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2章 危机并没过去-《天武神尊》

  三国联军气势汹汹来犯,溃不成军大败逃,本是守城将士振奋人心的时刻,甄帅却迟迟没有下令乘胜追击。

  一双双兴奋又期待的目光,汇聚到城楼上那道伟岸挺拔的身影上。

  大帅为什么迟迟不下令?

  此时不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吗?

  军师李良在甄帅右侧一个身位,望向三国联军溃逃的方向,默契地没有出声。此时作为军师不得擅自提问。大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自有定夺。此时的任何质疑,很有可能导致负面情绪。

  一炷香过去了,数百里外已经看不到空中的尘埃。三军溃逃的引起的地面剧烈的震动,越来越弱,渐行渐远,已经听不到了。

  这时候追,已经没有希望了,一旦败军整顿一番,组织起有效的军阵,即便追上也会很吃亏。穷寇莫追!

  三军将士瞩目,甄帅转身,向一众麾下拱了拱手。

  “城外东南方向八百里地,三国联军已经在青牛关安营扎寨。”

  “青牛关新增兵力百万,城头重型晶石炮不下百台,重型弓弩手数千。”

  没人怀疑甄帅强大魂力探测到的信息准确性。质疑渐渐平息。

  “我军刚才若追,敌人奋起反抗,必定伤亡惨重。”

  “朝廷援军和军粮未至,我们输不起,损失不起,只能以守为主。”

  “不过这样被动的局面只是暂时的,朝廷援军和战略物资很快就能抵达,到时有我们反攻的机会。”

  寥寥数语将当前战局准确呈现,没有任何隐瞒,三军将士沉默后爆发。

  “大帅威武,我军必胜!”

  “大帅威武,我军必胜!”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响彻云霄,和战前激励人心时有所不同,大捷后的激动和喜悦冲霄而上,令人喜不自胜。

  安抚三军后,众将恭送甄帅回到自己的营帐,李良默契地紧随其后。

  和三军将士欢欣鼓舞的情绪不同,甄帅心情不佳。

  内忧外患同时爆发,本想快刀斩乱麻,攘外必先安内,可形势所迫,张顺、崔宇祥等人的事情还未妥善处置。朝廷援军和军粮还未抵达,就不的不动用重型弓弩手和重型晶石炮等战争利器。

  “这一战看似大胜,殊不知动用了我军海量底蕴储备。”

  重型弓弩手杀伤力惊人,除了操控重型弓弩的军士,力道惊人,还和使用的箭矢密不可分,材质和制造工艺和寻常弩箭的箭矢不同,高密度材料,辅以更为高级的飞行符纹,爆发符纹,雷火符纹,种类多,品级高,成本超出普通箭矢数十近百倍。这一战,三轮射击,动用的箭矢超六百多万。

  好在成果惊人,射杀敌军大将不下千人。士兵遭受一根箭矢就受不了,可大将不一样,无论身体素质还是防御装备都比寻常军士不一样。很多大将死在数十上百根重型弓弩箭矢之下。这样的消耗,若在守城物资正常情况下,完全不是问题,可目前并不正常 。

  “若敌人短期内恢复过来继续攻城,像今天这样大的消耗,我军又能来几次完美狙击?”

  甄帅的顾虑,令李良心里快速盘算。

  “这一次由于太师和兵部尚书手下的人使坏,导致兵力折损,物资损失惨重。”

  “大好的局面,被这些黑心肝儿的家伙糟蹋了!”

  李良双拳紧握,不怕敌人强大,就怕内部拉胯。这次守城之战,大帅有意对张顺崔宇祥等人观察,散落在四处老兵,正是从京都镇国公府的千名老兵,密切关注这干人等。

  这些老兵已经不属于边军编制,隶属镇国公府府兵。他们的战斗力和观察力,丝毫不弱于年轻军士。从经验来说,个个都是精英。

  在镇国公府做府兵,薪酬虽赶不上戍边戍边时那么高,但比起京都其他护卫超出了不少。由他们加强甄帅暗地里护卫,同时多了千双侦察眼。

  “再次抓捕千余名隐藏在我军中的蛀虫,也是没有下令乘胜追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怕引起三军动荡,抓捕秘密进行,并未公之于众,但是否已经一网打尽,还难尽早下定论。”

  甄帅的话令李良心里震动不已,京都镇国公府千名老兵加入大帅护卫队,这事瞒不了军师李良,但他也不清楚在大帅授意下,这些老兵散开来,暗中观察,秘密抓捕已超千人。

  张顺崔宇祥等人在边军中盘根错节,居然已经拉了这么多人入伙,难怪近日不断失利,这些渣渣实在可恨,若让这些人继续呆在军营,危害之大,不可预知。

  “正是非常时期,本帅不得不兵行险招,壮士断腕,刮骨疗伤。”

  甄帅满脸凝重,李良看在眼里,心里震动。太师和兵部尚书远在朝廷,在编军中安插将领,影响之大。

  “若仅是正常监视也就罢了,可这些不顾边关数百万将士安危,制造一次又一次混乱,令边关防守损失惨重,大军压境都分不清楚形势,继续为祸,简直猪狗不如,天理难容。”

  李良愤愤不平,真想亲手将这些混球杀个干干净净。

  “真正的危机还没有过去,并不是杀不杀完这些叛逆者。而是这些混球背后的支持者,他们隐藏暗中,在朝中身居高位。就是陛下从很大程度上也得考虑到动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

  李良想到的甄帅也想到了,其实在他心里还有一种担忧,就是近段时日发生的重大事故,导致兵力折损,粮草损毁,这些帐即便事后查明真相,作为三军统帅,也难辞其咎。

  届时陛下如何看,太师为首的文臣,兵部尚书安插到军营的武将防不胜防,朝中大员还有哪些牵涉其中?

  外敌看似打退,也只是险胜一役,三国后续发力又该如何?

  帐外天空阴霾,黑云压顶,心情一点也不轻松。

  “夫人操持镇国公府已经不易,坚持让星辰不习武的做法是对的,甄家数代从军,军功赫赫,看似陛下倚重,大权在握,位极人臣,百官敬畏,显赫一时,陛下更是年年嘉奖,犹如鲜花簇锦,烈火烹油,这是表彰还是捧杀?”

  有些话不能明说,有些事却暗自在做。

  镇国公府为了避嫌功高震主,对军权的主动退让,能否换来陛下对星辰的善意以待?

  远在边关,镇国公府在京都的危急形势,他早已看清,夫人和老夫人亦是如此,夫人主动将星辰弃武从文的责任揽到身上。个中滋味,不为外人道。

  坐镇三军,虽战将千员,雄兵百万,近期一场场事故后,嫌疑叛国者众多,一次次的暴露,下一次又有哪些人?

  一场大胜留给甄帅的不是惊喜,反而是更大的困扰。

  外表平静无波,内心跌宕起伏,甄帅审视身居军中要职的每一位,想抽丝剥茧,尽早抓出内鬼,肃清流毒,更好的一致对外。

  三国联军溃逃,反扑是必然,内忧外患期望不要再次同时爆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