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传说-《从一人之下开始搞科幻》

  “这个世界上真有那样的神通可是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

  王拙心中一动,不对,其实只是他从没见过这些神通,到底有没有流传,还得调查之后才清楚。

  而他面前正好有个见多识广的,当然得抓紧时机打探一下啊。

  胡天彪的回答却给他浇了一盆凉水。

  “你想多了。我也只是知道这种神通罢了。法天象地,是真的失传了。”

  “可是我想不明白,那么宝贵的东西,怎么会没有流传下来”

  “唉,那些大神通跟现在的功法不一样。如今修行,性命为重。大多数传承,悟性天资高自然更好,但只要肯下功夫,天资差些也能修个大差不差。”

  这就像练短跑,大家天赋不同,但练的终归还是一套东西。

  只是这套东西练下来,博尔特百米能跑9秒5,普通人可能只能跑到12秒多。

  差距不小,但也不可能被无限拉大——博尔特再怎么练,跑步速度也比不上全速行驶的跑车。

  胡天彪嘆了口气,“那些上古传承的神通可不一样,悟性不够,连入门都难!”

  王拙奇道:“您的意思是,不够聪明的话,连传承在讲什么都看不懂吗”

  “不,当然不是那样。传承就是要儘可能让后来人看得懂,学得会的。要是非得写得跟谜语一样,那失传也怪不得別人!”

  王拙可是知道,在过去,许多门派为了防止別人偷学本门武功,会用千奇百怪的东西指代经脉、丹田等一系列专业名词,要是没个密码本,外人根本看不懂秘籍上写的什么。

  这也很正常。古代可不讲什么专利保护。保护好自己的技术秘密,就是保住了流派的立身之本。

  可是听胡天彪的说法,似乎对这种做法非常不屑。

  这种看法是从何而来的呢是从哪里学来的吗

  这么一想,动物学人也是件奇怪事。他们为什么学著说人话,甚至与人一同生活,而不是发展出自己的语言文字与社会呢

  王拙心底疑问越来越多,但嘴只有一张,问题也只能一个一个问,当即把思绪转回了上古神通失传的问题上。

  “胡爷,那你说,既然悟性不高也能学得懂,那怎么会练不成神通呢”

  “你个娃子明明脑子很好,怎么就转不过弯来呢”

  胡天彪白了王拙一眼,“学一辈子都学不完,自然就练不成了。”

  “你们啊,明明寿命不长,却总觉得努力坚持就能做到一切。”

  “能挣到钱,就觉得只要一直努力就能成为富翁。能学得懂,就觉得只要一直坚持就能博古通今。”

  王拙瞭然。如今的科学飞速发展,各个领域越来越专,再难出现牛顿、达文西那样横跨多个领域的大拿了。

  现在的情况是造楼房的不懂炼钢,会炼钢的不懂採矿,会採矿的不懂机械,会机械的不懂化工,会化工的不懂油气开採,会开採的不懂勘探......

  生活中某个不起眼的东西,其下的知识根系就可能蔓延到诸多不同的技术领域。

  要一个人学通这些,实在不太可能。

  只要人类还是通过眼耳去获取知识,文明与技术的载体就只能是群体,而非个人。

  这点他在研发镇岳躯的后期就深有体会。

  当三大件——聚变核心、纳米振动装甲与电磁肌肉束研发成功后,王拙发现后续的工作愈发繁杂。

  探测系统、人机互动、专属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测试、毁伤能力评估等等,有许多不同领域的工作需要完成。

  但更让人难受的是,这些方面,外界早已有相对完善的技术了。王拙再做一遍,不过是重新发明轮子。

  就非常难受,不想浪费时间,乾脆上交国家算了。

  这才有了这趟试验。

  不过这么说来,那些上古传承......

  “胡爷,那你见过那些传承是什么样的吗也是写在书上吗或者是竹简,龟甲”

  “你倒是会抓重点。”

  胡天彪说道,“当年还没有纸,要把传承刻在竹简上的话,恐怕把全世界的竹子全砍了都不够。”

  “那些传承,都是通过炁来传授的。”

  此时,胡天彪说著说著,又忍不住嘆了口气。

  “唉,其实我们也是一样,总以为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却不想,那场大战之后,一切都变了。”

  “大老爷自此隱遁不出,门人们死的死,散的散,就连传承之法都不知最后丟在了哪里。”

  “这下好了,哪怕以前能靠炁直接记住所有知识,都没几个人能练成上古神通。现在只能口口相传,就更难办到了。”

  王拙心中暗暗琢磨道:“果然,要想更进一步,炁的研究是绕不开的吗”

  在来东北之前,王拙已经琢磨接下来研究什么方向这个问题很久了。

  从需求的角度,经过他这些年的努力,以当前的技术,人类已经能不缺吃,不缺穿,以比较好的水准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了。

  更进一步的话,就是迈向星辰大海了。

  但是以当前的宇航技术,不论怎么叠代,本质上也不可能达到星际航行的需求。

  能量守恆与动量守恆牢牢限制住了火箭的最大速度,光速不变更是註定星际旅行会是一趟比人生更长的旅程。

  所以,要真正走出地球,走向星空,这一切技术就需要从其根本的科学原理开始,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

  而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往往都离不开某种现实存在的现象。

  相对论的提出离不开光速不变的发现,量子理论最初也是受到了黑体辐射现象的启发。

  就连星际穿越中,要完善重力方程,也必须观察並获取真实的奇点数据。

  科学,是一门重视实证的学问。哪怕理论有时会先行一步,就如同粒子標准模型的提前诞生,最终也需要寻求现实的证明。

  所以,哪怕如今,人类仍在孜孜不倦探寻著未曾被观测到的世界。从天文望远镜,到质子对撞机,本质上都是人造的眼睛,一只望向宇宙深处,一只注视微观世界。

  而炁这种存在,当下物理学难以解释的同时,也就意味著它背后可能藏著一整套完整的新理论。

  “不过,话说回来,大老爷指的是”

  “我以为你脑子这么好,肯定一早就猜到了。大老爷当然就是灵宝道人,截教主人,有教无类,为我等启蒙的通天教主啊。”

  所以说,这个在古代搞出神通,几乎是一个人吊打现代科技的又是谁外星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