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见底-《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朱祁钰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郑和的舰队,终究还是皇家的,所以后来才会被人忌惮,甚至南北两京的藏书库接连起火,把那些图纸都烧得一干二净。

  但现在,他们要担心的事情恐怕更多了。

  宝源局传来的消息说,银币现在特别抢手,经过一天的传播,来换银币的人越来越多,今天库存恐怕就要见底了。

  那可是三十万枚银币。

  是什么概念?这几乎占了朱祁钰内库白银的百分之一!

  当然,朱祁钰也没亏,白赚了两万七千多两,就算算上人工和材料,也至少有两万左右。

  现在宝源局里的火炉和压币机都在日夜不停地运转。

  如果真要担心的话,那就得明白,掌握钱袋子的朱祁钰,比掌握京营的朱祁钰对地方的威胁更大。

  想到这里,朱祁钰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和海寇勾结的倭人。

  倭人可以有倭寇,那为什么倭国那边没有明寇呢?这是歧视!是看不起倭国!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让人感到一阵寒意。

  对大宁府的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没想到,有一天还会被明军再次包围。

  朵颜卫首领花当站在城墙上,任由雨水打在铠甲上。

  作为成吉思汗四狗之一折里麦的后人,他一直盼望着北元能再次南下,入主中原,谁知道瓦剌那么不经打。

  “首领,咱们再冲一次吧!”

  手下千户愤愤不平地说,一群败兵竟然反过来打他们,而且气势还这么强。

  一路上有多少奴隶被释放,多少牛羊被这些奴隶抢走。

  以前这种事情都是他们自己干的,没想到现在的明军竟然这么狠!

  “敌军光是瓦剌的败兵就有五万之多,更何况还有明廷的神机营配合,你让某怎么冲?”

  花当斜了千户一眼,然后问旁边的文人:“我写的信,到底有没有送到明廷皇帝那里?”

  这个文人,其实就是军师,在当时的武将眼里,只有军师辅佐,才能打天下,就像朱元璋身边那些谋士一样。

  那文人眼珠一转,他不过是个识字的,看过些史书罢了,于是神秘兮兮地说:“恐怕陛下已经心意已决,不管不顾了。”

  花当听了这话,眼睛瞪得圆圆的,一脸难以置信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要是没有我,辽东肯定不得安宁,皇帝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识字的人本来就少,稍微认点字的都能当军师,文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一直想不通,难道圣人疯了吗?

  在城外,李狗蛋主要负责管理俘虏营的日常事务。

  因为下雨,他到处转悠,还关心士兵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就像个唠叨的老太太,总觉得淋点雨就会生病。

  “李副队,这点雨算什么,抖抖就没事了,帐篷里还有火烤呢!”

  一个俘虏笑着说道,以前谁管这些?感冒算什么?能活下来就行!

  “烤火?要注意通风,炭气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狗蛋皱着眉头说:“别小看感冒,要是传染了,一个人传一大片,都给俺认真点,别把正事搞砸了!”

  “好嘞,知道了,李副队。”

  在吃喝都不差的情况下,俘虏营的战斗力让刘安不得不另眼相看。

  这些人天生就是骑兵,平均下来,骑术比京营的骑兵强太多了。

  “刘总兵到!”

  外面有人喊了一声,刘安亲自来检查俘虏营了。

  李狗蛋立刻披上蓑衣,从帐篷里跑了出来。

  名义上,李狗蛋是神武卫的人,所以刘安见到他,脸上没架子,神武卫可比那些太监重要多了。

  “卑职参见刘总兵。”

  李狗蛋单膝跪下,和其他千户一起行礼。

  “起来吧。”

  刘安笑着问:“这营里,没出什么事吧?”

  一路上,刘安已经看出来了,对于俘虏营来说,李狗蛋才是真正说了算的人。

  虽然他在军事上不插手,但无论是分战利品,还是处理

  的事情,都要经过李狗蛋才能解决。

  以前打仗后,大部分战利品都是将领自己拿,

  这样做是为了激励士兵的斗志,只要够勇猛,攻下的城池多了,他们也能捞到好处。

  对这些士兵来说,屠城就是他们赚大钱的机会,所以以前很多将领打完仗都会屠城几天,算是给士兵发奖金。

  但现在不一样了,李狗蛋这些神武卫盯着士兵,不允许他们私自抢东西,一旦发现,马上处理,如果隐瞒不报,直接斩首示众。

  刘安觉得这么做可能会让军心不稳,但事实证明,俘虏营不仅稳定,而且稳定得反常。

  特别是对待其他奴隶时,刘安还发现,俘虏营的人会跟奴隶聊天,说他们被骗了,凭什么要像牛马一样干活,现在圣人当家,是太平盛世,为啥还要听那些权贵的命令去抢劫?

