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跟上去。
程修明有些不解地看向厉时雁:“你…主持为什么要等你?”
厉时雁摇头。
前面的小和尚面带微笑:“那两位施主又为什么选择傍晚上山呢?或许为的是同一回事儿吧。”
程修明总觉得这种东西越说越玄乎了。
他也没再说话,只是跟着进了后院禅房。
梨花树还是那棵梨花树,最顶上还是挂着八条许愿红签,青葱树叶间,鲜红的许愿签很是扎眼很是明显。
而那位西山寺主持,正慈眉善目地站在梨花树下,像静静等待着厉时雁和程修明两人的到来。
黄墙和黑瓦,身穿僧袍的僧人和身穿板正西装的高大男人,清脆的梨花树和鲜红的许愿签。
“主持,厉施主带到了。”
那小和尚说完,就走到了一边。
程修明和厉时雁一起走过去的,甚至以身位来看,还是程修明在前,厉时雁在后。
那主持却像是认识人一样,双手合十地看向厉时雁,眉眼淡淡的:“厉施主,您终究还是来了。”
程修明有些不解地看向那主持:“主持大师,你怎么知道他是你要等的那位厉施主?说不定您认错了,是我?”
厉时雁没说话,只是也和他行了个礼。
那主持笑了笑,“并非是贫僧认识人,只是因为谁手腕上带着佛珠,谁就是贫僧要等的人。至于姓不姓厉,并不是贫僧决定的,而是…宁施主决定的。”
“是宁鱼吗?”
厉时雁直勾勾地看着那主持。
那主持笑着点了点头。
一提起宁鱼,程修明突然想起他们进来前来要问的问题了,刚张了张嘴,还是看向了厉时雁,“有些事儿,还是你自己问吧。”
明明程修明没具体说是什么事情,一个字都没说,但主持听见了,也只是点了点头:“解铃还须系铃人,是该由厉施主您自己来问。”
厉时雁眉头微皱。
某种意义上来说,程修明和这主持好像什么都说了,可分明什么也没说明白。
甚至连一点线索都没有。
至于程修明说的事情,他那天在仪式并不知晓,程修明刚才也没说。
厉时雁第一直觉,落在自己手腕的佛珠上,抬头看向主持:“这佛珠…难道和宁鱼有什么关系?”
那主持脸上始终带着慈眉善目的笑容,“出家人不打诳语,是和宁施主有关。”
厉时雁追问:“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贫僧命小沙弥在外面等着两位的原因了。”那主持看向厉时雁片刻:“原本这件事情,受宁施主所托,贫僧应该守口如瓶,也不应该随意插手。可前两天,听着手下的僧人说,今天寺庙里来了个带着紫檀木佛珠还愿的年轻男人,可身边的年轻女人却不是宁施主,还做了好大一场法事仪式就是为了还愿,贫僧就不得不说了。”
一旁的小和尚接着解释:“出家人不打诳语,本寺所有和尚皆不能破戒。而厉施主为了自己的佛珠还愿那一场法事,原本本寺也是受得起的。因为厉施主手腕上的紫檀木佛珠,确定是本寺至宝,由我寺主持继任主持时开光,于我寺大雄宝殿供桌上收了几十年的佛光普照和香火供奉,听了我寺僧人几十年日日颂经。如今到了厉施主手上,厉施主要还愿,当然受得起,多大一场法事都受得起。但问题出就出在人不对。”
闻言,主持也叹了一口气:“贫僧只是没想到宁施主会这样倔强,但现在也不肯开口。那一场法事,如果只有厉施主一个人,也可以。偏偏多了个厉小姐,那就不可。这佛珠是厉施主与宁施主的因果,不是厉施主哈厉小姐的因果。若是贫僧不说清楚,那就是对我佛诳语期满,这才让人等着厉施主前来。”
厉时雁么过紧锁,已经有一个猜想从他心中呼之欲出:“这佛珠…”
那主持点了点头:“是,当年赠予宁施主佛珠的,正是贫僧。至于究竟为什么,还请两位施主跟着贫僧走一趟吧。”
程修明好奇地问:“哪为什么又是七天?”
