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从陈仓道北伐开始,一路东进,从西部的关中到最东边的齐国,整个北方都是老子打下来的!老子要个齐王怎么了!!”少年韩信握拳。
刘据拍拍他的肩膀,劝他冷静一下。
韩信的心情能理解,可歷史上他这个脾气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祸患。
就韩信这脾气,加上他的打仗能力,有几个帝王容得下
估计只有嬴政,李世民和赵匡胤那样的富二代富n代容得下了。
刘邦容不下他太正常了。
所以还是提醒他注意些。
和避免祸患保命比,理解不理解的,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还有什么是比命更重要的
“我没生气。”韩信摇摇头。
“我只是不服!
將士们跟著我北伐东征,这一路,一刻都没有停过,终於打到最东边了,他们难道不辛苦吗他们难道不想上升吗
我是他们的上司,如果我只是一个將军,他们又能达到哪个高度!顶天了也最多是曹参,我的副將。
因为將士们位置不可能超过我!
可如果我是假齐王,跟著我北伐东征的他们,能达到的高度就更高了!
不仅他们可以达到的高度更高,他们能拿到的物资奖励也更多。
我是假齐王,就可以自主把齐国的財宝,分配给跟著我北伐东进的將士了,不需要靠刘季分配,我想给多少就给多少。
老子就是想犒劳他们!老子就非要这齐王!”
韩信嘴上说自己不生气,可一口一个“老子”的,脸都红了,这哪里还像不生气的样子
刘据拍拍他的肩膀。
李清照也拍拍他的肩膀。
沈言之也拍拍他的肩膀。
韩信这脾气,果然爆……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韩信这人,技能点都点在军事上了,满级,所以政治是一级都没点。
其实韩信所说的,谁都能理解。
他带著一眾將士,从暗度陈仓夺取关中开始,一直到打到最东边的齐国,確实是一刻都没停下来过,也確实都需要犒赏了。
韩信就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典型代表。
项羽从来都不听他的建议,他就离开项羽,说明他在很多想法上和项羽確实有衝突。
那位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战神西楚霸王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打了胜仗后,总是不能及时或者合理地犒赏將士,甚至不犒赏。
他火烧咸阳杀光嬴姓宗亲並分封天下后没多久,齐王田荣马上起兵打他,就是因为不满他的利益分配。
韩信和项羽思想上有衝突,很可能封赏手下將士这点上也有衝突。
韩信只有成了假齐王,手底下的人的上限才能提升。
韩信只有成了假齐王,才有分配齐国资源財富的资格。
他要的就是一个假齐王,只有钱,別的没有。
真齐王,那是刘邦自己给他的。
他手底下跟著他东征的將士知道他拿到了齐王,不得高兴死。
要假齐王的口是他开的,这时候,难不成他还能对刘邦说一句,我不要真齐王,我就要一个假齐王,有钱就行
他手底下,跟著他北伐东进的將士同意吗
很多时候,一个將领往上爬,並不一定真是自己想往上爬,而是手底下的人裹挟著他往上爬。
史书上只记载了蒯彻劝他自立,可蒯彻只是韩信手底下的谋士 ,还並不是武將。
连蒯彻都劝他自立了,他手底下上战场的武將呢
只有自己老大的上限提高了,自己的上限才能提高。
李渊晋阳起兵,李世民可能比他还兴奋。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他手底下那群名將可能比李世民本人还兴奋。
就是同一个道理。
项羽要分封天下的时候,身为项羽近侍的韩信就极力阻拦了。
虽然没拦住,但也说明,韩信是不支持分封制的,这更说明,他要假齐王,真有可能是被裹挟而上。
哪个打工人不希望自己的直属领导升更大官带自己飞
可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
从韩信的角度,韩信他想要一个假齐王有他的道理,那从刘邦的角度呢
韩信攻打下齐国的时候,刘邦还被困在战爭的泥潭里。
虽然刘邦靠著投奔吕雉的哥哥重整旗鼓了,可是还是被困在广武涧与项羽对峙,经常被项羽撵著到处逃跑。
北方战线,韩信带著那么大一个兵团,军纪还那么好。
带著那么大一个兵团北伐东进,手底下的士兵没有烧杀抢掠,没有姦淫妇女。
