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鬍子中,借你人头一用
胡惟庸被捕,嚇坏了许多人,特別是曾经跟胡惟庸走得近的那些人,以及胡惟庸提拔起来,或依附於他的那些走狗。
也因此,整个应天府城,气氛都有点怪异,平时在外面胡作非为的那些净街虎,一时间消失不见。
倒是普通老百姓,就像瓜地里的碴,正在狠狠吃瓜。
而那些勛贵们,则是捧著家里的由產记录,等著太子標带人过去审核测量。
太特么嚇人了啊!连胡相都被拿下了。
相比那些地主跟士绅家族被抄,胡惟庸家被抄,给那些文武朝臣带来的震镊,绝对是有云泥之別的。
甚至有些勛贵直接派出族中子弟和护卫,亲自为太子標保驾护航,使得太子標的工作进度,比之前快了不少。
其实別说是那些跟胡惟庸走得近的人了,就是汪广洋这种平时在中书省只负责摸鱼,甚至跟胡惟还有些不对付的人,都有些心惊胆颤的感觉,总觉得下一位被抓的可能就是自己。
於是大早上的,老汪就直接跑时明这里来请教修路之事了。看样子,他的摸鱼症在这事的刺激之下,已经完全好转。
把赵敏送走之后,时明就去大堂里跟老汪喝茶。
不过老汪其实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他在想,自已有没有可能会牵扯进这件事中虽然他早就拿出田亩帐册交给太子標。
毕竟他是太子標从中书省捞出来的,作为回报,配合一下太子標的工作,这是必须的。
而且身为官场老狐狸,他也清楚,老朱想要做的事,自己乖乖配合就好了,
损失大点就大点,总比没命强。
果然,这才刚开始,就已经快要杀得血流成河了,连胡惟庸这位平日里不可一世的丞相,都中招了。
连胡惟庸都能中招,他汪广洋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胡惟庸案提前爆发,虽在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老朱在歷史中的举措,
就又觉得,好像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老朱想要除掉相权,那胡惟庸这位丞相就必须死,而且还只能是以谋反罪论死,其他罪名都不够档次。
也因此,当老朱直接去詔狱里,准备送胡惟庸一程,胡惟庸痛哭流涕,说自已冤枉,根本没有造反的理由时,老朱完全不为所动,只是默默看著这位曾经权势滔天的一国执宰。
其实以老朱对权力的掌控欲望,却让胡惟庸在中书省肆意提拔培养亲信,欺下瞒上,很难说这里面没有猫腻。
很可能,这位能如此囂张跋扈,就是老朱故意放纵的。
否则以老朱那暴脾气,他能忍胡惟庸那么久
而涂节被抓后,不仅曝出了胡惟庸的那档子事,也同样將汪广洋给曝了出来,因为涂节有提到刘伯温之死这件事。
真要砍掉胡惟庸,有毒杀刘伯温这事,其实就已经够了,不管证据充不充分,反正你曾经的心腹都这么说了是吧!
