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央行开张,得参他一本啊!
刚入三月下旬,大明央行,正式开业。
当天便有不少商人过来,想换张新款宝钞,一睹为快。
这些天下来,那些勛贵子弟跟国子学术算班学子,在这应天府城发传单,满城宣传新款大明宝钞。
有些甚至拿著新款宝钞,当著百姓的面,指给他们看,顺便指点他们,新款宝钞有哪些防偽標识。
许多商人在看到这款新宝钞时,都不由被其吸引。
相比这款新宝钞,以前的老款宝钞,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简直就跟乞写装似的,完全可以弃之如履。
“让让,让让———“”
此时,李景隆非常骚包地站在一辆马车面前,在其面前,有护卫朝著围在央行营业厅外看热闹的百姓叫。
而在其后面,还跟著几辆马车,上面放著几个箱子。
大子標跟时明,以及朱老四他们,站在二楼穿前看著。
一楼的办事大厅里,十几个接待窗口里面,一群国子学算学班学子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大厅里,十几个带刀护卫,默默站在四周,维持著秩序,让进门的人排好队伍,一个个慢慢来。
但在某个接待窗口,此时却有人叫道:“什么兑换新钞还要缴纳手续费你们怎么不去抢”
负责接待这人的铁鉉,很耐心地给这胖大步解释起来,“兑换一百贯,只需五十文手续费,这是央行的规定。原本是需要一百文的,因为新款宝钞的造价就是一百文一张,
但..”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颳来的啊!你们这是在抢劫!”那胖大叔直接打断了铁鉉的解释,继续大声叫。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后面有人不耐烦地叫道:“你换不换不换就让开,我们还在等著呢!一万贯就收五贯手续费,你还哗哗啥差那点钱”
对一些抠门的人来说,別说是五贯,就是五文钱,都能要他命似的。但对大多数富人而言,他们还真不差这点,特別是当著这么多人的面,如果不是老抠的话,多数都会忍下来的。
还是铁鉉比较有耐心,继续解释道:“朝廷已经准备看手改革宝钞,这新宝钞就是一次试水。不论是宝钞的造价,还是我们这些办事人员的薪俸,都远远超过这些手续费用,
朝廷还在持续往里贴钱,还请大家担待一二。如果不愿兑换,也可以不换,新旧宝钞在市面上的购买力,其实是一样的,谢谢!”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几个接待窗口,也时有发生,毕竟是从他们兜里往外掏钱,大家不愿意才是正常的。
但好在新款宝钞那鲜艷的色彩,太吸引人眼球了,大多数富人都不差那点手续费,想著赶紧把旧钞全换掉。
相比旧钞,新钞的顏值绝对是顶级的。不论是变色文字,还是水印,以及新钞上的纹理感,都是不小的吸引点。
有些人甚至已经能够想到,新款宝钞既然出来了,那估计那些旧款宝钞,迟早都要被全部替换掉。
既然都要换,早换肯定要比晚换好,毕竟现在拿出去,还能跟人吹嘘一番,顺便装下比。
等时间久了,可就没有装比的机会了。
更何况,现在才是开始,要是將来兑换宝钞太亏,朝廷上调了手续费,现在不换,不是更亏
看到外面陆续有商人用马车拉著箱子朝这边匯聚,太子標不由鬆了口气,“看来大家对新款宝钞的接受程度都蛮高的。”
朱老四笑道:“只要不傻,他们没有道理不兑换吧!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那点手续费用。”
时明笑道:“一万贯才收取五贯手续费,他们会愿意的。”
確实如时明所说,在那些接待人员的解释下,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兑换,即便有些人不情不愿,嘴里骂骂咧咧,但最终还是选择兑换。不换不行,会被周围的人耻笑的。
因为能在这时候走进来兑换的,大多都是富人,
普通人想要赞下一百贯,可不是件容易之事。即便真的攒下来了,他们也不会拿来兑换成新钞,因为使用的时候,依旧还是要被解成零散的一贯一贯宝钞,换不换都无所谓。
但那些富人就不同了,一百贯对他们来说,就是小钱。
更让大家更加满意的是,只要是宝钞,不论多旧,多破,只要能確认这就是真的旧钞,央行都愿意给大家兑换。
这让原本那些担忧破损的旧钞没法兑换的人,欣喜若狂。
此时,李景隆让家中下人在外面排队,他则摇著摺扇,径直进入办事大厅,並朝楼上喊道:“明哥,听说央行准备过段时间就开办存储业务,还有利息可拿,我要存钱啊明哥!”
