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乡兵营-《天下第一节度使》

  曹风任命了节度府的高层主要官员,又设立十一司。

  他们云州节度府的大概框架算是搭了起来。

  秦川、孟学文、陆一舟、方圆等一众人都面带笑容。

  他们以前籍籍无名。

  现在一跃成为了云州节度府的高层,这让他们的内心很激动。

  “恭喜恭喜啊!”

  “同喜同喜!”

  “我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我也能当上这么大的官儿!”

  “这都是小侯爷给的!”

  “要是没有小侯爷,咱们下辈子都不可能当这么大的官儿!”

  “秦大人,您可得请客!”

  “行啊,今个儿我请客,明天你请客。”

  “哈哈哈哈!”

  “......”

  他们互相恭贺道喜,丝毫没有掩饰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现在云州节度府刚建立。

  也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众人言行举止也都很率性洒脱,想笑就笑,想说就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他们这些人也都是知根知底,互相很熟悉的人。

  没那么多的拘束,所以彼此道贺、气氛显得很和谐。

  得到任命的人一个个满脸笑容。

  没有得到任命的人则是频频地朝着曹风的方向张望。

  “好了,好了!”

  曹风压了压手,议事厅内再次变得安静了下来。

  “我也向诸位道个喜!”

  曹风对秦川等人拱手说:“你们请客吃饭,到时候可别忘了请我呀。”

  “哈哈哈!”

  议事厅内发出了一阵轻笑。

  “节帅放心,我方圆肯定亲自第一个登门请节帅赴宴!”

  “到时候还请节帅赏脸。”

  “行,你这话我可记住了。”

  曹风指了指满脸堆笑的支度使方圆道:“你要是不亲自登门请我,我到时候免了你支度使的职,让你空欢喜一场。”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曹风与众人打笑了几句后,又将话题拉了回来。

  “好了!”

  “咱们说正事儿。”

  众人收起了笑容,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曹风。

  “咱们节度府下设十一个司的司长人选,我这里就不任命了。”

  “谁节制那个司,那个司的司长就由谁自已推举提名。”

  “你们回去考虑一番,到时候推举一两名人选给我。”

  曹风对众人说:“当然了,你们要对你们推举的人选负责。”

  “我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手脚干净,能干事的人。”

  “那些沽名钓誉,只会说大话空话的人就不要推举了。”

  “你们推举的人在任职三年内若是犯了事,那谁推举的,也要受到连带惩治。”

  曹风这么做的用意很简单。

  一方面是给了秦川、孟学文等人举荐提名官员权力。

  他们对下边的人更熟悉。

  知道谁擅长什么,谁的人品如何。

  由他们进行提名举荐,比他曹风大海捞针更方便更快。

  他们将人举荐上来,以后在他们手底下干事儿。

  上下都熟悉,知根知底,办事效率也更高。

  为了避免任人唯亲,谁举荐谁负责。

  在任职的前三年内犯事儿,举荐的人也要受到牵连。

  当然。

  这样的举荐提名权,仅仅限于节度府高层的一些人,算是给他们特权。

  他们所提名的也仅限于十一个司的司长这些特定范围内的人选。

  最终决定用不用他们提名举荐的人,最终决定权还在曹风的手里。

  至于其他官员的提名考察,以后将由曹风亲自分管的考功司负责。

  考功司以后不仅仅负责军队战功的核定,将领的升迁调用,也要负责文官的考核、升迁调用。

  总而言之一句话。

  司长以上官员的升迁调用,由曹风他们这些高层说了算。

  司长以下官员的升迁调用,将由考功司负责。

  面对曹风这个新颖的办法,让众人很高兴。

  他们可以举荐司长人选。

  这不仅仅是节帅对他们的信任和器重,也是给他们的特权。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将自已熟悉人安排上去,这用起来就很顺手了。

  若是安排一些不听话、能力不行到他们手底下担任司长。

  他们又没有权力撤换,那到时候反而会导致上下关系紧张,互相掣肘,啥事儿都办不成。

  “这接下来,咱们说一说军队的事儿。”

