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目光落在罗顺身后的人身上,皱着眉头不解。
士兵听了这话愣了一下,然后摘下头盔,露出头顶的短发和两边的长鬓,指着自己的头说:“老人家,我也是夷人。”
这下子把老人吓了一跳,赶紧跪下说:“军爷饶命,军爷饶命,小民失言,军爷别怪。”
可膝盖还没着地,就被士兵拉了起来。
“别这样,这是我们的错,我们该受罚。”
士兵认真地看着老人,接着说:“我是俘虏营的,本来是南下抢东西的,是圣人让我明白,我们本是一家人,何必自相残杀。”
这下,老人彻底懵了。
他不敢相信地看着士兵,原本还有点晕的脑袋,更晕了。
看着不知说什么的老人,士兵笑着说:“老人家,快回去休息吧,有需要直接叫我就行。”
等老人回了屋子,巴雅尔才叹了口气。
灰蒙蒙的天空,雨停了。
巴雅尔踩着泥路,打了个哈欠,该轮班了。
这种小事,在大宁到处都能看见。
因为俘虏营主动跟着罗顺进了城,所以大部分工作都得他们配合。
城墙和城门的守兵也换成了俘虏营的人,换句话说,整个大宁现在已经掌控在俘虏营手里了。
俘虏营里很多人跟巴雅尔想法一样,觉得这是在赎罪。
他们从书上读到的历史是,蚩尤和轩辕原本是三兄弟,后来闹翻了。
现在,是时候回到华夏了。
这个故事被当作历史讲,是大明至尊说的。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俘虏营里很多人是相信的。
人总得把怒气发泄出来,不然压久了会出问题。
所以,俘虏营的人对花当这种大头目特别憎恨,因为正是这些人的后代害了他们。
这很正常。
回去休息的路上,巴雅尔能听到百姓家里传来的咳嗽声。
他自己也挺害怕,毕竟谁不怕瘟疫呢。
如果是在草原上,这些人早就被扔掉,烧掉献给天神了。
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在对付传染病这方面,比中原人简单直接。
实在不行就投降,向中原王朝称臣,等缓过劲儿再南下抢东西。
这些事确实是历史,但受苦的永远是中原王朝。
巴雅尔回到城墙下的营地,立刻有人给他端来一碗姜汤,说:“辛苦了。”
这种互相帮忙的感觉,在草原上很少见。
春天的雨停了,土地不再湿润。
本该热闹的大宁街道,如今空无一人。
士兵们来回跑动,向上级汇报各自区域的情况。
城内营地旁边,收集来的砂锅被洗得干干净净,放上药材,整夜都在熬药。
空气中弥漫着药汤的苦味。
城里每户人家门口都挂着不同颜色的布条,表示屋里有不同病情的人。
士兵们根据布条送去不同的药汤,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喝点姜汤。
有钱人家不缺这些,但城里的郎中都被征用了,他们也走不了。最重要的是,之前嚷着要出城的人都被烧死了。
他们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不能惹军队的麻烦。
只是,他们不明白,军队什么时候开始干这种事了?
再说,如果军队真的为百姓着想,为什么还要动手?
硬的不行,那就软的来。
所谓吃人嘴短,一些富户大方地送来了肉,说是犒劳士兵。
一开始,俘虏营的异族人还搞不懂,结果收到的肉很快出现在罗顺面前。
“既然好意,那就不必了,送回去,我们不缺。”
罗顺摆摆手说道。
军队的物资由军需处统一负责,不允许私自接受百姓送来的任何东西。
这个道理很简单,除了军粮是官家发的,必须统一分配外,还怕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如果小贪不及时制止,就会变成大贪。罗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俘虏营的士兵第一次有人给他们送饭,还是挺高兴的。
有个人走到罗顺身边说:“那些富户平时可没这么大方,肯定是想混出城。”
罗顺望着夕阳说:“看结果不看动机,只要他们不挑动百姓情绪,爱怎么弄就怎么弄。”
听了这话,黄昏笑着说:“倒是李副队,眼力真准,一下子就看出不对劲了,我在城里都没发现瘟疫。”
“那是他当局者迷,再说狗蛋一直留意这方面,比较警觉罢了。”
罗顺拍了拍旁边的李狗蛋,说:“作为副班,他可是很尽责的。”
“不敢不敢,还得继续学习,俺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李狗蛋赶紧摆手说。
“老朽还有事,就不多留了。”
黄昏拿起瓷碗,说完就急匆匆走了。
“现在锦衣卫都是这样?”
