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找个出气筒-《锦鲤王妃很任性》

  景忱一脸沉重,刺杀常列成功的喜悦此刻**然无存。

  有句话他没说,应该不是楚飞舰看上嫣儿,而是嫣儿对飞舰有不一样的心思……

  陆信衡又吵吵起来,“怎么个事啊,怎么我们就离不开姓楚的兄弟姐妹了,个个都要和他们家攀上亲戚?我强烈反对哈!”

  七星咕哝道:“陆公子,第一个和舰大人家攀亲的就是您,您最先娶了青夫人。”

  兆九附和,“就是,陆公子您把青夫人放在甘邑郡就不管了,小大夫一直骂您啥来,啥男来?”

  七星刚要冥思苦想,景忱接话道:“渣男。”

  陆信衡:“……”

  ——他们继续留在京城附近,没有回甘邑郡,毕竟明面上的说法是景忱生病在此休养。

  暗地里,他们静观京中形势,以待其变,用陆信衡的话说,不定鹬蚌相争,渔翁能得利呢。

  景忱认为条件不成熟,即使是景昀兵败被擒拿,即使是京畿大营的兵力能为他所用,可皇城中还有等同人数的兵力,正明帝身在深宫中,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

  何况,要是他趁机利用京畿大营进攻京城,京城百姓必然生灵涂炭,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总之,静观为上。

  陆信衡摇着扇子表示赞同,确实很有道理,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变数是京畿大营是否完全听楚星淳使唤,毕竟楚家人上位时间短,并未立足威信。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景忱煞费苦心的装疯卖惨,又筹谋多日,不能功亏一篑。

  如他们所料,常列一死,夏台军溃不成军,原先两军僵持的状态被打破,叛军很快冲破夏台军的防线,向京城发起总攻。

  正明帝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正阳殿大光其火。

  夏台军太不中用了,原本以为能消耗掉叛军一半的兵力,谁知搭上五万人,只干掉一万多,剩下的四万叛军势如破竹直取京城,京中已有官员百姓拖家带口的外逃了。

  压力全转到了京畿大营身上,正明帝再次召见楚星淳,连楚飞舰和楚则铮都一起宣来了。

  楚星淳看着在大殿中来回踱步的皇帝,再也没了往日的从容淡定,心说一切都是您咎由自取。

  至于夏台军的溃败,他还安慰起皇帝,“皇上不必着急也无需自责,夏台军是屯田兵,好多年不打仗,主帅常列临危受命本就需要在军中磨合,兵力本难以抵挡叛军,只能以消耗叛军为主,偏怀昌王又突发疾病身亡,实在是难以预料的情况。”

  正明帝稍稍松口气,是,这都是实情,如今也没有什么不好摆到台面上来的,常列实在是不争气,“仲淮孟,回头好好查查是不是他出征前对朕的策略不满,导致如此消极作战,最后连自身也搭上。”

  仲淮孟答应着,“听传旨的太监说,之前您命怀昌王去统领夏台军时,他旨意接的不是很痛快,面有难色说压力颇大,怕辜负圣上的厚爱。”

  怕辜负也辜负了,正明帝面露不悦,常列死的真不是时候,再拖几天也行啊。

  楚则铮抱抱拳道:“叛军绕行北境,属于快速行军,粮草带的肯定不足,即使在北境附属国得到补充,也不会有多少。我们有理由怀疑叛军的粮草主力会从南部支援,已派出探子,四处找他们的踪迹。”

  好样的,正明帝转怒为喜,“朕没有看错楚家人,楚家人骁勇善战又心细如发,堪称大用。”

  楚星淳率二人谢恩。

  兵部尚书继续刚才的话题:“楚将军说的对,派夏台军前去迎敌已达到拖延目的,皇上发旨从东部调动的昌河军已在路上,不日将到达京城,请皇上放心!”

  放心?说起昌河军正明帝又起了怒火:“按照朕的旨意,昌河军早就该到京城后方,和京畿大营呈鼎立之势护卫京城两翼,为何此时还在路上?主帅寇劭是否有抗旨的意图,给朕查!”

  兵部尚书赶紧跪下,“回禀皇上,并非寇劭要抗旨,是因为东部距离京城较远,四万大军启程需要做许多准备,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老臣还刚收到禀报,东海国听闻我国出现叛乱,出动小股人马在东部骚乱我海岸,寇劭大人是要两头兼顾啊!”

  “当真?”正明帝并不怎么相信,在这种风声鹤唳的时刻,亲兄弟都能背叛他,何况一个不按照旨意行军的驻地军主帅?“现在可以不查,等平叛后,也得让寇劭自查!”

  兵书尚书只得答应着,心说都这种时候了,您用人还疑,当心动摇了寇劭的军心。

  正明帝确实疑心病重,这大约也是皇帝的通病,他怎么想怎么觉得不放心,干脆召唤来兵部右侍郎,让他火速出京,监督寇劭的昌河军。

  兵部侍郎领命而去,临走前无奈的和楚星淳对视一眼。

  正明帝定定心神,走到楚星淳跟前,突然握住他的手,“星淳,你自幼陪读在朕和大皇兄身边,咱们也是手足兄弟啊!朕的身家安危,就全交与尔等了!”

  楚星淳赶紧领着楚飞舰和楚则铮跪下,大声道:“皇上厚爱,臣感激不尽!我等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要护皇上和京城平安!”

  听到这样的保证,正明帝总算缓解了焦躁,朗声道:“传朕旨意,即刻封京畿大营统领楚星淳为从一品建威将军,楚飞舰、楚则铮二人由参将升为正三品昭毅将军,钦此!”

  三人赶紧叩头谢主隆恩,仲淮孟恭喜道:“恭喜建威将军了,您和令尊当年的级别一样了呢。”

  楚星淳郑重回礼:“多谢仲公公。”

  他楚家是要重新扬名立万,但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正明帝的封赏。

  且此时的封赏,更有让他们楚家卖命的意思,那卖外完命呢,过河拆桥?这种事正明帝干的太多了。

  三人谢恩后退出,回京畿大营做战前准备。

  正明帝心里松快一些,得处理一些家事了。“宣景无为。”

  仲淮孟一听就知道,皇帝要找个出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