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看你的气色……我怕……”
凌萧萧脸颊微红,一急,话就不知道怎么捋不顺了。
“无碍。”
顾书闲懒散地答了句,然后重新躺下,眯起眼,“记住,玉佩的事还有我今天又醒了的事,千万不要和任何人说。”
“那后面……”她还想说点啥,话还没说出来呢,他就又吞了颗什么东西,死沉沉地没反应了。
她伸手摸了摸他额头,冰冰凉凉的,不论怎么晃他都没有反应。
又昏过去了?
好多话还没说呢。
看着他僵硬的躯体,凌萧萧突然间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
下午。
二婶来约她一起去买粮食。
她心想,按顾二郎目前的态度,想让他把钱还回来是不可能了。一家人要吃饭,种子要买,二婶一个人估计也想不出法子。
既然三郎有多余的钱,这次也不是不可以拿出来解了这燃眉之急,但她出了钱也绝不能出得这么不明不白。
于是,她又把大婶林雪梅叫在了一起。一开始王香莲是不乐意的,但凌萧萧坚持说,如果大婶不去,她也不去了,王香莲这才同意。
三个女人一同走了十多里路去了最近的六角镇上。
六角镇虽然不大,但因为县衙安置在这里,所以也较之其他镇更为热闹。
做生意的小贩、镖局、当铺、酒楼,大城镇里有的,这里基本都有。
林雪梅几年都没来过镇上了,显得有些兴奋。
她看看这里又逛逛那里,还一个劲儿地跟凌萧萧说话,“萧萧,你看那些首饰,真是漂亮哦。还有那家酒楼,闻着就香。”
凌萧萧总是笑笑,不动声色。
王香莲走在前面,一路埋着头,带着她们直奔她常去的那家粮店。
“老板,今天的小米怎么卖的?”她跟老板熟络地打了个招呼。
老板递给她一个竹斗,回答说:“十文钱一斗。”
“十文?”
王香莲瞪大眼睛,“上月不还五文钱一斗的吗?”
老板:“上月是上月,这月是这月。现在附近的庄子都遭了旱,下半年的收成肯定很差,到时候粮食会更贵。你现在要是不买些回去屯着,下半年来怕是二十文一斗都买不着了。”
“奸商。”
王香莲骂骂咧咧地丢了竹斗,回头对凌萧萧她们说:“走,我们去别家看看,镇上又不只是他一家卖粮的。”
三人又从镇东头走到西头。
这边的两家粮店挨着的,看起来规模不如东头的那家,可她们喊的价格比东头那家还贵。
王香莲气得直骂娘,“都是些奸商,趁火打劫呀,这是。”
林雪梅回她道:“既然都涨了,该买还不是得买。”
没办法,她又将两人带着从西头回到东头。
“老板,给我称一斗小米。”她摸了摸兜里仅剩的十文钱,嚷道。
只能先把这短时间先应付过去了,等她家二郎赚了钱,她再重新过来买。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凌萧萧开口了,她说:“二婶,我们家十多口人一起吃饭,一斗小米,顶多能管三四天。好不容易来一趟镇上,要不咱们还是多买点。”
“就是,三个人出来一趟,就带这么点米回去也不像样。”林雪梅在一旁帮腔。
王香莲脸长得通红。
她倒是想多买点,谁不知道以后肯定还会涨价。奈何囊中羞涩,林雪梅在她又不好直接开口管凌萧萧支持点。
“这个,今天我带的钱不够,要不你们谁先借我点,回去再还。”她说。
“不是吧,专门出来买粮,你还故意不带钱。”
林雪梅讽刺道:“人家萧萧才给你的一百两,你该不会是都私吞了吧?”
