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宿想了一下,说:“听起来好像不太顺口。”
“对了,董院使,如果提纯就是炼制精华的话,我们医者煎药,是不是也是同样的过程?”
“不知道,可能是吧。”
面对李言闻接连不断的问题,董宿感觉自己都有点招架不住了。
以前学生问问题,他可以用一些玄奥的话来回答,但现在凡事都要讲求真实,不能含糊其辞,董宿自己也像是个学生。
以大蒜油为起点,董宿知道,太医院接下来肯定要忙得不可开交了。
相比大宁越来越有生气,山东却显得死气沉沉。
裴纶把衙门搬到了登州,离备倭城不远。
自从圣旨下来,新税压在山东头上,裴纶明显感觉到,自己每天都被人盯着看。
作为巡抚,裴纶自然要巡视山东。
如果不是有厂卫保护,他早就死在山匪的刀下了。
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没有一丝云彩。
裴纶坐在马车里看案卷,结果一伙强盗竟然明目张胆地拦路抢劫。
在河北和山东一带,这种强盗被称为响马。
原因说到底还是税收问题。
大明为什么不缺马?因为养马的不只是朝廷。朱元璋知道,朝廷的能力有限,官营牧场远远比不上让百姓养马,然后朝廷再用税收的方式拿回来。
让百姓养马这个主意,更像是随便想出来的。
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能活着已经不错了,还要几户人家一起养一匹马?
如果交不出马驹,养马的人家就要赔钱,很多人因此破产。
可想而知,马政带来的麻烦就开始了。
江南最担心的是粮食,河北最怕的是马匹管理。
被压得喘不过气的老百姓,抢了朝廷发给他们的马,骑上马背,成了劫匪,因为马脖子上挂着铃铛,所以叫响马。
为什么有些大臣想把马放归南山,不过是想一刀切解决问题罢了。
所谓的太平盛世,在新纪元到来之前,都是鲜血淋漓的。
响马抢劫带着护卫的朝廷官员,不是朝廷太弱,就是这些强盗脑子有问题。
现在朝廷从京城开始,武风很盛,这都是因为经历了京城保卫战后,皇帝掌握了军权,不断出台优待士兵的政策,可见朝廷并不软弱。
这些没经过训练的马匪,就算骑在马上,也比不上站在地上的厂卫。
马匪人数不多,有马的也就四五个人,再加上几个步兵,就能占山为王。
但在厂卫的刀箭之下,连冲锋都做不到。
“一群亡命之徒。”
厂卫也有自己的马,冲杀时拿着长枪,一点寒光先到,那个穿皮甲的马匪根本挡不住王恭厂冶炼出来的铁器。
这场冲突很短暂,只留下了一地马匪的
比起山里的敌人,马匪虽然不那么瘦弱,但也没多厉害,根本不堪一击。
裴纶刚听说朝廷要推行新税的消息,立刻就赶回了登州。
第一件事,就是先活下去,只有活着,才能做事情。
只要还活着,他就是黑夜中的一盏灯,明晃晃地暴露在所有人眼前。查案的事,交给缉事厂就行,他只需要做出判断和应对。
“这山东,怕是要出乱子了!”
裴纶找到石亨,叹了口气说:“厂卫那边传来的消息,有人正在联络秀才,说什么反话,连明年的科举都不参加了。”
石亨听了只是摇头,没说话。
“这不是傻吗?谁想出来的办法?”
裴纶握紧拳头,敲了敲扶手,继续说道:“皇上这么做,肯定是担心山东籍的官员被罢免,导致官府瘫痪。可是这种做法,不考山东,皇上可以用别的地方的人,这样此消彼长,到底是谁这么蠢,拿山东的未来威胁皇上?”
“啧,真是没胆的家伙。”
石亨啐了一口说:“现在我倒有点佩服邓茂七了,至少人家敢动手,你们这些读书人,真以为耍点小手段就能对付得了千军万马?”
呸!
石亨往地上吐了口唾沫,气愤地说:“不抢,咱怎么去抢……不对,是去平乱!范广那小子给皇上带回来了舰队,咱们不能慢了!”
“作为朝廷武将,怎么能怕天下大乱?”
裴纶斜了石亨一眼,一脸嫌弃。
“天下乱不乱,我们这些武将还真比不上你们文官。不过这新税,皇上让巡抚来办,让我协助,裴巡抚,总得有个步骤吧。”
石亨忍不住叹气,京城里的事都有规矩,还有各种应对办法,可一到了地方,就得靠地方最
员自己拿主意了。
他感觉有点束手束脚。
“这次来,其实,我想借调神武卫用一下。”
裴纶笑了笑,对石亨说。
“想得美!”
