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没理会后面这俩大活宝, 朝前面凑了过去。
那宣讲员讲的正激情澎湃。
“各位藏家,不用我说,应该也都知道,大千先生不仅是一位顶级的国画大师,更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仿古巨匠。”
“大千先生之所以要仿古,其目的正是为了学习、超越并最终与古代大师进行对话。”
“正所谓‘师古人之迹,先师古人之心’,这正是大千先生所走的艺术道路——‘先仿古,再化古,终成一家’。”
这时候,有围观的买家说道:“这幅画就是仿的吧,我看这幅画的画风,仿的应该是‘明四大家’之一唐寅的画吧。”
“这位藏家一看就是沉吟此道的高手,说的非常正确。”那宣讲员立刻表示肯定:“大家应该都知道,大千先生仿画时,最为人称道的仿制对象,是清湘老人石涛。”
“咱书画圈子里有一句话不是流传的很广泛吗?——‘大千先生仿的石涛,比石涛自已画的还要多’。”
这时候那宣讲员话音一转:“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仿制第二多的对象,就是这位‘明四大家’之一,号桃花庵主的唐寅。”
这话一出,
围观的那些买家们,顿时稍作哗然。
显然,这番说法,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宣讲员语气贯通,力量十足:“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仿的正是唐寅那幅极其出名的《月泉图》。”
“这幅画作并不是一比一照搬仿制,仿的是笔墨技法以及对其画风的精准把控。”
“其高明的点,也就在这里。”
“那些看不懂画的人,根本看不出来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若是真正懂画的,看看这线条,再看看这用墨设色,一眼就能看出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幅画若是盖住大千先生的落款印章,拿到那些喜欢唐寅作品的藏家眼前,他们估计也分辨不出来,极有可能将其当作月泉图的第二版画......”
“......”
那宣讲员确实是有水平的。
几句话间,就将场内几位老板模样的藏家的兴致,给调动了起来。
有人俯身近距离观看;
有人和同行者凑在一起,低声商量了起来;
还有的,直接打起了视频电话,开始请求场外援助......
过了一会儿,
有人问价。
那几位看起来稍微有点儿购买意愿的老板,顿时支棱起了耳朵。
只不过那宣讲员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这幅画的报价,得由我们管事来和大家商议。”
他话音刚落,
众人这才发现,那位银发管事,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人群当中。
只见其淡笑着:“桃花庵主唐寅的月泉图,这些年在拍卖行里流通的次数可不少。”
他拿着一块大屏幕的平板电脑,上面映着的正是唐寅月泉图的拍卖记录。
“十二年前,在嘉德拍卖行,最后落锤的成交价是4100w。”
“九年前,保利,成交价5700w。”
“五年前,苏富比,6400w。”
银发管事面容相当儒雅,和刚才那激情四射的宣讲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近的一次转手,正巧是在去年,依旧是在嘉德,只不过其价格,来到了7000万。”
历次拍卖记录的价格说完。
银发管事顿了顿,随后才继续说道:“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那月泉图的价值,随着时间,正越来越高。那么......”
他话音一转:“大千先生的这幅,其价值,大家同样可以畅想一二。”
这番话说完后,
现场安静了下来。
只不过这份安静,仅持续了一分钟。
立刻就有人说道:“管事,你直接报价吧,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想大伙都会好好考虑的。”
“说的没错,来这里的都不是俗人,应该没有不懂画的。”
“是啊,直接说价钱就行,我们会好好考量的。”
待其话音落下,
银发管事这才开口:“金先生将这幅画交给我的时候,专门嘱咐过,这幅画不能低于四千六百万。”
“这个价格定的挺有意思的,诸位藏家应该也是一猜就能想明白,没错,和大千先生仿石涛的那幅《寿山寿水清音图》一样。”
“金先生觉得,这两幅画的水平,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都可以称之为仿制画的巅峰。”
“低了,就坠了大千先生的名头。”
银发管事说话的时候,倒是没人打扰。
明明是非常平静的话语,却在不知不觉间,把控了这间正房的节奏。
“但是......”
那管事声音回转的同时,稍稍提高:“金先生托付我主持这场卖品会的时候,恰好交给了我一些权力。”
“正所谓‘清货’二字,无论是为了回归这个主题,还是说为了早日替金先生,给这些物件儿找到新的有缘人。”
“我就擅自动用一些金先生交付于我的权力。”
“其报价,从四千六百万,自砍一刀,砍到四千万。”
“不过这个四字嘛,终究有些不好听......”这时候,银发管事伸出三根手指头,面朝众人笑着说道:“三千八百八十八万。”
“诸位,觉得这个价格如何?”
...
...
安静的房间内,
再次响起了一阵阵哗然。
先前那几位流露出一丝意愿的老板,眼神倏然一亮。
显而易见,
这个价格......和他们预想中的,好像确实要低上那么一些!
这时候,
还不待众人开口,那银发管事又说:“这个价格,相信诸位藏家心里应该也都有数,为了避免竞争,这个价格既不会降,也不会再往上抬。”
“只会卖给最先应价的老板。”
...
站在一边,看完全程的陈默,没说话。
但他对于眼前这位还在淡笑着的银发管事,已经有点儿佩服了。
这家伙的确是个高手。
这里,并非指的是古董文玩鉴定领域,
而是说他在做生意上,是个高手!
从人设到气场,从宣讲员的前期铺垫到他接手插入的时机把控,再到最后报价时的讲话节奏,都非常稳!
这种“稳”,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意场上,都是一件非常强有力的手段。
眼下这波,
能将一件价值在三十万左右的画,
卖到将近四千万的水平.......
陈默觉得,这玩意儿的赚钱速度甚至比他捡漏来的都要快啊!
