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奖励,县里-《快穿:倒霉炮灰挣命中,勿扰!》

  春耕有时候很快,有时候很慢,等田里耕作完,油油的麦苗铺满田野,省里奖励到了。

  当日,一辆军绿皮卡停在村长家,得知情况村长特意翻出锣鼓。

  片刻,少年肃着脸乘坐皮卡,胸前一朵大红花耀眼……

  沈裕:是做梦。

  “梦真长。”

  村里巷道,卫峰瞧着男生僵硬的笑容,不由闷笑,再插着兜前往牛棚……

  夜里上工的人回家,得知具体情况。据说李毓设计的新农具适用范围广,省里表扬,随着表扬信而来的是一叠票,还有五百块。

  “省里嘉奖五百?”

  “县里职工一月累死累活才十几块,随便弄个农具国家就奖励五百块?别是骗人的?”

  村民震惊到结巴,眼睛羡慕充血,第二天个个顶着黑眼圈瞧着邻居,再看看神清气爽的周娟,憋屈。

  不久,一窝蜂涌到木匠家攀交情,工都不上,搞得李五苦不堪言。

  “图纸是李毓亲自交到我手里的,你们真觉得自己行就弄图纸!”

  图纸?

  乡亲面面相觑,讪讪摸鼻。

  农具是李五弄的,李毓从前就是傻子,能画啥图纸,可李五真有能耐何必给别人作嫁衣?

  一些村民偷偷尝试,可惜东西下田就坏,损失钱财跟精力,有的懂自己不是那块料回生产队干活,有的寻知青帮忙。

  知青学识丰富,但革新农具……

  周杏可惜自己上辈子专业选错了,学啥金融管理。

  风浪平息生活继续。

  村民再提起李毓声音不再奚落,而是满满艳羡,周娟跃升全村人羡慕的对象,走路带风。

  沈裕收到嘉奖信第一时间把票跟钱倒出,一家人紧锁门窗数东西。

  “肉票、布票、粮油票,糖票……”

  周娟眉开眼笑,一样样叠好再仔仔细细摸着嘉奖状跟红花,那表情美得啊,眯成一条细缝的眼里闪烁水光,再暗暗擦掉眼角泪痕。

  最后,粗糙手指一遍遍钞票上四个头像。

  “真好。”

  “妈帮你保管着钱,留着娶媳妇。

  下一瞬,男生摇头。

  “不。”

  “家里一共五个人,每人一百。”

  李珍珠懵逼抬头,看看天:哪里掉馅饼?

  周娟重重拍在桌面,瓦碗震一震,一瞬间短暂离开桌面,屋外鸡鸣戛然而止,窸窸窣窣声静了。

  李珍珠缩脖,拼命朝弟弟使眼色,桌面下手揪一揪弟弟衣服:“阿弟,那是省里奖励你的钱,别开玩笑。”

  可男生声音慢慢流淌,像是一汪洗涤烦恼的清泉:“当年大姐跟二姐出嫁,家里困难没置办嫁妆,得补上。而且大姐近年悄悄补贴娘家,饥荒那年二姐夫扛着粗粮翻山……”

  “……”

  周娟眼睛直直瞅着自己儿子:“你脑子——”

  常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哪怕清楚家里亏欠明珠和宝珠,真把钱给她们周娟是不乐意的,毕竟那是外人。可瞧见漠然低眉甚至发丝都诉说乖巧的李毓,“进水了”三字喉咙翻滚半晌。

  憋回。

  “不同意。”

  “……”

  李珍珠有点无语,刚刚周娟一副干架的架势原以为老妈跟阿弟要爆发争吵,大脑飞速运转,结果——

  就这?

  男生垂眼,再抬睫眼里尽是坚定:“我可以造出更好的东西。”

  瞧着俩人有事情要谈的模样,李珍珠麻溜拍拍嘴巴打一个哈欠,回房,留出空间。

  翌日,村里上工的铃声一响,李珍珠刚醒就看见周娟瞅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再气呼呼端上一盘红薯。

  下一刻,一张熟悉的票票拍到她面前。

  “你的。”

  李珍珠瞪大眼,直接噎住:馅饼真进嘴了?

  阿弟万岁!

  家里暴富,而春耕结束生产队正好放两天假,周娟想想一挥手带着儿子跟女儿到县里买点日用品顺便看看李宝珠。

  假日,前往镇上的村民多,有的背着山货,有的背着野果,瞅见背着鸡蛋的一行人眼神各异。

  李毓靠研发新农具获得省里嘉奖的事,附近村庄都知道。

  “绢婶到县城买东西呢?”

  “绢婶,听说那奖励足足有五百块,真的假的?发达了。”

  村民热热闹闹说着,细看眼里情绪复杂,有的甚至提到李毓的事:“你家小儿子今年十七了吧,我娘家有个外甥女,今年刚二十,人长得精神屁股大,干活麻利…… ”

  周娟眼神骤亮。

  周杏那丫头指定不能要,而挑儿媳妇的事自然是——

  “妈,前面有坑。”

  耳畔响起儿子声音,接着车重重抖一抖,鸡蛋都差点出问题幸亏珍珠提着。周娟不敢闲聊,嘴里嚷嚷驾车师傅看点路,篮里鸡蛋要碎了。

  周围村民同样不高兴。

  驾车师傅知道刚刚自己走神,讪讪道歉:“出村的路坑坑洼洼,颠簸正常,你们别说八卦了。”

  日上树梢,车到县里,周围都是吵吵闹闹的声音。

  “走走走,先卖鸡蛋。”

  喧嚣声里,周娟跟老母鸡一样抱着鸡蛋筐跑向其中一条街道,迅速挑位置。目前计划经济蓬勃发展,县里警察打击黑市,当然,一些头发斑白的老头老太卖点小东西没谁闲得管。

  而他们不叫卖,有想要的自然问价。

  “鸡蛋多少钱?”

  “6分一只。”

  6分是市场价,而除了钱,同样可以用票换。周娟挑的位置好,往来行人络绎不绝,沈裕举目四望观察着风土人情,刚好有客人问价。

  那大娘拿起蛋晃晃,嘴里说着再便宜点,眼睛跟尺一样挑出大的,忽然听到一声鸡鸣。

  “你们带鸡了?”

  鸡可是稀罕货,特别是老母鸡煲汤最补,刚刚挑完蛋的大娘眼睛骤亮:“鸡卖吗,我手里有糖票?”

  “不卖,给亲戚的。”

  嘉奖信里同样有糖票,整整五斤。

  闻言大娘有点遗憾,絮絮叨叨说着自己家里有位刚怀孕四月的媳妇,急需补补,但瞧他们不开口,就闭嘴了。

  由于鸡蛋表面没沾屎,干净,品相好,很快篮里剩下一些小蛋,而时间渐渐到中午。

  周娟捶捶腿,李珍珠忙扶她一起起身。家里东西需要添置,难得假日跟赶集日凑一块,自然要买点好的带回家,顺便看看宝珠。

  “幺儿,看着点摊,我跟你姐买东西。”

  “行。”

  太阳高高照着,国营饭店二楼,高高的男人透过玻璃瞅见楼下一道熟悉的身影,锋利眉眼略缓,长睫映落一层阴影。

  “卫队长,您认识下面的人?要叫上来问问吗?”

  “不用。”

  亲自下去逗一逗才有意思。

  喜欢快穿:倒霉炮灰挣命中,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