但以这事为由来砍胡惟庸,显然是不行的。
很显然,老朱就是故意针对胡惟庸去的,因为涂节提到,刘伯温被胡惟庸毒杀之事,汪广洋也知情,他知情不报。
但现在,老朱就没有动老汪,因为他已经不在中书省了。如果还在中书省呆著,老汪肯定得被老朱发配不可。
因此,他很幸运地逃过一劫。
就刘伯温之死这事,时明也问起了汪广洋。
甚至时明还嚇嘘了下汪广洋,“据我得到的小道消息,涂节在詔狱里供出来的事中,就有你老汪当初在诚意伯之死的事情上知情不报的事,你觉得我那老丈人会不会生你的气”
汪广洋一听,便顿时感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唇角轻轻抽了抽,末了嘆道:“侯爷还是莫要嚇老夫了,那件事情,老夫真不知情。甚至诚意伯之死,是否是他所为,老夫都还在怀疑。”
时明也不知这位官场老油条所说是真是假,单从表情上来看的话,確实看不出什么异常。
不过也正常,毕竟这样的老狐狸,要是真能被他看出点什么端倪的话,那他这么多年的官场,也白混了。
另一边,老朱则在詔狱里跟胡惟庸做最后的道別。
虽然胡惟庸说他没有谋反,但他之前所做的那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在老朱看来,都该死。
什么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包括培养心腹,打压异己,与勛贵走得那么近,
你想干嘛掌控军权
老胡说他没有谋反,老朱就不服了,“你说你无谋反之心,那二牛山那么多山匪集结,欲对太子不利之事,你知否”
不等胡惟庸回答,老朱继续道:“你肯定知晓,咱甚至都知道你会如何回答,你肯定会说,他们有分寸,只是想嚇唬一下太子而已。但你难道没有听过一句话,战场上面,刀剑无眼。你真以为那些人要是杀红眼了,会在乎一位太子的死活”
胡惟庸张了张嘴,想要试图反驳,但又觉得有些无力。
老朱继续道:“欲对太子不利,算不算谋反咱有说错吗”
面对老朱的责问,胡惟庸无言以对。他很想跟老朱说,自己真不知道,但这话根本没有任何可信度可言。
毕竟涂节都变节了,而这事,涂节真跟他提过,只不过他知道涂节他们没有真正谋反的胆子,最多就是嚇嚇太子標。
而且太子標身边有护卫,肯定不会出什么大事。
但既然知道了却不阻止,那老朱说他谋反,也很合理。
老朱又道:“子中啊!咱就问你,咱有亏待过你吗”
胡惟庸见老朱突然流露出来的温情,顿时泪眼朦朧,唇角颤动道:“上位对罪臣恩重如山,罪臣万死难报!”
老朱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咱借你人头一用,你应该也不会反对吧!咱不需要你万死,咱只需要你一死。”
听到老朱这话,如果不是还有点求生欲,胡惟庸都想朝这不要脸的放牛娃喷上一句:畜生啊!特马的畜生啊!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老子要是愿意借,那还需要如此低声下气
见胡惟庸一副麻瓜状,老朱又道:“你放心,咱保证,定让你青史留名,让你坐上这千百年来,最后一位丞相的宝座。”
听到老朱这话,胡惟庸先是证了证,然后双眸渐渐膛大。
现在,他终於明白,这个对权力掌控欲望强烈的放牛娃,到底想要做什么了想到这,胡惟庸顿时露出一抹惨笑,然后像祥林嫂那样,重复著那句话:我真傻!呵呵,我真傻!哈哈—
想到自己曾经居然自大地想要以相权制衡皇权,想著掌握整个中书省,便有机会跟这位帝王斗上一斗。
现在想想,自己是真特马可笑啊!
人家想的不是怎么將他这位丞相拿掉,而是想要將他屁股
这格局,这气魄,他拿什么跟人家斗
不冤,输的不冤,死的也不冤!
想到这,胡惟庸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上位果然好气魄啊!不愧是千百年来,唯一一个能从放牛娃爬上皇座之人。”
但笑著笑著,他又哭了,因为他必死无疑了。
老朱默默看了看他,道:“还有什么遗言吗”
胡惟庸则是抬头看著老朱,“我会怎么死”
“你想怎么死”
“能否赐罪臣一杯毒酒,凌迟或腰斩都太疼,罪臣怕疼。”
老朱顿了顿,点头道:“可!”
“那,能否为罪臣留一丝血脉,以继香火”
老朱看了看他,良久才点头道:“也可!”
