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神童,小小年纪便有著超乎年龄成熟与沉稳。
他何时这般控制不住情绪
前所未有的。
这次是真的受了很大的打击。
这都告假归乡了,他心理受到的衝击有多大可想而知,也难怪能这般失態。
张秀才继续陪儿子喝酒。
张居正酩酊大醉。
这是他活到现在二十九年,第一次这般放肆,这般情绪不受控。
他直接喝晕了过去。
醒来时,已是第三天的早晨了。
张母和王氏在院子里带张敬修和张嗣修玩耍。
妇人温柔的声音,孩童天真开心的笑声传进来,张居正有些恍惚。
这里是他从小长到大的地方,是他的臥室。
明朝秀才有廩膳,即朝廷补贴。
张居正的父亲是个秀才,还在私塾教书。
张居正从小靠著父亲的廩膳和收的束脩,过著还算优渥的生活。
没有生存烦恼的他並没有因此丧失理想,他立志出人头地,身居高位,为大明做更多的事。
可十年官场见闻,还是打击了他。
他看著熟悉的臥房,回忆著少年时怀揣理想的自己,忽然有些恍惚。
现在的他坐到了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想坐到的高位。
可是他真的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了吗
他依旧心怀天下,可是大明的政治环境,没有他施展的空间。
他並不想当官就是一直在政斗。
张居正摇了摇头,决定暂时不去思考这些烦恼。
他穿上鞋袜和衣服出门去。
张敬修和张嗣修首先看到了他。
两个小短腿衝著他跑了过来。
“爹爹~”
“爹~”
张居正想把两个儿子抱起来,蹲下后才发现自己喝得太多,头还有些晕,也使不上力气。
於是只是摸了摸两个儿子的脑袋。
“白圭,你不必烦忧,既然回到家了,就先好好休息。”张母过来安慰。
他已经从张秀才口中得知了张居正如今的烦恼。
张居正点点头。
“你饿了吧娘让厨娘给你做些吃食。”
“不用了娘。”张居正摇摇头。
“我洗漱一下,到外头瞧瞧,看看有什么吃的吧。”
张居正闻著自己一身的酒气,就先去洗漱换了乾净的衣服。
他没让任何人跟著,自己带了个钱袋子就出门去了。
街上行人不是很多。
相比於京师的富庶繁华,江陵还是落后一些。
不过也能看到开门经营的酒肆饭馆,大都是官营。
还有一些小商贩。
“蕨菜,新鲜的蕨菜,一文钱一把。”一名妇女抱著一个两三岁大的孩童在路边叫卖。
张居正觉得这个声音有些熟悉。
看过去,才发现是当年和自己共同考秀才的一个同窗的母亲。
那同窗並没有考上,前些年因为一场水灾被淹死了,留下了他的父母。
后来听说这同窗的父母又生了个闺女,想来就是妇人怀里抱著的那个了。
“这是……白圭……啊不,张大人,张大人!