  曹风敲了敲桌子,交头接耳的众人再次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朝廷让咱们云州节度府节制辽西军。”

  “这辽西军将会成为我们云州节度府最主要的战力。”

  曹风对众人说:“只不过朝廷对咱们辽西军进行了限制。”

  “朝廷说了,现在大战结束,金帐汗国也名存实亡,不需要保留那么多军队。”

  “朝廷现在只给了我们辽西军八千人的名额。”

  曹风话音刚落,众人就不满地开口了。

  “这也太少了吧?”

  “八千人能干什么?”

  “是啊!”

  “这金帐汗国虽名存实亡,可草原上的各部还在。”

  “节帅您可是担任夏州镇守使呢。”

  “这么一点兵马,怎么去讨伐那些金帐汗国余孽?”

  先前朝廷给了辽西军一万五千人的编制。

  可现在缩减到了八千人。

  这让众人对朝廷的做法很不满。

  他们辽西军可是为朝廷流过血,立过功的。

  朝廷就这么对待他们?

  可是想到朝廷先前还污蔑他们辽西军,想裁撤他们的事儿后,他们也释然了。

  就这八千人,还是自家节帅冒险争取来的。

  不然的话。

  他们辽西军现在怕是已经就地遣散了。

  “八千人的确是太少了一些。”

  “况且朝廷还交给了我们一个差事,让我们去清剿金帐汗国的余孽。”

  “这点兵马,的确是捉襟见肘,不够用。”

  “所以咱们辽西军明面上保留八千人的建制,另外我们还要组建一些军队。”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守住我们的这一块地盘,确保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安居乐业!”

  众人也都是点头。

  现在也只能这么办了。

  现在唯一的困难就是。

  朝廷只给八千人的粮饷,这意味着多出的兵马,得他们自已养活。

  曹风道:“辽西军进行整编,保留山字营、陷阵营和骁骑营。”

  “这三营兵马中,山字营、陷阵营为步军,骁骑营为骑军。”

  “每一营的战兵为两千到三千人之间。”

  “除了战兵外,各营保留两千人到三千人的辅兵。”

  曹风将辽西军三营兵马分为了战兵和辅兵。

  明面上每一营只有两三千人的战兵,不超过朝廷的规定。

  可实际上还有两三千人的辅兵协助。

  这战兵和辅兵加起来,一营少说也有四千人到六千人。

  三个营的战兵和辅兵加起来,实际兵力是超过八千人的。

  这无论是遇到什么敌人,他们都有一战之力。

  “除了咱们主要战力辽西军外,我们还要组建团练乡兵。”

  曹风沉吟后道:“此事到时候由我们云州团练使曹洪负责。”

  “我准备在夏州以各部落青壮为基础、届时组建二十个营的团练乡兵营。”

  “这二十个团练乡兵营不是我们的常备军,他们只需要每月集中操练三天即可!”

  “草原上各部胡人弓马娴熟,他们只需要操练学习旗语、学习军法军纪等。”

  众人也都是点头。

  觉得这个办法很好。

  草原各部实际上本就是这样。

  平日里放牧为民,打仗的时候骑上马配备刀弓就是兵。

  现在将各部青壮编入二十个乡兵营中,每月集中操练数日。

  只要打仗,他们马上就能拉出去打。

  可能他们的战力或者装备不如辽西军。

  可对付一般的敌人完全足够。

  “云州组建十五个团练乡兵营。”

  “辽西组建三个团练乡兵营。”

  按照曹风的设想,他们的军队将会形成主力军队加地方军队的两级体系。

  他们的主要装备优先供给辽西军。

  团练乡兵营中的能骑善射之人,也优先补充进辽西军。

  乡兵营平日里不需要发军饷发粮食。

  只是集中操练整训的时候才会供给钱粮,这就能节省一大笔开支。

  他要将辽西军打造成为精锐之师,三十八个乡兵营则是他们的辅助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