胡惟庸只有一个儿子,但胡家宗族却是不少,他的嫡子肯定得死,就算没有胡惟庸谋反这事,他那儿子也是死有余辜。
但给胡家留一点血脉,也不是不行,毕竟就算诛其九族,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杀不乾净的。
而且,就算留,也不可能留成年的,留个婴儿就行。
至於那婴儿能否活到成年,就看那孩子的造化了。
君臣多年,最后一些话说完,老朱就离开了。
看著老朱离开的背影,胡惟庸默默抬头,看著牢顶发呆。
隨著老朱离开,新一轮的抓捕行动,也隨之展开。
比如跟胡惟庸走得较近的那位御史大夫陈寧,胡惟庸从女婿的父亲,韩国公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当然,李存义一家因为跟胡惟庸有姻亲关係,也被抓了。
这就让李善长有点坐不住,如果是別人,李善长还不想趟这趟浑水,但对方却是自己的弟弟。
於是第二天朝会之前,老朱就看到李善长在半路等著他,一见面,李善长便直接跪在老朱面前,替弟弟求起情来。
一会朝会的时候不好做这事,他只能赶在这之前做了。
老朱看了看李善长,问了句,“胡惟庸与人密谋,欲对太子不利之事,你知否”
李善长愣了下,赶紧摇头,“上位,此事老臣真不知啊!若是知晓,岂容他们乱来当初长乐侯提出摊丁入亩之策,老臣便知晓其轻重,甚至还告诫家里人,要好好配合太子推行此政,甚至还告诫过鬍子中,莫要被人当枪使了——”
老朱看著李善长表演,不过他也拿不准这老货知不知。如果不知,那还好,
但若是知道却文瞒而不报,那就有取死之道了。
见李善长说得真诚,末了又打起感情牌,许是想到要赐死胡惟庸,最终拿掉整个中书省,还需要这老货的支持,老朱也只好捏著鼻子上前扶起他,“没有就好,没有就好,咱们君臣这么多年都一起走过来了,咱还真不想到头来还要对你举起屠刀。”
听到这话,李善长后背立马就湿了,心中暗付:好你个天杀的老杀才,你还真想对我举起屠刀啊!
但不管如何,李存义的命,暂时算是被保住了。
虽说李存义也算胡惟庸的九族內,但有李善长的面子,老朱也不介意对其网开一面。
更何况,只要坐实胡惟庸造反的罪名,李存义死不死,对老朱接下来的计划,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回到奉天殿外,朝会正式开始。
今天的朝会,时明也来了,是老朱派人过去叫他的。
事实上,即便时明是个正五品官员,也是需要去朝会的,更何况他的长乐侯爵可是从一品。
但这傢伙为了不早起上早朝,愣是假装当初老朱给他的三个月假期还未结束,继续宅家里猫冬。
事实上,那三个月假期也確实没结束,还有一个多月呢!
只不过那条路他一个多月就修完了,所以老朱若是硬说那假期已经结束,也是可以的。
不过老朱倒是没有那么做,只是有事的时候通知他上朝。
时明也不知道,今天朝会上的事情跟他有什么关係,但既然老朱派人来通知,他也不好不给便宜老丈人面子。
虽然这几天发生的事太多太大,他也不敢隨意瞎哗哗,但如果事不关己,来这里凑凑热闹,吃吃瓜,他也是愿意的。
只是这早朝时间实在太阴间,完全把他们当牛马,搞得他昨晚都不敢去赵敏那里浪,只能乖乖在家里等待。
时明穿著緋袍,悄悄站在武將末位,在这洪武时期,武將其实是要比文官强势的,时明自然不介意穿麒麟緋袍。
朝会一开始,锦衣卫指挥史就直接对老朱呈上昨天审讯胡惟庸的口供,另外还有几份来自涂节,陈寧,赵庸等人的。
其实胡惟庸一开始是不愿意交待的,因为他还不想死,但在老朱去了趟詔狱之后,胡惟庸就知道,不交待也没用了。