囡囡,快给张大人问好!”妇人认出了张居正,赶忙叫自己小闺女给张居正打招呼。
她还为自己刚才的口误有些慌。
张居正已经被授庶吉士,又跟在內阁徐大人身边学习,是徐大人的嫡系学生,她怎能还当他是从前那个小少年,唤他作白圭呢
妇人有些慌得发抖,生怕张居正不高兴。
她的小女儿也怯生生给张居正打了个招呼。
张居正看著母女俩都有些害怕他的样子,皱了皱眉。
他从小就立志为大明做更多的事,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
可他竟然变成了让老百姓惧怕的人。
他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吗为何老百姓要如此惧怕他。
“婶子,你这些野菜总共多少钱我都买了。”张居正一点架子都没有,开口就叫婶子。
妇人愣了下,有些受宠若惊。
“张大人,听闻您身体不適才告假归乡,您要注意身体啊。
您若是不嫌弃,这些菜都送给您了,不要钱,就当是民妇的一点心意了。”妇人还是有些战战兢兢。
张居正眉头皱得更紧了。
被老百姓惧怕成这样,他心里真的非常不舒服。
他从荷包里掏出了二十文钱,塞到了囡囡手中。
妇人还想推回来,就是想白送给张居正。
態度坚决,非得让妇人收下这钱。
妇人说这些野菜就值五文钱,如果张居正非得给钱,给五文钱就好。
张居正二话不说,又多掏了十文钱,对妇人说她若是再推,他就会多给钱。
妇人这才收下钱,带著小闺女对张居正千恩万谢。
“ 婶子,如今这是春耕的季节,你家里农活不忙吗怎的出来卖野菜了”张居正问。
妇人听了张居正这问题嘆了口气。
“卖了,田地都卖了。”
“卖了为何卖田地。”张居正又问。
田地可是农户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不得已的情况,农户是不会卖田地的。
“前年发水灾,粮食颗粒无收,家里又没有了余粮,孩子嗷嗷待哺,孩子他爹恰巧又生病了,无钱治病。
你有办法,我们只好把田地卖了,换些粮食和药材,孩子和孩子她爹才活了下来……”妇人边说边嘆气。
张居正眉头又皱了皱。
“你的田地卖给了谁”
“陈员外啊。
发水灾,好多人家里都受灾了,除了那些有钱的员外郎、地主,还有谁有钱啊。
那当然是卖给他们了。”
“嗯……”张居正眉心紧蹙。
刚才来的路上,他看到了陈员外家的房子,那是越来越气派了。
比当初他离开江陵的时候气派太多了。
张居正知道,眼前的妇人和陈员外,不过是现状的一个缩影罢了。
一场灾害,让多少像跟前这妇人一样的普通百姓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又有多少像陈员外这样的地主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
这些问题他不是这次见到这妇人后才发现的。
他早些时候就对皇帝上疏提了这些问题,並未得到重视。
五年前他写给皇帝的《论时政疏》更是直观得陈述了大明如今更多的问题,也被皇帝无视了。
他到底是人微言轻,哪怕是回到江陵就已经是县令都削尖脑袋巴结的庶吉士,在京师,在內阁, 在位高权重把持內阁的严党跟前,他也不过是个小人物罢了。
张居正突然转了个身……
他何时这般控制不住情绪
前所未有的。
这次是真的受了很大的打击。
这都告假归乡了,他心理受到的衝击有多大可想而知,也难怪能这般失態。
张秀才继续陪儿子喝酒。
张居正酩酊大醉。
这是他活到现在二十九年,第一次这般放肆,这般情绪不受控。
他直接喝晕了过去。
醒来时,已是第三天的早晨了。
张母和王氏在院子里带张敬修和张嗣修玩耍。
妇人温柔的声音,孩童天真开心的笑声传进来,张居正有些恍惚。
这里是他从小长到大的地方,是他的臥室。
明朝秀才有廩膳,即朝廷补贴。
张居正的父亲是个秀才,还在私塾教书。
张居正从小靠著父亲的廩膳和收的束脩,过著还算优渥的生活。
没有生存烦恼的他並没有因此丧失理想,他立志出人头地,身居高位,为大明做更多的事。
可十年官场见闻,还是打击了他。
他看著熟悉的臥房,回忆著少年时怀揣理想的自己,忽然有些恍惚。
现在的他坐到了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想坐到的高位。
可是他真的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了吗
他依旧心怀天下,可是大明的政治环境,没有他施展的空间。
他並不想当官就是一直在政斗。
张居正摇了摇头,决定暂时不去思考这些烦恼。
他穿上鞋袜和衣服出门去。
张敬修和张嗣修首先看到了他。
两个小短腿衝著他跑了过来。
“爹爹~”
“爹~”
张居正想把两个儿子抱起来,蹲下后才发现自己喝得太多,头还有些晕,也使不上力气。
於是只是摸了摸两个儿子的脑袋。
“白圭,你不必烦忧,既然回到家了,就先好好休息。”张母过来安慰。
他已经从张秀才口中得知了张居正如今的烦恼。
张居正点点头。
“你饿了吧娘让厨娘给你做些吃食。”
“不用了娘。”张居正摇摇头。
“我洗漱一下,到外头瞧瞧,看看有什么吃的吧。”
张居正闻著自己一身的酒气,就先去洗漱换了乾净的衣服。
他没让任何人跟著,自己带了个钱袋子就出门去了。
街上行人不是很多。
相比於京师的富庶繁华,江陵还是落后一些。
不过也能看到开门经营的酒肆饭馆,大都是官营。
还有一些小商贩。
“蕨菜,新鲜的蕨菜,一文钱一把。”一名妇女抱著一个两三岁大的孩童在路边叫卖。
张居正觉得这个声音有些熟悉。
看过去,才发现是当年和自己共同考秀才的一个同窗的母亲。
那同窗並没有考上,前些年因为一场水灾被淹死了,留下了他的父母。
后来听说这同窗的父母又生了个闺女,想来就是妇人怀里抱著的那个了。
“这是……白圭……啊不,张大人,张大人!