李狗蛋有点疑惑,罗顺却摇头说,以前的锦衣卫可不是这样。
“这不是我们该问的事。”
罗顺笑着说道:“雨停了,还有不少事要做,相关的文件要仔细保存,今天你就做这个,我再去街上转转。”
说完,罗顺也走出去了,只留下李狗蛋一个人整理档案。
阳光暖洋洋的,让人的心情也放松下来。
罗顺还没走多远,就听见身后有人喊:“来了!来了!”
一个人从城墙上往下喊,接着就看到不少人趴在城墙边朝城外挥手。
听到声音,罗顺立刻回头,毫不犹豫地朝城墙上跑去。
他用手挡住眼睛,眯眼看向远处,一队车马绵延不断,正朝这边驶来。
没多久,罗顺就看见城外营地里一名骑兵举着小旗冲了出来,靠近那支车队后,又飞快地跑了回来。
很快,城下有人高声喊道:“开城门!”
“开城门!”
士兵大声喊着,语气非常兴奋。
城外,刘安从营帐里走出来,身穿铠甲,站在队伍最前面,看到来人,拱手说道:“没想到,竟是董院使亲自来了。”
马车帘子掀开,董宿从里面走出来,走到刘安面前,行礼道:“见过广宁伯,刘总兵。”
打过招呼后,董宿侧身说道:“这些人是太医院和医学院里的高手,这次机会难得,圣上也是想看看我们的本事。”
刘安挠了挠头,虽然觉得有点不合适,但总觉得按董宿的说法,皇帝似乎有点冷酷。
“本将就不多说了,城里的疫情是头等大事。”
刘安对身边的亲兵说道:“打开城门,让各位大夫进城。”
厚重的城门慢慢开启,阳光从缝隙中透进来,照进那片阴暗之地。
董宿和其他大夫背对着光,像是从光里走出来的,看得罗顺都有点愣住了,更别提俘虏营里的士兵了,若不是有人拦着,他们差点就跪下来磕头了。
“这里是谁当家?”
董宿看着列队的士兵问道。
“神武卫十班副班长,现在是战场观察员,兼任俘虏营参将,罗顺。”
罗顺站出来,向董宿拱手说道。
“好,跟我来,我需要了解一些情况。”
董宿快步走到罗顺前面,边走边说。
另一边,车队不停地卸下各种物资,堆在营地角落,一些器械被医生们背着,连士兵都不敢碰。
董宿带着医生,罗顺则让人把医官们都叫了过来。
不一会儿,营地里就围出一块区域,虽然露天,但好在没下雨。
医官们向董宿汇报这三天发现的症状和采取的措施。
这让董宿不由得挑了挑眉:“不愧是圣上的亲卫,处理得非常到位。不过,老夫需要个住处,这次来,是要好好研究这该死的瘟疫。”
“我来安排。”
罗顺点头应道。
“那,老夫先去看看重症病人,这四十个是医学生,自己也懂点医术,让他们也去看看。”
医学不是纸上谈兵,至少对中医来说,每个病人都不一样。
当然,这种局限性也限制了中医学的发展,但现在这些都不是重点。
于是,街道上又多了新的身影。
进城的车队,仿佛给大宁打了一针强心剂。
趴在窗边看到风尘仆仆的人,百姓心里踏实了不少。
朝廷派人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宁,却没有夹道欢迎,也没有欢呼雀跃。
只有街道上忙碌的身影,还有不断响起的敲门声。
城里营地里,医学生们出去巡诊,而老师们都留在原地,背着箱子,在罗顺安排的帐篷里拿出来,放在桌上。
李狗蛋很快认了出来,那不是大院学校里的显微镜吗?
但这次他看到的东西更多,也更精细。
总有人觉得身体是灵魂的居所,所以解剖是大逆不道的事。
然而另一方面,历史上把
摆上货架卖,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岐黄之术在早期根本没有道德约束。
但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各地都开始加上哲学和道德,加以约束,形成各种规矩,这才有了医家。
要发展新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否定旧事物。当旧事物变成教条和权威后,反对就成了新事物的开端。
“这些是什么东西?”
李狗蛋指着那些形状奇特的瓶子,问道。
听到这话,那大夫抬起头,笑着说:“这些都是玻璃,只是没有颜色而已,烧制起来可不容易,工坊里百里挑一。”
“那岂不是特别珍贵?”