主持:“若是厉施主七日之内没来,那边证明厉施主与宁施主之间的因果已了,无甚缘分。若是厉施主七日之中来了,那就是两位施主之间因果循环,缘分纠缠。只是贫僧还是没想到,这才第一天就能等到厉施主,可见厉施主和宁施主之间的因果缘分,早已经超出了贫僧的预料。”
说着,程修明和厉时雁两人跟着主持从侧门出去,弯弯绕绕间,似乎是进入了什么人迹罕至的地方,都没看见一个香客。
程修明问:“主持是带我们去哪里?”
主持答:“本寺后山,两位施主心中的疑问,在那里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答案。”
“西山寺后山?那不是西山寺的禁地吗?轻易不许人进入的。”
程修明又问,他吩咐手底下人查了查西城,当然要连着西山寺一起查。
主持:“本寺后山原本并不是禁地,是允许香客进入的,甚至有很多香客经常从后山的长台阶上山,以示对我佛的诚心和毅力。但自从三年前出过一场泥石流事件之后,就封禁了。”
“单单只是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程修明不太相信,毕竟西山寺早就派人修缮过,更何况泥石流这种事情也不是年年有,大可不必彻底封禁。
主持的脚步顿了顿,说了一句:“因为后山台阶上,曾险些出了人命。”
说完,那主持才继续向前走。
很快,主持就带着程修明和厉时雁两人出了西山寺,进入那放置着第二个偌大的青铜古钟的八角亭。
一路上都是程修明问,主持答,作为当事人的厉时雁神色冰冷阴沉,像是猜出了些什么又不敢继续想下去,一言不发。
八角亭的前面,就是一路从西山脚通向西山寺后门八角亭的台阶。
程修明扫了一眼,有点陡,曲折转眼,“这台阶,不短。”
主持笑:“不瞒施主,正好一千九百九十阶。”
程修明陷入沉思:“都说西山寺的佛珠是至宝,不是想求就能求得到的,从前无数人将价加到亿为单位,也没见主持动摇过半分。”
说着,程修明和厉时雁都看向了主持。
主持扯唇一笑:“我佛看得是诚心和毅力,贫僧这几十年来见过的最有毅力最有诚心的人,偏巧就是宁施主。”
程修明有些不解地看向厉时雁:“你…主持为什么要等你?”
厉时雁摇头。
前面的小和尚面带微笑:“那两位施主又为什么选择傍晚上山呢?或许为的是同一回事儿吧。”
程修明总觉得这种东西越说越玄乎了。
他也没再说话,只是跟着进了后院禅房。
梨花树还是那棵梨花树,最顶上还是挂着八条许愿红签,青葱树叶间,鲜红的许愿签很是扎眼很是明显。
而那位西山寺主持,正慈眉善目地站在梨花树下,像静静等待着厉时雁和程修明两人的到来。
黄墙和黑瓦,身穿僧袍的僧人和身穿板正西装的高大男人,清脆的梨花树和鲜红的许愿签。
“主持,厉施主带到了。”
那小和尚说完,就走到了一边。
程修明和厉时雁一起走过去的,甚至以身位来看,还是程修明在前,厉时雁在后。
那主持却像是认识人一样,双手合十地看向厉时雁,眉眼淡淡的:“厉施主,您终究还是来了。”
程修明有些不解地看向那主持:“主持大师,你怎么知道他是你要等的那位厉施主?说不定您认错了,是我?”
厉时雁没说话,只是也和他行了个礼。
那主持笑了笑,“并非是贫僧认识人,只是因为谁手腕上带着佛珠,谁就是贫僧要等的人。至于姓不姓厉,并不是贫僧决定的,而是…宁施主决定的。”
“是宁鱼吗?”
厉时雁直勾勾地看着那主持。
那主持笑着点了点头。
一提起宁鱼,程修明突然想起他们进来前来要问的问题了,刚张了张嘴,还是看向了厉时雁,“有些事儿,还是你自己问吧。”
明明程修明没具体说是什么事情,一个字都没说,但主持听见了,也只是点了点头:“解铃还须系铃人,是该由厉施主您自己来问。”
厉时雁眉头微皱。
某种意义上来说,程修明和这主持好像什么都说了,可分明什么也没说明白。
甚至连一点线索都没有。
至于程修明说的事情,他那天在仪式并不知晓,程修明刚才也没说。
厉时雁第一直觉,落在自己手腕的佛珠上,抬头看向主持:“这佛珠…难道和宁鱼有什么关系?”
