另有打算。”

  澜州的渔民们听了,都忍不住皱起眉头。陈老大往海里吐了口唾沫:“嗨,我当是啥好差事,招了这么一群人,这不是添乱吗?”

  他媳妇也跟着叹气:“可不是嘛,好吃懒做的人能干啥?怕是连渔网都撒不动。”

  旁边的年轻后生小李却琢磨着:“商大人那么精明,说不定这里面有啥门道?总不能真的白费力气吧。”

  “是啊,招这群人能成什么事儿?”有人忍不住在光幕外嘀咕。

  张大爷听见了,接话道:“年轻人嘴上没把门的,可别小看了商大人。当年我在外地见过些场面,有些看着不起眼的人,说不定藏着啥本事呢。”

  小李点头附和:“张大爷说得在理,说不定这些人有啥特别的能耐,是咱们没看出来的。”

  古古像是听到了大家的心声,马上说道:【错!大错特错!大家别忘了,商羊不仅是个官员,还是个超级厉害的商人。商人最不缺的就是聪明的头脑和八面玲珑的心思。】

  这话一出,澜州的百姓们都安静下来,等着古古往下说。陈老大挠了挠头:“也是哦,商大人是个厉害的人,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招这些人说不定真有啥打算。”

  小陈也凑过来:“我猜啊,商大人是想把这些人好好调教一番,让他们变成有用的人。”

  【商羊一开始看到这群人,也很头疼,但没办法,愿意来的人就这么多,只能将就用了。不过,他很快就换了个思路。】

  “换思路?”澜州的渔民们都来了兴致。小李眼睛一亮:“我就说吧,商大人肯定有办法!这换个思路,说不定就能把这群闲散人员变成宝贝。”

  陈老大的媳妇也笑了:“要是真能把这些人用好,那商大人可真是有本事了。”

  【大家想想,在这么个贫穷落后的渔村,这些正值壮年的大汉,为啥整天无所事事还能吃饱饭,活到现在呢?】

  “对啊,他们靠啥吃饭啊?”诸葛婉托着下巴,一脸疑惑。

  袁泽笑道:“答案肯定和海有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们肯定有在海里讨生活的本事。”

  诸葛明点头:“澜州靠海,这些人能活下去,多半是水性极佳,能下海捕鱼、摸贝类,只是懒于劳作罢了。商羊这是看透了这一点。”

  魏征接口:“能从看似无解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商羊的洞察力确实厉害。”

  诸葛明接着道:“这就像做生意,别人看着是赔钱的买卖,你能看出赚钱的门道,这才是本事。”

  澜州的渔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始琢磨起来。

  张大爷沉吟片刻:“在这渔村,想活下去,要么会打渔,要么会点别的跟海有关的本事。这些大汉能活着,说不定水性特别好?”

  小陈一拍大腿:“张大爷说得对!说不定他们能潜到深海里摸些宝贝,只是懒得干活罢了。”

  此话说完,一些聪明的人瞬间明白了,忍不住说道:“我懂了!靠海吃海嘛!”

  陈老大哈哈大笑:“可不是嘛!咱澜州人,哪有离得开海的?这些人肯定是靠海讨生活,只是没好好干正经事儿。”

  他媳妇也点头:“这下我就放心了,商大人肯定是看出他们身上的本事了。”

  博主笑着点头,接着说:【没错!澜州靠海,海里的财富那是无穷无尽的,养活几个人还不是小菜一碟。】

  “就是这话!”澜州的渔民们都激动起来。张大爷自豪地说:“咱这海,物产丰富着呢!各种海鱼、虾蟹、珍珠,应有尽有,只要肯下力气,就不愁没饭吃。”

  小李也说:“以前是没人好好组织,要是商大人能把大家好好组织起来,肯定能收获更多宝贝。”

  【商羊先把想找事做的人都收编了,给他们发酬金,让他们去统计澜州的居民人数。

  然后,他引入其他州的商人入驻澜州。澜州的百姓很少见到外地人,看到商人们带来那么多新奇的玩意儿,都特别好奇,纷纷前来购买。而他们用来和商人交换的,就是他们平常司空见惯的东西。】

  “统计人数还给钱?商羊这招太高了!”诸葛婉笑着说。

  袁泽点头:“这叫‘付费调研’,既解决了问题,又让百姓得了实惠,比强行摊派强多了。”

  诸葛明点头:“引入外地商人是为了打通市场,让澜州的物产能卖出去,外面的商品能进来,形成交易循环。天才啊!!!”

  魏征接口:“很多地方之所以穷,就是因为闭塞。商羊能打破澜州的闭塞,让它和外界连接起来,这是关键一步。”

  诸葛婉接着道:“百姓用平常的东西换新奇玩意儿,肯定特别开心。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自已身边的东西有多值钱了。百姓这下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澜州的渔民们听得眼睛都直了。陈老大搓着手:“还有这好事?统计人数还发酬金?这商大人真是太懂咱渔民的心了。”

  他媳妇也笑着说:“引入外地商人好啊,咱就能看看外面的新鲜玩意儿了,还能把咱这的东西换出去,多好。”

  旁边的大婶也凑过来:“咱平常见惯了的东西,在外地人眼里说不定就是宝贝,这样一来,咱也能赚些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