李狗蛋瞪大了眼睛,无色透明的东西总让人感觉干净又纯洁。
“目前来说,是的。”
大夫点点头,无色玻璃难烧,价格自然比有颜色的贵很多,但工坊是圣人开的,经费也是圣人出的,具体多少钱他也不清楚。
士兵听了这话愣了一下,然后摘下头盔,露出头顶的短发和两边的长鬓,指着自己的头说:“老人家,我也是夷人。”
这下子把老人吓了一跳,赶紧跪下说:“军爷饶命,军爷饶命,小民失言,军爷别怪。”
可膝盖还没着地,就被士兵拉了起来。
“别这样,这是我们的错,我们该受罚。”
士兵认真地看着老人,接着说:“我是俘虏营的,本来是南下抢东西的,是圣人让我明白,我们本是一家人,何必自相残杀。”
这下,老人彻底懵了。
他不敢相信地看着士兵,原本还有点晕的脑袋,更晕了。
看着不知说什么的老人,士兵笑着说:“老人家,快回去休息吧,有需要直接叫我就行。”
等老人回了屋子,巴雅尔才叹了口气。
灰蒙蒙的天空,雨停了。
巴雅尔踩着泥路,打了个哈欠,该轮班了。
这种小事,在大宁到处都能看见。
因为俘虏营主动跟着罗顺进了城,所以大部分工作都得他们配合。
城墙和城门的守兵也换成了俘虏营的人,换句话说,整个大宁现在已经掌控在俘虏营手里了。
俘虏营里很多人跟巴雅尔想法一样,觉得这是在赎罪。
他们从书上读到的历史是,蚩尤和轩辕原本是三兄弟,后来闹翻了。
现在,是时候回到华夏了。
这个故事被当作历史讲,是大明至尊说的。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俘虏营里很多人是相信的。
人总得把怒气发泄出来,不然压久了会出问题。
所以,俘虏营的人对花当这种大头目特别憎恨,因为正是这些人的后代害了他们。
这很正常。
回去休息的路上,巴雅尔能听到百姓家里传来的咳嗽声。
他自己也挺害怕,毕竟谁不怕瘟疫呢。
如果是在草原上,这些人早就被扔掉,烧掉献给天神了。
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在对付传染病这方面,比中原人简单直接。
实在不行就投降,向中原王朝称臣,等缓过劲儿再南下抢东西。
这些事确实是历史,但受苦的永远是中原王朝。
巴雅尔回到城墙下的营地,立刻有人给他端来一碗姜汤,说:“辛苦了。”
这种互相帮忙的感觉,在草原上很少见。
春天的雨停了,土地不再湿润。
本该热闹的大宁街道,如今空无一人。
士兵们来回跑动,向上级汇报各自区域的情况。
城内营地旁边,收集来的砂锅被洗得干干净净,放上药材,整夜都在熬药。
空气中弥漫着药汤的苦味。
城里每户人家门口都挂着不同颜色的布条,表示屋里有不同病情的人。
士兵们根据布条送去不同的药汤,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喝点姜汤。
有钱人家不缺这些,但城里的郎中都被征用了,他们也走不了。最重要的是,之前嚷着要出城的人都被烧死了。
他们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不能惹军队的麻烦。
只是,他们不明白,军队什么时候开始干这种事了?
再说,如果军队真的为百姓着想,为什么还要动手?
硬的不行,那就软的来。
所谓吃人嘴短,一些富户大方地送来了肉,说是犒劳士兵。
一开始,俘虏营的异族人还搞不懂,结果收到的肉很快出现在罗顺面前。
“既然好意,那就不必了,送回去,我们不缺。”
罗顺摆摆手说道。
军队的物资由军需处统一负责,不允许私自接受百姓送来的任何东西。
这个道理很简单,除了军粮是官家发的,必须统一分配外,还怕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如果小贪不及时制止,就会变成大贪。罗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俘虏营的士兵第一次有人给他们送饭,还是挺高兴的。
有个人走到罗顺身边说:“那些富户平时可没这么大方,肯定是想混出城。”
罗顺望着夕阳说:“看结果不看动机,只要他们不挑动百姓情绪,爱怎么弄就怎么弄。”
听了这话,黄昏笑着说:“倒是李副队,眼力真准,一下子就看出不对劲了,我在城里都没发现瘟疫。”
“那是他当局者迷,再说狗蛋一直留意这方面,比较警觉罢了。”
罗顺拍了拍旁边的李狗蛋,说:“作为副班,他可是很尽责的。”
“不敢不敢,还得继续学习,俺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李狗蛋赶紧摆手说。
“老朽还有事,就不多留了。”
黄昏拿起瓷碗,说完就急匆匆走了。
“现在锦衣卫都是这样?”
