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一鸣惊人-《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苏思雨可是相当有才学啊,只可惜她是个女子,这才华就没地儿施展喽。不过呢,她的人生真正开始大放异彩,还是得从昭文帝登基之后说起。

  十六皇子袁泽一登上皇位,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大刀阔斧地改革选官制度呢!】

  在苏府的花园中,苏思雨正与父亲一同散步,听到博主讲述至此,苏思雨眼中闪过一丝落寞,随即又燃起希望:“父亲,若真能改革选官制,女儿或许能有机会施展所学。”

  苏父看着女儿,微微叹气:“虽说如此,可女子为官,恐非易事。”

  东宫书房内,袁泽听闻博主所言,目光炯炯:“改革选官制,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方能广纳贤才,振兴国家。”

  天玄帝在御书房,神色凝重,思索着改革选官制带来的影响:“此举虽能选拔人才,但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堂上下必定议论纷纷,需谨慎行事。”

  京都街头,一位书生兴奋地对同伴说:“若真改革选官制,像我们这些寒门子弟,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必再仰仗世家举荐。”

  一旁的富商则皱着眉头:“这改革选官制,不知对我们商贾之家是福是祸,会不会影响我们在朝堂的人脉。”

  一位百姓挠挠头:“管他呢,只要能选出好官,让咱老百姓日子好过就行。

  【上期咱们简单说过,昭文帝把以前的举荐制给彻底废除啦,改用科举制!这科举制嘛,就是从县里考到城里,再考到州里,最后一路杀进皇宫里的殿试,总共要考四轮呢,还有两轮殿试哦!

  每一轮考试都是统一出题的哦,只有成绩好的才能进入下一轮考试呢,随着考试名次越来越靠前,得到的功名也不一样哦,最后全国主考出的前三名可是最厉害的呢,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啦!】

  天玄帝微微点头:“科举制立意甚好,但要保证公平公正,还需制定详细的规则和监管措施。

  京都的书院中,书生们议论纷纷。一位书生激动地说:“这科举制对我们太有利了,无论出身,都能凭借本事考取功名。”

  另一位书生担忧道:“可这考试层层选拔,难度必定极大,不知我们能否脱颖而出。”

  集市上,百姓们也在讨论。一位卖菜的大娘说:“这科举选出来的官,要是能给咱老百姓办实事就好了。”

  旁边一位大叔附和道:“是啊,就怕到时候还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说了算。”

  【另外呢,上期咱们也说过昭文帝在科举上搞了个糊名制,在名次公布之前,连阅卷的考官都搞不清自已手下的卷子到底是谁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有考生贿赂官员作弊的可能性。】

  天幕上博主补充道:【而且哦,这科考制的参试人选是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没有性别的偏见、没有门第的约束,更没有外貌身材上的要求,只要年龄在六岁到六十岁之间的,都可以来试试。

  只有一种人不能参加,那就是通敌卖国、草菅人命的,这种人一辈子都别想当官啦!】

  [哇塞!昭文帝这波操作简直绝了,直接打破了古代封建的重重枷锁啊!在那个男尊女卑、门第森严的时代,居然能让男女老少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

  [昭文帝此举确实意义非凡,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选拔到更多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才,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阻力。]

  [哈哈,这昭文帝怕不是穿越过去的吧,在古代整这么一波“全员科举”,这是要开启古代版的“全民选秀”呀!

  以后大街上碰到个卖菜的大妈,说不定人家以前还是科举考场上的“潜力股”呢,指不定哪天就入朝为官,逆袭成大女主啦!]

  苏思雨听到女子也能参加科考,激动不已:“父亲,您听到了吗?女子也能参加科考,女儿多年的梦想或许能实现了。”

  苏父看着女儿的模样,心中既为她高兴,又担心她会遭受非议:“女儿,这虽是机会,但你要做好面对各方压力的准备

  长孙皇后欣喜地说道:“这对于天下女子而言,犹如久旱逢甘霖,实乃难得的机遇啊!希望泽儿能够不畏压力,将此制推行下去。”

  京都的茶楼里,一群书生正在高谈阔论。一位书生不屑地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子参加科考,成何体统。”

  另一位书生反驳道:“此言差矣,若女子有真才实学,为何不能为官?这科考制就是要打破偏见,选拔人才。”

  集市上,百姓们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一位大爷说:“让女子当官,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不靠谱,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当官的。”

  一位年轻的媳妇却反驳道:“为啥女子就不能当官,只要有本事,女子也能为百姓做事。”

  一位富商摇头道:“女子参加科考,这世道变化可真大,也不知道对生意有没有影响。

  【科举制,是真正将选贤任能为根本。选择真正能为百姓做实事的人为官,选择真正有能力的人为官,当官不再是世家子弟继承的权利,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有当官的权利。】

  天玄帝意识到科考制的深远意义:“若能成功推行科举制,选贤任能,国家有望迎来盛世,但推行过程需稳扎稳打。”

  街头的百姓们听到科举制的意义,纷纷点头。一位老伯说:“要是真能选出为咱老百姓做事的官,那可真是太好了。”

  一位年轻人兴奋地说:“我也要努力读书,参加科考,说不定以后也能当官,为家乡做贡献。

  一群书生也在讨论。一位书生说:“科考制让我们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另一位书生担忧道:“但世家子弟恐怕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我们要面临的竞争依然很大。”

  【除了打破固有的官僚制度,昭文帝还是历史上第一位愿意大肆任用女子为官的皇帝。不仅如此,他在位期间,还做了不少提高女性权利的政策,真正在某方面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东宫中,袁泽听到天幕所言,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本就深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人人平等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

  袁泽虽然知道在古代实现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女子们的处境

  旁边的诸葛明分析道:“此举虽然好,但必定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白起也赞同地说:“女子为官说不定能带来新的思路,我看挺好,就是不知道那些老顽固能不能接受。”

  【而苏思雨就是昭文帝推行科举制,首场考试考出的状元!其文采之出众狠狠的碾压了一众大乾的青年才俊,真正让他们看到了女性的文采也能很好!

  后宫中长孙皇后开心地笑道:“这苏思雨真是了不起,为女子树立了榜样,也让临渊的科考制更具说服力。”

  京都街头,百姓们纷纷惊叹。一位大妈说:“这苏思雨可真是个奇女子,居然能考中状元,太了不起了!”

  一位大爷也点头称赞:“看来这科考制还真能选出有真本事的人,不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