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公事公办-《离婚后,前妻对我死缠烂打》

  顾清雪虽然很喜欢孩子,但她并不擅长带孩子,尤其是孩子哭闹的时候,搞得她神经都衰弱了。

  所以,出月子之后在家里待了两个多月,她就重新回去上班去了。

  还是工作更适合她。

  面对工作上的各种事务,她都能处理的游刃有余,但面对自己生的儿子,她是真的半点办法都没有,哭闹起来的时候,她连个觉都睡不好。

  相较于,每天工作,再抽出一点时间去看孩子,成为了最合理的安排。

  由于不是一门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她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江易和李秀英带孩子也带的金贵,所以她每次回去看孩子的时候,孩子都是笑眯眯的。

  她轻松了不少,孩子也被带的不错。

  但真要说带孩子带的好的,还得是江凡。

  作为一名医生,江凡能精准洞悉到孩子身体上的不舒服,和身体需求。

  很多时候孩子哭闹,是因为她表达不了自己的需求,只能用哭闹的形式来对大人提醒。

  月龄越小的孩子,哭闹越严重,就是这个原因。

  等长大了,能走路了,能说话了,就好带多了。

  但这些问题在江凡身上是不存在的,他能洞悉到孩子的需求,所以但凡是他下班带孩子,孩子基本上是没有哭闹过的。

  江凡现在眼瞅着也是快奔三的人了,但正所谓男人至死是少年,孩子的出现,让江凡玩心大起,他愿意陪着孩子玩闹。

  孩子多余的精力得到充足的释放后,睡得相当的香甜。

  而且,他并不过分宠溺孩子。

  江易和李秀英作为爷爷奶奶,把孩子是捧在掌心的,恨不得什么都给孙子最好的,过度的溺爱,反而对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

  就说孩子吃东西这件事儿,江易和李秀英那都是各种名贵,高营养的奶粉堆着给孩子喝。

  可能在他们看来,这是对孩子好的表现,但过度的营养,反而让孩子的身体受到了影响,几个月的孩子,就开始出现了内脏脂肪过度堆积的现象。

  在江凡的多次批评下,江易和李秀英这才改变。

  给孩子吃东西这方面,江凡一直都是科学安排的,适度就好。

  凡事过犹不及。

  顾老爷子和老太太,也时常会来看他们的重外孙。

  宋丽娟现在没什么事儿,一直都是帮着江易和李秀英带孩子的,以前她都是早出晚归,早早的来到江凡家里,晚上就回去。

  现在,因为孩子的出生,再加上她在顾清雪孕期,对顾清雪的照顾,李秀英江易对她接纳了不少,都同意让她在家里住了。

  他们现在一睁眼就是围着孩子转。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顾清雪的事业也在节节攀升。

  随着推陈出新,多款新药连续上市,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之后,清凡制药,正式成为了一个千亿级的医药大企业,并且市值一直在不断攀升。

  国内的医药产业虽然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总体来说,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并不明显。

  可自从清凡制药出现之后,形势开始逆转了。

  国内的医药发展,已经呈现出了领先趋势,因此,顾清雪也成为了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不仅深得政府的重视,在商界的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

  有句话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细说起来可能很复杂,但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经济发展,决定着上层官员的升迁与否。

  所谓政绩,很多时候指的就是经济数字。

  经济数字,是最好量化的标准,你说这个官员人品好,能力强,这都是主观的评价,但经济数字是很客观的,今年比起上一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没有增长,当地的GDP上涨幅度是什么,这些都是可以量化,且直接和普罗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经济发展好了,老百姓就有钱,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更多。

  有了钱,道路设施可以更新,公共场所可以修建得更漂亮,城市面貌就可以更好……

  因此,体制内提拔官员的时候,看的成绩,其实就是指的治下经济成绩。

  江凡他们都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发展,其实也在牵动着体制内的变化。

  在江凡还没有崛起之前,江南,以及江南周边的兄弟省份,其实都是更偏向于强盛集团的。

  因为强盛集团在当地贡献了很大比重的税收,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直接影响到民生。