那宣讲员讲的正激情澎湃。
“各位藏家,不用我说,应该也都知道,大千先生不仅是一位顶级的国画大师,更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仿古巨匠。”
“大千先生之所以要仿古,其目的正是为了学习、超越并最终与古代大师进行对话。”
“正所谓‘师古人之迹,先师古人之心’,这正是大千先生所走的艺术道路——‘先仿古,再化古,终成一家’。”
这时候,有围观的买家说道:“这幅画就是仿的吧,我看这幅画的画风,仿的应该是‘明四大家’之一唐寅的画吧。”
“这位藏家一看就是沉吟此道的高手,说的非常正确。”那宣讲员立刻表示肯定:“大家应该都知道,大千先生仿画时,最为人称道的仿制对象,是清湘老人石涛。”
“咱书画圈子里有一句话不是流传的很广泛吗?——‘大千先生仿的石涛,比石涛自已画的还要多’。”
这时候那宣讲员话音一转:“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仿制第二多的对象,就是这位‘明四大家’之一,号桃花庵主的唐寅。”
这话一出,
围观的那些买家们,顿时稍作哗然。
显然,这番说法,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宣讲员语气贯通,力量十足:“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仿的正是唐寅那幅极其出名的《月泉图》。”
“这幅画作并不是一比一照搬仿制,仿的是笔墨技法以及对其画风的精准把控。”
“其高明的点,也就在这里。”
“那些看不懂画的人,根本看不出来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若是真正懂画的,看看这线条,再看看这用墨设色,一眼就能看出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幅画若是盖住大千先生的落款印章,拿到那些喜欢唐寅作品的藏家眼前,他们估计也分辨不出来,极有可能将其当作月泉图的第二版画......”
“......”
那宣讲员确实是有水平的。
几句话间,就将场内几位老板模样的藏家的兴致,给调动了起来。
有人俯身近距离观看;
有人和同行者凑在一起,低声商量了起来;
还有的,直接打起了视频电话,开始请求场外援助......
过了一会儿,
有人问价。
那几位看起来稍微有点儿购买意愿的老板,顿时支棱起了耳朵。
只不过那宣讲员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这幅画的报价,得由我们管事来和大家商议。”
他话音刚落,
众人这才发现,那位银发管事,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人群当中。
只见其淡笑着:“桃花庵主唐寅的月泉图,这些年在拍卖行里流通的次数可不少。”
他拿着一块大屏幕的平板电脑,上面映着的正是唐寅月泉图的拍卖记录。
“十二年前,在嘉德拍卖行,最后落锤的成交价是4100w。”
“九年前,保利,成交价5700w。”
“五年前,苏富比,6400w。”
银发管事面容相当儒雅,和刚才那激情四射的宣讲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近的一次转手,正巧是在去年,依旧是在嘉德,只不过其价格,来到了7000万。”
历次拍卖记录的价格说完。
银发管事顿了顿,随后才继续说道:“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那月泉图的价值,随着时间,正越来越高。那么......”
他话音一转:“大千先生的这幅,其价值,大家同样可以畅想一二。”
这番话说完后,
现场安静了下来。
只不过这份安静,仅持续了一分钟。
立刻就有人说道:“管事,你直接报价吧,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想大伙都会好好考虑的。”
“说的没错,来这里的都不是俗人,应该没有不懂画的。”
“是啊,直接说价钱就行,我们会好好考量的。”
待其话音落下,
银发管事这才开口:“金先生将这幅画交给我的时候,专门嘱咐过,这幅画不能低于四千六百万。”
“这个价格定的挺有意思的,诸位藏家应该也是一猜就能想明白,没错,和大千先生仿石涛的那幅《寿山寿水清音图》一样。”
“金先生觉得,这两幅画的水平,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都可以称之为仿制画的巅峰。”
“低了,就坠了大千先生的名头。”
银发管事说话的时候,倒是没人打扰。
明明是非常平静的话语,却在不知不觉间,把控了这间正房的节奏。
“但是......”
那管事声音回转的同时,稍稍提高:“金先生托付我主持这场卖品会的时候,恰好交给了我一些权力。”
“正所谓‘清货’二字,无论是为了回归这个主题,还是说为了早日替金先生,给这些物件儿找到新的有缘人。”
“我就擅自动用一些金先生交付于我的权力。”
“其报价,从四千六百万,自砍一刀,砍到四千万。”
“不过这个四字嘛,终究有些不好听......”这时候,银发管事伸出三根手指头,面朝众人笑着说道:“三千八百八十八万。”
“诸位,觉得这个价格如何?”
...
...
安静的房间内,
再次响起了一阵阵哗然。
先前那几位流露出一丝意愿的老板,眼神倏然一亮。
显而易见,
这个价格......和他们预想中的,好像确实要低上那么一些!
这时候,
还不待众人开口,那银发管事又说:“这个价格,相信诸位藏家心里应该也都有数,为了避免竞争,这个价格既不会降,也不会再往上抬。”
“只会卖给最先应价的老板。”
...
站在一边,看完全程的陈默,没说话。
但他对于眼前这位还在淡笑着的银发管事,已经有点儿佩服了。
这家伙的确是个高手。
这里,并非指的是古董文玩鉴定领域,
而是说他在做生意上,是个高手!
从人设到气场,从宣讲员的前期铺垫到他接手插入的时机把控,再到最后报价时的讲话节奏,都非常稳!
这种“稳”,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意场上,都是一件非常强有力的手段。
眼下这波,
能将一件价值在三十万左右的画,
卖到将近四千万的水平.......
陈默觉得,这玩意儿的赚钱速度甚至比他捡漏来的都要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