老朱只看了几眼,便怒哼一声,將这些口供砸下御阶,朝满朝文武喝道:“来来来,你们都看看,真是咱的好臣子啊!一个个拿著咱给的俸禄,不思回报朝廷,居然想著害咱的太子—”
老朱这话一出来,顿时便让满朝文武若寒蝉,一个个悄摸摸看向太子標,
谋害太子,这罪名太大了。
虽然他们心中没什么鬼,心中有鬼的,昨天基本上就已经被锦衣卫抓进詔狱了。但这时候,他们也不敢太过理直气壮,毕竟真要查起来,谁的屁股又能干净到哪去。
也就时明觉得自己屁股挺乾净,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瞧著那些文臣武將们一个个像鵪鶉一样,甚是好笑。
见大家都不说话,老朱扫了眾臣一眼,直接宣布结果。
胡惟庸被捕,嚇坏了许多人,特別是曾经跟胡惟庸走得近的那些人,以及胡惟庸提拔起来,或依附於他的那些走狗。
也因此,整个应天府城,气氛都有点怪异,平时在外面胡作非为的那些净街虎,一时间消失不见。
倒是普通老百姓,就像瓜地里的碴,正在狠狠吃瓜。
而那些勛贵们,则是捧著家里的由產记录,等著太子標带人过去审核测量。
太特么嚇人了啊!连胡相都被拿下了。
相比那些地主跟士绅家族被抄,胡惟庸家被抄,给那些文武朝臣带来的震镊,绝对是有云泥之別的。
甚至有些勛贵直接派出族中子弟和护卫,亲自为太子標保驾护航,使得太子標的工作进度,比之前快了不少。
其实別说是那些跟胡惟庸走得近的人了,就是汪广洋这种平时在中书省只负责摸鱼,甚至跟胡惟还有些不对付的人,都有些心惊胆颤的感觉,总觉得下一位被抓的可能就是自己。
於是大早上的,老汪就直接跑时明这里来请教修路之事了。看样子,他的摸鱼症在这事的刺激之下,已经完全好转。
把赵敏送走之后,时明就去大堂里跟老汪喝茶。
不过老汪其实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他在想,自已有没有可能会牵扯进这件事中虽然他早就拿出田亩帐册交给太子標。
毕竟他是太子標从中书省捞出来的,作为回报,配合一下太子標的工作,这是必须的。
而且身为官场老狐狸,他也清楚,老朱想要做的事,自己乖乖配合就好了,
损失大点就大点,总比没命强。
果然,这才刚开始,就已经快要杀得血流成河了,连胡惟庸这位平日里不可一世的丞相,都中招了。
连胡惟庸都能中招,他汪广洋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胡惟庸案提前爆发,虽在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老朱在歷史中的举措,
就又觉得,好像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老朱想要除掉相权,那胡惟庸这位丞相就必须死,而且还只能是以谋反罪论死,其他罪名都不够档次。
也因此,当老朱直接去詔狱里,准备送胡惟庸一程,胡惟庸痛哭流涕,说自已冤枉,根本没有造反的理由时,老朱完全不为所动,只是默默看著这位曾经权势滔天的一国执宰。
其实以老朱对权力的掌控欲望,却让胡惟庸在中书省肆意提拔培养亲信,欺下瞒上,很难说这里面没有猫腻。
很可能,这位能如此囂张跋扈,就是老朱故意放纵的。
否则以老朱那暴脾气,他能忍胡惟庸那么久
而涂节被抓后,不仅曝出了胡惟庸的那档子事,也同样將汪广洋给曝了出来,因为涂节有提到刘伯温之死这件事。
真要砍掉胡惟庸,有毒杀刘伯温这事,其实就已经够了,不管证据充不充分,反正你曾经的心腹都这么说了是吧!
