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Cut,Good。-《美娱:从饰演小海狸开始》

  第16章 cut,good。

  和正常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生活一般都会困难一点,但只要心有阳光,那就必会遇到诗与远方,嘶……这话好像有点太文艺了

  由于伊莎贝拉的学识没有问题,且薇薇安同意她自学,因此在看完她的试卷后,剧组便把申请自学的情况表交到了监管机构。教育部门第二天就来核实了,重新做了两份卷、样样都能拿满分的事实让她收获了自学许可。当然,离开前,对方也表示,他们会定期核查伊莎贝拉的自学情况,如果发现她有明显退步,那她就只能重回课堂了。

  小小的一张证,让伊莎贝拉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不管她如何优秀,在剧组也是坐小孩那桌的,但现在……好吧,她坐的依旧是小孩那桌,可生活却轻松了不少。

  比如说,不用补课后,伊莎贝拉的一天是这样的:

  七点起床,八点出门,九点半前抵达片场,十点准时进入开茶话会的大屋子。

  正式开拍前,工作日每天上午的十点到十二点,小演员们都会在这集合。

  最开始,哥伦布召集大伙的目的是增进感情,但之后就变成满足好奇了,在等他讲完剧本和原著的差异后,拍摄时的特别注意又被他提上了叮嘱日程。

  不过,这里的注意事项讲的不是剧组的规章制度,不是什么正式开机后,孩子们要克制自己,不要大声喧哗,而是hp的小说在各个国家出版时用词是不一样的。

  例如《哈1》,在英国出版时的名字是《哈利波特与哲学石(philosophys)》,在美国出版时名字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sorcerers)》;

  柠檬这玩意在英国书里叫‘sherbet leon’,但在美国叫‘leon drop’;

  烤土豆在英国叫做‘jacket potato’,但在美国叫‘baked potato’……

  如果电影的受众是成年人,那这些差异是可以忽略的,因为大人是看得懂的。

  但hp是young adult,当英国的孩子看惯了哲学石、美国的孩子看惯了魔法石后,电影里的用词就必须做出区分,若是不然,不了解的群体是会出戏的。

  手法也简单,以往,好莱坞最常用的规避手段就是配音,把英国版的全部配成哲学石,把美国版的全部配成魔法石,这就ok了,但,hp不按常理来,所有的差异镜头都要实拍。

  没错,hp剧组里的特别注意事项指的是涉及差异用词的镜头全部都要拍!两!条!

  听到这个操作后,伊莎贝拉整个人都懵了。

  这不仅是因为她前世听过hp的‘差异论’,但她以为是配音解决的,更是因为这种做法太夸张了,出现一个差异镜头就要拍上两个版本这是什么离谱手笔啊

  克里斯哥伦布也给出了实拍理由:

  1、是尊重所有粉丝的生活习惯。

  2、是hp是现场收音的,让孩子配音真不如实拍,很多孩子录音时是找不到感觉的。

  实话实说,这两个理由很合理,但伊莎贝拉听完后还是有些无语。

  对于这种土豪行为,她只想说,华纳还是太有钱了。

  然后——

  亲!

  你钱要是多的不完那就给我涨点片酬啊!

  三十万真的太少了,你给我涨个三千万我就收手怎么样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需要细说,英语真的冗杂且繁琐,只讲单词不给图片有的时候成年人都难以理解,所以,注意事项的讲述过程就变得非常漫长。

  不过,这不妨碍大伙到点下班。

  再等时间来到下午……

  随着妆造的确认,孩子们的下午其实就没啥事了。

  一点开始直接补课,四点之后自由活动。

  和进组的头几天相比,大伙的确是轻松了不少,但……

  由于伊莎贝拉可以自学,所以,吃完午饭,和大伙聊了聊天,等他们都去上课后,她便和老妈回家了,若是不堵车,她甚至能在两点之前踏进家门。

  有一说一,每当她潇洒的提前离场时,她都能够感受到,身后,有无数怨气不断汇聚。

  这不合群的行为真的太遭人恨了!

  为了不被大伙‘念叨’,走读少女也会时不时地给大家带点小东西。

  今天送蛋糕,明天买烘焙,后天少爷喜欢的歌手发专了我也可以帮你买嘛……

  主打的就是一个用钞能力收买人心。

  等大伙发现,伊莎贝拉的早退能给他们带去不少便利……因为很多人驻组之后就不离开了嘛,没过几天,大伙对伊莎贝拉的称呼就都变了。

  初次见面时,她是大伙眼里的‘偷跑女王’;

  配合哥伦布做完找不同的游戏后,大家亲切的叫她‘伊莎’;

  不用上课时,人们喜欢称她为‘组里那个恶魔学霸’;

  而现在,只要有人求她办事,那起手就是——

  “海伍德小姐在吗”

  “有事”

  “请问你能帮我做个作业吗”

  “滚!”

