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改良火药,与徐大將军话
大明对火药原材料的管控,说严不算严,但对火药的管控却相当严,民间製作销售烟,需向官府报备,得到准许才行。
时明找人研究有色烟,製作烟这事,肯定是在官府那边报备登记过的。不过有色烟刚投入生產,產量不多,所以时明才没有对外售卖,而是留著自己用,或者当成礼物送人。
因为製作这玩意比较危险,所以製作生產都放在城外,而且是远离庄园,单独围出一座院子进行研发和製作。
朱老四笑道:“妹夫,我父皇现在也是你父皇了,你也没必要那么生分,直接称“咱父皇”便是。”
时明轻咳起来,“礼不可费,这不才刚赐婚嘛!要是让外人听到我现在就改口,免不了要说我迫不及待,脸都不要了!”
“那么,你到底有没有办法提升火药威力”朱老四也不纠结时明改不改口的事了,
直接问道。
时明点头道:“別说,还真有!在我们製作烟的时候,曾不小心把一些火药末子弄湿,等重新晒乾之后,那些颗粒明显比较大的火药,威力要比普通粉末状的火药大上许多。”
时明装作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道:“我们正在研究这里面的原理,可能跟燃烧速度与燃烧彻底与否有关。你也可以告诉陛下,让火药局那边朝著火药颗粒化的方向,先研究起来。”
朱老四点了点头,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他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不会稍微听到点什么就兴奋。
如果是给那些研究火药的人听到这话,肯定会上心。
朱老四一直將时明送出宫,在与老魏他们这些护卫碰头之后才停下,结果就在宫门外看到了他大舅哥徐允恭。
朱老四愣了下,朝徐允恭问道:“大哥是在等我吗明天我会带妙云跟高炽回去看你们的,放心!”
结果徐允恭却摇头道:“我在这里是等长乐侯,是父亲让我在这里等著,说是想跟长乐侯喝杯茶,顺便聊聊北元。”
从太子標那里,徐大將军知道了时明曾跟太子標提过的,针对北元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计划之类的建议。
不过太子標也只是简单提了嘴,並未跟徐大將军细说。
目前太子標的精力,几乎全在摊丁入亩这事上,
说起这事,胡惟庸就有话说了,摊丁入亩之策是时明提出来的没错,但整个计划书是他写的,里面涉及到的细枝末节,他已经想了七七八八。结果他將计划书交给老朱后,老朱反手就交给自家好大儿,让好大儿全权负责此事。
很明显,老朱是要让自家好大儿將此功劳揽过去,至於这里面的坏人,他来当。至於胡惟庸,现在没他什么事了,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乖乖配合太子,安抚住那些士绅地主。
太子標对胡惟庸这个在中书省飞扬跋扈的老傢伙,本就不怎么感冒,拿到计划书后,
就邀请了不少朝臣,继续一起完善。
胡惟庸这位百官之首,计划书撰写人,反而被踢出局了,这整不叫他恼火,明明是我先啊!
如果对方不是太子標,估计他都想骂一句:麻的畜生啊!
徐大將军派徐允恭过来亲自等候,算是给时明极大面子了,同时也是告诉老朱,他邀请时明是光明正大的,没什么猫腻。
朱老四点了点头,“那我就先回去了,妙云还在等我。”
跟朱老四道別,时明便带上护卫,跟徐允恭走了。徐大將军想跟他聊聊,时明自然也想跟徐大將军见见。
毕竟那位可是大明真正的军中大能,除老朱之外,他就是军方的领头羊,权势之大,
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何许多野史中会写老朱想杀他的原因,说他功高盖主倒未必,但说他权势酒天,还真有那感觉。
不过很显然,这位徐大將军非常清醒,甚至熟读《位置》与《尊卑》,绝对不会做不清醒的事情。
说起这位徐大將军,时明便想到,这位老將军未来可是死於病榻之上。对一位沙场老將来说,这种死法,可不够光彩。
徐大將军得的是背疽,这种病在后世现代医学面前,不算什么绝症,但在这卫生条件有限的古代,那就是绝症了。
想到这,时明便想起,自己的系统背包里,好像还有一盒青霉素v钾片,那玩意好像跟青霉素的效用差不多。
有了这玩意,应该可以给徐大將军做手术了吧!
