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你通敌我也通敌-《如何拯救德意志》

  “我们必须阻止美国继续这样肆意妄为,比洛总理。威尔逊现在根本不像是个正常人!”

  比洛总理、汉斯,还有格雷大臣,为了商议如何应对美国而聚在密室中。而最后一个赶来的,是满脸愤懣的劳合乔治,他高声喊道,话语中满是对威尔逊的敌意。

  他对伍德罗威尔逊已无半分好感,这也无可厚非。

  毕竟,英美之间的对立正隨著时间推移愈演愈烈。

  “现在他甚至搞出什么十四点和平原则(woodrow wilsons fourteen pots speech)这种荒唐的东西!这狗屁玩意儿你听听像话吗我都快搞不清他到底是不是我们这边的人了!”

  “好了好了,冷静些,总理阁下。”

  汉斯看不过去出声劝阻,劳合乔治重重喷了口气,坐回椅子上。

  说实话,他的愤怒並非无的放矢。

  尤其是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最著名的民族自决原则,与歷史本来走向不同,如今的它显然对协约国的敌人没多少威胁,反倒极可能伤及英国,还有奥匈帝国这种多民族国家——对劳合乔治来说,自然只能视其为威尔逊的挑衅。

  甚至就连汉斯,也不禁怀疑威尔逊是否故意要给英国添堵。

  『不过嘛,对我们德国来说,无论歷史如何发展,民族自决对我们本来也没什么伤害。』

  那么威尔逊,他的目標其实並不是我们德国,而是英国吗

  汉斯已无法判断。

  “我当然明白,在这件事上英国是有道理的,但劳合乔治首相,若我们现在只是盲目的反对美国,恐怕我们所有人都会陷入困境。”

  “唉,我也明白这点。我也不希望因为这种事跟美国彻底闹翻!可威尔逊死咬不放,我们又能怎么办”

  这话没错。

  伍德罗威尔逊也不知是出於自尊,还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外交体面,这次的態度格外强硬。

  强硬得让人觉得有些古怪。

  “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执著於把北非留给法国。说实话,这种与英国对著干的行为,对美国来说並没有任何实质好处。”

  “比洛总理说得没错。而且说他是出於什么道德感也说不通,归根结底,这就是殖民地归谁的问题。”

  如果是这样,那威尔逊此举的原因,就只剩一个了。

  汉斯想著威尔逊与美国此前的种种表现,决定不管其是否存在某些险恶用心,都先將计就计一番。

  “咳,这其实只是我个人的推测......但威尔逊总统,可能,是不是和法国做了某种交易”

  “什么”

  “你说什么!”

  汉斯终於说出口的推论,引来了比洛总理与劳合乔治的震惊怒吼。

  毕竟这番话,几乎等同於指责盟友与敌方私通。

  “......你確定”

  “目前只是些间接证据。但光是那些,也足够让人起疑了。”

  面对小心翼翼、额头冒汗的格雷大臣的追问,汉斯如此回应。

  说到底,还没有確凿的证据,但这次的事件,疑点实在太多了。

  “首先,威尔逊总统竟然主动表示愿意对法国施以『仁慈』,把北非留给他们,这就很可疑。为什么偏偏是北非若真要仁慈,还有很多方式,比如减轻赔款等等。”

  而威尔逊作为一个典型的金钱至上的美国人,他却主张必须向法国徵收超过一千亿法郎的赔款,以补偿美国在美法合作中付出的代价。

  顺带一提,这一千亿法郎,换算成美元约一百七十亿,换成马克则是大约七百亿左右。

  虽然比起《凡尔赛条约》中法国强加的一千三百二十亿马克要少,但仍然是个天文数字。

  『说实话,这钱根本没多少希望能全数要回来。』

  债务也得讲点现实,才能让人生出偿还之意。

  此外,过高的赔款反而可能导致经济恶化。

  英国財政部代表、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aynard keynes)在此次会议上的发言正是如此。

  这话並没有错。

  回想歷史上战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导致德国爆发恶性通货膨胀,便可得知,如果法国的经济陷入困境,那对於整个欧洲经济来说只会是损失,而不会带来任何益处。

  不管怎么说,威尔逊的行为充满了矛盾,而老练的政客劳合乔治显然立刻听出了汉斯话中的潜台词。

  “这么说来,阁下的意思是,威尔逊总统已经向法国保证將北非让给他们了”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劳合乔治首相。不过,如果美国真的向法国做出了北非的承诺,那他所要求的交换条件又是什么呢”