李狗蛋有点疑惑,罗顺却摇头说,以前的锦衣卫可不是这样。
“这不是我们该问的事。”
罗顺笑着说道:“雨停了,还有不少事要做,相关的文件要仔细保存,今天你就做这个,我再去街上转转。”
说完,罗顺也走出去了,只留下李狗蛋一个人整理档案。
阳光暖洋洋的,让人的心情也放松下来。
罗顺还没走多远,就听见身后有人喊:“来了!来了!”
一个人从城墙上往下喊,接着就看到不少人趴在城墙边朝城外挥手。
听到声音,罗顺立刻回头,毫不犹豫地朝城墙上跑去。
他用手挡住眼睛,眯眼看向远处,一队车马绵延不断,正朝这边驶来。
没多久,罗顺就看见城外营地里一名骑兵举着小旗冲了出来,靠近那支车队后,又飞快地跑了回来。
很快,城下有人高声喊道:“开城门!”
“开城门!”
士兵大声喊着,语气非常兴奋。
城外,刘安从营帐里走出来,身穿铠甲,站在队伍最前面,看到来人,拱手说道:“没想到,竟是董院使亲自来了。”
马车帘子掀开,董宿从里面走出来,走到刘安面前,行礼道:“见过广宁伯,刘总兵。”
打过招呼后,董宿侧身说道:“这些人是太医院和医学院里的高手,这次机会难得,圣上也是想看看我们的本事。”
刘安挠了挠头,虽然觉得有点不合适,但总觉得按董宿的说法,皇帝似乎有点冷酷。
“本将就不多说了,城里的疫情是头等大事。”
刘安对身边的亲兵说道:“打开城门,让各位大夫进城。”
厚重的城门慢慢开启,阳光从缝隙中透进来,照进那片阴暗之地。
董宿和其他大夫背对着光,像是从光里走出来的,看得罗顺都有点愣住了,更别提俘虏营里的士兵了,若不是有人拦着,他们差点就跪下来磕头了。
“这里是谁当家?”
董宿看着列队的士兵问道。
“神武卫十班副班长,现在是战场观察员,兼任俘虏营参将,罗顺。”
罗顺站出来,向董宿拱手说道。
“好,跟我来,我需要了解一些情况。”
董宿快步走到罗顺前面,边走边说。
另一边,车队不停地卸下各种物资,堆在营地角落,一些器械被医生们背着,连士兵都不敢碰。
董宿带着医生,罗顺则让人把医官们都叫了过来。
不一会儿,营地里就围出一块区域,虽然露天,但好在没下雨。
医官们向董宿汇报这三天发现的症状和采取的措施。
这让董宿不由得挑了挑眉:“不愧是圣上的亲卫,处理得非常到位。不过,老夫需要个住处,这次来,是要好好研究这该死的瘟疫。”
“我来安排。”
罗顺点头应道。
“那,老夫先去看看重症病人,这四十个是医学生,自己也懂点医术,让他们也去看看。”
医学不是纸上谈兵,至少对中医来说,每个病人都不一样。
当然,这种局限性也限制了中医学的发展,但现在这些都不是重点。
于是,街道上又多了新的身影。
进城的车队,仿佛给大宁打了一针强心剂。
趴在窗边看到风尘仆仆的人,百姓心里踏实了不少。
朝廷派人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宁,却没有夹道欢迎,也没有欢呼雀跃。
只有街道上忙碌的身影,还有不断响起的敲门声。
城里营地里,医学生们出去巡诊,而老师们都留在原地,背着箱子,在罗顺安排的帐篷里拿出来,放在桌上。
李狗蛋很快认了出来,那不是大院学校里的显微镜吗?
但这次他看到的东西更多,也更精细。
总有人觉得身体是灵魂的居所,所以解剖是大逆不道的事。
然而另一方面,历史上把
摆上货架卖,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岐黄之术在早期根本没有道德约束。
但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各地都开始加上哲学和道德,加以约束,形成各种规矩,这才有了医家。
要发展新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否定旧事物。当旧事物变成教条和权威后,反对就成了新事物的开端。
“这些是什么东西?”
李狗蛋指着那些形状奇特的瓶子,问道。
听到这话,那大夫抬起头,笑着说:“这些都是玻璃,只是没有颜色而已,烧制起来可不容易,工坊里百里挑一。”
“那岂不是特别珍贵?”
李狗蛋瞪大了眼睛,无色透明的东西总让人感觉干净又纯洁。
“目前来说,是的。”
大夫点点头,无色玻璃难烧,价格自然比有颜色的贵很多,但工坊是圣人开的,经费也是圣人出的,具体多少钱他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