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你说老九最不适合当太子?那他一定最适合!-《我都天下无敌了,才开始夺嫡?》

  姜宁冷清的声音,传到了所有人耳中。

  原本想跟着右都御史说两句的一些人,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个看起来极尽薄凉的凉王,未免过于霸道了些。

  才刚刚封王爵,就在朝堂上对大臣动手。

  这种事情,自从大夏立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发生。

  “凉王!你凭什么打人?”

  那右都御史丢了脸,心生不爽,爬起身来指着姜宁怒道。

  姜宁看都没看他一眼,淡淡道:“是你说本王蛮霸不讲理。”

  竟然你骂我蛮霸不讲理,那我总不能被你白骂吧?

  “你!你简直是……”

  右都御史本想说昏庸无道,可这么说貌似不贴切,姜宁又不是君主。

  但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你简直目中无人,目无王法,目无君主!本官可是都察院右都御史,有弹劾之权。本官的弹劾并非空穴来风,你分明就是心虚,想以暴力来压迫本官?休想,除非,除非你将本官赶朝堂!”右都御史大怒道。

  哦,那就成全你。

  “刘瑾。”姜宁淡淡喊了一声。

  “殿下,老奴在。”恭敬站在一旁的刘瑾闻言,立马走了出来。

  “将右都御史扔出承天门。”姜宁淡淡道。

  “遵命。”

  这下群臣彻底傻眼了。

  右都御史可是陵州卢氏的人,是传承千年的世家大族。

  今日姜宁当众打了右都御史的脸也就算了,居然还要将他扔出承天门?

  这是对整个卢氏赤裸裸的羞辱!

  如今大夏是什么情况,群臣心知肚明。

  若非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这大夏的天下,早已分崩离析。

  姜宁如此霸道,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就敢擅自下令,这是想跟卢氏彻底撕破脸皮?

  刘瑾走了过去,那右都御史指着刘瑾怒斥道。

  “阉狗,你敢!”

  “实在是抱歉,奉九殿下之命行事。”

  “陛下,陛下!”

  右都御史忽然朝着皇帝急声喊道。

  “老陈可是两朝元老,您不能这样羞辱老臣!否则,您不如让老臣去死!

  凉王如此霸道不讲理,将来还有谁敢在朝堂上直言不讳?

  请陛下明鉴,为老臣做主!”

  皇帝眉尖微蹙,没有说一个字,只是严肃的看着。

  “老东西,废话真多!”

  余添虎趁右都御史不注意,一拳砸在其门面上,将其砸翻在地。

  刘瑾抓住右都御史的一条腿,往太极殿广场外走去。

  右都御史喊冤的声音回荡在整座广场上,直到消失。

  皇帝依旧没有任何表示。

  这时候,姜宁开口说话了。

  “我不反对弹劾,如果没有任何证据的弹劾,都是污蔑。”

  冷清的语气,处处不容许任何质疑的霸道。

  文武百官,都是第一次认识姜宁。

  但结合姜宁杀了王忠一事来看,这确实符合姜宁的行事风格。

  连皇嗣们,见了姜宁的行为,都有些诧异。

  难道是姜宁成功杀了王忠之后膨胀了?

  宦官都是皇族的鹰犬,是以牺牲自已传宗接代为代价,换来的实力和权力。

  虽然王忠是十三境大修,但他是个宦官,跟陵州卢氏这种世家大族完全没有可比性。

  皇帝见群臣再也没了声音,看向姜宁。

  “老九,祭祀大典一事,你多少有些责任。你全权负责调查此事,将功补过。”

  “儿臣遵旨。”

  皇帝说完后,转头离去。

  对姜宁的行为,他完全没表态。

  他这皇儿跟他一样,起码有十四境的修为。

  没有绝对的实力,则需要靠外戚,靠世家大族才能站稳脚跟。

  而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最重要的是,他的这个皇儿,今年不过二十岁。

  想到这点,皇帝那份担忧又重新出现。

  老九,你还是不懂的隐忍,锋芒暴露的太早了些。

  就算你有十四境,这世间比你强的,多的是啊。

  皇帝走在前往清心殿的路上,皇后急步跟在皇帝身后。

  皇后看着皇帝的满头白发,以及苍老的侧颜,眼眸流转着别样的神色。

  “皇后。”皇帝主动开口说道。

  皇后受宠若惊。

  “陛下,臣妾在,有事陛下请吩咐。”

  “朕打算立储君,并让其监国,你觉得谁最合适?”皇帝淡淡问道。

  “啊?这……后宫不得干政……臣妾更不会干涉陛下立储一事。”皇后小声道。

  不得干政?

  皇帝听到这话,心头都发出了冷笑。

  不过,皇后干政一事,还真谁能完全怪她。

  谁让他这个皇帝陛下,当起了甩手掌柜呢?

  “老大如何?”皇帝不理会皇后,直接问道。

  “老大他……为人谦卑,礼贤下士,有贤君的潜质。”皇后直接回答道。

  “哦,其他皇子呢?”皇帝问道。

  “老二为人阳刚善断,行事风格雷厉风行,而且在武道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已的道路。老二监国,定能镇服八方。”皇后回答道。

  “嗯。”皇帝轻轻点头。

  皇后又说道:“老四足谋略,遇事多有自已独到的见解,且擅长权衡之道。若老四监国,定能使朝堂更加稳固,国运更加昌盛。”

  可不是么?你将你那三个宝贝儿子都提了出来,谁不适合当太子?

  这三位皇子,都是皇后亲生。

  “没了?”皇帝问道。

  “老三为人亲和,体恤平民百姓,深谙民情,与民同苦同乐,向来奉行君轻民重,行仁义之道,有仁君潜质。”

  皇后顿了顿,接着说。

  “老五想法多新奇,向来抱有革新的志向。若是老五当储君,可使王朝标新立异。

  老六……”

  皇后列出了每一位皇子的优点。

  皇帝心中暗自吐槽。

  老大一个好端端的皇长子,各方面天赋都不错,可不知道练了什么邪魔歪道的功法,把自已练的阴气沉沉,在你口中成了谦卑?

  老二有武勇,以纯粹武夫进十二境,可把自已的脑子也练成了一根筋,除了一点小聪明之外,整日就想着监试别人,在你口中能镇服八方?

  老四足谋略?还擅长权衡之道?什么独到的见解,不都是老祖宗用过的那一套?大夏王朝可不是八百年前,不需要中庸守旧的君主。

  至于老三,满脑子男男女女的事情,整日偷摸在民间搜罗美人。老三府上的美人,简直比他这个皇帝的后宫妃嫔,还多了不知道多少倍,你管这叫与民同乐?

  “那谁最不合适?”皇帝突然问道。

  “老九最不合适,刚刚陛下也看见了,老九狠辣无情,专横霸道,容不得半点不利于他的声音。他刚刚回京,不仅杀了王忠,还杀了威远侯全家。就在刚刚,不顾及卢氏的颜面,将右都御史扔出了皇城。老九若是上位,必定会成为昏庸无道的暴君。”皇后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

  其实皇帝自已对这个最小的皇子,也没太深的了解。

  他只记得老九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人的成熟。

  十岁之前,不是在皇家藏武阁,就是去皇家藏武阁的路上。

  同龄人喜欢的玩乐把戏,他好像一样也没碰过。

  既然皇后这么说,那么皇帝懂了。

  老九最合适当储君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