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姓谢,要是往前数几代,也算得是豪门望族、门阀世家。
可眼下大宋不讲门第,便是科举都是从寒门中录取,他这个世家后人也只好收敛起贵族气势,老老实实从事一份养家餬口的大夫职业。
好在谢家虽然门阀不如从前风光,但底蕴还在,对於年轻一代的要求也如从前一般,要做便要做最厉害的。
从前是要做最厉害的官,甚至可以有著顛倒朝政,左右皇帝任免的权力,如今散落在各行各业中,要求也是一样。
比如谢太医,既然做了大夫,便要做最好的大夫。
於是,经过他不懈努力,终於进了太医院。
大宋刚开国,除了北方有契丹,南方有割据政权,已经统一了的各州县其实挺太平,天灾也有,但时疫不多。
而他作为太医,也只要负责宫中贵人的身体便好,是以他这个研究时疫的太医並不是特別忙。
俸禄照拿但可以做自己的事,这种工作谁都羡慕。
但太医署中对谢太医的羡慕止步在宫中的一道命令下,竟然是让他隨军出征。
说实话,太医署中没有人懂这条命令。
毕竟军中治疗皮肉骨头的多,但行军遇上时疫,有,但不多。
谢太医跟隨大军出发后,仍旧很閒,没有人用得上他,到了太原,也不过偶尔跟著军医给士兵们包扎包扎伤口,再盯著看看有没有发热的,叮嘱几句不要喝生水之类。
大军打的顺畅,他也十分自在。
直到现在!
谢太医祖籍南阳,按照地理划分属於南方,从未经歷过如此寒冷的冬季。
就算到了开封之后,太医院进出不是火盆,便是温暖的马车。
眼下他裹著一件厚厚的毛皮大衣,是在涿州临时买的,戴著一顶厚厚的毡帽,也是在涿州买的,脚上一双鹿皮小靴,自然也是在涿州买的。
就算如此包裹著,他还是觉得冷得厉害,他本来想请示,幽州他就不跟去了,他就在涿州等著大军凯旋便好,反正也应该没他什么事。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赵德昭吩咐完了,看谢太医打著哆嗦,忍不住道:“您老可得保重身子,別自个儿先倒下了。”
“多谢將军关怀,將军的意思下官明白,驱寒之物除了生薑,还有肉桂、附子等,下官已是让人准备,届时让將士们各自饮用便是,至於军中有没有感染风寒的,下官这便去瞧。”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谢太医明白自己的定位,自己身上觉得冷时,他能想到將士们定然也是如此,他有钱买毛皮取暖,可这些兵卒就不一定了。
戎服保暖性差,盔甲更寒,平日只好守著火塘取暖,看他们这样,谢太医也是於心不忍,一早就吩咐了下去。
这样的员工领导最是喜欢,赵德昭也不例外,省多少事啊!
“您若是还冷,就去买个手炉捧著,没人笑话您,您健康最是重要。”
手炉多是女子取暖用,很少见男子捧在手中,被人瞧见了也要笑话,谢太医也是顾虑这个,才生熬著。
听了赵德昭这话,谢太医跺了跺还是冰凉的双脚,决定待会就去买一个。
將军说的对,自己健康最重要,自己倒下了,这么多將士可要没人照顾啦!
“是,下官这便去了!”