可惜系统没有刷新出青霉素的提取办法,否则整个大明军方都得感念他的恩德,將他当成“药神”供起来。
第一次看到徐大將军,是在魏国公府大门前。
徐大將军是个身材魁梧高大的中年人,虽未披甲,但只是往那一站,便能给人一种强悍的感觉。可他身上又带著一股难得的儒雅之气,与其他粗獷的武將气质完全不同。
为了迎接时明,这位徐大將军不仅亲自站在大门前,还將国公府平时不怎么打开的大门散开,用最高规格接待。
不得不说,徐大將军这个面子,给得足足的,让时明完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其实对时明而言,有徐大將军亲迎,就已经完全足够了,其他虚礼,对时明这种穿越者来说,可有可无。
但徐大將军这么给面子,时明也不能太过拿乔,在离大將军有二十来米的距离,时明便先行下马,快步上前,朝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將军抱拳作揖,动作可谓一气呵成。
“长乐侯时明,见过徐大將军。”
徐大將军哈哈大笑,上前扶起时明,“贤侄不必客气,看贤侄这气度,果然一表人才,都怪上位下手得早啊!”
时明闻言便笑,合著,要是老朱不出手,你徐大將军也想出手唄!虽然知道这是老徐的恭维话,但不得说,听著就高兴。
“將军抬爱,小侄不敢当!”
时明也是直接顺竿子上,不怕多认个叔,毕竟这位叔的身份地位在这大明皇朝,可不简单,特別是在军方。
当然,也因为对方在军方地位太高,所以跟他结交,得当著老朱的面来,绝对不能避著老朱,免得那便宜老丈人起疑心。
“走,咱们里面聊。”
说著,徐大將军便拉著时明的手臂,径直进门。
徐允恭跟在后面,进门后,便让人接待好老魏他们这些护卫。
徐府的护卫看著时明带来的这些护卫,一个个也是面露惊奇之色。毕竟他们这些徐府护卫,以前都是徐大將军的亲兵,在军中也是一个个实力不凡,都是经歷过战场的人。
可看时明这些护卫,一个个精气神完全不输他们,一看就不像普通护卫,甚至在令行禁止上,要比他们徐府护卫做得更好。
瞧他们那站姿,一个个昂首挺胸,目光税利如隼,气势如熊如虎,即便是在这魏国公府,他们也没有丝毫放鬆。
隨著时明被带进魏国公府后面的一座凉亭,他们只能在院外守著,无法进入其中。
凉亭里,放置著个煤球炉,炉子上面煮著茶,凉亭中间的石桌上,放著一盆蜜饯和瓜子等零嘴。
徐大將军亲自给时明煮茶,倒茶,聊起了家常。
结果令人尷尬的是,时明父母亲人全都不在了,把徐大將军尷尬得赶紧转移话题,聊起了时下流行的摊丁入亩之政。
徐大將军说他们魏国公府,已经带头將自己的田亩帐册交给了东宫,欢迎他们隨时去测量他们魏国公府的田產。
时明不由对这位大將军竖起了大拇指,在支持老朱施行国策方面,这位徐大將军,那真是不遗余力,以身作则。
不过以徐大將军的身份地位,也完全不用担心会得罪人。
事实上,老朱就喜欢看到徐达做这种事情,毕竟徐达在军中的威望实在太高。以至於后世许多野史小说,把徐达的死,暗戳戳写成是老朱希望他死,因为他功高盖主。
甚至还整出老朱故意送徐达烧鹅这个桥段。烧鹅是发物,徐达有背疽,不能吃这类发物,容易引起病变。
而徐达最后死於病榻,就是背疽发作造成的。
这其中確实存在看阴谋论的空间。
但其实,只要老朱在,徐达在军中威望再高也没用,因为老朱是马背上杀出来的皇帝,在军中的威望,没有人比他更高,他徐大將军再厉害,也掩盖不住老朱在这方面的光芒。
所以,老朱根本没有杀徐达的必要。
就算是怕徐达功高盖主,他也可以让徐达坐镇应天府,让他將军权交给蓝玉等人,大明文不是没有能打仗的人。
徐达是个很有自知之明,且很懂得明哲保身,也很知道进退的人,只要老朱有需要,
他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老朱。
就像这次的摊丁入亩之策一样。