  威尔逊再怎么疯,也不可能毫无回报地去帮法国。

  显然,是双方之间进行了某种交易,而这笔交易很大概率就是这次事件的真相。

  “这么一说,当初美军在战爭期间对北非的占领確实过於轻鬆了。和他们在西线的狼狈表现截然不同。”

  在短暂的沉思后,第一个意识到真相的格雷大臣露出了仿佛被人用铁锤砸中脑袋般的震惊神情。

  没错,现在回想起来,確实非常反常。

  驻守北非的法军被莱托福贝克打得节节败退,再加上本土支援不力,让他们处境艰难,可他们溃败得也未免太快了,投降得也太乾脆了。

  想想法国军人在西线展现出的意志力,再加上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特殊情感,这种反常实在无法解释。

  “该死,我说那些连武器都缺、整天朝我们哭诉的傢伙,怎么突然间就那么会打仗了原来是那混帐威尔逊,为了让美军轻鬆拿下北非,私下將北非许给了法国,而且还是一声不吭地干了这事!”

  “是啊,我也这么认为。毕竟在美军展开北非登陆作战之前,他们在瓦朗谢訥几乎毫无斩获,只是徒增伤亡。”

  “之后,美军表现不如预期,威尔逊肯定开始著急了。他急於將美军推上战场,就是为了快速取得成果。”

  “没错,冯比洛总理。这是否让您想起了某人”

  “阿斯奎斯......”

  是啊,那位前任英国战时首相,为了提高英国的话语权而孤注一掷,结果与温斯顿邱吉尔爵士一同被拉下了內阁。

  不,比起那人,威尔逊更卑劣。

  阿斯奎斯至少是用自家士兵的性命去赌博,而威尔逊这是背弃了盟友的信义。

  说实话,要是威尔逊事先与他们达成协议,再与法国进行交易,那还算不上大问题。

  可他似乎不愿让美军的战果被他人染指,选择了独断专行地行动,结果便酿成了如今这场风波。

  “威尔逊这个混帐,居然一声不吭地搞出这种事”

  “我们绝不能就这么算了!”

  劳合乔治和格雷怒不可遏,目光中带著血丝,將对威尔逊的愤怒毫不保留地发泄了出来。

  但问题也隨之而来。

  “我理解大家的愤怒,但我们无法直接就此问题对威尔逊施压。”

  “除非,我们做好了与美国彻底决裂的准备。”

  目前他们手中掌握的,仅仅是些间接证据而已。

  並没有任何確凿的证据能证明威尔逊和法国確实进行了私下交易。

  “不,其实哪怕我们真的掌握了证据,也仍然是个大问题。”

  这已经不是能以威尔逊一人了结的事件。

  它会彻底摧毁美、德、英三国之间的关係。

  一旦德国和英国联合起来指责美国背信弃义,美国人会怎么想

  他们只会觉得是欧洲人在栽赃陷害,试图把他们塑造成反派。

  除了天生邪恶的人,没有谁愿意被当成恶人。

  而人类,恰恰是一种擅长自我合理化的生物。

  真相一旦揭开,威尔逊或许会身败名裂,但隨之而来的將是欧洲指责美国、美国反咬欧洲的恶性循环。

  届时,能在这一切中拍手称快的,大概只有战败国,或是正逐步將目光投向西伯利亚的列寧了。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就这样把这件事掩盖过去。伍德罗威尔逊必须付出代价!”

  劳合乔治首相带著滔天的愤怒这样喊道。

  没错,若是威尔逊真的背著他们与法国做了骯脏交易,这事绝不能就此罢休。

  “撇开个人情绪不谈,这就是背叛。”

  一个越过底线的人,会一而再地越线。

  叛徒,必须清除。

  问题是——该如何做

  怎样才能在最大限度避免与美国彻底决裂的前提下,將威尔逊逐出局

  最简单的办法是攻击其背后势力,但遗憾的是,威尔逊此时还不是半身不遂,也还没有和那位“代理第一夫人”、第二任妻子伊迪丝威尔逊(edith bollg galt wilson)结婚。

  美国海军那场同性恋丑闻“纽波特丑闻(newport sex sdal)”

  那是1919年才发生的事,而且也主要是海军部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和现任海军助理部长富兰克林罗斯福挨了骂,牵扯不到威尔逊本人,分量太轻。

  “那么,最终我们只剩下一种办法了。”

  “您是指我正在想的那个方向吗”

  “是的,格雷大臣。我们必须和法国接触。”

  看到事情正如期朝著自己引导的方向发展,汉斯心中微微一笑。

  呵呵,既然威尔逊能和法国秘密交易,那我们又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这將是一次由德国和英国联手,將威尔逊拉下马的联合行动。

  ......