囡囡,快给张大人问好!”妇人认出了张居正,赶忙叫自己小闺女给张居正打招呼。
她还为自己刚才的口误有些慌。
张居正已经被授庶吉士,又跟在內阁徐大人身边学习,是徐大人的嫡系学生,她怎能还当他是从前那个小少年,唤他作白圭呢
妇人有些慌得发抖,生怕张居正不高兴。
她的小女儿也怯生生给张居正打了个招呼。
张居正看著母女俩都有些害怕他的样子,皱了皱眉。
他从小就立志为大明做更多的事,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
可他竟然变成了让老百姓惧怕的人。
他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吗为何老百姓要如此惧怕他。
“婶子,你这些野菜总共多少钱我都买了。”张居正一点架子都没有,开口就叫婶子。
妇人愣了下,有些受宠若惊。
“张大人,听闻您身体不適才告假归乡,您要注意身体啊。
您若是不嫌弃,这些菜都送给您了,不要钱,就当是民妇的一点心意了。”妇人还是有些战战兢兢。
张居正眉头皱得更紧了。
被老百姓惧怕成这样,他心里真的非常不舒服。
他从荷包里掏出了二十文钱,塞到了囡囡手中。
妇人还想推回来,就是想白送给张居正。
態度坚决,非得让妇人收下这钱。
妇人说这些野菜就值五文钱,如果张居正非得给钱,给五文钱就好。
张居正二话不说,又多掏了十文钱,对妇人说她若是再推,他就会多给钱。
妇人这才收下钱,带著小闺女对张居正千恩万谢。
“ 婶子,如今这是春耕的季节,你家里农活不忙吗怎的出来卖野菜了”张居正问。
妇人听了张居正这问题嘆了口气。
“卖了,田地都卖了。”
“卖了为何卖田地。”张居正又问。
田地可是农户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不得已的情况,农户是不会卖田地的。
“前年发水灾,粮食颗粒无收,家里又没有了余粮,孩子嗷嗷待哺,孩子他爹恰巧又生病了,无钱治病。
你有办法,我们只好把田地卖了,换些粮食和药材,孩子和孩子她爹才活了下来……”妇人边说边嘆气。
张居正眉头又皱了皱。
“你的田地卖给了谁”
“陈员外啊。
发水灾,好多人家里都受灾了,除了那些有钱的员外郎、地主,还有谁有钱啊。
那当然是卖给他们了。”
“嗯……”张居正眉心紧蹙。
刚才来的路上,他看到了陈员外家的房子,那是越来越气派了。
比当初他离开江陵的时候气派太多了。
张居正知道,眼前的妇人和陈员外,不过是现状的一个缩影罢了。
一场灾害,让多少像跟前这妇人一样的普通百姓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又有多少像陈员外这样的地主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
这些问题他不是这次见到这妇人后才发现的。
他早些时候就对皇帝上疏提了这些问题,並未得到重视。
五年前他写给皇帝的《论时政疏》更是直观得陈述了大明如今更多的问题,也被皇帝无视了。
他到底是人微言轻,哪怕是回到江陵就已经是县令都削尖脑袋巴结的庶吉士,在京师,在內阁, 在位高权重把持內阁的严党跟前,他也不过是个小人物罢了。
张居正突然转了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