在许多勛贵还在对此心里骂骂咧咧,甚至有些人还想著明著答应,暗地里想办法抵抗的时候,徐达已经站好队了。
没多久,两人的话题,便从摊丁入亩之策,进入到同化北元的计划中。在徐达面前时明没有保留自己的计划。
时明的计划很宏大,但也很简单,一路打过去,灭掉那些草原贵族,然后收拢普通牧民,一路建城,一路同化过去,目標直指捕鱼儿海。习俗不一定要改变,但文化一定要相同,那迷人的老祖宗早就教过大家怎么运用这一招了。
时明说得详细,徐大將军也听得很仔细。
这个计划,要是放以前,徐大將军只会觉得异想天开,不说其他,大草原太过广,
资源匱乏,建城所需物资就很难办。
但在知道大明有水泥这等建筑神物之后,不论是修路,还是建城,都已经不再是难事,徐大將军也觉得计划可行。
只是这个计划需要很长时间来实现,非一朝一夕之功,也许这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旦成功,那將来北方游牧民族,將不再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
只是,不论修路,还是建城,都需要庞大的金钱支撑,以目前大明的財政收入,肯定是支撑不起来的。
当徐达將这个问题拋到时明面前时,时明便道:“所以需要为大明再寻找一条財路,
我的提议是发展海贸,训练海军。而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我们的火器。海战,火炮才是杀手。”
然后问题又绕回来了,发展火器,训练海军,也需要钱啊!
“所以,才需要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將那些隱藏的田產税收收起来,用於发展嘛!”
“至於训练海军,我觉得可以以战养战,从那些海盗身上拿到军和海军发展资金,
而且海贸也可以同步进行。”
甚至时明直言,“当北方的威胁消失,大明未来的压力,绝对是来自海上的威胁。或许我现在说的有些危言耸听,但我们不能停滯不前,等著別人来超越,真到那时,一切便晚矣!”
徐达闻言,不由沉疑,因为他確实想像不到,“海上会有什么危险,不过是些倭寇与海盗而已,他们敢上岸跟大明拼命吗”
但时明却告诉他,“大將军可以想像一下,当海外有国家研究我们的火炮,並將火炮威力与射程提升,当他们开著舰队,堵在咱们港口外,用火炮轰我们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大將军想像了下那个画面,但依旧还是摇头道:“我想像不到有哪个国家,实力能与我们大明相提並论,北元也不行。”
当大明建立之后,大明虽视北元为心腹大患,但实则对北元这日薄西山的残元,其实是不太看得上的。
更何况是徐达这种战场统师,觉得大明比北元强,这很合理。
时明闻言便笑道:“大將军是否忘了那句话,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明知咱们军队有短板,为何不想办法解决而一旦解决了这个短板,那咱们能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开疆拓土,灭国之功,大將军不想要吗”
时明画的大饼很诱人,但徐达却很清醒,“除了北元,还有哪里有灭国之功可得贤侄莫不是在哄骗徐某”
时明端起茶,好整以暇地喝了口,这才將之前他跟老朱和太子標说过的,倭岛那边有金山银山的事情,重新说了遍。
末了道:“大將军觉得,以如今大明的缺钱状態,陛下对那些金山银山,有何看法
更何况,倭寇老是袭扰我大明海疆,假以时日,当北元不再是我们心头之患时,又该待倭奴如何”
“杀!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徐大將军沉声道。
时明闻言,抚掌大笑,“善!”