那主持脸上始终带着慈眉善目的笑容,“出家人不打诳语,是和宁施主有关。”
厉时雁追问:“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贫僧命小沙弥在外面等着两位的原因了。”那主持看向厉时雁片刻:“原本这件事情,受宁施主所托,贫僧应该守口如瓶,也不应该随意插手。可前两天,听着手下的僧人说,今天寺庙里来了个带着紫檀木佛珠还愿的年轻男人,可身边的年轻女人却不是宁施主,还做了好大一场法事仪式就是为了还愿,贫僧就不得不说了。”
一旁的小和尚接着解释:“出家人不打诳语,本寺所有和尚皆不能破戒。而厉施主为了自己的佛珠还愿那一场法事,原本本寺也是受得起的。因为厉施主手腕上的紫檀木佛珠,确定是本寺至宝,由我寺主持继任主持时开光,于我寺大雄宝殿供桌上收了几十年的佛光普照和香火供奉,听了我寺僧人几十年日日颂经。如今到了厉施主手上,厉施主要还愿,当然受得起,多大一场法事都受得起。但问题出就出在人不对。”
闻言,主持也叹了一口气:“贫僧只是没想到宁施主会这样倔强,但现在也不肯开口。那一场法事,如果只有厉施主一个人,也可以。偏偏多了个厉小姐,那就不可。这佛珠是厉施主与宁施主的因果,不是厉施主哈厉小姐的因果。若是贫僧不说清楚,那就是对我佛诳语期满,这才让人等着厉施主前来。”
厉时雁么过紧锁,已经有一个猜想从他心中呼之欲出:“这佛珠…”
那主持点了点头:“是,当年赠予宁施主佛珠的,正是贫僧。至于究竟为什么,还请两位施主跟着贫僧走一趟吧。”
程修明好奇地问:“哪为什么又是七天?”
主持:“若是厉施主七日之内没来,那边证明厉施主与宁施主之间的因果已了,无甚缘分。若是厉施主七日之中来了,那就是两位施主之间因果循环,缘分纠缠。只是贫僧还是没想到,这才第一天就能等到厉施主,可见厉施主和宁施主之间的因果缘分,早已经超出了贫僧的预料。”
说着,程修明和厉时雁两人跟着主持从侧门出去,弯弯绕绕间,似乎是进入了什么人迹罕至的地方,都没看见一个香客。
程修明问:“主持是带我们去哪里?”
主持答:“本寺后山,两位施主心中的疑问,在那里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答案。”
“西山寺后山?那不是西山寺的禁地吗?轻易不许人进入的。”
程修明又问,他吩咐手底下人查了查西城,当然要连着西山寺一起查。
主持:“本寺后山原本并不是禁地,是允许香客进入的,甚至有很多香客经常从后山的长台阶上山,以示对我佛的诚心和毅力。但自从三年前出过一场泥石流事件之后,就封禁了。”
“单单只是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程修明不太相信,毕竟西山寺早就派人修缮过,更何况泥石流这种事情也不是年年有,大可不必彻底封禁。
主持的脚步顿了顿,说了一句:“因为后山台阶上,曾险些出了人命。”
说完,那主持才继续向前走。
很快,主持就带着程修明和厉时雁两人出了西山寺,进入那放置着第二个偌大的青铜古钟的八角亭。
一路上都是程修明问,主持答,作为当事人的厉时雁神色冰冷阴沉,像是猜出了些什么又不敢继续想下去,一言不发。
八角亭的前面,就是一路从西山脚通向西山寺后门八角亭的台阶。
程修明扫了一眼,有点陡,曲折转眼,“这台阶,不短。”
主持笑:“不瞒施主,正好一千九百九十阶。”
程修明陷入沉思:“都说西山寺的佛珠是至宝,不是想求就能求得到的,从前无数人将价加到亿为单位,也没见主持动摇过半分。”
说着,程修明和厉时雁都看向了主持。
主持扯唇一笑:“我佛看得是诚心和毅力,贫僧这几十年来见过的最有毅力最有诚心的人,偏巧就是宁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