石亨瞪大了眼睛,这家伙竟然打起神武卫的主意了。
石亨心里清楚,现在这种时候,神武卫最合适。
传达新税政策,山东本地的读书人靠不住,可能会歪曲政策,
百姓反抗。
而神武卫是军队里文化最高的,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就连石亨有时候都要请教梁大业。
正因如此,神武卫才显得特别珍贵。
这老家伙,居然想动他的命根子,石亨能不生气吗?
“一切以大局为重。”
裴纶语气平静地说:“现在山东暗流涌动,我一个人实在撑不住!”
传达新税政策需要下到基层,连他这个巡抚都可能遇到麻烦,更别说普通人了。
“让他们闹吧,到时候我带兵过去直接灭了他们。”
石亨说话直来直去,觉得这样简单干脆,何必绕那么多弯子?
“这样会失去山东百姓的支持,我们真正要对付的,不是老百姓。”
裴纶摇头,觉得石亨太冲动了。
“啧,好好说话就能解决问题?”
石亨撇了撇嘴,知道自己理亏,但面子上不能输。
“老夫问你,借不借?”
裴纶不想再纠缠,站起来盯着石亨问。
“这是你求人的态度?神武卫是皇上的亲兵,这事得问问皇上。”
石亨挺起脖子说。
“没想到你石总兵也是老将,难道带兵在外就不能自己做主吗?要是每件事都要请示皇上,那要不要把皇上请来山东坐镇?”
裴纶气得直瞪眼,指着石亨骂道:“老夫好声好气跟你说话,你以为老夫不敢骂你?”
石亨毕竟是皇帝看重的武将,裴纶原本是忍着性子跟他谈,不然他连皇上都敢说,何况一个石亨。
“呵,什么自作主张?那老子要是不借呢?什么事都想着现成的,你们读书人不是说什么万世太平吗?山东的读书人一个都不可靠?”
面对裴纶的强势,石亨反而笑了,挑眉问道。
这下可把裴纶气坏了,还不是因为时间太紧,文化高的读书人又看不起基层,自己又不想用那些秀才、童生之类的,才导致这种局面。
不过,石亨的话也让裴纶想到了这一点。
大明朝的读书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山东的读书人真能团结吗?
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可不是开玩笑的。
“好,既然皇上让你来协助,那老夫就不动用神武卫,但你要保护我的人,不能出事。”
裴纶突然想明白了,收回手,挥手说道。
“这是皇上的命令,末将自然会尽力而为。”
除了神武卫,石亨手里还掌握着山东的兵权,虽然现在和以前不太一样,但保护几个读书人,还是没问题的。
“今天打扰了,老夫告辞。”
想通之后,裴纶礼貌地拱了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慢走不送。”
石亨依旧坐在那里,摆了摆手。
自己人手都不够,能不用神武卫最好,说说嘴是一回事,真干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裴纶走后,石亨立刻下令挑选军中高手。
回到巡抚衙门的裴纶,直接走进书房,他手里有好多底牌,知道皇上给他的空间挺大的。
不仅有军队,他还掌控着缉事厂,更重要的是,裴纶本身就是一个大学问家,也是文官。
他叫来缉事厂的负责人,把写好的信递过去,说:“老夫要设宴请登州的名人,这是名单和请帖,麻烦柳领队派人送去。”
柳领队叫柳帆,是缉事厂的老资格了。
现在的缉事厂,能留下来的老人不是靠关系,而是经过层层筛选,比差役还要难。
“是,大人。”
柳帆没多问,双手接过那叠信,然后低头退了出去。
裴纶来到山东,并没有像之前的巡抚那样先跟本地官员打交道,因为他这次来是整顿官场的,没必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应酬。
但圣人给了他一道题,他自然得解决。
知府衙门里,吴惟城也收到了裴纶的请柬,不由得笑了笑:“这裴纶,到底打什么主意?想必是朝廷的新政策没法落实,现在只好来请教我们了吧?”
“没错啊。”
旁边的同知点头说:“咱们山东一向是个圈子,石亨抓了倭寇,竟然不交给知府处理,直接上报,这未免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毕竟他是从京城来的北方人,石亨算了吧,裴巡抚到了登州,自从我拜访过他之后,就再也没联系过,看来他现在明白,没有我们,政令根本没法推行吧。”
吴惟城点头笑道:“不过说起来,孔家也真是,尾巴都没收拾干净。”
“大人,说话小心点。”
同知一听,赶紧提醒道。
“我又没跟他们一起做坏事,孔家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正因为历代皇帝都不管,
反正就算查出来,孔家还是照样嚣张,何必费那个劲呢?