  “噢伊莎真的是太让我伤心了”

  “鲁伯特,收起你那阴阳怪气的嘴脸,不然我就把你的作业塞你嘴里了!”

  “哈哈哈——”周围人笑成一团。

  而鲁伯特

  “oh!sxxt!鲁伯特!把你的破本子给我拿开!”

  他把自己的作业本和少爷的偷换了。

  他真不喜欢写作业。

  下班后,甭管几点到家,伊莎贝拉都会雷打不动的练两小时的钢琴,保持一下乐感。

  接着看看音乐方面的书籍,这是她喜欢的东西。

  或者扫一扫老姐的课本,她要自由。

  傍晚六点,她会和老妈姐姐共进晚餐,然后回房上网。

  去雅虎了解一下时政新闻,以免和社会脱节,最近世界上的大事是悉尼奥运会开赛了。

  大概看到八点左右,她便会洗漱上床。

  当然,不直接睡觉啊,而是靠在床头看上一部电影。

  这还是和玛吉史密斯之前说的那样,积累……

  演艺圈想红靠的的确是命,但想要长红,又怎么可能没有付出呢

  你再有才能比卡梅隆有才吗

  人家的影史第一是了十年磨出来的!

  你再有才能比斯皮尔伯格有才吗

  人家从初摸摄影机到拍出《大白鲨》足足走了十八年!

  从表面上看,伊莎贝拉每一天的生活都挺工整的,甚至有些无趣,但她自己则觉得,不断提升的每一天都挺充实的,而这种悠闲在9月29日戛然而止,因为hp正式开机了。

  29日这天,阳光明媚。

  剧组在利维斯登搞了一个小型的开机仪式,没请媒体,就是制片人大卫海曼、原著作者j.k.罗琳、电影导演克里斯哥伦布简单讲个话,预祝电影能够顺利完成,就完了。

  并且,开机第一天导演也没给孩童组的演员排戏,而是让成年组的教授们给大伙打了个样,讨个好彩头嘛,如果第一天就疯狂ng,那所有人的心情都会不好。

  在等孩子们以为,第二天就会轮到自己时,诶

  第二天他们出差了

  剧组离开了利维斯登,前往了两百英里外的北约克郡。

  这儿的戈斯兰火车站才是孩童组第一场戏的拍摄点。

  只要是了解影视制作的都知道,没有哪部影视剧会按照剧情发展拍摄的,今天拍啥明天拍啥那都是根据演员的档期、取景地的开放时限等众多因素决定的。

  像10月1、2、3日,戈斯兰火车站会为他们特意清场,那他们自然就来这边拍了。

  而今日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拍摄hp第一部的结尾,学年结束,孩子回家。

  具体的剧情是这样的:

  在离开霍格沃茨的火车站上,哈利将海德薇交给了工作人员,让他们帮忙放置,然后和赫敏、罗恩一道登上火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突然瞧见了送别的海格,赫敏和他招手,哈利则是暂缓登车,一脸兴奋的跑过去和他道别。这期间两人会有一大段的对话,然后海格让哈利上车,在他的祝福和送别下,火车越行越远。

  整个剧情在剧本里的标注时长差不多有两分半,机位变化则是三十二次,比较复杂,而在导演克里斯哥伦布的指挥下,第一个镜头,他就给到了三人组的群像。

  “丹尼尔,待会喊a后,你要把手里的海德薇交给这个列车员,然后转身上车,而在丹尼尔递送海德薇的同时,伊莎、鲁伯特,你们两个就要往回走了。”

  “我们的上车顺序是罗恩第一个上,他没有瞧见海格。”

  “赫敏第二个上,她正好瞧见海格然后打了个招呼,接着海格挥手回应。”

  “哈利第三个上,他没有瞧见赫敏冲海格挥手,以为海格是在喊自己,于是停下脚步,他的犹豫让赫敏回过了头,喊他上车,然后哈利说等等,接着小跑过去找了海格。”

  “当哈利跑出镜头时,这一段就可以结束了。”

  “我说完了,你们有问题吗”

  伊莎贝拉没有拍过戏,所以她不知道哥伦布的讲戏行为是不是业内常态。

  但她清楚,当哥伦布挥舞着手里的剧本,亲自在火车旁分饰三角,通过语言加肢体的方式把要拍的戏份演出来后,她便在第一时间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了。

  又或者说,在她看来,这么细致的讲解会让电影的拍摄变得十分简单。

  饭都已经喂到你嘴边了,这不张嘴就行了嘛!

  so easy!