  1915年2月25日。

  转眼间,二月也已接近尾声,汉斯和格雷大臣与一人进行了秘密会面。

  “自西班牙之后还是第一次见面呢,卡约先生。”

  “確实如此。”

  那是约瑟夫卡约,刚刚被普恩加莱与杜梅格赦免,不久前才返回法国,如今又因汉斯的秘密接触请求一路奔赴至柏林。

  “话说回来,不知阁下如此秘密接触我们法国政府,有何要事据我所知,您最近应当在百忙之中吧。”

  “因为我有事想问法国政府。”

  “想问的事情......”

  卡约听后微微歪了歪头。

  “嗯,我想问关於法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之间的秘密交易。”

  “!!!”

  此话一出,卡约的瞳孔便毫不掩饰地剧烈颤动起来。

  果然,猜对了。

  “我,我不太明白您在说什么。”

  “別装傻了,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知道法国与威尔逊总统就北非问题达成了秘密协议。”

  当然,这是虚张声势。

  他们手头掌握的,不过是推测出的高度可能的情报而已。

  “嗯......”

  但从卡约此刻的反应来看,这些推测终於得到了印证。

  果然,他也知情。

  在西班牙时他被法国流放、处於流亡状態,也许確实不知情,但如今已作为和平派代表回归政府,这种事情自然瞒不过他。

  总之,是威尔逊那傢伙真的干了这事。

  还干得不轻。

  如果他哪怕事前稍微透露一声也好,偏偏擅自行动,结果把和谈会议搅得一团糟。

  “『害得我加班连家都不能回!』”

  这笔帐,我记下了!

  “......你们希望法国做什么”

  似乎是汉斯的诈唬奏效,卡约误以为一切都已暴露,用冷静却严肃的声音问道。

  看起来法国对当前局势也感到棘手。

  若將一切押宝在美国身上,最糟糕的情况便是法国独自背锅,这也是他们不得不慎重考虑的理由。

  而这也意味著,德英和法国之间,另有交易的可能。

  汉斯与格雷大臣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一同看向卡约。

  “我们希望合作。”

  “合作......”

  “是的。我们希望法国方面公开与威尔逊之间的秘密协议。若你们这么做,英国与德国將共同保障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主权。”

  “!”

  听到格雷大臣的话,卡约的眼睛猛然睁大。

  为了对付威尔逊,英国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当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让步,是因为英国真正想要的是摩洛哥。

  对英国而言,只要拿下摩洛哥,就等於完全掌控了直布罗陀海峡,而与摩洛哥相比,阿尔及利亚不过是附带品罢了。

  “......”

  不过身为久经政坛风浪的老狐狸,卡约没有立即接受,而是陷入了沉思与沉默。

  对此,汉斯开口说道:

  “当然,我知道这对法国而言不是个轻鬆的选择,毕竟这意味著要背叛美国与威尔逊总统。”

  虽然说,真正先背叛的是威尔逊。

  “但你们也清楚,美国无法为法国保障阿尔及利亚。英国反对,我们德国也不可能坐视美国一意孤行。”

  “可是......”

  “更何况,我並不认为法国欠美国什么忠诚。你知道美国现在在和谈会议上主张什么吗他们竟然要求法国赔偿超过一千亿法郎!”

  “什......什么一,一千亿!”

  听到这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卡约的脸瞬间变得惨白。

  当然,汉斯和英国可没想过真要从法国榨出这种金额,但仅凭“美国提出了这种要求”这一点,足以让卡约的立场彻底翻转。

  威尔逊也许以为法国不会知道这件事,所以毫无顾忌地乱来,结果这反而成了他自己的绊脚石。

  “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联繫,儘快给出答覆。”

  眼中浮现出对威尔逊、对美国的愤怒之色,卡约用冰冷的声音说道。

  而如他所言,不过几个小时,法国政府的答覆便已传来。

  那一封电文中,只写了一个字——

  o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