“没有,只是我没带出来。”
二郎拿走这件事,王香莲只字不敢提。
凌萧萧见状,并不打算拆穿她,而是说:“二婶,我这里倒是带了些铜板,只是这都是我的陪嫁、家当,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得给我写一个借条才行。”
“我回去就给你,再说都是一家人,还写什么借条多见外。”王香莲一听到凌萧萧说有钱,眼睛都亮了,一个箭步跨到她身边,拉着她的衣袖,撒起骄来,“萧萧,你就先帮二婶垫着呗,你信二婶的,二婶肯定还你。”
凌萧萧并没有要松口的意思,“二婶,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我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女儿,全部身家就这么几吊铜板了。以后万一有急用,还是有个欠条好一些。”
林雪梅也帮着说:“既然要还,那什么时候还什么时候把欠条撕了就是,亲兄弟明算账,还是先写一个好。”
“这……”王香莲虽心头一万个不愿意,但一时间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答应,“好好好,我写给你。”
就这样,凌萧萧给她五吊铜板,她给凌萧萧一张欠条。
三人一道背了两大筐粮食回去。路过种子点,又把马上要播种的小麦种子一并买了。
路上,林雪梅小声问萧萧:“萧萧,王香莲是不是把你那一百两怎么着了,我中午看她就不对劲。如果没有原因,你也肯定不会逼着她写欠条啊。”
凌萧萧回答说:“有些事我也不方便说,以后看二婶子怎么说吧。三郎给我的钱我都拿出来了,以后家里再怎么着,她也怪不得我。”
林雪梅听完,直觉不对劲,“她该不会真把那一百两吧?要真是那样,我林雪梅第一个不依。今年本来天势不好,一家人过得艰难,亏得你出了钱,她如果敢独吞,我绝对要找她拼命。”
她边说边撸袖子,一副要干架的态势。
凌萧萧拉住她,“大婶,先别激动,我找她写借条,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个后路。我们先看她后面拿不拿出来吧。”
“萧萧,要真有什么,你别怕,我们肯定站你。”
“嗯!”
总算了了一庄事,虽然有些波折,凌萧萧心头还是挺高兴的。
她想,吃人的嘴软,欠人的手短。有了这张借条的约束,想必二婶以后也不敢再那么咄咄逼人了吧。
凌萧萧脸颊微红,一急,话就不知道怎么捋不顺了。
“无碍。”
顾书闲懒散地答了句,然后重新躺下,眯起眼,“记住,玉佩的事还有我今天又醒了的事,千万不要和任何人说。”
“那后面……”她还想说点啥,话还没说出来呢,他就又吞了颗什么东西,死沉沉地没反应了。
她伸手摸了摸他额头,冰冰凉凉的,不论怎么晃他都没有反应。
又昏过去了?
好多话还没说呢。
看着他僵硬的躯体,凌萧萧突然间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
下午。
二婶来约她一起去买粮食。
她心想,按顾二郎目前的态度,想让他把钱还回来是不可能了。一家人要吃饭,种子要买,二婶一个人估计也想不出法子。
既然三郎有多余的钱,这次也不是不可以拿出来解了这燃眉之急,但她出了钱也绝不能出得这么不明不白。
于是,她又把大婶林雪梅叫在了一起。一开始王香莲是不乐意的,但凌萧萧坚持说,如果大婶不去,她也不去了,王香莲这才同意。
三个女人一同走了十多里路去了最近的六角镇上。
六角镇虽然不大,但因为县衙安置在这里,所以也较之其他镇更为热闹。
做生意的小贩、镖局、当铺、酒楼,大城镇里有的,这里基本都有。
林雪梅几年都没来过镇上了,显得有些兴奋。
她看看这里又逛逛那里,还一个劲儿地跟凌萧萧说话,“萧萧,你看那些首饰,真是漂亮哦。还有那家酒楼,闻着就香。”
凌萧萧总是笑笑,不动声色。
王香莲走在前面,一路埋着头,带着她们直奔她常去的那家粮店。
“老板,今天的小米怎么卖的?”她跟老板熟络地打了个招呼。
老板递给她一个竹斗,回答说:“十文钱一斗。”
“十文?”
王香莲瞪大眼睛,“上月不还五文钱一斗的吗?”