“叫姑父!”
时明的身影出现在二楼的楼梯口。
底下眾人闻言,都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对他们这些富人来说,红楼背后的东家李景隆,以及时明这位长乐侯,就没有不认识的。
大家都知道,以前李景隆都叫时明『明哥”的,可现在,时明娶了老朱的女儿,李景隆再叫『明哥”,確实就有点不合適了。
李景隆轻咳了下,笑道:“姑父,央行的存储业务,是不是真的啊!我今天可是带了一百万贯过来的,利息是多少啊”
“上来再说!”时明说了句,转身消失。
此时,有人跑到李景隆身边,一把揽住他的肩膀,“李兄,等等啊!你说的存储业务,是怎么回事”
“哦!很简单啊!据明哥,就是我姑父说,央行將会开办存储业务,就是大家將钱存进这个央行,央行给大家算利息。”
眾人闻言,都不由露出狐疑之色。因为这会的钱庄,你往人家那存钱,还得给人家保护费呢!
结果央行这边,居然会给大家算利息,怎么看都有点假啊!
不懂就问,“为何呀央行为大家保存钱財,不收费用,反而还给大家利息央行不怕亏本吗”
“亏啥呀!你们把钱存进来,缺钱做生意的人,难道不会来这里借钱吗你们的利息,就是从借钱之人那里来的。”
有人轻笑,“央行可以往外借钱,我们不也可以往外借吗”
“你自己往外借,要是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怎么办”有人真的反驳,不愿这人瞎瑟。
有人道:“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利息是多少啊”
李景隆摇头,“我也不知啊!之前听了一嘴,好像是存三年是百分之三还是多少,也就是一万贯存进来,一年三百贯,三年九百贯———“
“这,这利息也太低了吧!”
李景隆无语,“你可別拿九出十三归这种高利贷比。我一百万贯存进来,三年尽赚九万贯,吃不完,完全吃不完!”
有人闻言,暗骂一句:麻的,暴发户啊!
要是家有百万贯,就算没有这利息,放家里,也同样几代人都吃不完好吧!
此时,一个青年走了过来,伸手揽住李景隆的肩膀,“九江兄弟,走,我陪你一块上楼,咱们找长乐侯聊聊。”
李景隆扭头看了这青年一眼,笑道:“原来是沈兄,不知沈兄这次带了多少钱过来兑换”
“不多不多,走,咱们楼上说!”
此人正是沈氏的沈经,他可不敢像李景隆这样大胆,敢当眾大声说自己带了一百万贯过来,財不露白啊!
当然,身为曹国公府世子,就算露了財,也没有多少贼人敢惦记就是了,谁敢去抢国公府
更何况,人家还是老朱的外甥孙,太子標的侄儿。
什么是顶级权贵这就是!
没多久,李景隆跟沈经便上了楼,楼下那些办完事情的富人也没有走,都在楼梯口处等待,想听一些关於存储业务的消息。
要是央行真准备开办存储业务,他们也不介意存点进去。
如果是真金白银,他们自然不介意放在家里。
但这宝钞,要不是这新钞看起来確实挺漂亮,他们还真担心这玩意在家里放久了,会不会被虫蛀,会不会腐烂掉。
楼上,沈经一进门,就看到太子標跟朱老四他们几个皇子。
一时间,顿时有些腿肚子发颤,赶紧行礼。
太子標摆了摆手,时明则是笑看著这位沈家公子,“沈公子怎么有空过来快来坐吧!”