顿了下,他又道:“不过在此之前,倒是可以先將那些倭奴俘虏些过来,帮咱们搞搞建设。未来大明修路建城,需要的劳力绝对不会少,北方牧民是我们的子民,不好过於苛待,最好是用倭奴来当这个免费劳力,还能为朝廷省下不少开支。”
见时明说得头头是道,並並有条,还环环相扣,徐达也不由为这个年轻的侯爷另眼相看起来。
如果之前说想招时明为他徐家婿,只是玩笑,那现在他是真心觉得遗憾,被老朱那臭要饭的抢先一步。
徐允恭的年纪与时明相当,可两者相比,徐达便觉得,自家那傻儿子,好像脑袋未开化的原始人似的,完全没法比。难怪老朱下手会那么快,也难怪太子標会视他为左膀右臂。
如此年轻,便有如此成就,將来前途,徐达都不敢想像。
这也让徐达想起曾经那位一向沉稳可靠的青田先生,以及那位为大明发展与建立,奠定基础的韩国公李善长。
他觉得时明虽然在战场谋略上,可能不如青田先生,但那沉稳內敛的气度,与青田先生相比,也不湟多让。
也许,这种沉稳可靠的气度,是这类人都具备的吧!
听说这傢伙还敢吐槽上位,胆子比当初青田先生还大,难怪跟自己这位沙场老將聊天,能够如此不卑不亢。
这份气度,强装是装不出来的。只能说,这傢伙才识与胆气都超出常人许多,自有一股不凡气度。
徐大將军对此倒没觉得奇怪,因为许多儒家学子,在面对权贵的时候,也能做到不卑不亢。只不过有些人是强装的,有些人是真的不在乎,而有些人,其实是俯视。
当初上位就曾说过,青田先生看人时,喜欢用局外人的目光俯视所有人,那老货打心底里看不起他老朱。
徐达觉得上位的內心有些敏感,但他也不敢反驳。
现在再看时明,想起儿子徐允恭跟他说过的那些,他渐渐发现,时明跟青田先生对人时的態度,还是存在著不少差別的。
青田先生绝对不会跟李九江或朱老四这种人成为好友,能跟青田先生这种人成为朋友的,都是那些有学识的大儒。但时明却能跟李九江和朱老四处成兄弟,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別。
至於时明在为国家制定规划上的能力,徐达觉得,也绝对不会输给韩国公,甚至某些方面,李善长都有所不如。
比如在对海外大局的眼光上,韩国公就不如多矣。
如此好儿郎,却不能为我徐家婿,亏大了!
大明对火药原材料的管控,说严不算严,但对火药的管控却相当严,民间製作销售烟,需向官府报备,得到准许才行。
时明找人研究有色烟,製作烟这事,肯定是在官府那边报备登记过的。不过有色烟刚投入生產,產量不多,所以时明才没有对外售卖,而是留著自己用,或者当成礼物送人。
因为製作这玩意比较危险,所以製作生產都放在城外,而且是远离庄园,单独围出一座院子进行研发和製作。
朱老四笑道:“妹夫,我父皇现在也是你父皇了,你也没必要那么生分,直接称“咱父皇”便是。”
时明轻咳起来,“礼不可费,这不才刚赐婚嘛!要是让外人听到我现在就改口,免不了要说我迫不及待,脸都不要了!”
“那么,你到底有没有办法提升火药威力”朱老四也不纠结时明改不改口的事了,
直接问道。
时明点头道:“別说,还真有!在我们製作烟的时候,曾不小心把一些火药末子弄湿,等重新晒乾之后,那些颗粒明显比较大的火药,威力要比普通粉末状的火药大上许多。”
时明装作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道:“我们正在研究这里面的原理,可能跟燃烧速度与燃烧彻底与否有关。你也可以告诉陛下,让火药局那边朝著火药颗粒化的方向,先研究起来。”
朱老四点了点头,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他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不会稍微听到点什么就兴奋。
如果是给那些研究火药的人听到这话,肯定会上心。
朱老四一直將时明送出宫,在与老魏他们这些护卫碰头之后才停下,结果就在宫门外看到了他大舅哥徐允恭。
朱老四愣了下,朝徐允恭问道:“大哥是在等我吗明天我会带妙云跟高炽回去看你们的,放心!”
