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谋略-《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但面对着士气旺盛,军力强盛的大明军队,他们也不敢轻易妄动。

  铁勒部族的大首领,曾去见过自己的那位擅长谋略,学识广博的师傅。

  不过,却是被劈头盖脸受了一顿批。

  作为西北最大部族的首领之一,他哪里忍受得了。

  一气之下,就离开了。

  不过,好在他对自己老师足够的敬重,并没有为难他委。

  但也不好意思再见他了。

  “…艾力,如今有多少愿意与我们一同联合起来,抗击大明?”

  “回禀大首领,明面上有七八个部族,兵力加起来,也有一万六千余人。”

  “不过……不过,这里定有左右摇摆的,若真开战,不保证他们在我们背后插刀?”

  “所以,大首领,开战的话,还需谨慎考虑才行。”铁勒大首领听了之后,无奈坐了下来。

  “大明的皇帝真是的,还像以前那样不行吗?非要弄什么改土归流?”

  “但要我们把土地,人口,交给他们,绝不可能。”

  西北边陲,大明州城。

  英国公张懋,并未因为上次的大捷而有丝毫的怠惰。

  他依旧每日带着部下,巡视边疆,侦查地形,查看大军的训练情况。

  作为主帅的都没有丝毫的懈怠,其他将士就更不用说了。

  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依旧如曾经那般,每日严格的训练。

  仅仅这一点,就让监军大太监找不到丝毫的错误。

  每当看到这种情况,这个大太监都会感叹,英国公不愧是名门之后,治军有方。

  难怪能被圣上信任,视其为大明的定海神针,这是有原因的。

  虽然有时与这位年轻的国公爷,意见向左,但经过这数月的相处,他也对这位国公爷极为的佩服了。

  但作为监军,他有时还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否则,要他这个监军又有何用呢?

  这位监军大太监,神色阴晴不定,看着城下巡视的英国公张懋,心情极为的复杂。

  虽然上次大捷后,皇帝也同样给予了其嘉奖,但与之相比,却是相差甚远。

  这让他心中有些的不忿和嫉妒。

  “干爹,儿子听跟随钦差大人来的小太监说,如今刘全胜在宫中很是得势。”

  “马上钦差大人要回京了,我们要不要托他给刘全胜捎去点什么?”

  一旁机灵的小太监适时提醒道。

  能跟随大军来前线的小太监,可以说没有一个能力差的。

  中年监军太监听了干儿子的建言之后,眉宇中的嫉妒更浓了几分。

  想当年,在王府的时候,那刘全胜算个什么东西。

  见了他都得点头哈腰,百般的讨好。

  可谁知,仅仅是几个月的功夫,他便成为了伺候圣上的亲信太监了。

  这算是什么世道啊。

  可以预料,凭借那小子的能力,相信将来定能成为宫中四大总管之一。

  一想到,这位中年监军太监便更为嫉妒了。不过,他终究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很快就收拾了好心情。

  “把我们在西北收集的那几块绝品的美玉,送给刘全胜吧。”

  “如今我们在外,还得多多仰仗他说好话。我们终归都是圣上潜邸的旧人,相互帮衬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旁机灵的小太监听了,顿时松了口气。他还真担心自己干爹,不知如今的局面。

  其实,他还有些事没敢说,那就是刘全胜甚至已经掌握了一些秉笔,掌印成总管的一些权力了。

  若是干爹知道这样的详情,可能心情将更加的不好。

  “干爹,那成掌印的那份?”

  “咱们这位掌印是士子出身,你还不了解吗?他最为看重的是咱们忠诚,以及能力。”

  “他不爱财的。不过,他家中的老母年时已高,身体不太好,咱们收集的那些珍稀药材,可以送他府上孝敬一下。”

  “干爹考虑的真是周详,儿子这就去办。”

  英国公张懋带领一众部属,巡视结束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帅帐。

  与此同时,他那位好友钦差,已经在这里等候了。

  “凌兄,你要回京了?”

  “是啊,我奉旨出来也有不少时日,是该回京复命了。”那位钦差勋贵,笑道。

  “知道你回去要向陛下复命,我就不留你了。今夜举办宴会,为你践行。”

  英国公张懋有些不舍道。“哈哈,好,那今晚我们不醉不归。”

  那勋贵钦差说到这,同时又低声道:“我说国公爷啊,你与那位监军关系得改善一下啊?”