但以这事为由来砍胡惟庸,显然是不行的。
很显然,老朱就是故意针对胡惟庸去的,因为涂节提到,刘伯温被胡惟庸毒杀之事,汪广洋也知情,他知情不报。
但现在,老朱就没有动老汪,因为他已经不在中书省了。如果还在中书省呆著,老汪肯定得被老朱发配不可。
因此,他很幸运地逃过一劫。
就刘伯温之死这事,时明也问起了汪广洋。
甚至时明还嚇嘘了下汪广洋,“据我得到的小道消息,涂节在詔狱里供出来的事中,就有你老汪当初在诚意伯之死的事情上知情不报的事,你觉得我那老丈人会不会生你的气”
汪广洋一听,便顿时感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唇角轻轻抽了抽,末了嘆道:“侯爷还是莫要嚇老夫了,那件事情,老夫真不知情。甚至诚意伯之死,是否是他所为,老夫都还在怀疑。”
时明也不知这位官场老油条所说是真是假,单从表情上来看的话,確实看不出什么异常。
不过也正常,毕竟这样的老狐狸,要是真能被他看出点什么端倪的话,那他这么多年的官场,也白混了。
另一边,老朱则在詔狱里跟胡惟庸做最后的道別。
虽然胡惟庸说他没有谋反,但他之前所做的那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在老朱看来,都该死。
什么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包括培养心腹,打压异己,与勛贵走得那么近,
你想干嘛掌控军权
老胡说他没有谋反,老朱就不服了,“你说你无谋反之心,那二牛山那么多山匪集结,欲对太子不利之事,你知否”
不等胡惟庸回答,老朱继续道:“你肯定知晓,咱甚至都知道你会如何回答,你肯定会说,他们有分寸,只是想嚇唬一下太子而已。但你难道没有听过一句话,战场上面,刀剑无眼。你真以为那些人要是杀红眼了,会在乎一位太子的死活”
胡惟庸张了张嘴,想要试图反驳,但又觉得有些无力。
老朱继续道:“欲对太子不利,算不算谋反咱有说错吗”
面对老朱的责问,胡惟庸无言以对。他很想跟老朱说,自己真不知道,但这话根本没有任何可信度可言。
毕竟涂节都变节了,而这事,涂节真跟他提过,只不过他知道涂节他们没有真正谋反的胆子,最多就是嚇嚇太子標。
而且太子標身边有护卫,肯定不会出什么大事。
但既然知道了却不阻止,那老朱说他谋反,也很合理。
老朱又道:“子中啊!咱就问你,咱有亏待过你吗”
胡惟庸见老朱突然流露出来的温情,顿时泪眼朦朧,唇角颤动道:“上位对罪臣恩重如山,罪臣万死难报!”
老朱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咱借你人头一用,你应该也不会反对吧!咱不需要你万死,咱只需要你一死。”
听到老朱这话,如果不是还有点求生欲,胡惟庸都想朝这不要脸的放牛娃喷上一句:畜生啊!特马的畜生啊!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老子要是愿意借,那还需要如此低声下气
见胡惟庸一副麻瓜状,老朱又道:“你放心,咱保证,定让你青史留名,让你坐上这千百年来,最后一位丞相的宝座。”
听到老朱这话,胡惟庸先是证了证,然后双眸渐渐膛大。
现在,他终於明白,这个对权力掌控欲望强烈的放牛娃,到底想要做什么了想到这,胡惟庸顿时露出一抹惨笑,然后像祥林嫂那样,重复著那句话:我真傻!呵呵,我真傻!哈哈—
想到自己曾经居然自大地想要以相权制衡皇权,想著掌握整个中书省,便有机会跟这位帝王斗上一斗。
现在想想,自己是真特马可笑啊!
人家想的不是怎么將他这位丞相拿掉,而是想要將他屁股
这格局,这气魄,他拿什么跟人家斗
不冤,输的不冤,死的也不冤!
想到这,胡惟庸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上位果然好气魄啊!不愧是千百年来,唯一一个能从放牛娃爬上皇座之人。”
但笑著笑著,他又哭了,因为他必死无疑了。
老朱默默看了看他,道:“还有什么遗言吗”
胡惟庸则是抬头看著老朱,“我会怎么死”
“你想怎么死”
“能否赐罪臣一杯毒酒,凌迟或腰斩都太疼,罪臣怕疼。”
老朱顿了顿,点头道:“可!”
“那,能否为罪臣留一丝血脉,以继香火”
老朱看了看他,良久才点头道:“也可!”