上次时明让人往北平那边运纺纱机,找的正是他的门路。
而上楼来的李景隆,反而不像在楼下那样活跃了,搞得沈经不由朝他扫了他几眼,仿佛在说:哥们你倒是问啊!
结果李景隆却笑了起来,“其实我知道存储业务这事,利息也知道,我之前那么问,
就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
沈经愣了下,好奇问:“为何呀”
此时,太子標跟朱老四也坐了过来,时明给他们泡茶。
李景隆哈哈笑道:“主意是明哥出的,他说將来开办存储业务的时候,我们主动让他们存钱,估计愿意的人不会太多。正所谓上赶子的不是买卖,他们肯定担忧钱存进来,会不会安全。但经我这么一闹,肯定就会有不少人为之心动。”
沈经有些哭笑不得,“所以你们就演了这一齣戏然后我傻傻的就上当了”
时明將一杯茶放到他面前,笑道:“也不能说傻或上当,只能说,都是缘分。”
眾人闻言,不由哈哈大笑。
时明端起茶来,朝他示意了下,毗溜了口,道:“之前劳你们沈氏帮忙,我才能找到几千架纺纱机,运往北平那边。所以这次的事情就跟你直说了,我们需要一笔钱,一笔很大的钱”
沈经唇角微扬,“侯爷说的是城南那边,你们红楼掌柜方勇最近在做的事吧!其实我今天过来,除了兑换宝钞之外,就是来探探侯爷的口风,看有没有机会跟在侯爷后面发点財。”
时明微笑道:“那边的投入会很大,我们不仅准备建一座大型商城,还要做商业一条街,小吃一条街,以及住宅区,你愿意跟著我们投资,我们自然不会拒绝。”
沈经闻言,不由心头火热,知道之前帮助时明,没有帮错。
时明笑道:“如果是其他人,我肯定会拿几个店面忽悠一下对方,但沈兄曾经帮过我,我自然不能坑你,就是不知沈兄这次准备了多少资金”
“不是很多,七十万贯左右。”沈氏矜持道。
嗯,对沈氏来说,確实有资格说七十万贯不是很多。
但对寻常人而言,別说是七十万贯,就是一万贯,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毕竟普通人干一天活,也就二三十文工钱。
更何况,在时明这位財神爷面前,沈经也確实不敢囂张。
时明微微点头,说:“这次我们准备的这个工程,粗略估算下来,至少要一千万贯,
所以,你再加三十万贯,占一成吧!”
沈经闻言,不由悄悄倒抽一口冷气,然后小心翼翼问:“侯爷,我方便问一下,你们的准备的工程是什么工程吗”
原本他以为自已这七十万贯,不说一条街,半条街建下来总没问题了吧!结果对方一开口就跟他来了个千万贯。
什么生意需要这么多投资啊!也太嚇人了。
时明朝李景隆示意了下,然后这傢伙就从旁边掏出一副应天府的地图,时明便在地图上比划起来。
小半个时辰后,沈经带著像是醉酒后微薰状態离开。
送他下楼的李景隆,又被等在
李景隆轻咳了下,回头朝楼上看了眼,低声道:“这个业务暂时不会开办,估计要等到下半年。不过我倒是知道,长乐侯准备在城南建个商城,周围还有商业一条街跟小吃一条街,你们要是想要弄些商铺之类的,倒是可以直接找他预定。”
於是,在李景隆这个『大嘴巴”的宣传下,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应天府乱飞起来。
一些朝臣听到这消息,顿时就牙疼起来。
堂堂侯爷,当朝駙马,一心钻进钱眼里去了吧这是陛下知道这事吗知道也不行,
得参他一本啊!朝臣怎能经商呢
刚入三月下旬,大明央行,正式开业。
当天便有不少商人过来,想换张新款宝钞,一睹为快。
这些天下来,那些勛贵子弟跟国子学术算班学子,在这应天府城发传单,满城宣传新款大明宝钞。
有些甚至拿著新款宝钞,当著百姓的面,指给他们看,顺便指点他们,新款宝钞有哪些防偽標识。
许多商人在看到这款新宝钞时,都不由被其吸引。
相比这款新宝钞,以前的老款宝钞,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简直就跟乞写装似的,完全可以弃之如履。
