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来四个家长-《诸天幼儿园,小兕子和扶苏是同学》

  “明天。”

  “啥”

  “咳咳咳……”

  “沈园长,你……你没开玩笑”

  “明天”

  “咳咳咳……”

  ……

  听了沈言之的回答,大家反应不一。

  唯一相同的是,所有人都很震惊。

  这么快

  阿斗才刚刚来报到,诸葛亮就来了。

  甚至连嬴稷都有些吃惊差点吐了他爱的折耳根奶茶。

  如果换做別人来,可能大傢伙儿不会有真的大的反应,诸葛亮那就不一样了。

  一个客观事实和他人主观看法里都很聪明的无敌聪明人,谁不想见见。

  “园长,一般幼儿园的活动不都是周末嘛有活动才能有家长来吧。明天也不是周末啊。”李清照疑惑。

  “嗯。

  这不是现在幼儿园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吗

  这几天又来了三个小朋友,媺娖,慈烺和阿斗。

  这么多小朋友,周末出行反而不方便了,周末人多嘛。

  而且我们又不止带小朋友出门,还有家长隨行,那更不方便人挤人了。

  所以以后这种工作日出行的机会应该挺多的,不一定次次都是周末出行了。”

  “原来如此!”大家听了沈言之的解释,也明白了。

  “这次具体是干嘛”苏軾问。

  “我先看看隨行人员是不是真的有诸葛先生哈。”沈言之打开系统界面。

  教职工们:嗯

  刚才不是说了诸葛亮来了吗怎么现在还得確认。

  “园长!原来隨行人员还没有確定”韩信都有些失望了。

  “大差不差,新人保护期啊,最近的隨行人员不都是从刚来的小朋友或者刚来的教职工的时空里选所以我觉得诸葛先生肯定会来。”沈言之胸有成竹地说。

  他打开系统界面后確定了。

  “诸葛先生,孙夫人,崇禎皇帝和崇禎的周皇后。”沈言之把隨行名单说了下。

  “孙尚香啊!我孙尚香玩得贼六!来的孙尚香会扎双马尾吗会扛大炮轰人吗我可以教孙尚香玩孙尚香!”韩信嘿嘿一笑。

  李清照弹了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的脑壳一下。

  “讲礼貌啊!可別孙夫人来了乱说话,阿斗难过怎么办!”

  “我开玩笑的嘛!”韩信挠挠头。

  “照姐,不用管他,等孙夫人来了,你就让阿信开玩笑唄,没事的啊。”刘据拍了拍李清照的肩,还朝著李清照挤眉弄眼,坏笑。

  李清照反应过来了,点点头。

  “啊对对对,阿信,咱俩都是老师,我没资格管你啊,你爱咋咋地。”

  说完,李清照和刘据击掌。

  韩信都懵了。

  这怎么了。

  沈言之看李清照和刘据那坏笑就想到这俩“狼狈为奸”的想法了。

  以孙尚香那脾气,韩信惹得起

  除了关羽,孙尚香怕过谁了

  去招惹她,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啊。

  “你还是別开她玩笑了吧。”沈言之决定还是提醒韩信一下,要是韩信挨揍,也没人能管得住孙尚香啊。

  这次总共来四个家长,沈言之马上就在群里公布消息。

  其他没被选中的家长都羡慕炸了。

  洪武十一年的朱元璋咋咋呼呼的。

  “妹子!!为啥最近隨行人员都是从刚来的人那里选啊!!大孙刚去上学的时候怎么就没隨行活动呢!”

  “行了吧重八,你又不是没去过幼儿园!要我说那些从来就没去过幼儿园的,像扶苏的家长秦王政那样的,不是更惨吗”

  “阿嚏!”秦王嬴政拿著手机打了个喷嚏,赶紧把手机和溜溜球都先放到一边,用扶苏带回来的纸巾擦擦鼻子。

  奇怪了,好端端的,怎么会打喷嚏呢

  其余时空没能接到隨行通知的家长也是各有各的羡慕。

  又只能羡慕了。

  “阿斗真的受宠,虽然亲爹不管,生母早亡,可是有好多人关心他啊,就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

  歷史上连孙夫人这样,敌对阵营被迫嫁给玄德的,都对他那么好,真是个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啊。

  比我们??儿运气好太多了。”刘询看著微信通知感嘆。

  霍光:……

  他感觉刘询在阴阳自己,可是他没有证据。

  而且刘询对他也是確实很敬重,他能说什么

  ……

  崇禎六年。

  浙江,杭州。

  闹市区旁边一个临街闹中取静的大宅子,气氛有些沉重。

  宅子大门上掛著一块写著“郑宅”的大牌匾。

  这几个月来,宅子大门进进出出不同地方的郎中,有浙江本地的,也有別处有名气的名医,让这家人邀请来了。

  今天天气不错,艷阳高照,街头的路边下坐著一些下棋乘凉的老者,还有一些摇著蒲扇乘凉的人。

  这些天,杭州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总离不开郑家。

  那是杭州做蚕丝生意做得最好的布商,做的香云纱、宋锦等布料远销海外。

  这样的大户人家,发生点什么事情,都很容易惹人谈论。

  何况郑家最近这是要出大事了。

  郑家老爷子,刚刚步入甲之年,就突然病危,寻遍名医都治不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离世。

  “听说郑老爷子那几个儿子现在为了爭家產闹得不可开交,也不知道到最后家產会到谁手里。”

  “看吧,有的时候儿子太多也不一定是好的,一旦到了这种时候,爭家產都爭得人头疼。”

  “如果儿子成器也就罢了,就郑老爷子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不管落谁手里,不都一样吗”

  “那可不啊。如果儿子成器,那也就是爭家產的时候爭一爭斗一斗,最后能够夺得家主位置的,那肯定是最聪明的,家族就还有希望。

  可是郑家那些个啊,哎,个个都是败家子。”

  “啊”有个很明显是外地人的人听到这些说不下的人聊的事情,有些好奇了。

  “我不是本地人,我在外地的时候就听说要做蚕丝的郑家。

  那这个郑老爷子也算是个传奇人物了,他怎么在教育孩子的那么失败”

  “哟,你不知道啊”

  听到这个外地人这么问,几个本地人坐到他旁边。

  “啊……你不知道啊其实吧,也不一定是家大业大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的啊。

  有时候大户人家反而更容易养出不成器的孩子呢,那郑家就是。”

  “如何不成器了”外地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