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还是熬和挪-《天下事无非是戏》

  以前以为上班漫长,经历了产假后,发现无论是上班还是赋闲在家,一天好像都挺漫长的,虽然和宝宝在一块玩耍,没多久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但玩不了太长时间就精疲力尽觉得累了。其实上班后静下心来去处理一项工作的时候,时间过得没那么慢了。妈妈说“和宝贝在一起,不觉时间长,一天就过去了;一天又一天,宝贝就长大了”果真如此吗?妈妈没有口是心非吗?她不知道。据老公所说,那是因为她妈妈在的时候,她也在家,如果是一个人看娃,就会更累也觉得时间更难熬了。事实是这样吗?她也不知道。只是记忆中妈妈一直表现得很积极乐观,这一点与老公的妈妈是不同的。这也让她感受到了,如果自己表现出来的是死气沉沉和悲观的状态,身边的人会是什么感觉。这样看来,足够老公有包容性和有足够的耐心和爱来维持这个家庭了。

  为什么总要理解为站队呢?比如表姐曾经给她说的“有时候,她和老公是一家;有时候,她和她妈妈是一家,她老公和她老公的妈妈是一家;也有些时候,一个人就是一家”,当时她并不是很理解,如今却在慢慢感受到。某种程度上,她和她老公的妈妈有些相像之处,仿佛在照镜子,但那些点都是她自己没法接受甚至厌恶的地方,她自己都改不了,又哪里有资格要求别人呢?就算那么厉害又完美的老公,也并不能改变他的家人。

  此刻,她有些庆幸自己生的是女儿了,若是儿子,将来不免更容易生出许多事端。毕竟,如今她能为老公和原生家庭的关系而吃醋,若是儿子,将来怕是很难退出儿子的生活,要和媳妇争风吃醋,生出更多矛盾了吧。平心而论,若是她在婆婆的位置,很难做的更好。但她还是心里不舒服,出自本能。她想要把这些情绪与老公讲述明白,又觉得理亏三分。她的内心好像有个巨大的窟窿,需要用别人的爱来填满,当别人无暇顾及她时,她就会很难受。这一次,她如何跨越这个难题呢?

  有些许遗憾,因为哥哥求婚前是有和她视频的打算的,但因为时间上没对上。她不知道她的那几丝酸味是因为从小宠爱着她的哥哥要有自己的小家了还是因为对现在的生活多了一些感慨,应该是后者要多一些吧,她成家在前,对哥哥成家的祝福要多于嫉妒。妈妈曾说“哥哥总是很难和父母好好讲话,所以她要做妈妈的小棉袄,这样妈妈满腹的话语也有个倾诉的地”,她不知道于情于理这是否正确。被一些言论教化了的她,仿佛看到了父母的局限与“重男轻女”的事实。对待父母,总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度。对待子女,怎么爱都爱不够,还要学着放手。

  目前的一些真实念头:她只能将婆婆视作老公的妈妈,尊重但没法真情实感地去对待,即使对方帮忙带娃帮忙做饭,有时也会想是不是太过冷血了,有一些轻微的伤痕是不是自己太过矫情?转念一想,未来还很久,时间会证明一切,也会治愈一切,不必为难自己。若非有周末带娃的时光,回家仿佛住旅馆一样,早出晚归。是的,带娃很累。即使娃还算比较乖也有很多幸福,但她不愿意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她不想强迫自己,也不想道德绑架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