“让让,让让———“”
此时,李景隆非常骚包地站在一辆马车面前,在其面前,有护卫朝著围在央行营业厅外看热闹的百姓叫。
而在其后面,还跟著几辆马车,上面放著几个箱子。
大子標跟时明,以及朱老四他们,站在二楼穿前看著。
一楼的办事大厅里,十几个接待窗口里面,一群国子学算学班学子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大厅里,十几个带刀护卫,默默站在四周,维持著秩序,让进门的人排好队伍,一个个慢慢来。
但在某个接待窗口,此时却有人叫道:“什么兑换新钞还要缴纳手续费你们怎么不去抢”
负责接待这人的铁鉉,很耐心地给这胖大步解释起来,“兑换一百贯,只需五十文手续费,这是央行的规定。原本是需要一百文的,因为新款宝钞的造价就是一百文一张,
但..”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颳来的啊!你们这是在抢劫!”那胖大叔直接打断了铁鉉的解释,继续大声叫。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后面有人不耐烦地叫道:“你换不换不换就让开,我们还在等著呢!一万贯就收五贯手续费,你还哗哗啥差那点钱”
对一些抠门的人来说,別说是五贯,就是五文钱,都能要他命似的。但对大多数富人而言,他们还真不差这点,特別是当著这么多人的面,如果不是老抠的话,多数都会忍下来的。
还是铁鉉比较有耐心,继续解释道:“朝廷已经准备看手改革宝钞,这新宝钞就是一次试水。不论是宝钞的造价,还是我们这些办事人员的薪俸,都远远超过这些手续费用,
朝廷还在持续往里贴钱,还请大家担待一二。如果不愿兑换,也可以不换,新旧宝钞在市面上的购买力,其实是一样的,谢谢!”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几个接待窗口,也时有发生,毕竟是从他们兜里往外掏钱,大家不愿意才是正常的。
但好在新款宝钞那鲜艷的色彩,太吸引人眼球了,大多数富人都不差那点手续费,想著赶紧把旧钞全换掉。
相比旧钞,新钞的顏值绝对是顶级的。不论是变色文字,还是水印,以及新钞上的纹理感,都是不小的吸引点。
有些人甚至已经能够想到,新款宝钞既然出来了,那估计那些旧款宝钞,迟早都要被全部替换掉。
既然都要换,早换肯定要比晚换好,毕竟现在拿出去,还能跟人吹嘘一番,顺便装下比。
等时间久了,可就没有装比的机会了。
更何况,现在才是开始,要是將来兑换宝钞太亏,朝廷上调了手续费,现在不换,不是更亏
看到外面陆续有商人用马车拉著箱子朝这边匯聚,太子標不由鬆了口气,“看来大家对新款宝钞的接受程度都蛮高的。”
朱老四笑道:“只要不傻,他们没有道理不兑换吧!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那点手续费用。”
时明笑道:“一万贯才收取五贯手续费,他们会愿意的。”
確实如时明所说,在那些接待人员的解释下,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兑换,即便有些人不情不愿,嘴里骂骂咧咧,但最终还是选择兑换。不换不行,会被周围的人耻笑的。
因为能在这时候走进来兑换的,大多都是富人,
普通人想要赞下一百贯,可不是件容易之事。即便真的攒下来了,他们也不会拿来兑换成新钞,因为使用的时候,依旧还是要被解成零散的一贯一贯宝钞,换不换都无所谓。
但那些富人就不同了,一百贯对他们来说,就是小钱。
更让大家更加满意的是,只要是宝钞,不论多旧,多破,只要能確认这就是真的旧钞,央行都愿意给大家兑换。
这让原本那些担忧破损的旧钞没法兑换的人,欣喜若狂。
此时,李景隆让家中下人在外面排队,他则摇著摺扇,径直进入办事大厅,並朝楼上喊道:“明哥,听说央行准备过段时间就开办存储业务,还有利息可拿,我要存钱啊明哥!”
