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前?喻心伸出手,“婆婆你病了吗,我是大夫,给你切切脉吧,我看你吃饭的样子,不像是有什么将死的大病,放宽心哈。”
老妪伸出胳膊又收回去,“不,不了,脏。我没病,我就是该死。”
该死?喻心更不明白了,老婆婆说话清楚,思维也跟的上,还怕脏着她,怎么就该死了?“婆婆,你有什么事,不妨直说,兴许我们能帮上忙呢。还有啊,哪里有人住在这种地方的,你没有家吗?”
听了她的话,老妪干嚎一声,“都是乡里不让回家啊,我是墓虎,我该死——”
喻心:“……”什么是墓虎?
在老妪断断续续的描述中,她总算搞清了来龙去脉,搞清后突然就觉得没话说了,只想骂这个操.蛋的年代。
原来老妪已年过七十,而本地有条不成文的风俗,老人过了七十岁还不死,就是儿子的负担,是乡里的负担,必须挪出家里来,迁到一个敞开式的坟茔中,吃住都在里面,不得离开着坟茔半步,一旦发现离开乡里就会惩罚老人的子孙后代。
虽然该死,却也不是立马要饿死老人,而是给了个缓冲时间,出了个奇葩的规定:由孝子往坟茔中送饭,送一次就砌一块青砖,等砖完全把这坟茔封起来,老人就被封在里面了,到时就是不死也得死了。
所以老妪的儿子两三天才来送一次饭,砌一块砖。饶是如此,这砖墙也盖到半截了,如此下去用不了俩月,老人就会彻底被封死在里面。
“墓虎?视自家父母如洪水猛兽,这称呼真是带了莫大的不孝之心。”陆信衡忍不住说道,“我看你儿子才该死。”
“我家大柱好的很呐,墓虎是乡里都这么叫不是他起的。他每次给我送饭都是大鱼大肉,自己在家里领着妻儿吃糠咽菜。”老妪为儿子鸣不平,虽然这是儿子亲手造好的这坟茔,又亲自把她背过来,可她不怨儿子,儿子一直很孝顺。
“那你儿子到了七十岁还不死,也会被你孙子背过来吗?”陆信衡问道。
老妪满含泪花的点头,“人到七十古来稀,孙子辈也拉扯大后,老东西们就没用了,只会在家白吃粮食,活该被送到这里来。”
喻心压抑的喘不动气,“这是什么破规矩?这是个什么破社会什么破朝代?”
“你不是生活在这个朝代?”陆信衡反问道,“规矩不好,破了就是,婆婆,你跟我们走。”
喻心接话:“对,你跟我们走吧,遇见了就是缘分,我养你就是,我看你能活到八十岁。”
老妪欣喜的点头又摇头,连连摆手道:“不不我不能跟你们走,走了乡里的乡绅们必会把我大柱抓去,让他蹲大牢,说他坏了风俗。”
“他都要活埋你了,你还替她说话。”海艮山忍不住插话道。
“俺儿不坏,不坏,是乡里就这规矩……”老妪又抹起眼泪。
喻心抬头看看天,吩咐无名道:“拆墙,先把人带出来再说。”
无名带人照办,愣是把那哭嚎不已的老妪挪了出来。
喻心拉着陆信衡走远些,“陆公子有什么高见。”
“说吧,让我干什么。”陆信衡甩开折扇。
喻心:“只救出一个人是不够的,这里肯定还有不少七十岁的老人被称作‘墓虎’,被砌在坟茔中,重要的是破了那个万恶至极的旧风俗。我敢说,风俗破了,婆婆的儿子不会不养她。”
“好,既然小王爷已疯,那就由我出面,去找当地父母官,问明情况,破除旧习气。”陆信衡明白了。
“还得留几个人在这里监督几天,谁知道咱们走了后,他们会不会故态重萌。”喻心颇有远见。
“自然。此地不吉利,又遇见这样窝心的事,我看景忱他们回来后咱们带上老婆婆,直接出发去县城吧。”陆信衡提议道。
“此事就依仗陆公子了。”喻心作揖。
“不客气,这边县城应该也有品鲜阁,咱就住个几天,这几天你做饭。”陆信衡趁热打铁道。
“没问题。”喻心满口答应。
不多时景忱带兆九七星猎了两只兔子一只獐子回来,见状也知道没法烤肉了,只得往县城赶路。