那么大的兵团,每次作战都能听从他的指令,从无错乱,节节胜利。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这简直就是在衬托南部战线的刘邦的狼狈。
刘邦可以隱忍下来,可以给他这个齐王,可刘邦心里不憋屈
而且歷史上韩信在封了齐王后没多久,就一路南下去支援刘邦,最后开启了那场霸王与兵仙的巔峰对决,垓下之战。
胜利了一辈子的西楚霸王项羽,打了他这辈子唯一的一次败仗,败给了自己曾经的下属韩信,最后乌江自刎。
这些让韩信更是功高盖主。
大半个江山都是他帮刘邦打下来的,他真的已经功高震主了,这时候他若是急流勇退,说不定就能得以善终。
可他没有,他选择让刘邦封赏自己,不被刘邦忌惮才怪。
其实韩信也不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
一个在最叛逆的年纪被当街羞辱,都能隱忍下来从別人裤襠下爬过的人,就不可能会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
他被项羽拒用的那些建议,哪一条不是建设性的好建议
再从蒯彻和项羽的使臣劝他自立他却不同意这件事,也能看出来他不是衝动的人。
换个人,手底下是一群跟著自己从汉中一路北伐东进打到最东边齐国的將领,头脑一热就自立了,可他没有,他只是让刘邦封赏自己。
因为他他很清楚他手中没有地,没有自己的大本营,他打仗的后勤补给都出自於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而这两个地方,是萧何在管理。
只要萧何断了他的粮草,他就举步维艰了。
在齐国地界屯田
可是跟著他打仗的將士的家人,也都在关中和汉中,在萧何管理的地方。
他能想办法把手中那些重要的將领的家人接过来,可他能把所有士兵的家人全都接过来吗
人太多,很显然不现实,而且他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萧何隨时都可以很迅速就把將士们的家人控制起来。
所以他確实和刘邦要个假齐王分配一下钱財也没错。
只是在他开口要的那一刻,就註定他的悲剧了。
刘邦那是千年一遇的政治天才,天降最强政治大脑,政治天赋这方面,还真没几个人能比得过刘邦。
一个天生的政治生物做帝王 ,是不允许有人的名望超过自己,踩在自己头上的。
刘邦草根出身,他不像那些富二代富n代帝王,不像他们有祖辈积累的名望和合法性带来的安全感。
所以草根出身的帝王一般都更容易容不下功臣。
偏偏韩信跟的就是一个草根出身的帝王,因此他要齐王,就是犯了大忌。
“要了齐王呢”李清照问。
“我不要齐王。”韩信摇头。
“不是……你刚才自己说了你就得要这个齐王的,怎么现在又不要齐王了。”沈言之也听不懂这少年说的话了。
“我的意思是,要是我带著一眾將士打到了齐国,我是会要一个假齐王,犒赏將士。
可我不跟刘季了。
史书上写我拦著项羽不让他分封天下,我现在也是一样的想法,分封制该退出歷史舞台了。
我不要齐王,我也不要封王。
谁说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就非得封王
我来的时间,始皇帝还能活一年,是吗”
刘据拍拍他的肩膀,劝他冷静一下。
韩信的心情能理解,可歷史上他这个脾气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祸患。
就韩信这脾气,加上他的打仗能力,有几个帝王容得下
估计只有嬴政,李世民和赵匡胤那样的富二代富n代容得下了。
刘邦容不下他太正常了。
所以还是提醒他注意些。
和避免祸患保命比,理解不理解的,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还有什么是比命更重要的
“我没生气。”韩信摇摇头。
“我只是不服!
將士们跟著我北伐东征,这一路,一刻都没有停过,终於打到最东边了,他们难道不辛苦吗他们难道不想上升吗
我是他们的上司,如果我只是一个將军,他们又能达到哪个高度!顶天了也最多是曹参,我的副將。
因为將士们位置不可能超过我!
可如果我是假齐王,跟著我北伐东征的他们,能达到的高度就更高了!
不仅他们可以达到的高度更高,他们能拿到的物资奖励也更多。
我是假齐王,就可以自主把齐国的財宝,分配给跟著我北伐东进的將士了,不需要靠刘季分配,我想给多少就给多少。
老子就是想犒劳他们!老子就非要这齐王!”