“叫姑父!”
时明的身影出现在二楼的楼梯口。
底下眾人闻言,都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对他们这些富人来说,红楼背后的东家李景隆,以及时明这位长乐侯,就没有不认识的。
大家都知道,以前李景隆都叫时明『明哥”的,可现在,时明娶了老朱的女儿,李景隆再叫『明哥”,確实就有点不合適了。
李景隆轻咳了下,笑道:“姑父,央行的存储业务,是不是真的啊!我今天可是带了一百万贯过来的,利息是多少啊”
“上来再说!”时明说了句,转身消失。
此时,有人跑到李景隆身边,一把揽住他的肩膀,“李兄,等等啊!你说的存储业务,是怎么回事”
“哦!很简单啊!据明哥,就是我姑父说,央行將会开办存储业务,就是大家將钱存进这个央行,央行给大家算利息。”
眾人闻言,都不由露出狐疑之色。因为这会的钱庄,你往人家那存钱,还得给人家保护费呢!
结果央行这边,居然会给大家算利息,怎么看都有点假啊!
不懂就问,“为何呀央行为大家保存钱財,不收费用,反而还给大家利息央行不怕亏本吗”
“亏啥呀!你们把钱存进来,缺钱做生意的人,难道不会来这里借钱吗你们的利息,就是从借钱之人那里来的。”
有人轻笑,“央行可以往外借钱,我们不也可以往外借吗”
“你自己往外借,要是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怎么办”有人真的反驳,不愿这人瞎瑟。
有人道:“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利息是多少啊”
李景隆摇头,“我也不知啊!之前听了一嘴,好像是存三年是百分之三还是多少,也就是一万贯存进来,一年三百贯,三年九百贯———“
“这,这利息也太低了吧!”
李景隆无语,“你可別拿九出十三归这种高利贷比。我一百万贯存进来,三年尽赚九万贯,吃不完,完全吃不完!”
有人闻言,暗骂一句:麻的,暴发户啊!
要是家有百万贯,就算没有这利息,放家里,也同样几代人都吃不完好吧!
此时,一个青年走了过来,伸手揽住李景隆的肩膀,“九江兄弟,走,我陪你一块上楼,咱们找长乐侯聊聊。”
李景隆扭头看了这青年一眼,笑道:“原来是沈兄,不知沈兄这次带了多少钱过来兑换”
“不多不多,走,咱们楼上说!”
此人正是沈氏的沈经,他可不敢像李景隆这样大胆,敢当眾大声说自己带了一百万贯过来,財不露白啊!
当然,身为曹国公府世子,就算露了財,也没有多少贼人敢惦记就是了,谁敢去抢国公府
更何况,人家还是老朱的外甥孙,太子標的侄儿。
什么是顶级权贵这就是!
没多久,李景隆跟沈经便上了楼,楼下那些办完事情的富人也没有走,都在楼梯口处等待,想听一些关於存储业务的消息。
要是央行真准备开办存储业务,他们也不介意存点进去。
如果是真金白银,他们自然不介意放在家里。
但这宝钞,要不是这新钞看起来確实挺漂亮,他们还真担心这玩意在家里放久了,会不会被虫蛀,会不会腐烂掉。
楼上,沈经一进门,就看到太子標跟朱老四他们几个皇子。
一时间,顿时有些腿肚子发颤,赶紧行礼。
太子標摆了摆手,时明则是笑看著这位沈家公子,“沈公子怎么有空过来快来坐吧!”