  丹尼尔和鲁伯特的想法也差不多,so,三人直接就点起了头。

  随着他们的确认,哥伦布也双手一拍,让他们先演一次。

  只听咔哒声响,打板声的出现让三人动了起来,跟着导演的讲述走起了戏。

  哈利将装着海德薇的笼子递给了列车员,递送的那个瞬间,罗恩和赫敏也转过了身。

  由于装行李的车厢和他们乘坐的车厢是贴着的,所以他们没迈两步就登车了,而就在罗恩先上,赫敏朝着哥伦布所在的方向招手,将其当成海格时,完成表演的伊莎贝拉刚想紧随罗恩上车呢,她便发现与她对视的哥伦布摇起了头……

  “咔——”

  哥伦布喊了停。

  “你们先站着别动。”

  他指挥道:“伊莎、鲁伯特,你们回头。”

  两人疑惑转身,六目相交……好好好,装行李的车厢和他们乘坐的车厢拢共只有四个身位的距离,然后呢他们三人之间竟然空出了一个宇宙。

  即便哥伦布啥也没说,他们也明白自己出画了。

  而这种不协调……

  简直就是各演各的代表。

  三人脸上涌起尴尬,哥伦布则笑着道:

  “没关系,你们三个是第一次合作,彼此之间还不熟悉,多来几次就行了。”

  三人好过了一点,同时道了声抱歉,继续再来了一遍,然后……

  “cut。”

  依旧是没上车,依旧是挥手时,哥伦布再一次的喊了咔。

  这回,还没等他开口呢,三人便已经发现问题了。

  虽然三人这次同框了,但鲁伯特和伊莎贝拉走慢了,丹尼尔走快了。

  四个身位的距离,他们了三秒都没走到,这使得哈利在他们的身后踱起了步。

  若是非要形容,此刻的他们有点像在食堂打饭。

  前面的人磨磨唧唧选择困难,后面的人可不就摇摇晃摇停滞不前了

  所以……

  “再来。”

  哥伦布笑着摆手。

  大伙又连试了几次。

  就算三人已经在努力的关注彼此了,但他们依旧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no good——

  不是鲁伯特和伊莎贝拉走快了,丹尼尔想要上赶,步子迈的大了点,直接就不协调了;

  就是鲁伯特和伊莎贝拉正常走,丹尼尔转身快了,差点和伊莎贝拉撞个满怀。

  不是三人配合正常,但因为太关注彼此了,举止很是尴尬,非常生硬;

  就是三人终于默契了一把,但以为过了时,伊莎贝拉忘记说词了。

  以上行为让片场大伙忍俊不禁,所有人都发现了,他们默契几乎为零……

  而这样是拍不了的。

  “okay,okay,歇一会儿,我们聊一下。”

  实话实说,哥伦布的心态是蛮好的,就算是这样他也没有生气。

  将三人喊到休息区,刚拍就卡的事实让三人有些沮丧。

  哥伦布却没有纠结这些东西,“你们有人能给我分析一下刚刚到底是什么情况吗”

  三人面面相觑,对视几眼,丹尼尔和鲁伯特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在了伊莎贝拉身上。

  他们渴望这个在过去数周里无所不能的家伙能拯救自己,而伊莎贝拉……

  她其实也没有头绪。

  “很抱歉,导演,我不知道。”

  她摇起了头。

  ‘噢——’

  丹尼尔和鲁伯特有点小失望。

  伊莎贝拉可是剧组公认的才女啊!她都不知道,那他们……

  不爆炸了

  ‘千万别问我!千万别问我!千万别问我!’

  两人在心里默默祷告。

  鸵鸟般的行为被哥伦布净收眼底,遂了他们的愿,保持微笑,道:“如果你们没有头绪的话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提示,伊莎,丹尼尔,鲁伯特,你们刚刚的表演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你们将我描述的内容都演出来了。但你们配合在一起后,就有些不协调了。”

  “并且,这个不协调还不是你们不关注彼此,而是……其他……”

  “所以,是什么呢”

  丹尼尔和鲁伯特觉得自己快要被绕晕了。

  因为在他们眼里,拍戏时连续ng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演好。

  可现在,哥伦布说他们演的没问题,并且,不和谐的原因还不是彼此漠视。

  你确认你这句话不是在左右脑互搏

  而在他们默默吐槽时,伊莎贝拉倒是问哥伦布要起了剧本,这不是说她已经明白了哥伦布的意思,而是当哥伦布说他们模仿的没问题时,他们的问题就不在表演上。

  那问题就只能出在剧本或者说是剧情上咯。

  接过剧本,把两分半的剧情通读一遍。

  然后,伊莎贝拉突然感觉自己的背上似乎有蚂蚁在爬。

  她发现三人犯的错误是什么了——

  刚才,哥伦布的确非常认真的告诉了他们上车这段戏怎么拍。

  也正是因为哥伦布讲的很详细,所以他们三人便没有思考的照抄了。

  是,他们的戏份是很简单,把行李交了然后上车,但三人的心理活动呢

  冇了!

