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别说商周的了,九成以上都是上周的!-《节目筹备半年,你靠捡漏一天通关》

  看着眼前人声鼎沸的市场,

  几人带着振奋的心情,跟着人流从入口处走了进去。

  这时候,

  张美芳突然扭头对着陈默问道:“你不准备开播吗?”

  陈默没听太清,等到张美芳又重复了一遍后,这才突然想起来。

  是啊!

  差点儿把这事儿给忘了!

  出发之前,他就提前把设备给准备好了,就等着来了之后开播呢!

  结果这都到地方了,

  如果不是张美芳的提醒,他估计还真给忘的干干净净了!

  陈默连忙从小挎包里摸出用来直播的那个手机,以及收音的设备,直接开了播。

  “好久不见。”陈默也没注意右上角夸张的上人速度,待直播间的流稳定之后,便打起了招呼:“兄弟们有没有想我?”

  而这时候,

  已经1w 的直播间,公屏弹幕早已刷的飞起。

  “你个臭死鬼,谁会想你啊!”

  “三天了!整整三天了!你知道这三天我是怎么过的吗?”

  “爷、您、关、播、活。”

  “......”

  各种经典老梗,不要钱似的 ,铺满整个公屏。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位失踪三年的人口突然宣告复活了呢!

  这种老梗持续了好一会儿后,

  才慢慢淡了下去。

  观众们转而开始关注他们最好奇的“2333嘉年华事件”。

  “默神,网上的言论是真的吗?””

  “默神,您作为当事人,心中有何感想?”

  “默神......”

  看着这些问题,

  陈默早就提前准备好了答案。

  挑了几个大众关注度最高的,用非常简洁的话语,作出了回应。

  得到陈默的亲口答复后,

  观众们这才终于满足了好奇心。

  陈默将手机屏幕往四周照了一圈,随后直接说道:“这个问题先搁一边等以后有空来再聊,今儿开新副本了。”

  看清楚画面中的场景后,

  观众们顿时好奇了起来。

  “新副本?怎么这么多人?这是哪儿啊?”

  “前面那位兄弟你傻啊!默神这几天不是说去京城了吗?画面中这明显是古玩街,人流量又这么大,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潘家园啊!”

  “握草!潘家园?真的假的?”

  “可算是等到默神来潘家园捡漏了,期待!”

  “......”

  很显然,

  陈默这话一出,

  观众们顿时激动了起来。

  潘家园作为国内最大的古玩市场,这地方曾出过不知道多少狠货!

  最出名的,王羲之的《平安帖》、齐白石的《东坡先生玩砚图》、何朝宗的明德华白瓷达摩全身像、慈禧陪葬的缂丝陀罗尼经被......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可都是从这条街上出来的。

  也正因如此,

  观众们早就开始期待着陈默能来这地方捡漏。

  都想看看,他究竟能不能在这赝品满天飞的地方,捡漏到一件真正的大货!

  如今,这期待终于落地,变成了现实。

  ....

  对于陈默而言,

  直播什么的,都是顺手的事儿。

  这么些天播下来,他自已其实也乐在其中。

  像之前在龙门街和八仙庵那样,陈默举着手机朝着那一个个摊位,走了过去。

  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

  这一路走过去,

  赫然发现,居然有不少人也和他一样,举着个手机,完全就是一副主播正在直播的模样。

  而那些摊主们,

  脸上更是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好似早就见怪不怪了。

  看到这一幕,

  陈默还没来得及说啥呢,观众们蚌埠住了。

  在弹幕公屏狂刷六六六!

  要知道,在陈默开播之前,还真没听说过有人直播捡漏!

  甚至......先前在龙门街和八仙庵的时候,都也没见到几个跟风的。

  结果这刚到京城,

  一个摊子都没来得及逛呢,就看到了这么多“同行”!

  陈默笑了笑,

  依旧不以为意。

  和直播间观众,以及张美芳几人说说笑笑间,陈默走到了一个摊位旁边。

  这是个书画摊,

  摊子上摆了十多幅画,此外,几个立起来的木架子上,也挂了不少。

  陈默大概扫了一眼,单说这些摆在明面上的,加一块少说也有二三十副了。

  摊主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胖子,正弯着腰整理着摊子上的那些画。

  陈默几人走过去后,

  摊主抬头,开口便是地地道道:

  “呦,您来了您内!这儿都是老玩意儿,您几位瞅瞅有什么对眼缘儿的?”

  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浓郁京汁味儿,陈默笑着点了点头,道:“我们先看看。”

  “随意瞧,随意看,不买也成,咱这儿就图一乐呵!”摊主笑眯眯的,话接的无比自然。

  有一说一,

  不考虑阴阳怪气的时候,

  真论亲切论自然,还得是老京城片子。

  陈默他们将视线放在摊位上的书画上,看了起来。

  摊主这时候没说话,

  但等陈默他们眼神一动,看的差不多的时候,摊主的话便立刻跟了上来。

  “您手里这幅啊,可是清代画家吴历的《湖天春色图》!”

  “这吴历是谁用不着我说您应该也知道。”

  “您瞅这构图,这布局,再瞧这题跋跟画儿的呼应!”

  “嘿,真叫一个漂亮呐!”

  “......”

  摊主讲的那叫一个妙语连珠。

  只可惜,

  陈默“看”到的那串明晃晃的数字,作不得假——[180]。

  得嘞!

  不是画漂亮,应该说是话漂亮!

  ....

  “这画不错,只可惜有点儿不合眼缘。”陈默把画放下,笑着说道。

  “得嘞,您要是没相中这幅,咱家摊上还压着不少好东西呢!您受累再扫两眼,指不定哪件就跟您对上眼缘儿了!”摊主脸色不变,依旧和和气气,笑容满面。

  [130]

  [275]

  [84]

  [168]......

  “看”了十多分钟,把整个摊子上摆着的所有书画过了一整遍后,

  最值钱的,

  是那幅价值275块钱的。

  好家伙!

  这开局,够经典,的确没毛病!

  道了声“抱歉”后,陈默几人从这片京味儿极浓的摊子撤了出去。

  直播间的乐子人们,

  在公屏刷起了弹幕:

  “虚假的鉴宝:拿着放大镜摸半天;真实的鉴宝:路过即判刑!”

  “求这位京爷的心理阴影面积!”

  “下一摊下一摊!我要看默神逼疯整条街!”

  “......”

  一个摊子一个摊子逛了过去。

  陈默他们一上午的时间,逛了少说有十几二十个摊位。

  结果......

  陈默自已都有点儿惊讶。

  这一二十个摊位里,既有热度最高人流量最大的瓷器摊,也有比较冷门的古金属摊、牙雕摊......

  愣是一件货都没发现!

  别说商周的了,九成以上都是上周的!

  余下的那一成当中,有一部分是真品,有一部分直接就是工艺品。

  但那些所谓的“真品”......也基本上都是些不值钱的破烂儿货!

  毕竟,

  古董这东西,看的可不单纯是年代!

  别说清明的瓷碗了,哪怕是唐宋年头的也一样。

  不知名民窑产出来的那些普通民用瓷碗;

  和民国时期那些工艺精湛的知名窑口,生产出来的精品......能比吗?

  根本比不了!

  民窑货,上限就锁死了。

  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什么特别狠的大货!

  ...

  而陈默看到的这些'真品',也差不多都是民窑的真品,关键是价格还咬的特别死!

  一千八的货,报价两万!

  砍到两三千后,

  那是一毛钱都砍不下去了。

  只能说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