上次时明让人往北平那边运纺纱机,找的正是他的门路。
而上楼来的李景隆,反而不像在楼下那样活跃了,搞得沈经不由朝他扫了他几眼,仿佛在说:哥们你倒是问啊!
结果李景隆却笑了起来,“其实我知道存储业务这事,利息也知道,我之前那么问,
就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
沈经愣了下,好奇问:“为何呀”
此时,太子標跟朱老四也坐了过来,时明给他们泡茶。
李景隆哈哈笑道:“主意是明哥出的,他说將来开办存储业务的时候,我们主动让他们存钱,估计愿意的人不会太多。正所谓上赶子的不是买卖,他们肯定担忧钱存进来,会不会安全。但经我这么一闹,肯定就会有不少人为之心动。”
沈经有些哭笑不得,“所以你们就演了这一齣戏然后我傻傻的就上当了”
时明將一杯茶放到他面前,笑道:“也不能说傻或上当,只能说,都是缘分。”
眾人闻言,不由哈哈大笑。
时明端起茶来,朝他示意了下,毗溜了口,道:“之前劳你们沈氏帮忙,我才能找到几千架纺纱机,运往北平那边。所以这次的事情就跟你直说了,我们需要一笔钱,一笔很大的钱”
沈经唇角微扬,“侯爷说的是城南那边,你们红楼掌柜方勇最近在做的事吧!其实我今天过来,除了兑换宝钞之外,就是来探探侯爷的口风,看有没有机会跟在侯爷后面发点財。”
时明微笑道:“那边的投入会很大,我们不仅准备建一座大型商城,还要做商业一条街,小吃一条街,以及住宅区,你愿意跟著我们投资,我们自然不会拒绝。”
沈经闻言,不由心头火热,知道之前帮助时明,没有帮错。
时明笑道:“如果是其他人,我肯定会拿几个店面忽悠一下对方,但沈兄曾经帮过我,我自然不能坑你,就是不知沈兄这次准备了多少资金”
“不是很多,七十万贯左右。”沈氏矜持道。
嗯,对沈氏来说,確实有资格说七十万贯不是很多。
但对寻常人而言,別说是七十万贯,就是一万贯,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毕竟普通人干一天活,也就二三十文工钱。
更何况,在时明这位財神爷面前,沈经也確实不敢囂张。
时明微微点头,说:“这次我们准备的这个工程,粗略估算下来,至少要一千万贯,
所以,你再加三十万贯,占一成吧!”
沈经闻言,不由悄悄倒抽一口冷气,然后小心翼翼问:“侯爷,我方便问一下,你们的准备的工程是什么工程吗”
原本他以为自已这七十万贯,不说一条街,半条街建下来总没问题了吧!结果对方一开口就跟他来了个千万贯。
什么生意需要这么多投资啊!也太嚇人了。
时明朝李景隆示意了下,然后这傢伙就从旁边掏出一副应天府的地图,时明便在地图上比划起来。
小半个时辰后,沈经带著像是醉酒后微薰状態离开。
送他下楼的李景隆,又被等在
李景隆轻咳了下,回头朝楼上看了眼,低声道:“这个业务暂时不会开办,估计要等到下半年。不过我倒是知道,长乐侯准备在城南建个商城,周围还有商业一条街跟小吃一条街,你们要是想要弄些商铺之类的,倒是可以直接找他预定。”
於是,在李景隆这个『大嘴巴”的宣传下,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应天府乱飞起来。
一些朝臣听到这消息,顿时就牙疼起来。
堂堂侯爷,当朝駙马,一心钻进钱眼里去了吧这是陛下知道这事吗知道也不行,
得参他一本啊!朝臣怎能经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