谢太医转身告退,迎面就见一个穿著鎧甲,披著红色斗篷的女將迎面走来,见了他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可看自己的眼神中却是透著股不解。
杨延瑛见谢太医走远了,才奇道:“他竟然这么冷吗”
赵德昭看著杨延瑛穿得並不多,这一路走来,额头上竟然还有些汗,心下也十分佩服,“你是练武的,同他体质自然不一样。”
“可他是太医啊,他不会给自己调理调理瞧他虚的!”杨延瑛仍旧不解。
“他是研究时疫的,不是养生的,况且,你听过一句话没有,医者不自医!”赵德昭说完,招手让她坐下,问道:“你找我有事”
杨延瑛点了点头,“李帅既然已经到了城中,咱们什么时候去幽州”
赵德昭想到李继勛的话,心中对杨延瑛要跟去幽州一事,已不是那么反对,“我可以让你去,不过——”
“不过什么”杨延瑛听到能让自己跟著去,脸上露了笑顏,听到还有个“不过”,脸又垮了下来。
赵德昭將同李继勛商议的事简单同她说了说,“渡河还没確定的方案,但不论怎么渡河,第一批过河的定最是危险,你得跟著我,不能私自行动。”
杨延瑛理解赵德昭的意思,他是为了自己好,但是不是太小看自己的实力
转念一想,杨延瑛突然笑著道:“你是关心我”
赵德昭一愣,继而苦笑一声,“你是女子,况且不是我宋军中人,你是因为我才要去幽州,我自是要多照顾一些的。”
杨延瑛听了耸了耸肩,“好吧,你说是便是了,我听你的。”
赵德昭总觉得哪里不对,可看她神情,也实在看不出什么来,只好再三叮嘱届时要紧跟著自己,这才放她离去。
这几日,谢太医便联合涿州城中大夫將军中所有將士都诊了一遍,果真发现几个受了风寒的,立即按照赵德昭的话,將这几人挪至一个屋子中照顾,这才没有让病情蔓延开来。
而那几人发现得早,病情也轻,吃了药便没有再恶化下去,只不过上战场是不能了,只好留在涿州城中休息,没法上战场挣军功,让他们很是扼腕嘆息了一阵。
而李怀忠那边,散出去的斥候也带回了有用的消息。
二堂中,李怀忠將整理好的信息告知诸將。
“这些日子,契丹人不分昼夜沿著高粱河渡口凿冰,想要通过冰面过去,怕是不能了。”
李怀忠说了第一个消息,也没等回应,继续道:“其二,河上桥樑没有被毁,看来是想让咱们上桥,他们好在对面堵截呢!”
李继勛一边听,一边看著舆图,將桥樑位置圈出,又根据李怀忠所说的,把契丹人凿冰河段也標了出来。
“哼,他们打的主意也太明显了,”赵德昭看著忍不住笑道:“渡口这儿是最是宽阔之地,过了河便能快速整军,他们把这块冰都凿了,这是让我们不得不走他们给选的道儿啊!”
李继勛点了点头,用笔圈出没有被凿的河段,说道:“这几处河岸不是有坡,便是地势狭窄,他们只要驻兵在此,咱们定损伤惨重,况且,不仅人马要过河,攻城器械、輜重粮草也都要过河,怕是不成。”
可眼下大宋不讲门第,便是科举都是从寒门中录取,他这个世家后人也只好收敛起贵族气势,老老实实从事一份养家餬口的大夫职业。
好在谢家虽然门阀不如从前风光,但底蕴还在,对於年轻一代的要求也如从前一般,要做便要做最厉害的。
从前是要做最厉害的官,甚至可以有著顛倒朝政,左右皇帝任免的权力,如今散落在各行各业中,要求也是一样。
比如谢太医,既然做了大夫,便要做最好的大夫。
於是,经过他不懈努力,终於进了太医院。
大宋刚开国,除了北方有契丹,南方有割据政权,已经统一了的各州县其实挺太平,天灾也有,但时疫不多。
而他作为太医,也只要负责宫中贵人的身体便好,是以他这个研究时疫的太医並不是特別忙。
俸禄照拿但可以做自己的事,这种工作谁都羡慕。
但太医署中对谢太医的羡慕止步在宫中的一道命令下,竟然是让他隨军出征。
说实话,太医署中没有人懂这条命令。
毕竟军中治疗皮肉骨头的多,但行军遇上时疫,有,但不多。
谢太医跟隨大军出发后,仍旧很閒,没有人用得上他,到了太原,也不过偶尔跟著军医给士兵们包扎包扎伤口,再盯著看看有没有发热的,叮嘱几句不要喝生水之类。
大军打的顺畅,他也十分自在。
直到现在!
谢太医祖籍南阳,按照地理划分属於南方,从未经歷过如此寒冷的冬季。
就算到了开封之后,太医院进出不是火盆,便是温暖的马车。
眼下他裹著一件厚厚的毛皮大衣,是在涿州临时买的,戴著一顶厚厚的毡帽,也是在涿州买的,脚上一双鹿皮小靴,自然也是在涿州买的。
就算如此包裹著,他还是觉得冷得厉害,他本来想请示,幽州他就不跟去了,他就在涿州等著大军凯旋便好,反正也应该没他什么事。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赵德昭吩咐完了,看谢太医打著哆嗦,忍不住道:“您老可得保重身子,別自个儿先倒下了。”
“多谢將军关怀,將军的意思下官明白,驱寒之物除了生薑,还有肉桂、附子等,下官已是让人准备,届时让將士们各自饮用便是,至於军中有没有感染风寒的,下官这便去瞧。”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谢太医明白自己的定位,自己身上觉得冷时,他能想到將士们定然也是如此,他有钱买毛皮取暖,可这些兵卒就不一定了。
戎服保暖性差,盔甲更寒,平日只好守著火塘取暖,看他们这样,谢太医也是於心不忍,一早就吩咐了下去。
这样的员工领导最是喜欢,赵德昭也不例外,省多少事啊!