  “当然我知道你的脾气,宁折不弯。但他终归是圣上派来的监军,有什么事让他旁听一下也是好的。”

  英国公张懋诚恳地接受了好友的意见:“你说的不错。我会斟酌的。”

  “对了,我在这那蛮力艾的土城,缴获了一把绝世宝刀,还请你转交给圣上。”

  “哈哈,好,相信圣上见了,定会十分喜爱。”

  这一夜,西北大营,热闹非凡,直至深夜方休。

  翌日,在不少精锐护卫的护送下,那位勋贵钦差就辞别了西北众将士,踏上了归程。

  与此同时,西北诸蛮夷部族,听说那位大明钦差走了之后,也都稍微松了口气。

  不过,他们也知道,大明的西北大军,虽暂时没有行动的迹象。

  但这样的情况,绝非会持续很久的。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有行动。

  可他们这些部族,商议了这么久,却始终未能真正的联合到一起。

  这一点,让铁勒部族的大首领,很是气恼。这几日,他已经不止一次大发雷霆了。

  特别是听到一个亲信,匆忙汇报的情况后,他更加怒不可遏了。

  “首领,额妥善部族投降了大明朝廷,表示愿意改土归流。”.

  得知额妥善这个大部族,已经答应了大明朝廷的改土归流政策之后,铁勒大首领怒发冲冠。。

  要知道,额妥善可是周边的三大部族之一。

  人口不下十万,能骑善战者,更是有数千精锐之士。

  而且,不久前,还信誓旦旦要与铁勒,罗丽汗,铁勒~部族共存亡。

  谁知这刚过几天,他们竟先背叛而投降了-大明。这怎能不令铁-勒大首领暴怒?“察可到底怎么回事?本首领这就去问个清楚。”

  铁勒大首领说着,就准备令手下的精锐穿戴好衣甲,去额妥善部族。

  谁知,他的亲信却是慌忙劝阻。

  “大首领,不可啊。察可首领……据说已经病故,如今是他的二儿子继承了首领位置。”

  这个消息一出,无疑又令铁勒大首领坐不住了。

  要知道额妥善的察可首领,虽年过半百,但依旧龙精虎猛,怎么又突然病故呢?

  要知道,前几天他们还在一起喝的酩酊大醉呢?“到底怎么回事?”

  这西北诸部,虽民风淳朴,但同样不缺少阴谋诡计。

  铁勒大首领感到事有蹊跷,这才询问。

  要知道他的那个二儿子,察可首领可是一直不怎么喜欢。

  盖是因为二儿子是他所俘虏的一个汉人女子所生。

  而且,常年在大明与西北间来往。

  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思想方面,都偏好于汉人。

  这样的人,察可首领怎么能让他继承首领位置?

  “察可家的大儿子呢?他会甘心看着他那个杂种弟弟继承他父亲的一切?”

  铁勒大首领疑惑道。

  “查尔里……死了。据探子来报,他意图谋反,被他那二弟给剿杀了。”

  亲信说完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这……”

  铁勒大首领猛地坐回到了自己的皮垫上,脸色铁青,一时间竟说不出什么。

  根本不用说,察可家的那个杂种,这是早有预谋的。

  很快,他便想清了其中的关键。

  那个杂种,一直掌管着额妥善部族和大明间的贸易往来,手中不知积攒了多少的财力。

  额妥善部族里,不知多少人受过他的恩惠。再加上汉人本就深谙谋略之道。

  正好赶上大明征战西北,这无疑给那个杂种创造了条件。

  “厉害,厉害,想不到额妥善部族竟落到了那杂种的手里。”

  铁勒大首领有气无力道。

  他也知道,这其中一定有大明朝廷不遗余力的支持。

  否则,就凭那个狗杂种,他哪里敢这样做?“大首领,如今……我们怎么办?”亲信小心翼翼问道。

  想必很快,额妥善部族投降大明的事,就会传遍各个部族。

  同时,也必将引起很大的轰动。

  要知道,若三大部族联合的话,再加上十多个小部族,也不是不能与大明较量一番。

  但现在,大堤上突然裂了一个很大决口,这就预示着他们先前的设想,都成为泡影了。

  “唉,事已至此,本首领也没有好的办法了。”“大首领,不如……不如请先生来一趟吧,他是汉人中的佼佼者,智慧高深,定会有主意的。”

  亲信再次提醒道。

  “师父?”铁勒大首领想到自家先生倔强样子,神色的沮丧更浓了。

  “他老人家虽被汉人的皇帝发配到了边疆,弄的家破人亡,但他心里,却还是心念念着汉人。”

  “他不会给我出什么主意的,最多是劝我归顺。”铁勒大首领有气无力道。正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匆匆的脚步声。

  一个亲卫慌忙进来禀报:“报,大首领,各部族首领不约而同都来了。”

  铁勒大首领当然知道,其他部族应该也得到了额妥善部族之事了。

  看来他们也坐不住了。

  “有请。”

  “是。”

  与此同时,额妥善部族的新首领林琳,如今正在接受英国公张懋的召见。

  也许是因为林琳的母亲是汉人,也许是因为他常年奔走在西北与大明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