结果徐允恭却摇头道:“我在这里是等长乐侯,是父亲让我在这里等著,说是想跟长乐侯喝杯茶,顺便聊聊北元。”
从太子標那里,徐大將军知道了时明曾跟太子標提过的,针对北元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计划之类的建议。
不过太子標也只是简单提了嘴,並未跟徐大將军细说。
目前太子標的精力,几乎全在摊丁入亩这事上,
说起这事,胡惟庸就有话说了,摊丁入亩之策是时明提出来的没错,但整个计划书是他写的,里面涉及到的细枝末节,他已经想了七七八八。结果他將计划书交给老朱后,老朱反手就交给自家好大儿,让好大儿全权负责此事。
很明显,老朱是要让自家好大儿將此功劳揽过去,至於这里面的坏人,他来当。至於胡惟庸,现在没他什么事了,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乖乖配合太子,安抚住那些士绅地主。
太子標对胡惟庸这个在中书省飞扬跋扈的老傢伙,本就不怎么感冒,拿到计划书后,
就邀请了不少朝臣,继续一起完善。
胡惟庸这位百官之首,计划书撰写人,反而被踢出局了,这整不叫他恼火,明明是我先啊!
如果对方不是太子標,估计他都想骂一句:麻的畜生啊!
徐大將军派徐允恭过来亲自等候,算是给时明极大面子了,同时也是告诉老朱,他邀请时明是光明正大的,没什么猫腻。
朱老四点了点头,“那我就先回去了,妙云还在等我。”
跟朱老四道別,时明便带上护卫,跟徐允恭走了。徐大將军想跟他聊聊,时明自然也想跟徐大將军见见。
毕竟那位可是大明真正的军中大能,除老朱之外,他就是军方的领头羊,权势之大,
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何许多野史中会写老朱想杀他的原因,说他功高盖主倒未必,但说他权势酒天,还真有那感觉。
不过很显然,这位徐大將军非常清醒,甚至熟读《位置》与《尊卑》,绝对不会做不清醒的事情。
说起这位徐大將军,时明便想到,这位老將军未来可是死於病榻之上。对一位沙场老將来说,这种死法,可不够光彩。
徐大將军得的是背疽,这种病在后世现代医学面前,不算什么绝症,但在这卫生条件有限的古代,那就是绝症了。
想到这,时明便想起,自己的系统背包里,好像还有一盒青霉素v钾片,那玩意好像跟青霉素的效用差不多。
有了这玩意,应该可以给徐大將军做手术了吧!
可惜系统没有刷新出青霉素的提取办法,否则整个大明军方都得感念他的恩德,將他当成“药神”供起来。
第一次看到徐大將军,是在魏国公府大门前。
徐大將军是个身材魁梧高大的中年人,虽未披甲,但只是往那一站,便能给人一种强悍的感觉。可他身上又带著一股难得的儒雅之气,与其他粗獷的武將气质完全不同。
为了迎接时明,这位徐大將军不仅亲自站在大门前,还將国公府平时不怎么打开的大门散开,用最高规格接待。
不得不说,徐大將军这个面子,给得足足的,让时明完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其实对时明而言,有徐大將军亲迎,就已经完全足够了,其他虚礼,对时明这种穿越者来说,可有可无。
但徐大將军这么给面子,时明也不能太过拿乔,在离大將军有二十来米的距离,时明便先行下马,快步上前,朝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將军抱拳作揖,动作可谓一气呵成。
“长乐侯时明,见过徐大將军。”
徐大將军哈哈大笑,上前扶起时明,“贤侄不必客气,看贤侄这气度,果然一表人才,都怪上位下手得早啊!”
时明闻言便笑,合著,要是老朱不出手,你徐大將军也想出手唄!虽然知道这是老徐的恭维话,但不得说,听著就高兴。
“將军抬爱,小侄不敢当!”