要是自己太认真,说不定还会被排挤,最后只能告老还乡。
这叫上面不正,
“对了,董院使,如果提纯就是炼制精华的话,我们医者煎药,是不是也是同样的过程?”
“不知道,可能是吧。”
面对李言闻接连不断的问题,董宿感觉自己都有点招架不住了。
以前学生问问题,他可以用一些玄奥的话来回答,但现在凡事都要讲求真实,不能含糊其辞,董宿自己也像是个学生。
以大蒜油为起点,董宿知道,太医院接下来肯定要忙得不可开交了。
相比大宁越来越有生气,山东却显得死气沉沉。
裴纶把衙门搬到了登州,离备倭城不远。
自从圣旨下来,新税压在山东头上,裴纶明显感觉到,自己每天都被人盯着看。
作为巡抚,裴纶自然要巡视山东。
如果不是有厂卫保护,他早就死在山匪的刀下了。
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没有一丝云彩。
裴纶坐在马车里看案卷,结果一伙强盗竟然明目张胆地拦路抢劫。
在河北和山东一带,这种强盗被称为响马。
原因说到底还是税收问题。
大明为什么不缺马?因为养马的不只是朝廷。朱元璋知道,朝廷的能力有限,官营牧场远远比不上让百姓养马,然后朝廷再用税收的方式拿回来。
让百姓养马这个主意,更像是随便想出来的。
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能活着已经不错了,还要几户人家一起养一匹马?
如果交不出马驹,养马的人家就要赔钱,很多人因此破产。
可想而知,马政带来的麻烦就开始了。
江南最担心的是粮食,河北最怕的是马匹管理。
被压得喘不过气的老百姓,抢了朝廷发给他们的马,骑上马背,成了劫匪,因为马脖子上挂着铃铛,所以叫响马。
为什么有些大臣想把马放归南山,不过是想一刀切解决问题罢了。
所谓的太平盛世,在新纪元到来之前,都是鲜血淋漓的。
响马抢劫带着护卫的朝廷官员,不是朝廷太弱,就是这些强盗脑子有问题。
现在朝廷从京城开始,武风很盛,这都是因为经历了京城保卫战后,皇帝掌握了军权,不断出台优待士兵的政策,可见朝廷并不软弱。
这些没经过训练的马匪,就算骑在马上,也比不上站在地上的厂卫。
马匪人数不多,有马的也就四五个人,再加上几个步兵,就能占山为王。
但在厂卫的刀箭之下,连冲锋都做不到。
“一群亡命之徒。”
厂卫也有自己的马,冲杀时拿着长枪,一点寒光先到,那个穿皮甲的马匪根本挡不住王恭厂冶炼出来的铁器。
这场冲突很短暂,只留下了一地马匪的
比起山里的敌人,马匪虽然不那么瘦弱,但也没多厉害,根本不堪一击。
裴纶刚听说朝廷要推行新税的消息,立刻就赶回了登州。
第一件事,就是先活下去,只有活着,才能做事情。
只要还活着,他就是黑夜中的一盏灯,明晃晃地暴露在所有人眼前。查案的事,交给缉事厂就行,他只需要做出判断和应对。
“这山东,怕是要出乱子了!”
裴纶找到石亨,叹了口气说:“厂卫那边传来的消息,有人正在联络秀才,说什么反话,连明年的科举都不参加了。”
石亨听了只是摇头,没说话。
“这不是傻吗?谁想出来的办法?”
裴纶握紧拳头,敲了敲扶手,继续说道:“皇上这么做,肯定是担心山东籍的官员被罢免,导致官府瘫痪。可是这种做法,不考山东,皇上可以用别的地方的人,这样此消彼长,到底是谁这么蠢,拿山东的未来威胁皇上?”
“啧,真是没胆的家伙。”
石亨啐了一口说:“现在我倒有点佩服邓茂七了,至少人家敢动手,你们这些读书人,真以为耍点小手段就能对付得了千军万马?”
呸!
石亨往地上吐了口唾沫,气愤地说:“不抢,咱怎么去抢……不对,是去平乱!范广那小子给皇上带回来了舰队,咱们不能慢了!”
“作为朝廷武将,怎么能怕天下大乱?”
裴纶斜了石亨一眼,一脸嫌弃。
“天下乱不乱,我们这些武将还真比不上你们文官。不过这新税,皇上让巡抚来办,让我协助,裴巡抚,总得有个步骤吧。”
石亨忍不住叹气,京城里的事都有规矩,还有各种应对办法,可一到了地方,就得靠地方最
员自己拿主意了。
他感觉有点束手束脚。
“这次来,其实,我想借调神武卫用一下。”
裴纶笑了笑,对石亨说。
“想得美!”