老板:“上月是上月,这月是这月。现在附近的庄子都遭了旱,下半年的收成肯定很差,到时候粮食会更贵。你现在要是不买些回去屯着,下半年来怕是二十文一斗都买不着了。”
“奸商。”
王香莲骂骂咧咧地丢了竹斗,回头对凌萧萧她们说:“走,我们去别家看看,镇上又不只是他一家卖粮的。”
三人又从镇东头走到西头。
这边的两家粮店挨着的,看起来规模不如东头的那家,可她们喊的价格比东头那家还贵。
王香莲气得直骂娘,“都是些奸商,趁火打劫呀,这是。”
林雪梅回她道:“既然都涨了,该买还不是得买。”
没办法,她又将两人带着从西头回到东头。
“老板,给我称一斗小米。”她摸了摸兜里仅剩的十文钱,嚷道。
只能先把这短时间先应付过去了,等她家二郎赚了钱,她再重新过来买。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凌萧萧开口了,她说:“二婶,我们家十多口人一起吃饭,一斗小米,顶多能管三四天。好不容易来一趟镇上,要不咱们还是多买点。”
“就是,三个人出来一趟,就带这么点米回去也不像样。”林雪梅在一旁帮腔。
王香莲脸长得通红。
她倒是想多买点,谁不知道以后肯定还会涨价。奈何囊中羞涩,林雪梅在她又不好直接开口管凌萧萧支持点。
“这个,今天我带的钱不够,要不你们谁先借我点,回去再还。”她说。
“不是吧,专门出来买粮,你还故意不带钱。”
林雪梅讽刺道:“人家萧萧才给你的一百两,你该不会是都私吞了吧?”
“没有,只是我没带出来。”
二郎拿走这件事,王香莲只字不敢提。
凌萧萧见状,并不打算拆穿她,而是说:“二婶,我这里倒是带了些铜板,只是这都是我的陪嫁、家当,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得给我写一个借条才行。”
“我回去就给你,再说都是一家人,还写什么借条多见外。”王香莲一听到凌萧萧说有钱,眼睛都亮了,一个箭步跨到她身边,拉着她的衣袖,撒起骄来,“萧萧,你就先帮二婶垫着呗,你信二婶的,二婶肯定还你。”
凌萧萧并没有要松口的意思,“二婶,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我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女儿,全部身家就这么几吊铜板了。以后万一有急用,还是有个欠条好一些。”
林雪梅也帮着说:“既然要还,那什么时候还什么时候把欠条撕了就是,亲兄弟明算账,还是先写一个好。”
“这……”王香莲虽心头一万个不愿意,但一时间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答应,“好好好,我写给你。”
就这样,凌萧萧给她五吊铜板,她给凌萧萧一张欠条。
三人一道背了两大筐粮食回去。路过种子点,又把马上要播种的小麦种子一并买了。
路上,林雪梅小声问萧萧:“萧萧,王香莲是不是把你那一百两怎么着了,我中午看她就不对劲。如果没有原因,你也肯定不会逼着她写欠条啊。”
凌萧萧回答说:“有些事我也不方便说,以后看二婶子怎么说吧。三郎给我的钱我都拿出来了,以后家里再怎么着,她也怪不得我。”
林雪梅听完,直觉不对劲,“她该不会真把那一百两吧?要真是那样,我林雪梅第一个不依。今年本来天势不好,一家人过得艰难,亏得你出了钱,她如果敢独吞,我绝对要找她拼命。”
她边说边撸袖子,一副要干架的态势。
凌萧萧拉住她,“大婶,先别激动,我找她写借条,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个后路。我们先看她后面拿不拿出来吧。”
“萧萧,要真有什么,你别怕,我们肯定站你。”
“嗯!”
总算了了一庄事,虽然有些波折,凌萧萧心头还是挺高兴的。
她想,吃人的嘴软,欠人的手短。有了这张借条的约束,想必二婶以后也不敢再那么咄咄逼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