时明也是直接顺竿子上,不怕多认个叔,毕竟这位叔的身份地位在这大明皇朝,可不简单,特別是在军方。
当然,也因为对方在军方地位太高,所以跟他结交,得当著老朱的面来,绝对不能避著老朱,免得那便宜老丈人起疑心。
“走,咱们里面聊。”
说著,徐大將军便拉著时明的手臂,径直进门。
徐允恭跟在后面,进门后,便让人接待好老魏他们这些护卫。
徐府的护卫看著时明带来的这些护卫,一个个也是面露惊奇之色。毕竟他们这些徐府护卫,以前都是徐大將军的亲兵,在军中也是一个个实力不凡,都是经歷过战场的人。
可看时明这些护卫,一个个精气神完全不输他们,一看就不像普通护卫,甚至在令行禁止上,要比他们徐府护卫做得更好。
瞧他们那站姿,一个个昂首挺胸,目光税利如隼,气势如熊如虎,即便是在这魏国公府,他们也没有丝毫放鬆。
隨著时明被带进魏国公府后面的一座凉亭,他们只能在院外守著,无法进入其中。
凉亭里,放置著个煤球炉,炉子上面煮著茶,凉亭中间的石桌上,放著一盆蜜饯和瓜子等零嘴。
徐大將军亲自给时明煮茶,倒茶,聊起了家常。
结果令人尷尬的是,时明父母亲人全都不在了,把徐大將军尷尬得赶紧转移话题,聊起了时下流行的摊丁入亩之政。
徐大將军说他们魏国公府,已经带头將自己的田亩帐册交给了东宫,欢迎他们隨时去测量他们魏国公府的田產。
时明不由对这位大將军竖起了大拇指,在支持老朱施行国策方面,这位徐大將军,那真是不遗余力,以身作则。
不过以徐大將军的身份地位,也完全不用担心会得罪人。
事实上,老朱就喜欢看到徐达做这种事情,毕竟徐达在军中的威望实在太高。以至於后世许多野史小说,把徐达的死,暗戳戳写成是老朱希望他死,因为他功高盖主。
甚至还整出老朱故意送徐达烧鹅这个桥段。烧鹅是发物,徐达有背疽,不能吃这类发物,容易引起病变。
而徐达最后死於病榻,就是背疽发作造成的。
这其中確实存在看阴谋论的空间。
但其实,只要老朱在,徐达在军中威望再高也没用,因为老朱是马背上杀出来的皇帝,在军中的威望,没有人比他更高,他徐大將军再厉害,也掩盖不住老朱在这方面的光芒。
所以,老朱根本没有杀徐达的必要。
就算是怕徐达功高盖主,他也可以让徐达坐镇应天府,让他將军权交给蓝玉等人,大明文不是没有能打仗的人。
徐达是个很有自知之明,且很懂得明哲保身,也很知道进退的人,只要老朱有需要,
他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老朱。
就像这次的摊丁入亩之策一样。
在许多勛贵还在对此心里骂骂咧咧,甚至有些人还想著明著答应,暗地里想办法抵抗的时候,徐达已经站好队了。
没多久,两人的话题,便从摊丁入亩之策,进入到同化北元的计划中。在徐达面前时明没有保留自己的计划。
时明的计划很宏大,但也很简单,一路打过去,灭掉那些草原贵族,然后收拢普通牧民,一路建城,一路同化过去,目標直指捕鱼儿海。习俗不一定要改变,但文化一定要相同,那迷人的老祖宗早就教过大家怎么运用这一招了。
时明说得详细,徐大將军也听得很仔细。
这个计划,要是放以前,徐大將军只会觉得异想天开,不说其他,大草原太过广,
资源匱乏,建城所需物资就很难办。
但在知道大明有水泥这等建筑神物之后,不论是修路,还是建城,都已经不再是难事,徐大將军也觉得计划可行。
只是这个计划需要很长时间来实现,非一朝一夕之功,也许这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旦成功,那將来北方游牧民族,將不再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
只是,不论修路,还是建城,都需要庞大的金钱支撑,以目前大明的財政收入,肯定是支撑不起来的。
当徐达將这个问题拋到时明面前时,时明便道:“所以需要为大明再寻找一条財路,
我的提议是发展海贸,训练海军。而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我们的火器。海战,火炮才是杀手。”
然后问题又绕回来了,发展火器,训练海军,也需要钱啊!
“所以,才需要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將那些隱藏的田產税收收起来,用於发展嘛!”
“至於训练海军,我觉得可以以战养战,从那些海盗身上拿到军和海军发展资金,
而且海贸也可以同步进行。”
甚至时明直言,“当北方的威胁消失,大明未来的压力,绝对是来自海上的威胁。或许我现在说的有些危言耸听,但我们不能停滯不前,等著別人来超越,真到那时,一切便晚矣!”