  全都冇了!

  而丢了心理活动后,这段剧情就崩了。

  因为这段剧情是剧本和原著的差异点,是编剧和罗琳商量后特意改的故事结尾。

  在小说里,结尾是所有人回到了国王十字车站的9站台,不是在霍格沃茨告别。

  那在电影里为什么要这么设定呢

  先前在讲差异时,哥伦布就说过,这是因为小说最后有德思礼一家的出镜,而他们是孩子们讨厌的家伙,因此,在一部合家欢的商业电影里,恶心人的画面能少出现就少出现。

  既然电影最后,大家想体现的是温馨,那么伊莎贝拉便觉得自己看明白了上车的顺序。

  剧本里之所以要让罗恩先走,赫敏随后,哈利最末,是因为哈利要和海格打招呼吗

  当然。

  有这个原因。

  可问题是,三人一起待在站台上就不能和海格打招呼了吗

  这怎么可能啊!

  所以……

  “导演,我想我明白你意思了。”

  “你想说,剧本里的上车顺序是按照角色的情绪来排的,对吗”

  看完剧本,伊莎贝拉发现,整段剧情里有两个小细节被他们忽视了:

  一个,是哈利奔向海格后,两人私聊时,海格会把哈利的全家福交给哈利;

  另一个,则是哈利和海格道别后,上车时,赫敏会询问他回家的感觉。

  这两段讲述让她抬起了头。

  与导演对视——

  “罗恩和赫敏之所以会走在哈利的前面,那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有家,所以,离开霍格沃茨对于他们两个来说意味着即将和亲人重逢。”

  “这个时候的他们,情绪是较为开心的。”

  “尤其是赫敏,她的家庭是幸福的,所以这一段里才会有喊哈利上车的台词。”

  “在她的世界里,哈利应该和自己一样,想要回家。”

  “这也是编剧把她放在中间上车的原因,对吗”

  “但在哈利眼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的父母不在了,霍格沃茨对于他来说才是真正的家,可现在,他需要从一个幸福的家里去一个悲伤的地方”

  “oh——no——这才是他落在最后的原因对吗他不想离开霍格沃茨。”

  “离别对于他来说是有一点难过的。”

  “所以,我们刚刚最大的问题,是没带脑子”

  “因为只要情绪对了,我们的步伐和节奏就会对。”

  “这一段剧情讲得是回家,也是离家。”

  “回家的步伐是轻快的,离家的步伐是悲伤的。”

  言语至此,伊莎贝拉停了下来。

  虽然她的总结非常不好听,但哥伦布却满意的点起了头。

  本色出演不是闭眼瞎演!

  你的形象和角色贴合不代表你的行为符合剧情!

  剧本需要你展现离家时的悲伤,然后你非觉得自己是去度假,那不完犊子了吗

  先前,三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这也正常,因为他们都不能算是专业演员。

  但等三人意识到问题后,豁然开朗的他们便想办法解决了。

  笨人是不会被选中的嘛。

  更别说,丹尼尔本就拍过电影,鲁伯特也演过舞台剧。

  只有伊莎贝拉才是萌萌哒的纯新人。

  重新练了几回,导演终于让摄像开机,接着……

  镜头里,哈利一脸微笑的将海德薇交给了工作人员,但在转身的时候,似是发现分别即将到来他脸上的笑容直接就散了,在此同时,罗恩和赫敏也相继登车。

  罗恩最先上,并且在上车的时候还回头看了眼好友,帮赫敏撑了下车门。

  赫敏紧随其后,但在按住车门之际,她的眼角余光也瞟见了一个高大身影。

  熟悉感觉让她本能偏头,憨厚海格激起了她的笑容,开心扬臂,挥了挥手。

  这是和并肩战斗过的队友离别前的最好问候。

  与此同时,本还失落的哈利也瞧见了海格,就在他驻足停留不知如何是好时,海格对赫敏的回应让他面露欣喜,本能的松开了为赫敏上车时按住压板门的手。

  火车门的回弹令赫敏偏过了头。

  “你不上车”

  “等一下。”

  这声询问对于哈利来说就是助攻。

  没有犹豫,朝着真正的亲人奔了过去。

  “okay”

  哥伦布的声线转了三个弯。

  一把抱住冲过来的丹尼尔,笑着道:“cut——”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