“您若是还冷,就去买个手炉捧著,没人笑话您,您健康最是重要。”
手炉多是女子取暖用,很少见男子捧在手中,被人瞧见了也要笑话,谢太医也是顾虑这个,才生熬著。
听了赵德昭这话,谢太医跺了跺还是冰凉的双脚,决定待会就去买一个。
將军说的对,自己健康最重要,自己倒下了,这么多將士可要没人照顾啦!
“是,下官这便去了!”
谢太医转身告退,迎面就见一个穿著鎧甲,披著红色斗篷的女將迎面走来,见了他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可看自己的眼神中却是透著股不解。
杨延瑛见谢太医走远了,才奇道:“他竟然这么冷吗”
赵德昭看著杨延瑛穿得並不多,这一路走来,额头上竟然还有些汗,心下也十分佩服,“你是练武的,同他体质自然不一样。”
“可他是太医啊,他不会给自己调理调理瞧他虚的!”杨延瑛仍旧不解。
“他是研究时疫的,不是养生的,况且,你听过一句话没有,医者不自医!”赵德昭说完,招手让她坐下,问道:“你找我有事”
杨延瑛点了点头,“李帅既然已经到了城中,咱们什么时候去幽州”
赵德昭想到李继勛的话,心中对杨延瑛要跟去幽州一事,已不是那么反对,“我可以让你去,不过——”
“不过什么”杨延瑛听到能让自己跟著去,脸上露了笑顏,听到还有个“不过”,脸又垮了下来。
赵德昭將同李继勛商议的事简单同她说了说,“渡河还没確定的方案,但不论怎么渡河,第一批过河的定最是危险,你得跟著我,不能私自行动。”
杨延瑛理解赵德昭的意思,他是为了自己好,但是不是太小看自己的实力
转念一想,杨延瑛突然笑著道:“你是关心我”
赵德昭一愣,继而苦笑一声,“你是女子,况且不是我宋军中人,你是因为我才要去幽州,我自是要多照顾一些的。”
杨延瑛听了耸了耸肩,“好吧,你说是便是了,我听你的。”
赵德昭总觉得哪里不对,可看她神情,也实在看不出什么来,只好再三叮嘱届时要紧跟著自己,这才放她离去。
这几日,谢太医便联合涿州城中大夫將军中所有將士都诊了一遍,果真发现几个受了风寒的,立即按照赵德昭的话,將这几人挪至一个屋子中照顾,这才没有让病情蔓延开来。
而那几人发现得早,病情也轻,吃了药便没有再恶化下去,只不过上战场是不能了,只好留在涿州城中休息,没法上战场挣军功,让他们很是扼腕嘆息了一阵。
而李怀忠那边,散出去的斥候也带回了有用的消息。
二堂中,李怀忠將整理好的信息告知诸將。
“这些日子,契丹人不分昼夜沿著高粱河渡口凿冰,想要通过冰面过去,怕是不能了。”
李怀忠说了第一个消息,也没等回应,继续道:“其二,河上桥樑没有被毁,看来是想让咱们上桥,他们好在对面堵截呢!”
李继勛一边听,一边看著舆图,將桥樑位置圈出,又根据李怀忠所说的,把契丹人凿冰河段也標了出来。
“哼,他们打的主意也太明显了,”赵德昭看著忍不住笑道:“渡口这儿是最是宽阔之地,过了河便能快速整军,他们把这块冰都凿了,这是让我们不得不走他们给选的道儿啊!”
李继勛点了点头,用笔圈出没有被凿的河段,说道:“这几处河岸不是有坡,便是地势狭窄,他们只要驻兵在此,咱们定损伤惨重,况且,不仅人马要过河,攻城器械、輜重粮草也都要过河,怕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