喻心一路都不爱说话,对什么都兴趣了了。
这事太刷她的三观。
景忱只能一路牵着她的手,跟着一路无言。
若是来日他能登基,必摒除旧习气,开辟光明未来。
到了县城大家兵分两路,陆信衡带着七星,拿着浥王府的名帖去了县衙,喻心他们住进品鲜阁。
他们在这里住了两天,陆信衡到点回来吃饭,吃完立马走人。
喻心情绪低落,想跟着他去看看,又觉得看了添堵,便和景忱整日呆在品鲜阁后院。
景忱安慰道:“破除积弊本就是寸步难行的事,毕竟很多观念已深入人心。信衡会做好的,放心。”
喻心点头,“大业若成,你要做的首要就是安抚黎民百姓,发展生产力。生活好了,有更多的粮食,自然不会嫌弃老人们是累赘,反而是家有老是一宝。而当一个社会不敬老爱老时,这个社会一定是出了很大的问题。”
“我会的。”景忱郑重答应,“你说得对,现在皇兄治下人心浮躁,所到之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看的让人揪心。”
“你这位哥哥的心思就不在天下百姓身上,只牢牢抱紧那个抢来的皇位。”喻心把头埋在他怀里,“其实我有时候也不乐意你再夺回那个位置,太危险太累,即使夺回来,皇帝也未必是个多么好的职业,历史上的皇帝,鲜有高寿者。”
她倒是毫不忌讳的说大实话,反正平时被惯的口无遮拦。景忱也不在意,天下之大,如果没有人敢跟他说实话,那他这个人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他叹口气,“我想让你正大光明的站在我身边,想让母后搬回慈宁宫,想跟随我的嫡系能抬起头……还有,我想国泰、民安。”
“为什么不把国泰民安放在最前面?”怀里人严肃道。
老妪伸出胳膊又收回去,“不,不了,脏。我没病,我就是该死。”
该死?喻心更不明白了,老婆婆说话清楚,思维也跟的上,还怕脏着她,怎么就该死了?“婆婆,你有什么事,不妨直说,兴许我们能帮上忙呢。还有啊,哪里有人住在这种地方的,你没有家吗?”
听了她的话,老妪干嚎一声,“都是乡里不让回家啊,我是墓虎,我该死——”
喻心:“……”什么是墓虎?
在老妪断断续续的描述中,她总算搞清了来龙去脉,搞清后突然就觉得没话说了,只想骂这个操.蛋的年代。
原来老妪已年过七十,而本地有条不成文的风俗,老人过了七十岁还不死,就是儿子的负担,是乡里的负担,必须挪出家里来,迁到一个敞开式的坟茔中,吃住都在里面,不得离开着坟茔半步,一旦发现离开乡里就会惩罚老人的子孙后代。
虽然该死,却也不是立马要饿死老人,而是给了个缓冲时间,出了个奇葩的规定:由孝子往坟茔中送饭,送一次就砌一块青砖,等砖完全把这坟茔封起来,老人就被封在里面了,到时就是不死也得死了。
所以老妪的儿子两三天才来送一次饭,砌一块砖。饶是如此,这砖墙也盖到半截了,如此下去用不了俩月,老人就会彻底被封死在里面。
“墓虎?视自家父母如洪水猛兽,这称呼真是带了莫大的不孝之心。”陆信衡忍不住说道,“我看你儿子才该死。”
“我家大柱好的很呐,墓虎是乡里都这么叫不是他起的。他每次给我送饭都是大鱼大肉,自己在家里领着妻儿吃糠咽菜。”老妪为儿子鸣不平,虽然这是儿子亲手造好的这坟茔,又亲自把她背过来,可她不怨儿子,儿子一直很孝顺。
“那你儿子到了七十岁还不死,也会被你孙子背过来吗?”陆信衡问道。
老妪满含泪花的点头,“人到七十古来稀,孙子辈也拉扯大后,老东西们就没用了,只会在家白吃粮食,活该被送到这里来。”
喻心压抑的喘不动气,“这是什么破规矩?这是个什么破社会什么破朝代?”