徐达闻言,不由沉疑,因为他確实想像不到,“海上会有什么危险,不过是些倭寇与海盗而已,他们敢上岸跟大明拼命吗”
但时明却告诉他,“大將军可以想像一下,当海外有国家研究我们的火炮,並將火炮威力与射程提升,当他们开著舰队,堵在咱们港口外,用火炮轰我们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大將军想像了下那个画面,但依旧还是摇头道:“我想像不到有哪个国家,实力能与我们大明相提並论,北元也不行。”
当大明建立之后,大明虽视北元为心腹大患,但实则对北元这日薄西山的残元,其实是不太看得上的。
更何况是徐达这种战场统师,觉得大明比北元强,这很合理。
时明闻言便笑道:“大將军是否忘了那句话,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明知咱们军队有短板,为何不想办法解决而一旦解决了这个短板,那咱们能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开疆拓土,灭国之功,大將军不想要吗”
时明画的大饼很诱人,但徐达却很清醒,“除了北元,还有哪里有灭国之功可得贤侄莫不是在哄骗徐某”
时明端起茶,好整以暇地喝了口,这才將之前他跟老朱和太子標说过的,倭岛那边有金山银山的事情,重新说了遍。
末了道:“大將军觉得,以如今大明的缺钱状態,陛下对那些金山银山,有何看法
更何况,倭寇老是袭扰我大明海疆,假以时日,当北元不再是我们心头之患时,又该待倭奴如何”
“杀!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徐大將军沉声道。
时明闻言,抚掌大笑,“善!”
顿了下,他又道:“不过在此之前,倒是可以先將那些倭奴俘虏些过来,帮咱们搞搞建设。未来大明修路建城,需要的劳力绝对不会少,北方牧民是我们的子民,不好过於苛待,最好是用倭奴来当这个免费劳力,还能为朝廷省下不少开支。”
见时明说得头头是道,並並有条,还环环相扣,徐达也不由为这个年轻的侯爷另眼相看起来。
如果之前说想招时明为他徐家婿,只是玩笑,那现在他是真心觉得遗憾,被老朱那臭要饭的抢先一步。
徐允恭的年纪与时明相当,可两者相比,徐达便觉得,自家那傻儿子,好像脑袋未开化的原始人似的,完全没法比。难怪老朱下手会那么快,也难怪太子標会视他为左膀右臂。
如此年轻,便有如此成就,將来前途,徐达都不敢想像。
这也让徐达想起曾经那位一向沉稳可靠的青田先生,以及那位为大明发展与建立,奠定基础的韩国公李善长。
他觉得时明虽然在战场谋略上,可能不如青田先生,但那沉稳內敛的气度,与青田先生相比,也不湟多让。
也许,这种沉稳可靠的气度,是这类人都具备的吧!
听说这傢伙还敢吐槽上位,胆子比当初青田先生还大,难怪跟自己这位沙场老將聊天,能够如此不卑不亢。
这份气度,强装是装不出来的。只能说,这傢伙才识与胆气都超出常人许多,自有一股不凡气度。
徐大將军对此倒没觉得奇怪,因为许多儒家学子,在面对权贵的时候,也能做到不卑不亢。只不过有些人是强装的,有些人是真的不在乎,而有些人,其实是俯视。
当初上位就曾说过,青田先生看人时,喜欢用局外人的目光俯视所有人,那老货打心底里看不起他老朱。
徐达觉得上位的內心有些敏感,但他也不敢反驳。
现在再看时明,想起儿子徐允恭跟他说过的那些,他渐渐发现,时明跟青田先生对人时的態度,还是存在著不少差別的。
青田先生绝对不会跟李九江或朱老四这种人成为好友,能跟青田先生这种人成为朋友的,都是那些有学识的大儒。但时明却能跟李九江和朱老四处成兄弟,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別。
至於时明在为国家制定规划上的能力,徐达觉得,也绝对不会输给韩国公,甚至某些方面,李善长都有所不如。
比如在对海外大局的眼光上,韩国公就不如多矣。
如此好儿郎,却不能为我徐家婿,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