胡惟庸只有一个儿子,但胡家宗族却是不少,他的嫡子肯定得死,就算没有胡惟庸谋反这事,他那儿子也是死有余辜。
但给胡家留一点血脉,也不是不行,毕竟就算诛其九族,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杀不乾净的。
而且,就算留,也不可能留成年的,留个婴儿就行。
至於那婴儿能否活到成年,就看那孩子的造化了。
君臣多年,最后一些话说完,老朱就离开了。
看著老朱离开的背影,胡惟庸默默抬头,看著牢顶发呆。
隨著老朱离开,新一轮的抓捕行动,也隨之展开。
比如跟胡惟庸走得较近的那位御史大夫陈寧,胡惟庸从女婿的父亲,韩国公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当然,李存义一家因为跟胡惟庸有姻亲关係,也被抓了。
这就让李善长有点坐不住,如果是別人,李善长还不想趟这趟浑水,但对方却是自己的弟弟。
於是第二天朝会之前,老朱就看到李善长在半路等著他,一见面,李善长便直接跪在老朱面前,替弟弟求起情来。
一会朝会的时候不好做这事,他只能赶在这之前做了。
老朱看了看李善长,问了句,“胡惟庸与人密谋,欲对太子不利之事,你知否”
李善长愣了下,赶紧摇头,“上位,此事老臣真不知啊!若是知晓,岂容他们乱来当初长乐侯提出摊丁入亩之策,老臣便知晓其轻重,甚至还告诫家里人,要好好配合太子推行此政,甚至还告诫过鬍子中,莫要被人当枪使了——”
老朱看著李善长表演,不过他也拿不准这老货知不知。如果不知,那还好,
但若是知道却文瞒而不报,那就有取死之道了。
见李善长说得真诚,末了又打起感情牌,许是想到要赐死胡惟庸,最终拿掉整个中书省,还需要这老货的支持,老朱也只好捏著鼻子上前扶起他,“没有就好,没有就好,咱们君臣这么多年都一起走过来了,咱还真不想到头来还要对你举起屠刀。”
听到这话,李善长后背立马就湿了,心中暗付:好你个天杀的老杀才,你还真想对我举起屠刀啊!
但不管如何,李存义的命,暂时算是被保住了。
虽说李存义也算胡惟庸的九族內,但有李善长的面子,老朱也不介意对其网开一面。
更何况,只要坐实胡惟庸造反的罪名,李存义死不死,对老朱接下来的计划,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回到奉天殿外,朝会正式开始。
今天的朝会,时明也来了,是老朱派人过去叫他的。
事实上,即便时明是个正五品官员,也是需要去朝会的,更何况他的长乐侯爵可是从一品。
但这傢伙为了不早起上早朝,愣是假装当初老朱给他的三个月假期还未结束,继续宅家里猫冬。
事实上,那三个月假期也確实没结束,还有一个多月呢!
只不过那条路他一个多月就修完了,所以老朱若是硬说那假期已经结束,也是可以的。
不过老朱倒是没有那么做,只是有事的时候通知他上朝。
时明也不知道,今天朝会上的事情跟他有什么关係,但既然老朱派人来通知,他也不好不给便宜老丈人面子。
虽然这几天发生的事太多太大,他也不敢隨意瞎哗哗,但如果事不关己,来这里凑凑热闹,吃吃瓜,他也是愿意的。
只是这早朝时间实在太阴间,完全把他们当牛马,搞得他昨晚都不敢去赵敏那里浪,只能乖乖在家里等待。
时明穿著緋袍,悄悄站在武將末位,在这洪武时期,武將其实是要比文官强势的,时明自然不介意穿麒麟緋袍。
朝会一开始,锦衣卫指挥史就直接对老朱呈上昨天审讯胡惟庸的口供,另外还有几份来自涂节,陈寧,赵庸等人的。
其实胡惟庸一开始是不愿意交待的,因为他还不想死,但在老朱去了趟詔狱之后,胡惟庸就知道,不交待也没用了。
老朱只看了几眼,便怒哼一声,將这些口供砸下御阶,朝满朝文武喝道:“来来来,你们都看看,真是咱的好臣子啊!一个个拿著咱给的俸禄,不思回报朝廷,居然想著害咱的太子—”
老朱这话一出来,顿时便让满朝文武若寒蝉,一个个悄摸摸看向太子標,
谋害太子,这罪名太大了。
虽然他们心中没什么鬼,心中有鬼的,昨天基本上就已经被锦衣卫抓进詔狱了。但这时候,他们也不敢太过理直气壮,毕竟真要查起来,谁的屁股又能干净到哪去。
也就时明觉得自己屁股挺乾净,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瞧著那些文臣武將们一个个像鵪鶉一样,甚是好笑。
见大家都不说话,老朱扫了眾臣一眼,直接宣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