  每一个字刘安都认识,可是把这些话连在一起,他还是有些搞不明白。

  正因俘虏营这样安排,那些牛羊竟然还能让奴隶来照看,路上的物资也有奴隶帮忙守着,甚至有奴隶为此丢了性命。

  如果不是所有行动都在神武卫的监视之下,刘安真怀疑这支队伍在搞什么名堂。

  直到他看见奴隶中有一个人给圣人立了木牌,天天跪拜祈祷,他才明白了一些。

  “回总兵,没什么问题,只是这春雨,卑职怕有人着凉,这可不是小事,要是传染了,一场风寒就能让整支军队垮掉。”

  李狗蛋拱手回答。

  “可是炭火不够?”

  刘安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这些小细节,作为总兵,他确实未必能考虑到。

  “够,不过也得防着火灾或者一氧化碳中毒……”

  李狗蛋不断把从神武卫老前辈那里学来的东西用到实际中,军中没有小事,尤其是在这里,对辽东大明来说太重要了。

  听李狗蛋唠叨,刘安已经习惯了,神武卫的副官都是这个样子,但正是这样,让他这个将领第一次觉得踏实。

  “嗯,有什么需要的,马上报上来,我自会处理。”

  刘安很满意,拍拍李狗蛋的肩膀说:“辛苦了。”

  “不辛苦,一切都是为了圣上!”

  李狗蛋抬起头,雨水顺着脸往下流,眼神坚定。

  之前他还抱怨自己不能上阵杀敌,现在他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比打仗还要重要。

  刘安听了有点愣住,怎么突然就说到这么高的地方了。

  轻咳一声,刘安点头附和:“对,一切为了圣上。”

  想了想,刘安又看向李狗蛋,问:“神武卫的副官都跟你一样?”

  打听神武卫的事可不太合适,毕竟这是天子亲军,总得有点神秘感。

  “刘总兵,你说的是副班长?”

  李狗蛋反问,见刘安点头,他笑着说:“是啊,他们比我更厉害,我只是按书本上的做。”

  “那能不能多调些人过来?”

  刘安搓着手,要是后勤都是这种人,就可以直接派去收复地区,后方就安稳了。

  “这得问皇上。”

  李狗蛋挠了挠头,然后望向远处的大宁府:“等拿下那座城再说。”

  太宗五次亲征,都没能彻底取胜,没能力维持太祖打下的基础,自从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大宁卫就被废了。

  所谓的废,其实就是明军内迁,把地方空出来,但也没允许朵颜卫进来。

  不过宣德时期收缩兵力,也让朵颜卫看到了机会,虽然没有正式认可,但他们还是会派人留在大宁。

  这也是刘安率军来到城下的原因。

  没有皇帝的命令,外族人不能在大宁居住。

  兀良哈人和黄金家族有仇,而瓦剌是黄金家族的分支,就算也先有篡位的念头,也不代表朵颜卫可以不管不顾。

  骑兵攻城,关键是要断掉他们的粮食供应。

  如果朵颜卫进了城,就失去了骑兵的优势。

  打城战,中原人最拿手。

  除了俘虏营,刘安手里还有其他骑兵和神机营,虽然比不上京城的军队,但在骑兵方面,朵颜卫已经输了。

  打仗讲究的是先攻心。

  之所以还没攻城,是因为城里还有明朝的人。

  不管这些人好坏,都要考虑他们的性命。

  这才是新军队的作风,以前的话,刘安早就让投石机往城里砸石头了。

  战士们用铲子挖出壕沟,一步步靠近城墙,接着一个个力士拿着喇叭朝里面喊:

  “里面的兄弟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跑不掉了,别再替贼头卖命了,立刻投降,放下武器,我们欢迎你们,想回家的,我们给路费,我们只要那个贼头!除了背叛圣人的贼头,我们都是同胞!”

  夜里安静的时候,城外就会传来这样的话。

  先是官话,再是蒙古语,最后是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

  “我们本来是瓦剌的士兵,被也先这个贼子害了,被那些黄金家族欺负了,是圣人收留了我们,没杀我们,你们也知道,是朵颜卫的首领背叛了圣人,背叛了大明!”

  不像檄文那样文绉绉的,只有识字的人才能看懂。

  力士们的喊话,不是对着花当这样的大头目,而是对着城里的百姓和士兵。

  这一夜,花当睡不着觉,总觉得背后有点发冷。

  幸好一整夜没发生什么事,明军还是像之前一样包围着大宁府,谁敢来救就打谁。

  更何况,花当知道,自从瓦剌失败后,根本没人敢来救他。

  当然,花当也不是不想投降,只是他的信一直没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