石亨瞪大了眼睛,这家伙竟然打起神武卫的主意了。
石亨心里清楚,现在这种时候,神武卫最合适。
传达新税政策,山东本地的读书人靠不住,可能会歪曲政策,
百姓反抗。
而神武卫是军队里文化最高的,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就连石亨有时候都要请教梁大业。
正因如此,神武卫才显得特别珍贵。
这老家伙,居然想动他的命根子,石亨能不生气吗?
“一切以大局为重。”
裴纶语气平静地说:“现在山东暗流涌动,我一个人实在撑不住!”
传达新税政策需要下到基层,连他这个巡抚都可能遇到麻烦,更别说普通人了。
“让他们闹吧,到时候我带兵过去直接灭了他们。”
石亨说话直来直去,觉得这样简单干脆,何必绕那么多弯子?
“这样会失去山东百姓的支持,我们真正要对付的,不是老百姓。”
裴纶摇头,觉得石亨太冲动了。
“啧,好好说话就能解决问题?”
石亨撇了撇嘴,知道自己理亏,但面子上不能输。
“老夫问你,借不借?”
裴纶不想再纠缠,站起来盯着石亨问。
“这是你求人的态度?神武卫是皇上的亲兵,这事得问问皇上。”
石亨挺起脖子说。
“没想到你石总兵也是老将,难道带兵在外就不能自己做主吗?要是每件事都要请示皇上,那要不要把皇上请来山东坐镇?”
裴纶气得直瞪眼,指着石亨骂道:“老夫好声好气跟你说话,你以为老夫不敢骂你?”
石亨毕竟是皇帝看重的武将,裴纶原本是忍着性子跟他谈,不然他连皇上都敢说,何况一个石亨。
“呵,什么自作主张?那老子要是不借呢?什么事都想着现成的,你们读书人不是说什么万世太平吗?山东的读书人一个都不可靠?”
面对裴纶的强势,石亨反而笑了,挑眉问道。
这下可把裴纶气坏了,还不是因为时间太紧,文化高的读书人又看不起基层,自己又不想用那些秀才、童生之类的,才导致这种局面。
不过,石亨的话也让裴纶想到了这一点。
大明朝的读书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山东的读书人真能团结吗?
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可不是开玩笑的。
“好,既然皇上让你来协助,那老夫就不动用神武卫,但你要保护我的人,不能出事。”
裴纶突然想明白了,收回手,挥手说道。
“这是皇上的命令,末将自然会尽力而为。”
除了神武卫,石亨手里还掌握着山东的兵权,虽然现在和以前不太一样,但保护几个读书人,还是没问题的。
“今天打扰了,老夫告辞。”
想通之后,裴纶礼貌地拱了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慢走不送。”
石亨依旧坐在那里,摆了摆手。
自己人手都不够,能不用神武卫最好,说说嘴是一回事,真干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裴纶走后,石亨立刻下令挑选军中高手。
回到巡抚衙门的裴纶,直接走进书房,他手里有好多底牌,知道皇上给他的空间挺大的。
不仅有军队,他还掌控着缉事厂,更重要的是,裴纶本身就是一个大学问家,也是文官。
他叫来缉事厂的负责人,把写好的信递过去,说:“老夫要设宴请登州的名人,这是名单和请帖,麻烦柳领队派人送去。”
柳领队叫柳帆,是缉事厂的老资格了。
现在的缉事厂,能留下来的老人不是靠关系,而是经过层层筛选,比差役还要难。
“是,大人。”
柳帆没多问,双手接过那叠信,然后低头退了出去。
裴纶来到山东,并没有像之前的巡抚那样先跟本地官员打交道,因为他这次来是整顿官场的,没必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应酬。
但圣人给了他一道题,他自然得解决。
知府衙门里,吴惟城也收到了裴纶的请柬,不由得笑了笑:“这裴纶,到底打什么主意?想必是朝廷的新政策没法落实,现在只好来请教我们了吧?”
“没错啊。”
旁边的同知点头说:“咱们山东一向是个圈子,石亨抓了倭寇,竟然不交给知府处理,直接上报,这未免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毕竟他是从京城来的北方人,石亨算了吧,裴巡抚到了登州,自从我拜访过他之后,就再也没联系过,看来他现在明白,没有我们,政令根本没法推行吧。”
吴惟城点头笑道:“不过说起来,孔家也真是,尾巴都没收拾干净。”
“大人,说话小心点。”
同知一听,赶紧提醒道。
“我又没跟他们一起做坏事,孔家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正因为历代皇帝都不管,
反正就算查出来,孔家还是照样嚣张,何必费那个劲呢?
要是自己太认真,说不定还会被排挤,最后只能告老还乡。
这叫上面不正,