韩信嘴上说自己不生气,可一口一个“老子”的,脸都红了,这哪里还像不生气的样子
刘据拍拍他的肩膀。
李清照也拍拍他的肩膀。
沈言之也拍拍他的肩膀。
韩信这脾气,果然爆……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韩信这人,技能点都点在军事上了,满级,所以政治是一级都没点。
其实韩信所说的,谁都能理解。
他带著一眾將士,从暗度陈仓夺取关中开始,一直到打到最东边的齐国,確实是一刻都没停下来过,也確实都需要犒赏了。
韩信就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典型代表。
项羽从来都不听他的建议,他就离开项羽,说明他在很多想法上和项羽確实有衝突。
那位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战神西楚霸王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打了胜仗后,总是不能及时或者合理地犒赏將士,甚至不犒赏。
他火烧咸阳杀光嬴姓宗亲並分封天下后没多久,齐王田荣马上起兵打他,就是因为不满他的利益分配。
韩信和项羽思想上有衝突,很可能封赏手下將士这点上也有衝突。
韩信只有成了假齐王,手底下的人的上限才能提升。
韩信只有成了假齐王,才有分配齐国资源財富的资格。
他要的就是一个假齐王,只有钱,別的没有。
真齐王,那是刘邦自己给他的。
他手底下跟著他东征的將士知道他拿到了齐王,不得高兴死。
要假齐王的口是他开的,这时候,难不成他还能对刘邦说一句,我不要真齐王,我就要一个假齐王,有钱就行
他手底下,跟著他北伐东进的將士同意吗
很多时候,一个將领往上爬,並不一定真是自己想往上爬,而是手底下的人裹挟著他往上爬。
史书上只记载了蒯彻劝他自立,可蒯彻只是韩信手底下的谋士 ,还並不是武將。
连蒯彻都劝他自立了,他手底下上战场的武將呢
只有自己老大的上限提高了,自己的上限才能提高。
李渊晋阳起兵,李世民可能比他还兴奋。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他手底下那群名將可能比李世民本人还兴奋。
就是同一个道理。
项羽要分封天下的时候,身为项羽近侍的韩信就极力阻拦了。
虽然没拦住,但也说明,韩信是不支持分封制的,这更说明,他要假齐王,真有可能是被裹挟而上。
哪个打工人不希望自己的直属领导升更大官带自己飞
可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
从韩信的角度,韩信他想要一个假齐王有他的道理,那从刘邦的角度呢
韩信攻打下齐国的时候,刘邦还被困在战爭的泥潭里。
虽然刘邦靠著投奔吕雉的哥哥重整旗鼓了,可是还是被困在广武涧与项羽对峙,经常被项羽撵著到处逃跑。
北方战线,韩信带著那么大一个兵团,军纪还那么好。
带著那么大一个兵团北伐东进,手底下的士兵没有烧杀抢掠,没有姦淫妇女。
那么大的兵团,每次作战都能听从他的指令,从无错乱,节节胜利。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这简直就是在衬托南部战线的刘邦的狼狈。
刘邦可以隱忍下来,可以给他这个齐王,可刘邦心里不憋屈
而且歷史上韩信在封了齐王后没多久,就一路南下去支援刘邦,最后开启了那场霸王与兵仙的巔峰对决,垓下之战。
胜利了一辈子的西楚霸王项羽,打了他这辈子唯一的一次败仗,败给了自己曾经的下属韩信,最后乌江自刎。
这些让韩信更是功高盖主。
大半个江山都是他帮刘邦打下来的,他真的已经功高震主了,这时候他若是急流勇退,说不定就能得以善终。
可他没有,他选择让刘邦封赏自己,不被刘邦忌惮才怪。
其实韩信也不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
一个在最叛逆的年纪被当街羞辱,都能隱忍下来从別人裤襠下爬过的人,就不可能会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
他被项羽拒用的那些建议,哪一条不是建设性的好建议
再从蒯彻和项羽的使臣劝他自立他却不同意这件事,也能看出来他不是衝动的人。
换个人,手底下是一群跟著自己从汉中一路北伐东进打到最东边齐国的將领,头脑一热就自立了,可他没有,他只是让刘邦封赏自己。
因为他他很清楚他手中没有地,没有自己的大本营,他打仗的后勤补给都出自於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而这两个地方,是萧何在管理。
只要萧何断了他的粮草,他就举步维艰了。
在齐国地界屯田
可是跟著他打仗的將士的家人,也都在关中和汉中,在萧何管理的地方。
他能想办法把手中那些重要的將领的家人接过来,可他能把所有士兵的家人全都接过来吗
人太多,很显然不现实,而且他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萧何隨时都可以很迅速就把將士们的家人控制起来。
所以他確实和刘邦要个假齐王分配一下钱財也没错。
只是在他开口要的那一刻,就註定他的悲剧了。
刘邦那是千年一遇的政治天才,天降最强政治大脑,政治天赋这方面,还真没几个人能比得过刘邦。
一个天生的政治生物做帝王 ,是不允许有人的名望超过自己,踩在自己头上的。
刘邦草根出身,他不像那些富二代富n代帝王,不像他们有祖辈积累的名望和合法性带来的安全感。
所以草根出身的帝王一般都更容易容不下功臣。
偏偏韩信跟的就是一个草根出身的帝王,因此他要齐王,就是犯了大忌。
“要了齐王呢”李清照问。
“我不要齐王。”韩信摇头。
“不是……你刚才自己说了你就得要这个齐王的,怎么现在又不要齐王了。”沈言之也听不懂这少年说的话了。
“我的意思是,要是我带著一眾將士打到了齐国,我是会要一个假齐王,犒赏將士。
可我不跟刘季了。
史书上写我拦著项羽不让他分封天下,我现在也是一样的想法,分封制该退出歷史舞台了。
我不要齐王,我也不要封王。
谁说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就非得封王
我来的时间,始皇帝还能活一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