“你不是生活在这个朝代?”陆信衡反问道,“规矩不好,破了就是,婆婆,你跟我们走。”
喻心接话:“对,你跟我们走吧,遇见了就是缘分,我养你就是,我看你能活到八十岁。”
老妪欣喜的点头又摇头,连连摆手道:“不不我不能跟你们走,走了乡里的乡绅们必会把我大柱抓去,让他蹲大牢,说他坏了风俗。”
“他都要活埋你了,你还替她说话。”海艮山忍不住插话道。
“俺儿不坏,不坏,是乡里就这规矩……”老妪又抹起眼泪。
喻心抬头看看天,吩咐无名道:“拆墙,先把人带出来再说。”
无名带人照办,愣是把那哭嚎不已的老妪挪了出来。
喻心拉着陆信衡走远些,“陆公子有什么高见。”
“说吧,让我干什么。”陆信衡甩开折扇。
喻心:“只救出一个人是不够的,这里肯定还有不少七十岁的老人被称作‘墓虎’,被砌在坟茔中,重要的是破了那个万恶至极的旧风俗。我敢说,风俗破了,婆婆的儿子不会不养她。”
“好,既然小王爷已疯,那就由我出面,去找当地父母官,问明情况,破除旧习气。”陆信衡明白了。
“还得留几个人在这里监督几天,谁知道咱们走了后,他们会不会故态重萌。”喻心颇有远见。
“自然。此地不吉利,又遇见这样窝心的事,我看景忱他们回来后咱们带上老婆婆,直接出发去县城吧。”陆信衡提议道。
“此事就依仗陆公子了。”喻心作揖。
“不客气,这边县城应该也有品鲜阁,咱就住个几天,这几天你做饭。”陆信衡趁热打铁道。
“没问题。”喻心满口答应。
不多时景忱带兆九七星猎了两只兔子一只獐子回来,见状也知道没法烤肉了,只得往县城赶路。
喻心一路都不爱说话,对什么都兴趣了了。
这事太刷她的三观。
景忱只能一路牵着她的手,跟着一路无言。
若是来日他能登基,必摒除旧习气,开辟光明未来。
到了县城大家兵分两路,陆信衡带着七星,拿着浥王府的名帖去了县衙,喻心他们住进品鲜阁。
他们在这里住了两天,陆信衡到点回来吃饭,吃完立马走人。
喻心情绪低落,想跟着他去看看,又觉得看了添堵,便和景忱整日呆在品鲜阁后院。
景忱安慰道:“破除积弊本就是寸步难行的事,毕竟很多观念已深入人心。信衡会做好的,放心。”
喻心点头,“大业若成,你要做的首要就是安抚黎民百姓,发展生产力。生活好了,有更多的粮食,自然不会嫌弃老人们是累赘,反而是家有老是一宝。而当一个社会不敬老爱老时,这个社会一定是出了很大的问题。”
“我会的。”景忱郑重答应,“你说得对,现在皇兄治下人心浮躁,所到之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看的让人揪心。”
“你这位哥哥的心思就不在天下百姓身上,只牢牢抱紧那个抢来的皇位。”喻心把头埋在他怀里,“其实我有时候也不乐意你再夺回那个位置,太危险太累,即使夺回来,皇帝也未必是个多么好的职业,历史上的皇帝,鲜有高寿者。”
她倒是毫不忌讳的说大实话,反正平时被惯的口无遮拦。景忱也不在意,天下之大,如果没有人敢跟他说实话,那他这个人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他叹口气,“我想让你正大光明的站在我身边,想让母后搬回慈宁宫,想跟随我的嫡系能抬起头……还有,我想国泰、民安。”
“为什么不把国泰民安放在最前面?”怀里人严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