  各省领导,因此都很维护强盛集团的利益。

  这是很简单的原因,他们维护强盛集团,强盛集团经营好了,又会多交税,让各省的经济账都好看,政府有了税收,才能着手去干别的规划。

  反之,你要是针对强盛集团,既影响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又会下降,经济账又难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上头的领导要批评你,老百姓要骂娘,吃饱了撑的,才会自毁城墙。

  各省政府非但要维护,甚至还要在行政层面,给于强盛集团发展便利,好让强盛集团发展得更好。

  双方属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强盛集团的强大,是自身实力和政府撑腰的结果。

  那些给了强盛集团优待政策的官员,也会因为强盛集团的蒸蒸日上而步步高升,因为强盛集团,就是他们的成绩单。

  强盛集团发展得好了,他们的成绩自然就很亮眼。

  可江凡崛起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除去江凡在政坛的人脉影响力不谈,江凡在经济领域的拉动,同样是不可小觑的。

  尤其是围绕着他成立的这些企业,比如清凡制药,雅凡集团等,无不是当地的产值巨头,贡献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显著的拉动效果。

  作为执政者,自然是希望在自己的治下,各种各样优秀的企业百花齐放的。

  可当下的市场环境,早就不是以前时候的增量市场了,而是存量市场。

  增量市场的时候,处处是商机,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大家去赚钱。

  但到了存量市场,各行各业都已经发展得饱和了,没那么多空间,让这么多企业存活下来,你多吃一点,就得有人少吃一点。

  你吃饱了,就会有人饿死。

  围绕着江凡存在的企业,就对强盛集团造成了威胁,在多个领域,蚕食着强盛集团的市场份额。

  强盛集团名下的产业众多,涉猎很广,像是酒店餐饮,商场,房地产,采矿业,工程器械等。

  其中,尤以白舒雅对他们造成的冲击最大。

  白舒雅其实没想针对强盛集团,她就只是手里的现金太多了,到处搞投资而已。

  但她搞的这些投资,无不是在冲击着强盛集团的市场份额。

  政府内部,大家的倾向都是不一样的。

  像是很多老人,他们就更倾向于支持强盛集团,但凡是有什么优惠政策,他们都会优先给强盛集团安排,因为他们如今的位子,都是靠着强盛集团的经济表现,给他们带来的。

  不少人还都和强盛集团有不错的私交,自然就愿意强盛集团。

  一部分目光敏锐的,则是坚定支持江凡,以及围绕着江凡而存在的这些企业。

  可政府能给到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应该给谁,就要看谁的选择更明智。

  反过来的,谁做的决定,获得的回报更大,成绩更好,升迁的时候,谁就会被优先考虑。

  在以前的时候,体制内的领导们,都是无脑站台强盛集团的,就算在自己的治下,有了发展更好的企业,他们更多的,也是撮合双方联手合作,一起挣钱,而不是让双方去竞争,拼个你死我活,因为强盛集团除了经济方面的贡献外,人家在官场的能量也是不小的。

  这就导致,官员们的天平不得不向强盛集团倾斜,那怕后发企业更好更厉害,他们也只会让这些企业给强盛集团做嫁衣。

  可到了江凡这儿就不同了。

  强盛集团的李家在官场有影响力,但围绕着江凡存在的这些企业,背后站的人江凡,人家也是有影响力的。

  两边都不好得罪的情况下,最简单,且不会被人抓把柄的方式,就是公事公办。

  完全按照政策和法律来做事儿。

  如此一来,强盛集团就落了下风。

  强盛集团的产业虽然很多,但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盈利方式,都比较古板,因为强盛集团这块招牌实在是太好用了,只要背靠着强盛集团,你都不需要花什么心思,就能轻松赚钱的。

  能轻松赚钱,谁还会去钻研别的,久而久之,自然就落伍,跟不上时代了。

  而白舒雅投资的产业和企业,作为后发入局的新人,想要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你肯定是要比老玩家做得更优秀的,要不然人家凭什么选择你?

  如此局势发展下去,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白舒雅这边的发展势头,肯定是要更猛一些的,势必会侵吞到强盛集团的产业。

  这是客观且必然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